(首发文学城)
所谓“蝴蝶效应”(Butterfly effect),它首先是由气象学家 Edward Lorenz 提出来的。当年他形容一只蝴蝶在亚马孙雨林中扇动翅膀,后续可以引发地球另一端的气候改变(if a butterfly flaps its wings in the Amazonian rain forest, it can change the weather half a world away)(1960)。
这个说法对不对呢?对。但是,它是容易被误解的。
这种形容可能带来一种误解,因为全球上的气候是相互影响的,当人们对他们的自然环境作恶时,后续的连锁反应可能造成其他地方受害。后果可由他人承担或买单,即作恶者不会买单。
所以我们先不必考虑亚马孙的蝴蝶有没有在扇动翅膀,而是注重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有没有遭到破坏或改变。因为当我们自己的生态环境发生改变时,首先,最大的受害者是我们自己。
以温室效应为例,我作了一些简单的功课,收集一些论据和资料来证明我的观点。
首先,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导致温室效应。这个论述没有疑问。过去把这种变化称之为“全球转暖(global warming)”,现在则称为“气候改变”(climate change)。这种称呼的改变是因为目前人们发现碳排放产生的温室效应更多的是局部性的气候改变。也就是说温室效应首先影响并改变的是本地区的气象。而这个局部地区,也就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城市的温度比广袤的乡村更明显受到温室效应的影响。
第二,以中国为例。中国这近十多年,环境灾难连年频发。基本上我开始特别关注是从水淹武汉城那一年开始,此后基本每一年,重庆,江浙(长江中下游),中原(河南等),两广,两湖,河北京津冀,以及东北等等都有重大水患发生。基本上是每年有一或两座一线或二线城市被洪水浸泡。这中间还发生过云南和四川等地旱情。但是,2020年发生的环境灾害较其他年份轻。这是为什么呢?因为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爆发。全世界,包括中国在内,生产活动全面停摆(lockdown)。中国的碳排放自然减少,环境灾害也就相对减轻。但是2020年后,中国工业生产大部分恢复,环境灾难又开始加重。
第三,中国北方,尤其是京津冀一带来自蒙古沙漠的沙尘暴遮天蔽日。这种沙尘暴中的细微尘粒影响到日本吗?有影响的。但只是能见度减少百分之几的个位数而已。根据报道,它也会影响美国的能见度。但是在美国,肉眼是察觉不出这种变化的。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扩散对环境的影响跟沙尘暴是一样的。二氧化碳也主要聚集在生产地,造成恶劣的局部生态和气候改变。然后这种影响也随着距离递减。虽然两者(二氧化碳和细微尘粒)随距离递减的斜率可能不同。除了五到十英里高的Jet Stream(mid to up stratosphere),低层大气层中的气流并非人们想象的那样快速流转。
第四,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动侵略乌克兰的战争。欧洲切断来自俄罗斯的能源(天然气和石油)供应。为了应对能源短缺,欧洲,包括德国等,开始部分恢复煤炭和木材取暖。但原本人们害怕的寒冬并没有降临欧洲大地,人们突然发现2022-2023年的冬天竟然是一个暖冬!今年,虽然有预报欧洲会是寒冬。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特别寒冷的气候。为什么?因为欧洲的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当地的局部气候随之变暖。
第五,作为环保的急先锋的加州,州长牛砷前两年宣称要在2030年前停止使用天然气,取而代之的是电力(烘干机和电炉做饭和取暖)。而这两年,由于马斯克的特斯拉在加州畅销,现在加州公路上开的特斯拉少说也有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了。最近这几年,2020-21年冬到今年冬,加州湾区的气候特别寒冷。(见:Coldest East Bay winter in 30 years, but warmer temps on the way 连接:https://www.berkeleyside.org/2022/12/20/berkeley-oakland-winter-cold-shelter-temperatures ,和 Earth is warming up. So why is California having a record-breaking winter? 连接:https://www.sfchronicle.com/weather/article/california-winter-climate-change-17823531.php )而导致冬天气候变冷的可能原因是汽车尾气的碳排放减少百分之五至十,和太阳能板吸收太阳的热能并转变为电能。这一减一增直接导致了加州湾区这两年冬天局部气温的下降。
我还可以举出更多的例子来说明温室效应影响最大的是局部地区的气候环境。虽然来说,总概起来,我去年看到,2022年是全球平均气温最暖的一年。
所以,假如亚马孙雨林中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它最可能引发的效应首先是雨林中的连锁反应。
(2024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