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行(五) 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在印度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没错,各位看官没有看错.

我们在印度欣赏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石窟的珍贵的精美文物.

 

这故事还要从清朝末期的1900年说起,当时在敦煌莫高窟居住的是一个叫王姓道士,乃湖北麻城人,家贫,为衣食而四方为生,初为兵勇后受戒为道士.道号法真,真法道士为敬业之人, 为了保护和清理残破不堪的莫高窟,筹集钱财并进行清扫。

一日他的助手杨果往在第16窟(现编号)清理, 不经意往墙壁上磕了几下烟锅头,仿佛听到有空洞回音,于是王杨二人破壁探察. 当时的记录是“沙出壁裂一孔,仿佛有光,破壁,则有小洞,豁然开朗,内藏唐经万卷,古物多名,见者多为奇观,闻者传为神物。”据记载,内有从4世纪到11世纪(十六国到北宋)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文物5万多件,这就是后世著名的“藏经洞".  

 

一个无意间的磕烟锅头的动作打开了一扇轰动世界的文明之窗。从此敦煌在世界文明史占有重要位置,全球性的敦煌学研究也由出现。

 

王道士没有什么文化,也意识不到这些乃价值连城的国宝。但是他仍曾数次前往当地县令,市长(安肃道道台)及省级官员(甘肃藩台)处报备并送以实物为证, 要求拨款修善保管。可惜这些官员们更不识货。王道士只好出售部份经卷用以集资清理和维持生计, 让当地人当作符咒焚成灰喝下,方可治百病. 敦煌石窟有神物可治百病的神奇消息渐传渐远,终于在7年后传到了西方考古探险家们的耳朵里。

 

1907年, 第一个来到敦煌的是英国考古探险家斯坦因以四十个马蹄银锭从王道士处买走古写本、刻本卷子、残片散页, 佛幡及佛绢画等各类绘画等,总计29箱, 并驮运至印度。

 

其中一半被运到了英国,现展于伦敦大英博物馆。还剩下近一半文物被留在了印度。今天印度国立博物馆内专门建有敦煌文物陈列厅以展示这些来自莫高窟藏经洞内的绢麻幡画等珍贵艺术文物。

 

 

于是我们来到了印度国家博物馆。这是一个很大的圆形建筑. 总收藏了20多万件历史文物. 上自8千年前的史前文明到佛主舍利再到现代艺术。如果是细细欣赏,即使花上一天时间也末必能看完。

 

该博物馆除了专门设有敦煌文物馆,还收藏了许多中国大西北的古丝绸之路的艺术文化珍品,总计1万2千多件。这些都是由英国人斯坦因数次进入中国大西北"淘宝"得来的。

 

入口处的售票处窗口票价:本国人20卢比,而外国人的门票是500卢比!

 

馆内标志指示牌都是用印度语标出. 如果时间紧可先看敦煌馆。其路径是:沿入口大厅的长廊行至尽头便左拐,经过史前文明及青铜器馆,顺楼梯走上三楼,左拐就到了(印度的标志是二层,底层为0层).

 

下图为敦煌馆的入馆介绍

 

为了保护这些千年的珍贵文物,需要有恒温恒湿环境和避免强烈光线,所以馆内没有照明光线,只有小瓦数的集束弱光照在绘画或壁画上. 因此敦煌馆里就像一个大暗室,大厅中央更是光暗寂谧,那里还放着几只条櫈,供参观者默坐,静心向佛。也与千年前的艺术家们以精神和艺术上的交流. 

 

空旷的展览厅里总共只有五六个人在静静地欣赏观看。立于千年前的稀世珍品之前,每个人都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光线暗淡的敦煌藏经洞里,沉浸于一种深深的艺术享受之中。

 

馆内陈列的第一幅是站立的圣观世音菩萨(Avalokiteshvara), 身体微微左侧转,是阿弥陀佛(Amitabha) 的现世化身。佛教中观世音能保护免受船只失事、火灾、刺客、强盗和野兽的侵害,所以世人们遇事皆焚香祈求观音菩萨保佑平安.

 

贴近了细看,他的头饰中间是阿弥陀佛的形象,饰有美丽的珠宝和抛光的王冠,耳环,项链和手镯,千年之后,仍有玲珑剔透的感觉.

 

下图为阿弥陀佛,既无量佛,他结痂跌坐,双脚交扣, 脚底裸露. 两个上角有针孔痕迹,说明是曾经悬挂起来的装饰画。

 

下图是画在苎麻布上的观世音菩萨幡,观音菩萨立于莲花上右手下垂,左手置于胸前,三角形头饰的存在暗示着横幅是被用作寺庙的悬挂物

贴近了细看,这苎麻布质地精细,经纬分明,完好如新。画面是浓淡相宜线条流畅,仿佛是不久前才绘制完成。

 

有11个面孔的观音菩萨, 蒹葭跌坐在莲花上,头顶有一座精致的华盖。十方佛占据华盖上方的空间,而四方护法神则位于佛陀光环附近,是为经典的佛教艺术。

 

 

11 个面孔的观音菩萨局部放大

 

站在莲花台上的观音菩萨

 

凑近了仔细打量这千年前的观音菩萨,一千多年前的绘画颜料均采用天然矿物质制成的。不仅是人物仍然栩栩如生,在微弱的光线下仍能感受到画中的玛瑙翡翠各色玉石等仍然是珠光宝气的闪烁.

 

据说到了敦煌莫高窟去观赏这些珍贵的绘画及壁画反而看不到如此清晰和绚丽精美的画面细节,因为游客不能近距离观赏. 而在这里可以凑到只有几公分的距离观赏和放大拍照,色彩丰富斑斓艳丽甚至连布料织物的质地和经纬分明的纤维都能展现出来。

 

另外在微弱的灯光下,用手机屏幕近距离的观看, 对细节的欣赏效果更好.可以将手机几乎是贴在画面上移动的动态欣赏,这时候的绘画细节和色彩更是完美丰富,令人震撼(可惜文学城不支持视频播放)

也许是因为来参观敦煌馆的游客太少,终日百般无聊的保安小哥便过来搭讪. 他看到我们兴趣浓厚,就对我们说“我可让你们每人都可以抚摸一下这些壁画”. 面对这些上千年历史的文化魄宝,我们先是有几分犹豫.但是转念一想,自家老祖宗的东西不摸白不摸,说不定摸了以后,还可以沾些佛的福气。于是就越过栏杆,每人来了一张到此一游.

 

作为游客,我们仅仅是走马观花地观赏其精美的绘画和壁画. 而莫高窟藏经洞的稀世珍宝精华之极乃是文书写本,如大量的佛经,道经,儒家经典及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契据信札和状牒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这才是让莫高窟藏经洞举世闻名的精髓所在。 但是当时的清政府统治已经风雨飘摇,政权难保。因此在很长时间内,莫高窟的历史文物都是处于给钱就卖的状态。精通汉学的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曾在藏经洞内仔细地拣选了三星期,最终以600两银为代价,获取了1万多件精华之精华的敦煌文物,后来大都入藏于法国国立图书馆。

 

还有许多被收集在日俄等国家博物馆加上被焚毁遗失,现在中国内存藏的文物则不足其六分之一。

 

作为佛教起源地, 印度国家博物馆还有一个很大的佛教历史博物馆,也是收藏了满满的稀世之宝。

这尊保存相当完好的文殊菩萨, 为公元8世纪的塑像. 文殊菩萨是超凡智慧的化身,右手掌向外展开手指向下伸展,表示施予恩惠(Varadamudra). 左手持莲花.

馆内还收藏有佛主舍利, 敬为圣物. 公元前463年,释迦牟尼佛陀涅槃寂静,佛陀舍利分为八份供奉在印度次大陆的八个王国, 其各建佛塔敬供佛舍利。这里收藏的是来自北方邦区的皮普拉丸。

 

当时从佛塔内出土的舍利和棺匣

 

这些舍利现在都供奉在一个精致无比的黄金塔内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