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办学人人有书念村村有文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国民文化素质的要求是不言而喻的。毛泽东在赋予农村人民公社的《五位一体》综合功能中,十分重视《学》,即《公社办学》。
在毛泽东看来,在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奠定了新中国发展所必需的政治秩序和经济基础之后,接着必须要进行的是技术和文化方面的《革命》。
农村人民公社大办文化教育,以《能者为师》,开展识字扫盲,办业余红专学校,办幼儿园、小学、中学特别是农业中学,乃至办农业大学等,使人人有书念,不仅提高了广大农民科学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而且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农村人民公社办学的内容与形式。
首先,开展识字、扫盲运动。
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农村发展的需要,毛泽东提出要组织农民学文化,在农村开展扫盲工作,并要求在教学内容、形式和时间上都要切合农民的实际。农业“四十条”提出:从1956年开始,按照各地情况,分别在12年内,基本上扫除青年和壮年中的文盲。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在三年到五年时间内,全国基本完成扫除文盲的任务。据此,各农村人民公社号召在校学生和一切识字的人都参加扫盲工作,培训民师,组织志愿扫盲工作队,突击编写、印刷、出版扫盲识字课本,大力开展扫盲运动。
1951年至1961年的十年间,山东省共扫除青壮年文盲370万人,1965年全省共有扫盲班学员261.5万人,摘掉文盲帽的有21.3万人。尽管当时存在急于求成、浮夸等问题,但扫盲力度之大,普及面之广,可以说是达到了教育下移、教育平民化的目的,几乎让所有农民,无论青少年文盲,还是中老年文盲,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受教育机会。
其次,开办幼儿园,普及小学,举办初中。
毛泽东强调.:农村办学应当采取多种形式,除了国家办学以外,必须大力提倡群众集体办学,允许私人办学,以便逐步普及小学教育。据此,人民公社开办了大批农村小学、幼儿园和托儿所,并尽可能举办初级中学,使农村人口受教育机会大大增加,适龄儿童大都被送进学校接受教育。
山东掖县(今莱州市)西由公社1963年儿童入学率比1958年前增长了30%.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学生总数由1958年时的88名增至556名。安徽霍丘县夏店公社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两条腿走路的方针,1958年秋办起民办小学32所,吸收了1570名学生入学,普及了当地的小学教育。
湖北省荆州地区高坪、黄龙两个公社通过建立教育网,并“把学校办到了贫下中农的家门口”,在147个生产队都开办了幼儿班,上幼儿班的3-6岁儿童达3040名。
此外,许多地方还兴办了耕读小学。如江苏句容县大卓人民公社,1964年办起了47所耕读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85%。同年,江西南昌县也兴办了许多耕读小学,使90%以上学龄儿童入了学。
再者,兴办农业中学。
1957年3月,毛泽东分别同各省市委宣传部长和七省市教育厅长谈教育工作问题,毛泽东说:中学办在农村是先进经验,农民子弟可以就近上学,毕业后可以回家生产。
1958年9月,毛泽东进一步指出:人民公社办学校,勤工俭学,或者半工半读,学习和劳动就结合起来了。这是一大改革。动员群众力量办农业中学,使不能进普通初中的小学生毕业生都能升学,至今看来仍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农业中学可以把几十万几百万小学毕业生,训练成工农业生产所需要的技术力量”。
由此,大多数农村人民公社都举办了农业中学。如江苏省在1958年春季办起了6000多所农(职)业中学,入学的学生达30多万人。这些农业中学大都是依靠群众解决校舍设备问题,如献工献料,送农具、校具等。农业中学在创办之初,便显示出对于农业生产、推动技术改革方面的促进作用。全省农(职)业中学共种38844亩高额丰产试验田,开办各种小型工厂12340个。学生边学习边劳动,在掌握了某项技术后,马上向社员推广,农业中学成了农村革新农业技术、推广先进经验的重要平台。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肯定了农业中学的重大作用,要求采取各种有效方法培养农业中学的师资、因地制宜学以致用地编写教材,并且明确指m农业中学是一种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担负着不同任务,两者发展并重。
最后,建立业余红专学校和农业大学。
红专学校是为扫盲毕业学员升入高一级学校而设立的一种政治、技术、文化“三合一”的学校,属成人教育、工农业余教育的一种形式,县、公社、大队都办,学制有长短,由学校自行掌握。
学校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集中生产、食宿,白天劳动,晚上学习,实际是生产专业队性质;
二是基本上半工半读,学员文化水平不一,办学也不正规;
三是县办的较正规的农业学校,半工半读,多数与县初级农校、农场、拖拉机站合并,学员文化水平多在高小以上。
农村人民公社举办的大学一般为业余大学,如人民公社办业余大学的“开路先锋”——河南省孟津县的翟泉红专大学,吉林省延边朝鲜民族自治州的黎明农业大学等。
据《光明日报》报道,到1958年10月1日,广大农村中的红专学校和红专大学已达34.9万余所,有2000余万人在这些学校里学习。山西省办起业余红专学校和文化技术学校共23653所,入学人数达200万人,红专大学7478所,入学人数近129万人。
1959年冬,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强调,“公社要有高等学校,培养自己所需要的高级知识分子”,以适应农业机械化的要求。诚然,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不顾客观条件限制一哄而起、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等,但从效果看,当时的红专学校和业余大学在提高群众文化和思想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面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特别是其既劳动又生产、就地取材、能者为师的做法是适合当时实际和需要的。
农村人民公社办学负载的价值。
首先,“靠文盲建设不起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文化教育十分落后,“文盲占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据统计,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仅占全国人口的5.6%,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左右。
毛泽东在会见斯诺时谈到:我们的基本情况就是一穷二白。所谓“白”,就是文盲还没有完全消灭,不但是识字的问题,还有提高科学水平的问题。
毛泽东借用列宁的话说: “列宁说过:‘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内,是建成不了共产主义社会的。’我国现在文盲这样多,而社会主义的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以后才去开始进行”。
因此,普及和加强文化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当中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也是人民公社的题中之意。各人民公社的章程或简章中,对于文化教育都作出相关规定,如七里营人民公社章程草案第五十四条规定:16岁以下的男女儿童必须在学校学习,要使社员普遍受到中等教育。喳岈山公社试行简章也作了类似的规定。
其次,农民“迫切地要求学文化”。
正如毛泽东所分析的:在过去长期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当中,地主阶级不仅掌握主要的生产资料,而且还垄断了教育与文化。因此,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阶级要在文化教育方面翻身,要自己办学校,学文化,受教育。
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就有这种可能了。而现在农民有了合作组织,有了农村人民公社,就更“因为经济上的需要,迫切地要求学文化。”这种经济上的需要诸如:要合理建立生产队账册、搞好集体经济的财务,就要懂簿记、会计;有了电,就要有人会操作和掌控;要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就要有人会使用农药,等等。并且,由于公社是多业同展的较大规模组织,其经营管理需要各类人才。
再者,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
农村人民公社的建立,为农业机器的使用提供了组织条件。而农业机械化的实施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抽水机、拖拉机、运输和加工机器等等,从这些农业机械的操作、维修到改进和研制,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
并且,在人民公社组织当中,要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科学种田以及实施农村计划生育、移风易俗、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等,都需要文化。而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教育是基础,这就对教育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农村人民公社办“草根教育”,是毛泽东思考农村问题的十分重要一环。
再次,教育事业是公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毛泽东不仅对公社办学寄予厚望,并对公社的教育发展作了规划:“在教育方面来说,每个基层单位将有自己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
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上推荐的《楂岈山卫星人民公社试行简章(草案)》,对公社的教育发展作出了更详尽的设计。简章草案指出,人民公社的任务是管理本社范围内的一切工农业生产、交换、文化教育和政治事务。
为此,必须多快好省地发展农业、工业生产和文化教育事业,实现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逐步缩小乡村和城市的差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对发展教育的规划是:公社实行与劳动密切结合的普遍义务教育。要普遍地设立小学和业余的补习学校,逐步做到所有的学龄儿童都能够入学,所有的青壮年都能够补习到高小程度。要逐步做到每一个大队建立一个业余农业中学,使所有的青壮年都能够补习到高中程度。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建立适合公社需要的专科学校或者大学。
农村人民公社办学的成就。
人民公社的“草根文化教育”在扫除文盲、提高广大农村人口的文化技术水平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方面获得了很多宝贵经验。
农村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的教育水平,或者说是农村教育水平达到了同等经济水平国家中少见的高水平。
据统计,1980年中国小学入学率为94%,初中入学率为73%。同期印度小学入学率为83%,初中入学率为30%。73%的初中入学率大约低于发达国家(通常在93-80%之间,但意大利当年为70%),低于同期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通常与西方发达国家接近或者更高些,比如苏联达到96%居世界第一,其次是日本93%)。但除了韩国(78%),中国高于所有现在所谓新兴市场国家(大约在30-50%之间),更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15 -30%)。
可见,中国在人均GDP并不高的时候,教育水平是超前的。与印度相比较,印度的高等教育优于中国,但民众受教育程度远远落后于中国,中国有着识字率较高的民众群体。在有着庞大农村人口且受教育水平相当低的国度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不能不说与当年人民公社办学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