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韵》68.《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701 — 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李白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被尊为“诗仙”。关于李白的出生地,有绵州昌隆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油市青莲镇)和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市)两种说法。李白5岁读书,14岁时便有诗赋示人,受到一些名流的推崇。自开元十二年(724年)后的十几年时间里,李白出蜀,辞亲远游,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和都城长安。他广交朋友并干谒达官显贵,寻求入仕之路,但一直未果。天宝元年(742年),经玉真公主和贺知章举荐,玄宗召李白进宫任供奉翰林。一年后李白对御用文人生活厌倦,行为懈怠,玄宗赐金放还。安史之乱后第二年(756年),李白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府。永王在与肃宗争夺帝位的争斗中兵败之后,李白受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李白于肃宗宝应元年(762年)去世,享年61岁。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意境神妙,语言飘逸,从立意到表现方式均具有典型的浪漫艺术特征,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李白的诗歌中,乐府歌行体和绝句成就最高,五言律诗也多有佳作。杜甫称赞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黄庭坚说“李白诗如黄帝张乐于洞庭之野,无首无尾,不主故常,非墨工椠人所可拟议。”李白仅有的的几首词虽有真伪之争,但词学家普遍认为李白具有词坛“开山鼻祖”的地位。

李白临终前把毕生作品托付给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李阳冰不负重托,将书稿重新抄录编成《草堂集》20卷。李白现存诗约1000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9

 

宋雨:李白的《静夜思》可能是中国文学中最广为人知的作品。它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秋天,那是李白离开家乡的第三个年头。那一年春天,李白开始了他对江南的游历。他先后游览了金陵、苏州、杭州、越州(绍兴)、台州等地,然后北上至扬州。这首诗就是他在扬州时写下的。

唐风:在扬州,李白客宿于旅舍。恰逢九月十五日左右的一个晚秋之夜,一轮皓月当空,诗人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而且据史料记载,李白正在病中,乡情就更为炽烈。于是他提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静夜思》。自问世以来,它几乎被所有唐诗选本收录。

宋雨:这是一首五言乐府诗,除押平声韵外,并不受绝句平仄格律的限制。《静夜思》没有李白其他诗作里经常呈现的天马行空的意象,它用最朴实的语言抒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然而却有着巨大的感染力。我们先依照普通版本和一般理解来讨论一下吧。

唐风:首句“床前明月光”写作者伫立在床前或坐在床上,看到皎洁的月光透过窗棂。诗人可能是夜不能寐,但并不是躺在床上,否则后面的“举头”和“低头”就无法发生了。

宋雨:那年头没有玻璃,根据一般的说法,古时窗户大多糊着窗户纸。若是如此,月光怎么透进屋呢?

唐风:古人并非都用纸糊窗户。很多的普通人家只有简单的窗棂。有的窗户可直接手动装卸木板以采光或通风。还有的窗户有纵向的窗枢,窗户是可以打开的。总之月光可以有多种方式透过窗户照射到床前。

宋雨:诗人在病中客居他乡,夜不能寐,起身长时间处于寂寥之中,不经意看到床前皎洁的月光,一瞬间有几分恍惚,真好像看见地上铺了一层白色的浓霜。“疑是地上霜”中一个“疑”字,既表明客观上的相似,也表明主观上在一瞬间的迟疑和不确定。此字巧妙,也自然引出了后面的句子。

唐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两句,“举头”是一种自然的探究。诗人的理性和周围环境都表明,这“地上霜”是月色所致,于是吸引着他抬头瞭望。一轮明月挂在秋夜的天空,分外明亮但带着几分凄清。这样的一个情境,最容易触动游子的情怀。

宋雨:在古诗词中,“低头”、“低眉”这样的表达,一般都与人的内心活动,特别是与沉痛、忧郁等情绪相关联。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近代鲁迅诗中“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等,都是这样的用法。

唐风:另外,短诗中的重字是需要小心的。相邻两句在同一个位置上的重字大多不好。然而“举头”和“低头”却不仅贴切自然,而且两者的对比和映衬更强化了思乡之情。

宋雨:这首小诗极为平易,却有既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明代学人胡应麟评价李白小诗“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卷六),这确实是说到了点子上…… 到此,我们对这首小诗的赏析是不是就可以结束了?

唐风:假如是一个小学的教案,到此应该差不多了。然而,这首《静夜思》其实还有不少东西可以讨论。比如说,一千年来它有许多版本。李白的原版究竟是哪一个?还有对词的解释,特别是第一个字“床”就有多种不同的理解。我们挑一些比较有意义的来说说吧。

宋雨:好,先说那个那个“床”字,我们前面是把它按照卧具来解释的,跟我们今天的床是同一个意思。然而,一些学者认为,这里的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是古时一种可折叠的坐具,两边腿可合起来。类似今天的马扎。杜甫 《树间》诗中就有“几回霑叶露,乘月坐胡床。”顺便说一句,我们今天说某人“坐第一把交椅”(当领导),其中的“交椅”就是胡床。古时候没那么多凳子,一群人大部分都是站着或坐地上,只有地位高的才坐交椅。

唐风:“床”字还有另一个释义,即 “井床”,也就是井的围栏。这种解释一下子就把诗人拉到室外去了。有没有道理呢?我们不妨看看李白自己的诗句。李白的《长干行》中有:“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这是成语“青梅竹马”的来历。诗中那个“床”字,好多人囫囵吞枣,一带而过了。其实仔细想想,小孩不可能骑着竹马绕着家里的睡床跑。这里的床,就是井边上的围栏。古时候“井床”是井栏的同义词。我本人认为“井床”最有可能是李白《静夜思》中“床”的原意,这样解释,全诗更自然,更合情理。

宋雨:现在我们再来说说《静夜思》的不同版本。复旦大学陈引驰教授曾经说《静夜思》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 这么多版本,其实就是少数几个字词的不同,然后在不同抄本有不同的排列组合。简单地讲,《静夜思》主要有两个流传版本,一个是我们此处用的版本,它是“新版”,来自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蘅塘退士(孙洙)所编的《唐诗三百首》。 “旧版”为宋代版本,最早载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唐风:两种版本中,第一和第三句各有一个字的出入。旧版的“床前看月光”,在“新版”中嵌进一个动词,这样意思似乎更完整,每一句都是省略主语的句子。而新版中的第一句是个片语,比较轻灵,而且加一个“明”字,增加了月光的亮度,作为起兴似乎更好。第三句中,有学者认为“山月”的说法更带有文人气,那时的文人诗常将月亮分为“山月”、“海月”等。而“新版”让明月完全脱离了地理环境。

宋雨:宋朝的几个版本和元代的两个版本,以及日本保存的宋刊本《李太白文集》中的《静夜思》,均与与目前通俗版本有上述两字的不同。宋朝离李白的时代近,所以这个版本大概率是李白的原版。然而到明清就有了变化。明代赵宦光、黄习远的《宋洪魏公进万首唐人絶句》中,《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了“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而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中,《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保留“举头望山月”。看来,《唐诗三百首》综合了这两处改动,编成了“新版”的《静夜思》。

唐风:然而在学界,康熙皇帝钦定的《全唐诗》并没有受到任何改动的影响。而近年出版的刘学锴先生的《唐诗选注》中,《静夜思》也用的是“旧版”。与此同时,“新版”的《静夜思》显然更为通俗和朗朗上口,在民间广为流传,并被收录于中国大陆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雨:关于《静夜思》的不同版本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十几年前一位在日本读书的华裔初中生发现,日本书籍上的《静夜思》与中国版本不同,于是就撰文指出中国版的《静夜思》是被“篡改”过的“山寨版”。一时间这个问题还引起了读者的不少争论。

唐风:对于这样的争论,古诗词学家莫砺锋先生认为没有必要。有关版本的考证,应是学界的事情,对普通百姓不应该产生影响。他认为今人读到的《静夜思》,已经不仅仅是一首“唐”诗,而是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审美创造。对此我们应该抱以尊重的态度。的确,《静夜思》太特别了,在1300年后的今天,李白恐怕已经不能声称对它拥有“独家版权”了。

===========

【论坛交流——】

https://bbs.wenxuecity.com/mysj/310840.html?

https://bbs.wenxuecity.com/poetry/931514.html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