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伊比利亚半岛中南部环游——Algarve-Andalusia-Madrid-Lisbon(中)

海客谈瀛洲,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至所止, 生活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打印 被阅读次数

March 29(Fri) Sevilla, Plaza De Armas to Ronda, Bus Damas 10:00--12:15 

大巴在阴雨绵绵中驶进龙达(Ronda)。这是座建筑在悬崖上的独特城市,深约110米,宽61米的峡谷将龙达分为白色摩尔老城和1485年建的新城,由新桥( Puente Nuevo),罗马桥也叫老桥(Puente Viejo)和阿拉伯桥(Puente Arabe o de San Miguel)三座桥连接。

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新桥(Puente Nuevo),一个连接新老城区的巨大工程。建造于18世纪,其根基在峡谷的底部,最高点约高98米,长70米,是西班牙出镜率最高的建筑之一。


地势上比新桥低许多的是罗马桥也叫老桥(Puente Viejo),也被称为旧桥,是单拱桥,直径超过10米。


最低的是阿拉伯桥(Puente Arabe o de San Miguel),建造于14世纪。从这里可进入旧郊区。阿拉伯桥旁边还有一个阿拉伯浴室的遗址。


一条名为Rio Guadalevin的激流从阿拉伯桥流到罗马桥再从新桥流出,因为三座桥地势上的视错觉,好像河水是从低往高流。其实不然,如果你沿着步道,走到新桥面向夕阳的那一面,就可以看到河水从新桥奔泻而下,形成两个梯级瀑布。


从新桥下面的步道可以远眺西班牙南部的田园风光,还有,还有梦中的橄榄树。

 

March 30(Sat) 龙达老城区漫游
龙达老城三面都是悬崖陡壁,只有南面是缓坡。有趣的是,东南角的老城墙并排着修了两个城门:Puerta del Almocábar是可以追溯到13世纪的穆斯林建筑,旁边的Puerta de Carlos I de España建设于16世纪卡洛斯一世时期。


城门上面的一段城墙可以免费登临但也没什么可看的。


老城区的街道,曲径通幽。

 

原清真寺改建的天主教堂Iglesia de Santa María la Mayor

 

龙达斗牛场 - The Plaza de Toros de Ronda,是西班牙最古老、最漂亮的斗牛场之一。该斗牛场为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其正门艺术风格新颖。

 

斗牛场观众席分上下2层,拥有打磨精细的石柱136根和68个石拱。斗牛场的坡屋顶用阿拉伯式砖瓦遮盖。斗牛场最多容纳6000人,其圆形沙场直径达60米,系西班牙最大的沙场之一。

西班牙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这种古色古香的火腿店。有人说没吃过Jamón,不算来过西班牙。著名的老伊比利亚火腿(jamón Ibérico)又分为四个等级,由四种颜色标签表示。Bellota 100% Ibérico :黑色标签,最顶级的 (由完全在丛林中放养,吃橡果长大,并且血统纯正的的伊比利亚猪制成);bellota Ibérico :其次是红色标签(放养,吃橡果,但是血统不是百分百纯正);cebo de campo Ibérico :排第三的是绿色标签(放养,用橡果喂养和饲料催肥的);cebe Ibérico :白色标签(由圈养的、完全用饲料喂养的猪熏制)。

黑标伊比利亚火腿很贵。

 

马上就要离开美丽的悬崖之城,Ronda绝对值得在此逗留至少一晚。漫步在三座桥上,看着远方的绿色田野和周边的春花烂漫,听着远处传来流浪歌手的吉他声,这场景浪漫得简直空气中也充满了粉红色的气泡。海明威将其称作“私奔之城”不是没有道理的。

 

March 31(Sun) Ronda to Granada--第一班train 8:58—11:04,第二班Train 12:24-14:48 
12:24 Estación de tren Ronda: Train MD13063(中间4stop) --13:25到达Estación de tren Antequera-Santa Ana换车;13:48 Train AVANT 08275 Estación de tren Granada -- (中间2 stops) 14:48到达Granada 
三月最后一天,Ronda通往Granada的火车一路下雨,入住酒店,酒店小院很温暖,房间特舒适。


稍作休整,七点多,雨停,决定出去走走。沿着大街往前走到城市的中心位置Plaza Isabel La Católica,有一座伊莎贝拉与哥伦布的广场雕塑。雕塑中的伊莎贝拉女王坐在宝椅上,头戴王冠,身披华衣,两手扶着座椅两侧,俯视着哥伦布,视线向哥伦布手中的航海图望去。而哥伦布则站在女王面前的台阶下,一只腿已经伸到了女王面前,腿上摊开了那张航海图,一只手紧握航海图,另一只手在图上做指点,目光朝向女王的脸庞。这个雕塑虽然有违历史传统,但足以说明西班牙人对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重视。


拐个弯一直往坡上走,就走到了最受欢迎的El Mirador de San Nicolás观景台。彼时正好乌云消散,一束夕阳从云缝射出,投映到金红色的阿尔罕布拉(Alhambra)宫外墙上。在这个观景台上观看阿尔罕布拉宫的日落是来Granada的保留节目。


夕阳西下的Alhambra宫全貌。最近出奇低温,东南方内华达山脉白雪皑皑,衬托得Alhambra宫mlmhmlmh美轮美奂。


据说著名的西班牙作曲家和吉他演奏家塔雷加于1896年在来到此地时,由于夕阳的映衬,宫殿显得分外淒美,于是他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经典永流传的吉他名曲《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并取副标题为「祈祷」。https://youtu.be/AvC3Wgh7KIE?

夜晚的埃尔维拉门(西班牙语:Puerta de Elvira),这是伊斯兰统治期间格拉纳达的主要入口,被称为埃尔维拉门或埃尔维拉拱门 (Báb Ilbím),它提供从麦地那伊尔比拉路 (Medina Elvira) 通往阿尔哈卡巴斜坡和埃尔维拉街的通道。1896 年,它被宣布为 Bien de Interés Cultural。它位于 Elvira 街的入口处,在阿尔拜辛(Albaicín区)的边缘。


April 1(Mon) Alhambra预演及Granada城市漫步
格拉纳达Granada在西班牙语是石榴的意思,这里是末代穆斯林纳斯瑞德王朝的所在地,美轮美奂的阿尔罕布拉宫就是他们的王宫。在天主教收复失地的过程中,格拉纳达是最后被光复的城市。从1236年费尔南多三世攻下科尔多瓦开始,北部的天主教王国一直在蚕食穆斯林帝国的地盘,1248年塞维利亚落入费尔南多三世之手,而穆罕默德一世(Muhammad I)在格拉纳达建立的奈斯尔王朝(Nasrid Dynasty),利用险要的地势,在外交上纵横捭阖,一直坚持到了1492年。那时的格拉纳达,有大量的天主教徒,伊斯兰教徒,以及其他民族混居,造就了文化和经济上的繁荣。而阿尔罕布拉宫,就是奈斯尔王朝繁华的见证。
阿尔罕布拉宫的名字 Alhambra 源自其红色墙壁,意为红色城堡。宫殿坐落在阿萨比卡山(Al-Sabika)上,左侧是达罗河(Darro),西侧是格拉纳达市,前方是阿尔巴辛区(Albaicín),它由穆罕默德一世于1238年发起建造,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奈斯尔王朝统治者不断对宫殿进行改建和扩建,使其成为西班牙伊斯兰建筑的杰作之一。1492年基督教成功收复失地之后,阿尔罕布拉宫成为了天主教双王——费尔南多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的王宫。到格拉纳达当然最主要就是参观阿尔罕布拉宫啦。但参观的票子很不好买,最好提前数月网上订购。如果没有买到,那就基本上不用来了。我们是从旅行社Top Tour买的票。他们在阿宫大门口有个门市部,我们预订了10点进入纳萨瑞斯宫殿群(Palacios Nazaries),要求8点半去登记并领取英文解说器。为了更好地参观阿宫,决定提前一天去踩点。按照Google Map的指引,穿过大街小巷到了阿宫的第一道城门Puerta de las Granadas。


进门靠左边走,路上有一个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的雕像。在经历了数个世纪的荒废和拿破仑军队的蹂躏之后,阿尔罕布拉宫在19世纪重新被发现。因为美国作家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写的《阿尔罕布拉宫的故事》(Tales of the Alhambra)而使这个地方名扬天下,才引起了西班牙政府的重视,加以保护和修缮。现在阿宫已经成为游客来到安达卢西亚地区乃至西班牙的必游之地。所以,现在的西班牙人对于这位当年的美国驻西班牙公使还是深怀感激之情的。


顺坡而上就会看到一个喷泉影壁Pilar de Carlos V


左转上去就是进入阿尔罕布拉宫的大门——正义门Puerta de la Justicia。今天至此返回,接着回老城区闲逛。


格拉纳达主教堂(Catedral de Granada)是哥特式、巴洛克式和文艺复兴风格混搭的三个教堂合体建筑群。其中的皇家礼拜堂(Capilla Real de Granada)是一座伊莎贝拉风格的建筑,建于 1505 年至 1517 年间,是格拉纳达大教堂建筑群最初的一部分。它是西班牙君主伊莎贝拉一世女王和费尔南多二世(天主教君主)的埋葬之地。


Granada有一个古老的城区,它就是阿尔拜辛(Albaicín)区,老城区阿尔拜辛区的街道都是拾阶而上,很有阿拉伯特色。


阿拉伯风味点心,特别甜糯美味,就是有点小贵。


今天有时间还去了另一个更高更远的观景台Mirador de San Cristóbal,但角度远不及Mirador de San Nicolás。


看来如果想俯瞰美丽沧桑的阿尔罕布拉宫外景,登上圣尼古拉斯眺望台(Mirador de San Nicolás)是最好的选择。于是我们又重返Mirador de San Nicolás。


April 2(Tue) Alhambra 
阿尔罕布拉可以说是欧洲大陆上基督教居住区保留最大的中世纪伊斯兰建筑群,它是当年伊斯兰文化鼎盛时期建筑风格的极致,1984年成为世遗。
阿尔罕布拉景区包括三个主要部分,东边的花园区(Partal)和夏宫(Generalife),中间的纳萨瑞斯宫殿群(Palacios Nazaries)外加卡洛斯五世宫(Palacio de Carlos V), 还有西边的城堡Alcazaba。
卡洛斯五世宫是摩尔人在西班牙的统治结束后,由卡洛斯五世修建的部分,内圆外方。这个建筑主体完成后没有装修使用,免费参观。


附近的教堂Iglesia de Santa María de la Encarnación是17世纪初在原清真寺基础上改建的巴洛克风格的天主教堂。


还有一个阿拉伯浴室遗址都可以免费参观


纳萨瑞斯宫殿群(Palacios Nazaries)是最重要的参观地点,这里是阿尔罕布拉宫的精华所在,严格控制人数和时间。预约票是有标明时刻的,早了晚了都不允许进入。最最重要的参观区域如香桃木院、狮子庭院都在此区域所以必须早点排队查验证件入内。
梅苏阿尔厅(Mexuar):看得见风景的阿拉伯房间


桃金娘院(Patio de los Arrayanes,香桃木院,爱神木院)两边的植物是桃金娘(或称香桃木,爱神木),闻起来没有味道,用手摸一下,手留有香味。长36米,宽23米,是科玛莱斯宫(Comares)的主要庭院,也是网红在阿宫拍照的主要景点之一。


大使厅(Hall of the Ambassadors)是阿尔罕布拉宫最豪华的厅,苏丹在这里接见外宾。其穹顶雕刻细致华丽,为阿拉伯艺术精品。


狮子庭院被视为阿尔罕布拉的心脏。这是一个长方形的庭院,长35 米,宽20 米,四周是精致的回廊,由124根白色大理石柱支撑。庭院中央是12个狮子顶起大理石雕成的盆状喷泉,四条水渠汇聚喷水池,意喻天堂的四条河流:水河、乳河、酒河、蜜河。每一只雄狮代表一个太阳,组成阿拉伯星象中的12个太阳和一年12个月。


狮子庭院四周分布有精美的大厅,最著名的是阿本塞拉基厅(The Sala de los Abencerrajes)。华盛顿·欧文在书中考究记载了这里发生的一场表兄弟自相残杀的血案。传说血案的制造者是摩尔人的末代君王波伯迪尔的一个先人阿本奥斯密。这位摩尔苏丹个性勇猛、残酷,因为怀疑阿本塞拉基家族的首领与他最爱的妻子Zoraya有染,阿本塞拉基家族的成员,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被阿本奥斯密召入宫去,就在狮子厅旁的这个厅里,进去一个,杀掉一个,据说有三十六名最勇敢最忠心耿耿的骑士在此被斩首,首级堆放在喷泉池中,血污渗入洁白的大理石地面,几百年不褪。


诸王厅天花板的画,代表纳萨瑞斯王朝的前十王。


两姐妹大厅是一个有着美丽的象征着天堂穹顶的房间。钟乳石状穹顶是八边形蜂巢式,有八对窗户和5000个muqarnas。 伊斯兰建筑风格的Muqarnas的视觉效果是反射阳光并形成抽象图案。


达拉塞瞭望台(Daraxa's Mirador),可以俯瞰窗外的达拉塞中庭。


从Palacios Nazaries到Generalife之间是一大片花园区(Partal)。这里内部是花园和水池,城墙边缘还修建有几个碉楼。其中一个是当年国王哈桑囚禁王后和小王子的地方。和国王因新宠妃闹翻,性情刚烈的王后把幼年的王子从高高的塔上悬吊下来,交给了忠心于她的人马。后来王后出逃,组军讨伐丈夫哈桑,这个小王子就成了格拉那达最后的摩尔君主波伯迪尔。据说在向双王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投降时,波伯迪尔离开王宫那天决定不走阿尔汉布拉宫的大门“正义之门”。因为走大门,就只有一条大道下山,必经格拉那达城。他无颜面对被他抛弃了的臣民百姓,决定从一道小门出去,从后面人迹罕至的陡坡下山,悄悄地离开他的王宫。他向胜利者要求,他最后离开阿尔汉布拉宫的那扇门,永远不能再有人穿越。此即所谓“出走之门永远关闭”。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答应了他并且实践了承诺。波伯迪尔离开之后,那道门就被下令用石块封死在墙里。


Generalife曾经是苏丹和家眷们远离宫廷繁琐礼节,避暑纳凉的夏宫。Generalife是看尽一切乐园的意思。花园用修剪整齐的柏树作高墙、桃金娘为矮墙,水道和喷泉贯穿整个花园,植物与花卉,鹅卵石铺就的地面带有各式花纹,风情万种。


水渠庭院(Patio de la Acequia)


苏丹王妃花园(Jardín de la Sultana)

Medina--从夏宫回城堡的通路。


堡垒区 Alcazaba是阿尔罕布拉宫的军事防御区,由穆罕默德一世建立,是阿尔罕布拉宫最早建成的区域。


从Alcazaba最高的军事瞭望塔往俯瞰Granada老城区阿尔拜辛。


放大点仔细看,Iglesia de San Nicolás教堂下面的人们站在San Nicolás观景台上。


往西看,是格拉纳达大教堂建筑群。


西北上,是火车站,内部金碧辉煌的巴洛克式大教堂Basílica de San Juan de Dios,皇家修道院Real Monasterio de San Jerónimo。


远眺东南方,内华达雪山苍茫一片。


April 3(Wed) Granada to Córdoba--Train 1h40m( AVE is Renfe's flagship high-speed service), Bus 2h40m(ALSA:  The bus costs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train, but can take over double the time. However, the buses do also offer air conditioning, wifi), 住Hotel Selu
现在西班牙的几个大城市如巴塞罗那,马德里,塞维利亚和马拉加等等都有高铁相通,马德里和里斯本之间的跨国高铁正在建设中。网上预订AVE的票让我们再一次领教了西班牙国铁的官僚,相比之下,私营高铁Iryo的订票网站就方便友好许多。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我们抵达科尔多瓦(Córdoba),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自治区首府。所住的Hotel Selu闹中取静,步行去车站,超市,商业街和游热点都不远。从旅馆沿着老街走了一会儿就看见一个老城门——阿尔莫多瓦门(La puerta de Almodóvar): 是科尔多瓦中世纪遗址中目前仅存的三座门之一。它是最古老且改造最少的门,建于14 世纪。从内部看,它并不引人注目。


但当你走到外面时,会看到城墙的壮丽景色。我们碰巧穿过的这个石拱城门和阿拉伯风味的城墙非常简洁,装饰适度,是一种精致的朴实。城墙有六米之高,两米厚。城墙雉堞口略有些细长,上面是尖尖的四坡顶,成了西班牙的阿拉伯建筑符号之一,在今天的西班牙到处可以看到。哪怕是新修的城墙,也会有意识地使用这个符号。


在这座老城门外面惊奇地发现,原来古罗马著名哲学家、斯多噶学派的代表人物塞内卡(Lucius Annaeus Seneca minor)的塑像就在这个城门口。


塞内卡公元前4年出生在科尔多瓦,在公元31年,也就是他四十五岁的那年,开始参与罗马的政治活动,混迹于罗马上层。十年后,塞内卡虽然成为一个百万富翁,可在充满阴谋、专断的宫廷里,生命却没有保障。一次,他因为一篇常规的悼文,险些被处死;不久,又被控与皇帝的侄女有染,在元老院被判处死刑。最后,是皇帝克劳狄一世把死刑改为流放科西嘉岛。七年后,皇帝克劳狄一世娶了自己的另一个侄女阿格莉庇娜,收养了她前夫的儿子尼禄,就是后来罗马历史上最著名的暴君尼禄皇帝。正是为了年幼的尼禄需要教师,在皇后阿格莉庇娜的努力下,五十七岁的塞内卡得以从科西嘉岛上脱身,成为十一岁的尼禄的教师。在这段时间里,塞内卡写作了《论灵魂的宁静》、《论幸福》、《论仁慈》、《论圣贤的坚贞》、《论天道》等等可谓流芳百世的哲学著作。可是,他却无法抵御生活中由权力、地位、财富等等带来的巨大诱惑。塞内卡的第二段宫廷生活并不是被动的,他利用职权聚集财富,在乡间大放高利贷。更令人无法原谅的是,塞内卡纵容尼禄的荒淫,宽恕尼禄的残忍,在尼禄弑母的时候,塞内卡甚至配合尼禄编造了尼禄母亲“谋反败露,被杀有理”的信件,向元老院提出解释,使得尼禄得到开脱。他写给元老院的这封信,被一些历史学家称作是“哲学史上最悲惨的一页”。尼禄变得越来越残暴,宫廷变得越发恐怖而危险。最终,塞内卡决定离开。在他离开一年以后的公元65年,尼禄仍然怀疑他在参与政治颠覆的阴谋,令他自杀。在死亡面前,六十九岁的塞内卡显得很平静,对死亡的漠视“像一个斯多噶学者”。


再往南边还有一个14世纪的老城门Puerta de Sevilla。这个老城门里面这一片老城区是著名的犹太区庭院街。


事实上,游览科尔多瓦最佳时间是庭院节期间(Cordoba patios festival)。安达卢西亚的老城小街里,总是有犹太区(虽然现在住的未必是犹太人)和一些小巧精致的街道和庭院。庭院总是用鹅卵石或瓷砖什么的铺成整洁的硬地面,四周是刷得白白的墙,干干净净。可是,西班牙人是那么喜欢种花,花怎么办?他们于是把花儿栽在盆里。有时满地花盆,有时甚至挂在墙上、挂上满满的一墙,小庭院变成了一个个立体花园。他们大多种的是十腊红,大团红花、大丛绿叶,非常直白的表述,非常浓烈的审美观,非常的西班牙风格。这种风格在科尔多瓦被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明年五月份都要举办“庭院节”,评选优胜庭院。

 

阿尔博拉菲亚磨坊(Molino de la Albolafia)是一座中世纪水车,位于科尔多瓦历史中心瓜达尔基维尔河沿岸。它是科尔多瓦几座历史悠久的水车之一,靠近罗马桥和基督教城堡。人们普遍认为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该市的伊斯兰时代,但其确切起源尚不确定。


Puerta del Puente是第三个保存下来的老城门,坐落在罗马和穆斯林时期城门的原址上。在罗马时代,该门与罗马桥连接着科尔多瓦城内和西班牙行省最长和最繁忙的奥古斯塔大道。 


旁边的Triunfo de San Rafael是18世纪为科尔多瓦守护天使圣拉斐尔建造的纪念碑。


现实中的守护者——骑马巡警。


科尔多瓦古罗马桥(Puente Romano de Córdoba)始建于古罗马时代(约公元1世纪),摩尔人时代进行了扩建(公元八世纪后)并形成了现在的规模, 在13世纪到19世纪又有不同程度的修建,大桥以巨石建筑,长331米,宽9米,有16个桥孔。


夕阳下的古罗马桥让人联想起颐和园17孔桥的金光穿洞。据说,古罗马桥的夜景是颇有些名声的。我们有些乏了,早点回旅馆休息。


April 4(Thu) 科尔多瓦古城--清真寺大教堂(一至六8:30am–7pm;9:30前免费)

清晨的古罗马桥静悄悄地横卧在瓜达尔基维尔河上,与傍晚时分的人来人往熙熙攘攘是完全不同的场景。


科尔多瓦建城于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世纪,已经是欧洲第二大城市,也号称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之一。该地区自建成以来,先后被古罗马,穆斯林和基督教统治,而留下的一座清真寺大教堂(Mezquita-Catedral de Córdoba)也给这段历史加上了很好的注解。公元六世纪,在罗马人神庙的遗址上,曾经建立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包括教堂在内的天主教修道院。直到两百年之后的阿拉伯人入侵后的公元785年,它还没有被毁。因为阿拉伯人在公元711年入侵时,这个城市最后是投降的。在投降的协议上写明,科尔多瓦必须把这个修道院的一半,交给阿拉伯人建清真寺。这种伊斯兰教--基督教共生的局面一直持续到公元784年,拉赫曼一世将基督教部分买下。原有结构被拆除,并在原址上建立了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成为了西方伊斯兰建筑最著名的建筑艺术精品。


在安达卢西亚的伊斯兰世界里,科尔多瓦大清真寺五百多年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在科尔多瓦,大清真寺被视为城市的心脏和中心。穆罕默德·伊克巴勒这样描述列柱大厅:“数不清的柱子,就像是叙利亚绿洲里层叠的森林”。对安达卢西亚人来说,大清真寺的美令一切语言失色。今天的我们,已经无法再看到这个当年伊斯兰建筑珍宝的全貌了。可是,哪怕是遗留的部分,我们仍然可以感受那种清真寺营造的特殊气氛。在四周几乎是无边际的空间里,它的内部如同是无数精美柱子组成的幽暗森林,柱子上面是变化的各色券拱。色彩是丰富的,还有着岁月沧桑为之协调,它被历史做旧,却一点也不颓废。


现在走进这座幢建筑,依然可以看到鲜明的伊斯兰教建筑风格。即使改建为教堂后,内部仍然保留着带有强烈伊斯兰色彩的拱门和雕刻。让人难免感叹:这两种如今几乎水火不相容的文化,竟然也可以如此和谐地共存于一座建筑里。这座教堂连同周围地位目前都被列作世界文化遗产。教堂里墙保留下来的米哈拉布(Mihrab),是清真寺面向圣地麦加方向祷告的壁龛。

虽然从八世纪到十三世纪,科尔多瓦清真寺经营了五百年,已经几经扩建、修改和装饰,可是它后来却还是又被改回成天主教堂,它的命运在公元1236年又一次转向。那一年,北方的天主教西班牙国王圣费尔南多,打下了科尔多瓦。在那个年代,宗教意义上的胜利,往往对取胜者显得更为重要。所以他们夺回国土和政权的战争,被命名为宗教上的“光复运动”。1236年6月29日,这座清真寺内举行了一个天主教仪式,宣布它重新成为天主教教堂。打回来的天主教徒们,也曾一度容忍了这里穆斯林的信仰。他们承认这个特殊教堂有不同宗教的混合性质,也认为天主教徒和穆斯林错开时间,在这里崇拜各自的神,还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在那个年代,这种态势显然不可能永远延续下来,和当年的拉赫曼一世一样,武力征服者总有傲慢的时候,而且他们是有决定权的一方。无与伦比的精美,才使得大动干戈改建的念头,被推迟了整整三百年。直到公元十六世纪,西班牙天主教对伊斯兰教不宽容的一派占了上风。摩尔人被强行驱逐出西班牙三十年之后,赞成大规模改建清真寺的一派终于西班牙国王开始改建。原来的清真寺几近完美,后来的改建就叫人怎么看怎么不伦不类。虽然改建并不是全部拆除,也许执行的建筑师也是无奈,而且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来保存原来的清真寺。在十六世纪,哥特式教堂建筑技艺已经非常成熟了,可是这个改建的教堂,它非常重要的建筑外观,已经没有充分发挥的余地,而是可怜地窝在清真寺一大片拱柱的平面构造里。它的下半部分就被清真寺吃掉了,上半部分挣扎着从原来的寺顶显露出来。呼唤人们礼拜的清真寺宣礼塔,也被改为教堂的钟楼。国王内心也万分矛盾,据说,他事后对天主教堂的建造者感叹道,“你建造的东西,虽精美万分,却在别处也能建造;而你毁掉的东西,世上独一无二”。


按老规矩又围着大教堂跑了一圈。科尔多瓦主教堂在外面根本看不到它作为教堂的外形,它被原来的清真寺“吃在肚子里”。作为清真寺的外观,它的那些大门,不论是原来清真寺的、还是后来教堂的门,都是精彩的,可是作为一个如此体量的建筑,它没有整体雕塑感。站在外面,你与其感觉这是一个宗教建筑,还不如说是一座方方正正的城池。


从清真寺大教堂往南走不到十分钟,就是基督君主城堡(Alcázar de los Reyes Cristianos),这里原先是西哥特人的城堡,当拉赫曼一世在科尔多瓦建立后倭玛亚王朝后,这座城堡就成了他的王宫。此后基督教收复失地,又在摩尔人的废墟上重建城堡。到15世纪,这里成了双王费尔南多二世和伊莎贝拉一世的宫殿,也是他们进攻摩尔人王国最后堡垒格拉纳达的战争总部,双王还在这里设立了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的总部。


城堡的喷泉花园


花园中有双王接见哥伦布的塑像。正是在这个城堡,哥伦布第一次谒见双王请求:您出钱,我出命,远航赌一把。

 

科尔多瓦还有一个正在修复中的古罗马神庙(Torre de la Calahorra)遗址,20世纪50年代在扩建市政厅时发现。它不是该市唯一的神庙,但可能是最重要的唯一经过考古发掘的一个。它是一座仿周柱式、六柱、科林斯柱式的神庙,长32米,宽16米。前面有6根科林斯柱子,而两侧各有10根。


老市政广场Plaza de la Corredera建于17世纪,这里过去有市政厅和监狱,现在是传统手工店铺和餐馆聚集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