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需要质疑的是阿里这个数学竞赛

阿田全球数学竞赛存在着严重的设计漏洞,不仅助长了姜萍这样的闹剧发生,还出现了高达39位的初高中生入围决赛。他们在接受采访时有些小朋友还是歉虚的,说自己只会做3.5/7,教练也说是玩玩,但是初高中生的比例接近了决赛入围人数的5%。初高中生与北大数学人才比肩,这纯粹是个笑话。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阿里竞赛就是一个鼓励做假的竞赛,这个结论对于高端的选手似乎也可以成立。

文学城博主兄贵使用Clustering工具分析了来自不同学校的决赛入围者的分数分布,发现来自同一学校的同学出现了分数相同和相似的聚集状况。这与王闰秋与他的女朋友出现同样分数相似,说明那些中科院、Stanford、MIT、清华、上海交大或南开的同校同学,有些是集体做题或者相互抄的。这阿里怎么设计了这么一个荒唐的竞赛,还号称自己是什么全球数学竞赛?

在兄贵的分析中,因为北大的人数太多,这让他都不好得出结论。我想是两个原因造成的:一个是中国奥数的国家集训队在北大,另外就是北大是理科超级强校。

我们说数据时况且相信阿里竞赛,确实不好意思有点双标。在801位入围阿里的决赛选手中,北大占了149人,清华只有55人,北大入围人数是清华、复旦、南大和南开的总和。前100名,北大占了25%。在前20名里,北大代表40%。只有在最顶层的前10名,北大3人,清华2人,第一名也是北大人。

在细究北大与清华的区别之后,我们可以看出清华仍然维持着工科超强和理科相对弱的现实,清华离重返曾经的理科强校的目标还有距离。清华现在生物学已经超过了北大,但是似乎在数学上还差北大不少,最近清华雇了丘成桐以对抗北大的田刚。清华文科或社会科学更不用说了,培养出了个假博士来祸害中华民族。

我们真正欣赏的理工超级名校MIT则与清华完全不同,麻省理工在理科和工程同样杰出,还有美国顶尖的经济、政治、建筑、商学院和音乐理论。MIT的细胞生物学常年全美第一,免疫学相对弱些,关键是实验室太少。提及人类基因组图谱的绘制,MIT, 英国剑桥和圣路易斯华大则是全球最重要的三大贡献机构。

我以前知道MIT在美国数学协会举办的Putnam大学数学竞赛中处于支配性地位,再去看MIT近期的战绩发现他们把别的大学都knockout了。估计是美国高中数学竞赛的好手喜欢入读MIT, 网上已经称MIT在Putnam竞赛上是Dynasty(王朝),最近四年和近十年的80%,MIT都是榜首,而哈佛、斯坦福或普林斯顿紧随其后。

在2023年的考试的前100名最高分考生中,其中68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里面有大量的华裔纯拼音姓氏,其中包括女生的最高分奖金获得者Isabella Zhu。

但是在自1938年的近百年的Putnam竞赛史上,真正的老大还是哈佛。我粗略数了一下,哈佛高达28次列冠军,比第二名的MIT的14次多很多。在上世纪70-80年代,圣路易斯华大和Caltech也风光过,获得过多次的冠军。顺便让大家注意,哈佛在近期的The Game (HY橄榄球赛)胜的多,但是总的胜数还是耶鲁略微领先。

既然是数学竞赛,我们也讲些更准确的数据。以出现在Putnam前五名为依据,这些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排在前十位:

1。哈佛

2。MIT

3。Caltech

4。Princeton

5。Toronto, Waterloo

6。Stanford

7。Yale, Duke

8。Chicago,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9。UC Berkeley, Cornell

10。CMU, 包括前期的Carnegie Tech

这里的理科强校已经很清楚,耶鲁也能挤身。比较令人意外的是我们华大的杰出表现,但是别忘了,在华大早期创校的几位校长中,就有耶鲁或哈佛出身的数学家。

Putnam每年吸引大约4,000位大学数学选手参加,他们来自400-500所美国和加拿大的大学,MIT每年大约有100人参赛。与阿里竞赛不同,Putnam考试是有教职员工监考的闭卷考试,虽然期间允许短暂上厕所的时间。

在波士顿流传着这么一个传说,那就是MIT学生认为哈佛学生比较傻,在数学的尖子学生中确实如此。当然耶鲁学生更傻,如果出个Putnam杰出表现者,耶鲁会像放卫星般庆祝,以前出现过从中国来的耶鲁数学才俊。

据说阿里竞赛的掌控人是印卧涛,南大数学系本科,哥大运筹学博士,UCLA教授,被阿里挖回去的。整个事件表明他的运筹学不佳,弄出了这个乌七八糟的竞赛。

我们再回来谈姜萍事件,清华人的脑袋特清楚,现在清华网的校内投票结果是:49%的人从一开始就质疑姜萍竞赛结果的真实性,25%表示开始相信但是现在质疑,22%人吃瓜,只有2%的清华人相信。

数学代表我们所说的number reasoning, 为很多思辩的基础,数学不好的人学理和工程都会面临挑战。我在辅导学生的时候,需要识别三大类的学生,偏抽象思维与数理逻辑的,偏形象思维与艺术欣赏的,或者两者兼具的well-rounded的。很多东西是父母给的,从娘胎里带来的东西,无所谓好坏与优劣。我作为咨询师的责任是需要去发崛,然后作为学生选择专业和大学的参考,职业免疫学家跨界也做到了相当水准。

我从不与人打赌,随时根据最新资讯改变自己的观点,因为我是做科学的,证明或证伪是经常的事,这个态度在姜萍事件上也是如此。

雅美之途博文的贡献呈现岀来了,为姜萍留美弄到了部分的学费。浙大数学夏令营已经邀请姜萍,我们随时看浙大专家们对她的评价。

文学城网友westford8964在我博文后留言:“不用这么复杂,只需要丫头对着镜头解释一下初赛中的任意三道题的答案就行了。她要能说明白,我支援她美国大学两年的学费。17岁有这个数学水平不稀希:如果智商不错,10岁开始有系统的一步一步的学习和练习的话。丫头的可疑之处在于一年前她连极其简单的高中数学都没有弄得太明白”。

文学城网友梁慎勤在我文章后的留言:“对于公众人物公众事件就是要尽量质疑。王志安说姜萍只有17岁,还不是成年人,所以不能只考虑求真,还要考虑善。对此,我是不同意的。对于公众人物,哪怕刚刚出生的婴儿,都要尽量求真。善是搞清楚事实真相之后的事。支持雅美之途的公开质疑。韩寒事件就是对大众求真能力的一种羞辱。大众应该从韩寒事件中学习到质疑公众人物的重要性。否则,就是愚蠢的大众。

“我同意不能选择性质疑。只要是公众人物,统统都可以质疑。我想我们大家都会质疑(猫儿)博士论文的含金量。(猫儿)也有自知之明,没有去宣扬他的博士学位。假如他大肆宣扬他博士学位的含金量很高,都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那我们一定会强烈质疑的。蔡英文的博士学位也是假的。不过蔡也没有大肆宣扬它的博士学位的真实性。其他强权,只要造假而且大肆宣扬,那我们是一定要质疑的。

“我猜事实很简单,就是姜萍和她的指导老师(们)是一起做的题,然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可能碰到一个打分松的人),姜萍的答案获得了高分。于是有了目前的这出闹剧。应该说,她的指导老师(们)都是数学博士,而且对这类竞赛感兴趣,所以是有能力获得高分的”。

“假如姜萍真的靠自己的能力能在初赛中获得93分,那么她就是几十年一遇的世界一流的数学人才。估计丘成桐早就去她家请她去清华学习研究了,钱那是要多少给多少。好像很早就已经有个质疑的人说如果是真的愿意资助500万人民币了。其实我也和众多到目前还相信姜萍的人一样希望中国本土能够出一位几十年一遇的世界一流的数学人才,并最终成为世界级的数学大师。但是,假的就是假的,没有就是没有,求真还是第一位的。

“我想现在阿里已经知道了一切的真相。我要是马云,明天就宣布辞退达摩院这次竞赛的负责人,取消这个赛事,或者对这个赛事进行根本性地改革,以挽回阿里的声誉。至于姜萍和他的王老师,指出他们作弊的事实就可以了。防止作弊,是竞赛组织者的基本责任,阿里达摩院做的极不到位,应当负主要责任。以前“亩产一万斤”这个谎言可以横行天下很久,如今天“几十年一遇的天才数学少女”这个谎言刚开始就被揭穿,也让我们欣慰,中国社会毕竟进步了一些。

“现在还认为姜萍没有作弊的人,非蠢即坏:-)这里的蠢,主要指没有学过高等数学。这里的坏,主要指不求真,胡搅蛮缠故意把水搅浑。我非常认真的学过高等数学,所以我不蠢。我非常求真,在求真之后求善,所以我不坏。我不确定阿里达摩院是否会宣布姜萍作弊。但是如果不宣布的话,今年恐怕就是阿里达摩院最后一届数学竞赛了。其实认真学过高等数学的人,绝大部分是求真求善的,只要阿里达摩院公布真相,大家笑一笑他们也就过去了,只要他们下回注意防范作弊就行了。至于姜萍和王老师,他们的作弊行为也完全可以理解,只要下不为例即可。没有必要对他们进一步处罚。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不知马云今在何处?”

 

仟仟 发表评论于
姜萍事件就是阿里故意炒作出来的, 目的就是为了炒作那个没人知道的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
山地羊0822 发表评论于
姜萍被动作弊的可能性很大。阿里的开卷比赛就是一个笑话
红米2015 发表评论于
clustering那个第一图,没看明白,总共801人,刨去清北,剩下600人不到一点,应该都在里面吧,可图一的横坐标只有80来个学校名,图中蓝点大约160个,是怎么对应的?一对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