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治理最好时期是人民公社
《洞庭湖决堤》!《被淹情况严重》!《紧急封堵失败》!《堤坝决堤》!《是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的一次》!《决口宽达220米,超过47平方公里被淹没。》《当前主要困难是溃口大、深度深、需要物资量巨大。》《问题在于,钱团间堤比一线大堤单薄,自1996年以来从未用于“挡水”,堤身土壤结构也不够紧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认识和治理洞庭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在连续遭遇1949年、1952年、1954年几次大水灾之后,治理洞庭湖上升为中国共产党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日程,以水利建设为重点的《洞庭湖治理工程》陆续上马。
在20世纪50年代初兴建荆江分洪区时,周恩来总理就指示“要使江湖都对人民有利”。
1954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的《长江流域规划要点报告》中,明确提出长江中下游防洪,必须采取“蓄泄兼筹,以泄为主”,“江湖两利”的治理方针。
在这个治理方针的指导下,洞庭湖治理工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1949年到1980年,主要进行堵支并垸、排涝、撇洪河配套等初期建设。
其中20世纪50年代主要通过堵支并垸、整治洪道、加固堤防、兴建涵闸等工程措施来改变历史上水系紊乱、堤防残破的局面。
从1949年到1960年,十年内共完成土石方5.87亿立方米,投工2.92亿个。
其中20世纪60年代主要从事垸内电排建设、渠系调整和渠系建筑物配套。
从1964年开始的连续3年的电排建设,形成湖区水利建设高潮,机排发展到93615马力、电排发展到19.67万千瓦。
从1961年到1970年,十年完成土石方4.92亿立方米,投工2.67亿个。
其中20世纪70年代继续进行电排建设,开展田园化建设,逐步完善渠系配套。
从1971年到1980年,十年完成土石方16.4亿立方米,洞庭湖区堤垸数由1949年以前的993个减少到215个,一线堤防长度由6400公里减少到3740公里。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洞庭湖的湖区进行兴修水利,得力于《群众运动》,得力于《大跃进》、得力于《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的群众氛围和集体公有制的体制。
《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一时期,洞庭湖区水利建设累计完成劳动工日17.85亿个,平均每年投工5000万个,按湖区的正劳动力人口计算,每个劳动力年平均上水利工地劳动50天。
也说是说洞庭湖区一般兴修水利的土方都是由湖区的农民为主,加上工人解放军干部及各行各业的平民百姓人民大众,甚至是年轻的学生们等一切可以参加的人民自觉自愿去做义务劳动来承担的,几乎每个冬季,整个劳动力大军都奋战在湖区冬修大堤上,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例外。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例外。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例外。
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也不例外。
整个毛泽东时代的这一时期,洞庭湖的水利建设呈发展上升趋势,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这一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之后,因为走资派邓小平篡权复辟資本主义,谎称“改革开放“之后的四十多年里,强行解散了农村人民公社,分地到户进行私有化,农民们重新回到一家一户各管各的《一盘散沙》的旧社会。由于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的变更等种种原因,走资派特色政府对兴修水利建设的投入不足,人民群众兴办水利的积极现象不再,湖区在水利建设上欠账较多。发生今天这样的溃堤是在预料之中。
还有水质污染。
据1996?2005年主要污染:
根据近10年来洞庭湖区污染物排放统计,洞庭湖水质污染的类型已由以往的工业污染为主逐渐转变为工业、农业、生活和血防药物污染的多元化污染类型,洞庭湖污染主要分为点源和面源两类。
点源主要是环湖的工业与城镇生活废水排放。据2000年调查,洞庭湖环湖周围绕湖区工业企业近600家,年排工业废水2.76亿t,城镇生活污排人2.62亿t。造纸行业是洞庭湖区最主要的污染源,年排放的COD和BOD5分别占湖区排污总量的81.7%和79.3%。
洞庭湖区的面源污染主要是农药化肥及畜禽粪便污染。据调查,2000年洞庭湖湖区畜禽粪便产生量为2777.6万t,比1990年畜禽粪便产生量1629.3万t,增加1148.3万t,增加了70.5%。
洞庭湖区是湖南省的重点农业区,农药化肥的施用范围广、强度大。近年化肥施用量基本保持在1016kg/hm2、农药施用量保持在10kg/hm2高水平上。
从时域的发展趋势看,洞庭湖水质趋于恶化。
据1991?2000年监测资料,洞庭湖水COD测值变幅在1.72?6.71mg/L之间,均值为2.81mg/L,局部水域COD值较高,西洞庭湖(目平湖)表现较为突出。
年际变化以1998年和2000年最大,全湖10年数据呈振荡上扬趋势。
2008年洞庭湖主要监测断面水质分析表明:大部分水体的水质劣于水域功能标准,V类以上水质达79%,洞庭湖区主要污染物COD,总磷和总氮的人湖量分别为323351t、6913t和59049t,氮磷污染严重;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大、小西湖”出现富营养化,富营养化水域面积达50000多亩,东洞庭湖及洞庭湖出口为轻度富营养,较往年的中营养状态下降了一个级别,富营养化问题开始凸显。
洞庭湖污染来源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
其中,工业和城镇生活污染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市污染控制区,水产养殖污染主要分布在平原农业综合整治区,畜禽养殖和农田径流污染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生态保育区和平原农业综合整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