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 在美国的第一个暑假
在美国的第一个暑假
2024-07-16 05:43:33
一人一故事,一梦一人生
全部原创,转载敬请注明来源
暑假是许多人儿时的回忆。而我则因大学毕业后,在大学工作了四十多年,有幸享受了不少寒暑假。
在中国的暑假都是在上海过的。小学时代,不用上学的日子轻松愉快,听听蝉鸣,躺在铺着凉席的床上,看看书,睡午觉,喝喝绿豆汤,吃吃西瓜,最无聊的时候望着窗外想入非非。白天,家里前窗和通向后阳台的门窗大敞,“穿堂风”令顶高四米、墙厚近一尺的老公寓凉爽舒适。下午会拿着妈妈给的4分钱去马路对面的食品店买一根棒冰,不是赤豆棒冰就是绿豆棒冰。时而住在附近的同学朋友来串门,有一句没一句说说笑笑。
小学毕业,文革来了。那几年的暑假十分恐怖,父母挨斗,被关押起来,造反派随时可能冲进家门,指着我的鼻子大骂。好在不少同学朋友的境况跟我差不多,同甘共苦,互相扶持。那时我们才十几岁,在一起用粗话骂骂造反派,交流交流对付造反派的高招,依旧嘻嘻哈哈。过了三个恐怖的暑假,就被赶到农村去插队落户了。
回上海上大学的时候,虽然暑假不上课,但不许师生在家享清闲,一个暑假去军训,一个去郊区农村帮助培训民办教师,最后一个暑假因为要分配了,让我们在学校里搞批判端正思想,然后就被分配到了四面八方。
毕业后,进大学教书,正好文革结束了,不再强迫师生跟工农兵结合,几乎每个暑假都跟朋友结伴去外地旅游,江浙一带逛完之后,便北上黄山、北京、承德、北戴河等。
在中国过的最后两个暑假,参加了评判高考试卷。天那么热,要从上海西南部的家换三辆公共汽车去东北部的一所大学改考卷,实在是提不起精神来。那时经济改革开始了,改考卷成了有偿劳动,记得改了两个星期,得了二三十块人民币,去淮海路的牛奶棚(牛奶公司)为家里人一人买了一块光明牌冰砖。
1982年是在中国度过的最后一个暑假。那个暑假的最后几天,又去了一趟北京,为了办出国手续,跑了一星期的政府机关。亏得找了关系,一周后终于带着盖满红色公章的文件凯旋回到上海 。
去国之后的暑假都是在美国度过的。《世界日报》周刊前两个月的征文题目是“移民之路”,我写了篇小文,回顾在美国的第一个暑假,由于与以前的暑假很不相同,41年过去了,却记忆犹新。以下是那篇小文。
1983 年 5 月中放暑假了, 這 是我在美 國 的第一 個 暑假。初聞假期 長 達 三 個 多月,甚 為 驚 喜。 後 來 得知多 數 同 學 將 趁暑假打工賺錢,我也 開 始 積 極 尋 找工作 機 會 。因有中 國 大 學 的教 學 經 歷 ,相 對 順利在就讀 大 學 的中文暑期班謀得了 教 職 ,並兼任語言宿舍 輔 導 員。
暑期班是密集型教 學 ,一 學 年的大 學 中文課程濃縮至九星期,每天授課四、五 個 小 時 。課程 進 展快, 學 習 內容多, 學 生課 後 忙於做作 業 、 寫 漢 字、 會 話 練 習 ,和其他文化活 動 ,如 寫 毛 筆 字、打太 極 拳、唱中文歌等。暑期班力 圖 在英文世界中, 為 學 生 營 造一 個 中文 環 境。
在課堂上,老 師 除了 講 課, 還 通 過 多 種 語言操 練 來 提高 學 生的中文能力。初涉中文教 學 的我 認 識到,原 來 不是光 會 說中 國 話就能教好中文的,因此我是 邊 教 邊 學 。一 開 始, 學 生只 學 了 幾 十 個 詞 彙 ,所有操 練 必須限制在 這 些詞 彙 內, 幾 十 個 字翻 來 覆去搭建成不同句型,反覆操 練 。
偶 爾 疏忽,摻入了一、 兩 個 沒教 過 的字, 學 生臉上頓露疑惑茫然。因此,「不越界」是 幫 助初 學 者的 關 鍵一步,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 對 教 過 的詞 彙 語法稔熟於心。
同 時 ,老 師 必須精力充沛,才能保持 熱 烈活潑的課堂 氣 氛。連續上課 幾 小 時 後 ,往往是口乾舌燥,筋疲力 盡 。草草吃 個 三明治,喝 點 水,起身又往教室跑。
為 了 兩 年內取得 雙 學 位,暑假我修了 兩 門 課:「 歐 洲外交史」和「美 國 民 權 運 動 」。上午在 講 台上,下午在 講 台下,角色轉換調 劑 了 壓 力和心 態 。日 復 一日, 趕 來 趕 去。 聽 完課,去 辦 公室既 當 老 師 又 當 學 生,改 學 生作 業 、 備 課、做自己的作 業 、預 習 、 寫 論文…。
教中文 還 逼著我 學 習 中文語法。 雖 說是母語, 聽 說讀 寫 流利,但 學 生問我,「看 書 了/ 看了 書 了/ 看 過 書 /看 過 書 了」的意思一 樣 嗎?「不 去/ 沒有去」有什 麼 不同?我 會 一愣。 為 了回答 這 些問題, 從 頭 開 始 學 語法。 總 是忙到傍晚,才腳步匆匆回語言宿舍。
語言宿舍設在租 來 的民居裡,內住四名 學 生, 兩 男 兩 女,外加負責語言輔 導 的我。我們決定早中餐自理,共 進 晚餐。晚餐輪流做,用餐 時 必須用中文交流。一起用餐十分有趣,可以品 嘗 各 種 風 味的食物。
有人祖籍 義大利 , 從 他那 兒 學 會 如何做 義 大利 麵 醬 ;有人喜 歡 素食,得知可以烤蔬菜。我做的蘑菇豆腐 湯 無 人問津, 這 才知道西人 愛 喝濃 湯 , 從 此改做酸辣 湯 。
餐 後 ,各人低 頭 看 書 做作 業 ,有問題可以問我,宿舍的 燈 總 要半夜才熄 滅 。周末,我們常結伴去 遠 足、野餐、看 電 影。在他們的陪伴下,我輕 鬆 地「入 鄉 隨 俗」了。
生活繁忙而充 實 ,暑假收穫甚 豐 ,修課,教 學 , 還 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修課給了我更多 書 本知識,教 學 賜我 講 台上下的 雙 重視角,除了傳授知識,老 師 更需要 對 症下 藥 , 學 生才能更有效地 學 習 。
於我而言, 學 會 分析反思自己的教 學 實 踐, 為 日 後 在美 國 執 教近 40 年奠定了基 礎 。更 為 珍貴的是, 與 語言宿舍的四位結 為 「兄弟姊妹」,大哥和大妹 後 來 還 專 程 從 外州 來 看我, 讓 我在 異 國 他 鄉 感受到誠摯的友情。
8 月中,暑期班結束了, 戀 戀 不 捨 和新朋友告別。 這 時 ,語言宿舍的小弟 帶 來 驚 喜,有位海軍軍官調防到首都 華 盛頓工作,請小弟替他 將 車 從 加州 開 到 華 府。小弟早有 開 車 橫跨美 國 ,遊覽中西部 國 家公 園 的打算,甚至都 備 好了野 營 裝 備 ,邀我同行。
我們由西向 東 ,路經洛磯山 脈 猶 他州 時 ,特意去海角 (Promontory) 參 觀 。 從 暑假的民 權 課上得知, 1869 年,在 這 裡, 聯 合太平洋和中央太平洋 鐵 路公司的軌道連接起 來 ,拓通了去往美 國 西部的 鐵 路。 當 年, 兩 家公司雇 傭 大批移民修建 鐵 路。聯合太平洋的 勞工 多為內戰退伍的愛爾蘭裔老兵, 從 內布拉斯加州 的奧 馬 哈一路向西。 嚴 冬酷暑,外加西部城鎮的 無 法 無 天使 勞 工的生活 條 件 極 端低劣。
相比之下,中央太平洋 勞 工的境況更 為 慘 烈。有 1 萬 多名 華 裔 勞 工 從 太平洋 邊 一路往 東 ,在內 華 達 山 脈 鋪設 鐵 路,不少人在雪崩、爆炸事故 喪 生,有的工程 隊 無 一生 還 。 華 工每天工作 12 小 時 ,工資卻低於白人同行。 這 條 鐵 路是多少移民的血 淚 之路啊。那天晴空 萬 里,疾 風 吹 過 山 嶺 , 鐵 軌旁的茅草 彎 下了腰,低下了 頭 ,彷彿在哀悼死去的 勞 工。
一路上,遊覽了黃石、大提頓、 總 統山、荒地 國 家公 園 。 進 入南 達 科他州,只 見 地貌崎嶇,荒蕪貧瘠,寸草不生。那 兒 有不少印第安人保留地,不由 聯 想到民 權 課的必讀《葬我心於 傷 膝:美 國 西部印第安人史》( Bury My Heart at Wounded Knee: An Indian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West )。 書 上的文字成了鮮活的 實 景, 歷 史更立 體 、更真 實 了。
行千里路,讀 萬 卷 書 。我們駛 過 了中西部的大平原、五大湖地 區 的工 業 城市、金融中心紐約,最終抵 達 了首都 華 盛頓, 參 觀 了不少博物館。 這 趟旅行路經 15 個 州,目睹了大好河山, 親 歷 了多元社 會 , 豐 富了知識, 擴 展了視野,也 為 在美 國 的第一 個 暑假 畫 上了圓滿的句 號 。
阿迪2000 发表评论于
2024-11-07 05:52:32
我90年到上海,大概92年才第一次到淮海路,后来被分配到这条路上的一家单位。
说实话,之前虽然觉得外滩很了不起,但真正到了淮海中路,才第一次被震憾到了,感觉这样的街道,才是文明的标志。
这两年回去过,街道变样了,变高了变新了,似乎对淮海路已经没了往日的感觉。
还有光明冰砖,真正的上海质量,哈哈。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8-14 09:22:35
回复 'canhe' 的评论 : 荷花好,那时候能吃到井水浸过的西瓜,是何等的快乐!希望大风暴没有带来太多的生活不便。祝荷花快乐安康!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8-14 09:19:18
回复 'gaobeibei' 的评论 : 跟蓓蓓同感。文革太恐怖了。
canhe 发表评论于
2024-08-11 07:49:02
海风上海的暑期生活好惬意,喝绿豆汤,吃西瓜,赤豆刨冰,雪糕,乘凉。。。好熟悉的情景,休士顿7月遭遇大风暴后,我天天都在想念在国内没冰箱的炎夏,吃浸在井里的西瓜,别样的凉爽甘甜望梅止渴;海风的美国暑假很潇洒,自驾游美国大好河山国家公园,真的羡煞人。谢谢海风好分享!
gaobeibei 发表评论于
2024-08-10 00:45:27
小时候的暑假最温馨,主要指文革前那段时间,光阴一去不复返。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22 17:22:29
回复 'laopika' 的评论 : 谢谢皮卡。不知是往事美好,还是青春美妙。反正现在回头去看,好日子居多:)。顺祝夏安!
laopika 发表评论于
2024-07-20 09:39:37
回忆往事,是那么的美好!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8 18:26:27
回复 '幑宁' 的评论 : 谢谢幑宁,牛奶棚和光明牌冷饮是老上海人的共同记忆:)
幑宁 发表评论于
2024-07-18 07:59:22
海风好文,两篇一起赞了! 听LD不止一次说起淮海路的牛奶棚和光明牌冰砖:)。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8 06:13:14
回复 '梦回西藏' 的评论 : 谢谢西藏,不敢当。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8 06:12:27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是啊是啊,八九十年代,不少地方有老美组织的中美友好协会,里边洋人为主,现在这些组织随着老中国通的离去,基本凋谢。我们这代的美国人对中国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有些人因为全球化失去工作,更对中国没好感。总之,我算是赶上了八十年代中美友好的黄金时代。
梦回西藏 发表评论于
2024-07-18 06:01:34
行路读书都很棒的海风!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2024-07-18 05:01:49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海风老师赶上国运转势好时光,那时别了司徒雷登年代的中国人民老朋友还健在,红脖子给人感觉就像金珠玛米,洋教根本不像导师说的是精神鸦片那样居心叵测,也没像戴红领巾时听说的徐家汇育婴堂那样邪恶。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20:49:08
回复 '黑贝王妃' 的评论 : 同行啊!握手!
黑贝王妃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20:14:30
83年开始在国外教中文,海风是我的前辈,早了整整10年:)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17:31:54
回复 '3437寻爱天地' 的评论 : 谢谢。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17:31:27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哈哈哈,太好玩了,有那么大的冰砖。我们小时候只有大,中,小,那时多数人很穷,大冰砖九毛六,是不少家庭两三天的菜金,吃冰砖显得很奢侈。一晃都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17:22:40
回复 '小花荣' 的评论 : 谢谢梧桐鼓励。现在一写,就是想当年如何如何,是不是尽显老人的迂腐:)?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17:19:49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蓝山一说赤豆刨冰,馋死我了,不知怎么竟然把它漏了,可能因为加州北部夏天不热,有四十多年不吃刨冰了。那时候吃刨冰比冰激凌还爽。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17:15:04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二郎好,久违了。所言甚是。那里搞不好了,现在要学包子选了,以后说不定还有大饼油条选呢。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09:32:51
回复 '蓝山清风' 的评论 : +1
赞好文,好熟悉的乡音。牛奶棚,和闺蜜经常去吃惯奶油。还有一次和哥哥去,要了一个加仑,拿来一看,哇塞,是一个加仑的巨大冰砖,咋办?赶紧把附近住的亲戚叫过来一起吃,吃到我肚子疼,哈哈哈!:)
小花荣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07:59:45
来美暑假记忆新,一笔轻划四十年。海风的回忆满满的岁月沉淀,好文。
diaoerlang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05:58:36
要是没有老邓改开没有美国接纳,在这城里码简体字的大比数还在捧着毛选写学习心得,哪有司马南们一面忽悠吃不上特供的瓜众灌爱国鸡汤,一面偷偷跑去美国置业投资在亲友圈豁胖抖机灵:)
蓝山清风 发表评论于
2024-07-17 02:14:24
暑假喝喝绿豆汤,吃吃西瓜,赤豆刨冰,4分钱一根赤豆棒冰,"光明牌"小、中、大冰砖,听听蝉鸣,看看书,游游泳,晚上乘乘风凉,聊聊天,打打牌,吹吹"穿堂风",上海人的夏天都是这么过的,真舒服!好怀念以前的日子。不过海风姐的对着窗外想入非非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实在令人佩服!谢谢海风姐好分享!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9:32:44
回复 '水星98' 的评论 : 问好水星兄。哪有辉煌?过奖了。无非是在人间走了这么久,自然而然比年轻人多经历了一点事情。温哥华和维多利亚的夏天真不错,一点儿也不热,天又那么长,顺祝夏安!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9:29:32
回复 '桔子熟了' 的评论 : 谢谢桔子临帖鼓励。
水星98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8:58:55
海风艰难困苦的黑龙江黑土地经历,紧张又丰富的初期留学生涯,铸就了一生的辉煌。太佩服了!
桔子熟了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8:01:36
好文,从暑期写出了几十年,让人看到了历史。暑假快乐!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3:07:57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谢谢弄弄谬夸。其实我向来比较随心所欲,以前是书呆子,喜欢看书,老了多动症了,眼光不好看书累,就去外边看看玩玩。不过读书旅行确实帮助人开眼界,古人这句话很有道理。弄弄在英国,去欧洲列国很方便,羡慕。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3:04:22
回复 '五湖以北' 的评论 : 问好五湖兄。语言宿舍挺好的,尽量打造外语环境。不少学校都有language partner program, 让外国学生和美国学生结对,学习对方的语言。你教我英文,我教你中文(或其他语言),挺好的,就此也了解各国文化。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2:59:54
回复 '寒芯' 的评论 : 谢谢寒芯。当年是忙得稀里糊涂,现在回首去看,原来是那么美好的暑假:)。
海风随意吹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2:55:36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晓青好,世界日报面对海外华人,一直用繁体字。星期二快乐!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2:01:02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这是我常跟我儿子说的,海风读书兼行都很棒,才有今天的成就:)
五湖以北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1:33:42
语言宿舍这种事还是第一次听说,同吃同住,你教他们中文,自己又练了英语,还挣了钱,一举数得
寒芯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10:07:05
赞美文!第一个暑假就游遍大好河山和几个国家公园啦,好有福气,羡煞人也...
晓青 发表评论于
2024-07-16 09:00:29
繁体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