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岭化石群地质公园
关岭化石群地质公园距离黄果树约50公里,是一个很有趣的景点。它是会议期间一位来自牛津大学,原籍贵阳的科学家推荐给我的。因此离开黄果树后,我们特地绕道来到这里参观。2亿多年前,此处曾是一片海洋,生活着大量的海生动物。后来的造山运动使得沧海桑田,形成我们今天见到的喀斯特地貌。由于沉积环境宁静,水生爬行动物以及鱼类、海百合,还有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等完好地保存下来,经后期地质作用和石化,形成了大量的化石。关岭的化石群形成于距今2.2亿年前的三叠世晚期的海湾环境,以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为特色,以及多种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是我国珍奇的三叠纪古生物化石宝库。化石群主要包括鱼龙、海龙、鳍龙、木盾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有千姿百态的海百合、菊石、双壳、牙形石、鹦鹉螺等,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精美、形态之奇特,为全球同期地层所罕见,堪称世界一流,被誉为全球晚三叠纪独一无二的化石宝库。地质公园中有博物馆,影像馆,以及三个原位保护馆,展出当地出土的各种化石,种类丰富,数量众多,保存完整,让我们大开眼界,流连忘返。特别是那些千姿百态的海百合,着实惊艳到我,我一片片仔细看过去,久久不愿离开。
开往关岭化石群地址公园的路途中,我们看见大片大片的山体植被被掀开,土地上架起了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不禁有些奇怪,在这个“天无三日晴”的贵州,太阳能发电厂究竟能产生多少电?依我看来,这不仅是破坏生态、破坏植被,而且并没有经济效益,妥妥一个劳民伤财的项目。难道当地领导做决定时不需要作任何经济评估吗?
来到地质公园,与人满为患的黄果树相反,这里静悄悄的几乎没有游人
从平台看过去的风景
公园没有什么游人,倒是有老师带着一队小学生来这里参观,增长知识
鱼龙(Ichthyosaur),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里,与现代的蜥蜴、蛇、和鳄鱼一样属于爬行动物。由于外形象鱼顾得名。鱼龙出现于早三叠纪晚期,于白垩纪中期灭绝。早期的鱼龙较小,约1米左右。中晚三叠世为其最为繁盛时期,此时鱼龙身长达到10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0余米。鱼龙在进化过程中演化为多种种类,其大小形状各有不同。关岭地区发现的鱼龙化石主要属于三个属种:美丽盘江龙、梁氏关岭鱼龙和周氏黔鱼龙,前二者属于大型鱼龙,有中三叠世到晚三叠世过渡特征,周氏黔鱼龙属于小型鱼龙,具有晚三叠世到侏罗纪鱼龙过渡特征。
鱼龙的生殖方式为卵胎生。随着进化,鱼龙完全适应了海洋生活,它们纤弱的四肢再也不能支持庞大身躯上岸产卵。于是它们将卵产于体内,并且在母体内孵化,在海中生下它们的小宝宝。胚胎于产道出生,类似胎生,却是假胎生。
海龙(Thalattosaurus)是一类仅生活中三叠纪的双孔类海洋爬行动物,是陆地爬行动物进化到海洋爬行动物的中间阶段。它们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海中,用肺呼吸,需浮出水面换气,上岸产卵繁殖后代。三叠纪末期它们完成进化,在海洋中消失。关岭的海龙化石数量众多,保存完整,在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2属4种:黄果树安顺龙、孙氏新铺龙、巴毛林新铺龙、和戈氏新铺龙
甲壳豆齿龙类(Cyamodus)是一种有厚重甲壳的水中动物,以贝壳为食。与乌龟相似,身体上方的甲壳由两部分构成,较大的一半保护从颈部到臀部的大部分身体以及四肢,较小的一块包裹臀部和尾巴基部。下图的新铺中国豆齿龙化石是在关岭地区发现的豆齿龙中的一种。
海百合(Crinoidea)因形态酷似百合花而得名。海百合千姿百态飘浮在海洋中,随着波浪摇曳起舞。但其实它们并不是植物而是一种古老的动物,属于棘皮动物门。海百合最早出现在寒武纪,到奥陶纪初期开始大量出现,逐渐占领海洋中各个生态位置,种类繁多。在距今2亿5千万年前的二叠世到三叠世相交的生物大灭绝事件中,与其他无脊椎动物一样,绝大部分海百合消失了,只有一支幸存下来。它们在三叠世演化成关节海百合,并一直演化到如今。关岭生物群中保存最精美、数量最多、最具有观赏性质的化石就是海百合。但关岭海百合种属单一,分异度低,目前仅发现两个属种。
海百合身体由根、茎、冠三大部分组成。根起固定作用,茎由骨板叠置组成,有一定的柔软性。冠是海百合的主体部分,其口和肛管连接于萼部,萼部连接冠和茎。海百合利用茎的摆动获取水中的食物。海百合喜欢群居,所得的化石成片。其单体形态优美,像荷花、像植物千姿百态。关岭的海百合在世界极为罕见,具有极高的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菊石(Ammonoidea)是一种早已灭绝的头足纲软体动物。最早的菊石出现在泥盆纪,它们发展缓慢。与恐龙一样,它们在白垩纪晚期走到了生命演化的尽头。菊石分布极广,它们的化石在世界各地都有发现。关岭的菊石数量巨大,野外常常可见大量菊石化石堆,在一起形成生物层。
2001年有关单位对关岭的小凹、麻洼、和巴茅林等地的古生物化石地质层进行挖掘。白云村和麻洼村交界的一座无名山岗上,鱼龙化石分布相对集中,并且分布目前世界最大且保存完整的海百合化石群体,遂将无名山岗命名为卧龙岗,并修建简易场馆对化石进行原地保存。2004年化石地质公园在卧龙岗建立,简易的化石原位馆被修整,建造成我们目前看到的三个原位保护馆,其中一号、二号馆为鱼龙馆,三号馆是海百合馆。原位保护馆为世人提供科普和科研窗口,展示化石的埋葬和保存的特点。
一号保护馆
二号保护馆
三号保护馆
公园还有一个体验项目,花上几十块钱就可以亲自到后山体验寻找化石的乐趣。所得的化石可以带回家,据说找到的概率很大。我看到一个人提着半袋子石头,等待专家鉴定。问她花了多长时间,居然仅仅半个小时,就挖(捡)了这么许多。至于其中是否找到有价值的化石,不得而知。我很想去体验一番,若有斩获岂不美哉?无奈时间有限,不能随心所欲。听说这里也有化石出售,既然没有时间去找,买一个总是可以到吧。我们来到一个小房间,商品并不多,也没人看管。不确定那些好看的是真化石还是复制品,我拿起了一块不起眼,但一看就知道绝对是真品的菊石化石,找到隔壁卖饮料的小姑娘询问价钱。小姑娘用对讲机叫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一看是最普通的菊石,大手一挥:这是我自己捡的,送给你了!我惊喜万分,LG却有些不好意思,硬要买点东西,以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