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时代上海的《国营农场》
上海的国营农场都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围垦滩涂创建的。1954年9月,建立的奉贤农场(今五四农场)是上海地区最早的国营农场。至1990年底,上海共有18个国营农场。
18个国营农场中,15个农场坐落在上海的崇明、南汇、奉贤县和宝山区的沿江傍海地区。另外3个农场分别在安徽省的南部山区和江苏省的黄海之滨。
1960年9月建立上海市围垦总指挥部。1963年3月,撤销上海市围垦总指挥部,成立了上海市农垦局。“文化大革命”中,上海市农垦局撤销,国营农场由上海市农业局管辖。1976年6月,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建立。
1968年开始,国营农场以安置城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为主。至1978年底,上海农垦先后安置知青368778人,其中:
1968年安置66届、67届、68届初高中毕业生56107人;
1970年安置69届初高中毕业生200人;
1972年安置72届中学毕业生34415人;
1973年安置72届、73届中学毕业生56316人;
1974年安置73届、74届中学毕业生71933人;
1975年安置74届、75届中学毕业生66322人;
1977年安置75届、76届中学毕业生43343人;
1978年根据本人自愿,招收537名77届应届中学毕业生。
如今,上海42万多人的第二故乡——上海原市属18家国营农场,已在时间的长河中经过改制重组,不复存在了。但那片天、那块地、那些往事,依然令当年的农场知青情结深深。
点击重温
前卫农场
前卫农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口外的长兴岛上。1958年冬,为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岛的中部,上海市虹口区在岛的东部,华东电业管理局在岛的沿海东南部,上海市物资局、上海市外贸局在岛的西部(后与农民围地调换到东部),上海市商业一局、上海市商业二局在岛的中部围垦海滩,创建农牧场。1963年,归属于上海市农垦局后,虹口区畜牧场、华东电业管理局农场和物资局长兴岛农场、外贸局长兴岛农场、商业一局长兴岛农场合并为上海虹口区畜牧场;1964年,虹口区畜牧场和商业二局农场(又名三高农场)合并为三高农场;1966年,上海市三高农场和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农场(又名金带沙农场)合并为前卫农场。因地处长江口、上海的前哨,取保卫之意,故名。面积13.1平方公里(合19655.91亩)。至1990年,农场总人口7250人,上海知青占85%以上。1988年起,对外亦称上海前卫实业公司。东片占地5.9平方公里,主要是产粮区。西片占地7.2平方公里,是农场中心区,由场部,生活区及工厂区、桔园组成。前卫新村、车灯新村等住宅区分布在车灯支路、潘圆公路相交处。场部已形成商业配套、文娱设施齐全的集镇。有车灯、气筒、自行车零件、塑料、电器等厂。旅游景点有上海桔园、蒙古村。是一个工、农、副兼营的经济实体。
朝阳农场
朝阳农场位于原南汇区境内东北部,,东濒东海,南朝公路的终点。1990年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计16000亩,总人口3154人,固定职工2183人,上海知识青年504人,占23.1%。朝阳农场原是东海农场北片划出的12个连队,4518亩土地,1974年筹建农场,1975年9月30日正式成立,定为朝阳农场。因场部设在朝阳村而得名。1977~1988年,在朝阳农场外滩涂分六期围海造地,耕地面积增加近1倍。1984年8月,朝阳农场并入东海农场,撤销原场建制,改为东海农场朝阳地区,1985年1月,成立朝阳实业公司,隶属东海农场。1988年7月,恢复朝阳农场建制,与朝阳实业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现管辖农业单位7个、工业单位11个、其他直属基层单位10个,共27个。是一个工、农、副兼营的经济实体。
东海农场
东海农场,位于南汇县东南部,东频东海,三三公路东端。1960年3月建,初名南汇县机耕农场。1963年12月,划归上海市农垦局管辖,改名为东海农场。1967年初,改名为红卫农场,1968年恢复原名。东海农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1990年总人口6243人,固定职工4196人。其中,上海知识青年1112人,占26.5%。东海农场建场后,曾经过三次划分,一次合并。1973年底,将杭州湾北岸(南滩)2个生产队的238亩和2个队外面(1973年市围垦)的170亩土地,共4158亩划给五七农场(今芦潮港农场);1974年10月,又将插网港以北至清家泓的11个生产队、1个工程队,546亩土地划给朝阳农场。1984年8月,朝阳农场并入东海农场,改名为东海农场朝阳地区。1985年1月,成立朝阳实业公司,隶属于东海农场。1988年4月,朝阳实业公司与东海农场分开恢复朝阳农场建制。是一个工、农、副兼营的经济实体。
芦潮港农场
芦潮港农场,位于南汇县东南部,南濒临杭州湾。建于1973年,初名为五七农场,1981年5月改名为芦潮港农场。场部设在芦湖港镇。1989年,全场土地总面积为13650亩,其中耕地7015亩。建场初,有固定职工3602人,1977年为8063人,1990年底为2863人,其中,知识青年739人,总人口3602人。,全场共辖32个独立建制单位。农业生产以粮、棉、油为主,工业品有电子原件、塑料制品、针织品等。
五四农场
五四农场位于原奉贤县东南的杭州湾畔。创建于1954年,曾名奉贤农场,又名国营奉贤机械农场,后改称滨海农场。1963年10月,以建场年份更名为“五四农场”。五四农场经过五次围垦扩场,多次划并。1974年1月,划出8个大队,7092亩土地,3571人建立上海市五七农场(今名芦潮港农场)后,由原跨南汇、奉贤两县沿海境地变为纯属奉贤县境内。东西长8.4里,南北宽3.2公里,总面积为28.15平方公里,可耕地1724亩。1990年五四农场总人口1094人,职工698人,其中,上海知识青年2034人,占29.1%。老场部在四团港南口;新场部街区跨中港。设农业和工业两个公司,是一个农、工、副兼营的经济实体。
燎原农场
燎原农场位于上海市原奉贤区境内东南沿海。1974年6月成立,西靠星火农场,取“星火燎原”之意而名。1990年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00亩,人口4688人,职工3161人,知识青年598人,占34%。燎原农场土地由两部分组成,东南部是1973年冬围垦的新垦区,面积15890亩。西北部是 1974年1月从星火农场划出青年河以东6个农业队、1个砖瓦厂、1个机耕队的土地,面积2万亩,职工2741人。农场下属31个单位。农业生产基本实现半机械化或机械化。是一个农、工、副兼营的经济实体,产“三星”、“上海”牌蚊香。
星火农场
星火农场位于奉贤县南部,东界燎原农场,南濒杭州湾。创建于1959年6月,由奉贤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围海造田建场,9月定名为奉贤县海滨农场。1961年4月,与奉贤农场(今五四农场)合并,称奉贤海滨农场。1963年3月,又以原场界两场分开。同年4月,闵行区畜牧场并入海滨农场。1966年7月,改名为星火农场。1973年冬,在农场外海涂进行了扩围,造田11171亩。同年,将青年河以东的近2万亩土地划给新建的燎原农场。1990年占地面积21.26平方公里,可耕田20020亩。人口10193人,固定职工6616人,40%是市区知识青年。场部街区沿星火公路呈长方形分布,是一个农、工、副兼营的经济实体。产枇杷膏。1984年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星火开发区(轻纺工业)。
黄山茶林场
黄山茶林场位于皖南山区黄山脚下,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乡境内,临近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前身是安徽省地方国营黄山茶林场,建于1955年,隶属安徽省公安厅。1965年10月,移交给上海市管理,上海付出300万元。是年12月,建立了上海市黄山茶林场,隶属于上海市农垦局。1966年12月,经安徽省和上海市协商,把原从黄山茶林场划出的部分土地建立的安徽黄山林场,又划给上海,改名为上海市黄山林场。1968年8月,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与上海市黄山林场合并,仍称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共有土地约9.5万亩,其中,茶园面积4180亩,职工6400人,上海知青占90%以上。黄山茶林场有著名的十一位知青烈士纪念地。
练江牧场
练江牧场地处皖南山区,位于以产歙砚徽墨闻名天下的歙县境内,东临练江,西望黄山,是一片临山傍水的丘陵地带。以当地水系练江命名。距历史古城徽州府,又称歙州(今歙县城地)7公里,距黄山市(屯溪)34公里,距黄山风景区80公里。练江牧场始建于1966年,原是安徽省徽州农场,1965年底撤销,为建立上海市“三线”奶牛乳品生产基地。1966年3月,从市郊农场和牛奶公司抽调干都工人70余人在虹口区、闸北区招收社会青年837人,与原留场20多名干部,建立了上海市练江牧场,先建立了4个农业队和1个畜牧队,调进奶牛197头,年底固定职工926人,总人口1019人。隶属于上海市牛奶公司,1974年改隶属于上海市农场局。“文革”期间,安置了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又建立了3个农业队和一些场直属单位,1978年职工人数达到3500人。1971年至1978年,大批知青来场,共计3774名。全场有土地4300亩,耕地2385亩,水面积100亩。
海丰农场
海丰农场地处江苏省大丰县境内东部黄海边。建于1973年3月,原是上海市劳改局所属上海农场的一部分。即元华分场(含现在的新华管区)、下明分场、隆丰和安丰两地区、盐场以及未围南盐场草荡。从1973年3月~1975年3月,上海农场将上述地域分三次划给海丰,土地总面积为182275亩。其中,元华分场、下明分场、隆丰和安丰两地区构成了海丰的老垦区,土地面积为114015亩。1975年,上海市在江苏盐城地区配合下,从老垦区向东围黄海滩涂24.2万亩。其中2.2万多亩划给江苏大丰县,4.6万亩划给上海农场,其余17余万亩归属海丰,构成了海丰农场的新垦区。1980年,将下明分场划给上海农场,老垦区面积减少4万亩。至1990年,海丰农场新老垦区共有土地36.06万亩。海丰农场职工大部分来自上海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到1980年,农场共有职工33649人,是年年底知青和郊县来的职工全部迁到郊县农场,留下二三千人都是从市区、当地和外地调入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及其家属子女。1982年,从新疆农垦系统转到海丰农场上海支疆青年9715人。1987年起,部分新疆上海知识青年转移到郊县农场。1990年全场有职工7284人。
岁月可以把许多事情淡忘,但那段生活确实令农场知青永难忘怀。
来自:“上海农场知青网”公众号
文史来源:《上海农垦志》、《上海地名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