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处伟大的自然遗产—-巨人之堤与莫赫悬崖

自然风光,动物人文,路途见闻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一。巨人之堤

火车快到北爱尔兰小镇Portrush时显然减速了。透过宽大的玻璃窗,一片月牙形的海岸进入了视野。弧形徐徐拉近,扩大,岸边是英式排房,两层或三层错落着,给海岸镶上锯齿形花边。小镇像是刚被大海推到沙滩的一只贝壳,清新可爱。

下了火车,十分钟步行到预定的旅馆。放下行李去汽车站,很快坐上了到巨人之堤的公共汽车。没随大流从都柏林或贝尔法斯特出发,多花了一点时间查询,算是值得。旅游的开头和写文章相似,花费功夫写好了开头,后边的内容就会自然顺畅的喷涌而出。




上图 小镇的火车站,下图 站台上的花束



这条沿海的道路几乎看不见其它的车辆,一路畅行。路上经过白色岩石海岸和邓路丝城堡,二十分钟就到了巨人之堤。汽车停在游客中心外边,那是一个仿火山熔岩柱的建筑,里边有兼放电影的小展览,介绍巨人之堤的概况。游客不想买票自己走也可以,票价里包括一个语音导游器和路线图,很有用处。

巨人之堤并不是想象中一个巨大的天然堤坝,而是长达八公里的一片海岸,几个呈之子形的小海湾构成约一公里的中心地带,火山熔岩柱的集中部分也就是三百米的样子。景点地图上用红黄蓝绿标出了四条路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看。




沿着蓝色路线走到从游客中心出发,走到第二个小海湾不远。进口处,左手处就是一排火山岩六角柱,算是巨人之堤的大门。近处看,每一根柱子都像是一块块扁石堆砌而成,尺寸均匀,像是机器统一切割出来那样,不可思议的整齐,柱子之间紧密相连,排成了一面石墙。



放一张俯视的照片,从游人的比例可以看出石柱墙的高度。



进了石柱墙门,就来到了六角形岩柱最集中呈现的地带。岩柱一片片的从低到高排列着,像是修在山坡上的梯田。中心比较明显的是低中高三面阶梯,周围连绵着,错落着,满眼都是,似乎无处下手去数算它们的数量。

怎么能数的过来呢?四万根石柱,越想越觉得不可思议,似乎只有超然的伟力才能实现。







语音器里及时传来了爱尔兰的神话传说;巨人芬恩·麦库尔为了抵挡苏格兰巨人而建造了这座堤坝。巨人征战,像摆弄积木一样建造障碍物,倒是有几分合理性,岸边留下的巨人靴算是一个佐证。据说靴子是九十三码的,上边躺俩人没有问题。



神话传说还有另一个版本:麦库尔为了把自己心爱的人留在爱尔兰,想出了建造堤坝这样的办法。为了爱情,超人麦库尔干这活儿应该是易如反掌。

科学家认为,巨人堤道的形成可以追溯到 50 至 60 万年前,这是由于火山喷发和熔岩入海后冷却而形成的。进一步的原理解释也有,对于普通游客来说、也许我们仅需知道下边的一点就够了;冰与火冷与热两极的碰撞,过程我们无法想象,结果就是眼前的稀世奇观。

上图是另一处岩柱石墙


第二天清晨,我又乘车回来走了悬崖上方的红色路线,俯瞰的视角,从上而下的细节一一呈现:上方的岩石与植被,小海湾的形状,六角岩柱的分布、海水层次变化的颜色。比起近距离的平视,更富有视觉冲击力。





几个海湾被绿茸茸的山坡环绕,静静的水波轻吻着沙滩,带着青苔的圆石,和一排排六角形的默默无语矗立的岩柱。这是惊涛骇浪消退的平静,硝烟散尽的安宁,是毁灭过后的重生,瞬间成就的永恒。爱尔兰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这四万只石柱虚实交错,相映相辉,共同书写出这史诗一般的鸿篇巨制。



这条线路上串联起来的景点还有几个:登路丝城堡,卡里克索桥和黑暗树篱。登路丝城堡是个废墟,黑暗树篱较远,公交车不到。卡里克索桥倒是有个靠停站,下车就到了景点。

这是被誉为世界第3险峻的索桥,连接爱尔兰主岛和小岛Carrick-A-Rede。30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是一条仅能通过一人的绳索桥,桥长十米多,站在摇摇晃晃的桥上,俯瞰着脚下惊涛拍岸的壮丽画卷,是对游客的一个挑战,也是对勇敢者的一个馈赠。







2 ,莫赫悬崖

看莫赫悬崖,(Cliffs of Moher)很大成分是冲着它的名气去的,很多介绍都说它是欧洲最高的悬崖,每年的游客人数高达百万。可许多网上的照片宛如下图,就是那么一段悬崖。看了几张照片后,心里还嘀咕了一会儿: 它该不是那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景点吧?



从小城高威出发,乘坐的是不带导游的旅游大巴。约等于直达的公交车,到达目的后自行参观,到约定的时间再跟车返回。票价小贵,但省时,符合我在目的地后需要自由度的期望。

路过一个古老被废弃的城堡,三面被水环绕,在开阔的平原上很是显眼。车子没停,但转弯时,速度慢了下来,得以从车窗照了这张相片。




莫赫悬崖的气候是一天四季,大巴车行一路阳光灿烂,刚到景区门口大雨瓢泼而下,一车人纷纷躲进窑洞般的信息中心避雨。五六分钟后,雨嘎然而止,又是艳阳天。这个见面礼不小,仅仅一片悬崖地带,就有自己独立的天象气候,地势的特殊性不言而喻。

信息中心顺着山势建成了窑洞形,好处也是显而易见,即防风又不破坏自然景观。



见到莫赫悬崖的第一眼,觉得并未超过预期和想象。它的最高处是二百一十四米,才是挪威高达八百六十米的霍内轮(Homelen)山脉海崖的四分之一。沿着步道边走边看,渐渐的就在心中赞叹起来。这长达八公里,一眼望不到尽头的海岸上,全程是直上直下的陡崖,像是在大西洋和爱尔兰岛之间筑起的一面高墙。原来,雄伟壮观和绵延漫长兼备,它才引人注目,在世界上十八个最吸引人的海崖的列榜之中居首。




这面超长的高墙,出于自然之手。拿地理术语来说,是地壳运动、岩层沉积和海洋侵蚀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它不像直来直去的人工墙那样,它的边缘是弧度的链接,是充满了美感的曲线。如书法家连续不断的写出的“之”字,点横撇捺之间,是一个又一个的小海湾,里面藏着各自的小乾坤。海湾的形状,崖上的皱褶,栖息的鸟类,还有崖顶岩缝的植被,都各不相同。有的是简简单单一个弧形,有的岩壁层层叠叠,如屏风隔断。有的岩壁上满是鸟与白色的鸟粪。顺便说一下,这里的鸟达到了三万只的数量,鸟的品种也有二十之多。







如果说悬崖峭壁的形成是地壳运动,岩层沉积和海洋侵蚀的共同作用,那些边边角角之处的海蚀柱就主要是后者—风化和海洋侵蚀所为了。比如下图中左下角那个名叫布拉南莫尔(Branaunmore)的海蚀柱。



它原本是悬崖的一部分,大西洋海风海浪经年累月的侵蚀,让它分离出来,成为一块黑乎乎的孤石,倔强的伫立海中。这种侵蚀的过程也许是漫长的,以百万,千万年为单位计算,但有的地质变动又是瞬间的,一次地震,一次火山爆发,就会出现改天换地的变化。这里悬崖直观的展示,让我们得以见识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和自然力量的伟大。



悬崖的曲线地形还有一个优点,它恰到好处的控制了游览的节奏,游客在感到单调和疲劳之前,就又是一波柳暗花明,让人们提起精神。不知不觉中,就走完了超长悬崖中最壮观的部分。


崖顶部的沁人心脾的绿茵草坪,爱尔兰的另一个称呼叫“翡翠之岛”,名副其实。



结束游览时,又望了左边的悬崖一眼,忽然觉得这些错落排列着的岩石很像书架上摆放的精装书。这个想法像火苗一样在心里亮了起来:如果说巨人之堤是一部充满神话色彩的传奇巨著,那眼前的莫赫悬崖就是一部开放式的地理教科书。它的每一个章节里都记载着千万年,上亿年的地质变化。它提供给不再安心读万卷书的我们一个机会:用行万里路的方式,来触摸到封印在石柱,石墙,石壁里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绿珊瑚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大自然的神奇美丽。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