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争夺战: 赢家的代价 (多图)

地主杂谈


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人,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乌克兰前线的硝烟还未散去,另一边,美俄却在桌前握手,达成了地缘博弈的协议。而真正承受代价的,是饱经战火的小国。有人讽刺道:俄国赢得了土地,美国收获了利益,乌克兰只得到了 - “荣耀”。

这让我想起去年秋天,我曾漫步在北京圆明园的废墟之上,迎面吹来的秋风带着丝丝暖意。站在那些残垣断壁前,我想象着这座皇家园林昔日的辉煌,但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它在1860年被焚毁时的熊熊烈火,以及被掠夺的珍宝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历史,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的永远的痛。这一幕,仿佛映射着今日的乌克兰 - 这片富饶的土地,却因大国博弈成为了牺牲品。

但是,圆明园的毁灭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直接结果,而乌克兰的现状则涉及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内部决策及国际干预。如果简单地将乌克兰等同于“被焚毁的圆明园”,可能会忽略其自身的历史进程和外交抉择。但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西方国家高举“正义”与“自由”的旗帜,承诺保护乌克兰的独立,提供援助,甚至宣称要重塑它的未来。但乌克兰真正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了吗?俄乌战争带来了数十万人的伤亡,援助资金不断涌入,却让乌克兰的经济逐步被资本绑架。每一座城市都成了资本博弈的棋子,每一寸土地都是利益交换的筹码。欧美列强运筹帷幄,却从未亲自涉足正面战场,任由乌克兰在血与火中苦苦挣扎。

以美国为例,对乌克兰的援助并非完全出于道义,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从国家利益考量。自2022年以来,美国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总额已超过750亿美元(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数据),但这些资金,真的在帮助乌克兰吗?每一笔援助背后,往往附带着严格的条件:军购协议,长期债务安排,战略合作要求。乌克兰正经历一场无声的战争,这就是资本的牢笼。

几十年前,伊拉克的故事如出一辙:战争结束,援助涌入,留下的却是高额债务和被外资掌控的经济。美国的军事援助最终转化为经济控制,通过重建合同和投资项目,牢牢攥紧国家命脉。乌克兰,是否会步其后尘,成为资本角逐的新战场?

等到战火熄灭,乌克兰面临的真正难题才刚刚开始。战后重建,欧美资本是否会借机涌入,主导乌克兰的经济?援助是帮助乌克兰重生,还是新的经济枷锁?那些曾信誓旦旦支持乌克兰的国家,在利益面前,是否仍会履行承诺?

圆明园的熊熊烈火,吞噬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带给了中华民族的屈辱的烙印。昔日的西方列强以”冲突“ 为幌子,肆意践踏国际法,对圆明园进行无情地劫掠。看看乌克兰的遭遇,何尝不是一种现代版的强权游戏。尽管社会看似文明进步,但强国对弱国的剥削与掌控,依旧在以更隐秘,更精致的方式进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说:“不是在餐桌上,就是在菜单上。” 这句话道出了国际政治的残酷逻辑。乌克兰的选择并不多,要么被动接受外部势力的摆布,要么努力寻找自主发展的道路。可是现实的困境是,弱国即便想要自主,也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和外交话语权。中国近代史的教训早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而强盛才能换取真正的独立。

中国对乌克兰当前的处境深感同情,因为深知被侵略,被割地赔款,被烧杀抢掠,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被剥夺话语权的痛苦。从两次鸦片战争的国耻,甲午战争的挫败,八国联军的入侵,到全民奋起抵抗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次次证明:国家羸弱贫困,便会任人宰割。这些沉痛的历史教训揭示了:唯有强大,方能自保;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它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同样的残酷现实。中国曾经历屈辱与抗争,最终走上复兴之路。乌克兰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取决于它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未来的乌克兰,会像凤凰浴火重生,还是陷入新的桎梏?这场大国角力的棋局,乌克兰是否还有机会成为自己的棋手?

全文完

北京地铁圆明园站

我是三十多年前参观过圆明园,那时还没有地铁圆明园站,也没有圆明园博物馆。这次是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走出地铁站百米远就是圆明园博物馆入口处

 

在进入展厅前,我花费了15元,通过微信“雇佣”了一位专业的“线上讲解员”。这位讲解员是AI,它全程陪伴,每到一处景点都会为我提供详细的解说。

 

澳门赌王何鸿燊捐献了圆明园中的猪首和马首两个兽首铜像。2003年,他捐赠了价值600多万元的圆明园猪首铜像给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他又斥巨资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在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由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使其回归原属地。何鸿燊的捐献行为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资料来自网络)

 

出了博物馆

 

残桥

 

坐船去参观圆明园的西阳楼

 

圆明园的西洋楼

圆明园的西洋楼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长春园景区内,地处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约7公顷(80亩),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

其中,“谐奇趣”位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最西部,是西洋楼景区最早建成的西洋建筑,也是西洋楼三处大型喷泉群之一,由主楼、主楼前后喷泉及北边的供水楼组成。

西洋楼景区不仅是圆明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备受游客欢迎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这段历史。(资料来自圆明园)

谐奇趣

 

位于谐奇趣的喷水池

 

黄花阵

 

方外观

 

海晏塘

 

大水法

 

蓄水楼

 

远瀛观

 

现法山,一座人工堆成的山

 

最后,让我用雨果的话作为结束语吧:雨果在得知圆明园被烧后,发表了强烈的谴责。他通过一封信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愤怒和痛心,以下是雨果信件中的核心观点和表述:

雨果在信中提到,世界上曾存在过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它汇集了几乎超人类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艺术成就,是一个巨大的东方艺术幻想模型。然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雨果痛斥这种行径是强盗行径,对英法联军的暴行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他认为,圆明园不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它的毁灭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

雨果在信中进一步指出,胜利可能是窃贼的帮凶,而这两个胜利者把圆明园所有的珍宝都囊括而去,然后两人就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雨果对这种将文明成果据为己有,肆意践踏的行径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不满。(资料来自网络)

 

照片全部手机拍摄,原创

Parkbrooke 发表评论于
知道为什么烧圆明园吗?脑袋被共产党洗了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圆明园里环境很好,绿树成荫,还有大面积的水域,是散心的好地方。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我去圆明园的时候坐地铁,就要从博物馆那个门进,然后坐船。参观完后就不用回到出发地了,我是从哪个门出来的忘记了,但这个门离地铁站比较远,只有打车回家,这个门离北大不远,沿途还看到了人大等著名大学。

国庆期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清华北大,因为不需要预约,参观完后,就到圆明园来参观,所以游客挺多的。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问好!是的,现在这些残垣断壁都给围起来了,不让靠近。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问好,谢谢鼓励!是建了一些新的,比如我照片里黄花阵那个亭子,好像叫养雀笼,就是新建的。还有雨果的塑像,我忘记拍照,也是新建的。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每一个停留都那么值得啊~~
cager812 发表评论于
单一信息,单向思维。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圆明园回国的时候去过一次,好像又修建了一些,下次回去一定再去看看。谢谢你分享这么多照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