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的争夺战: 赢家的代价 (多图)

地主杂谈


做一个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的人,安静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乌克兰前线的硝烟还未散去,另一边,美俄却在桌前握手,达成了地缘博弈的协议。而真正承受代价的,是饱经战火的小国。有人讽刺道:俄国赢得了土地,美国收获了利益,乌克兰只得到了 - “荣耀”。

这让我想起去年秋天,我曾漫步在北京圆明园的废墟之上,迎面吹来的秋风带着丝丝暖意。站在那些残垣断壁前,我想象着这座皇家园林昔日的辉煌,但脑海中浮现的却是它在1860年被焚毁时的熊熊烈火,以及被掠夺的珍宝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历史,成为了中华民族心中的永远的痛。这一幕,仿佛映射着今日的乌克兰 - 这片富饶的土地,却因大国博弈成为了牺牲品。

但是,圆明园的毁灭是西方列强侵略的直接结果,而乌克兰的现状则涉及更为复杂的地缘政治,内部决策及国际干预。如果简单地将乌克兰等同于“被焚毁的圆明园”,可能会忽略其自身的历史进程和外交抉择。但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西方国家高举“正义”与“自由”的旗帜,承诺保护乌克兰的独立,提供援助,甚至宣称要重塑它的未来。但乌克兰真正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了吗?俄乌战争带来了数十万人的伤亡,援助资金不断涌入,却让乌克兰的经济逐步被资本绑架。每一座城市都成了资本博弈的棋子,每一寸土地都是利益交换的筹码。欧美列强运筹帷幄,却从未亲自涉足正面战场,任由乌克兰在血与火中苦苦挣扎。

以美国为例,对乌克兰的援助并非完全出于道义,而是经过深思熟虑从国家利益考量。自2022年以来,美国持续加大对乌克兰的援助,总额已超过750亿美元(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数据),但这些资金,真的在帮助乌克兰吗?每一笔援助背后,往往附带着严格的条件:军购协议,长期债务安排,战略合作要求。乌克兰正经历一场无声的战争,这就是资本的牢笼。

几十年前,伊拉克的故事如出一辙:战争结束,援助涌入,留下的却是高额债务和被外资掌控的经济。美国的军事援助最终转化为经济控制,通过重建合同和投资项目,牢牢攥紧国家命脉。乌克兰,是否会步其后尘,成为资本角逐的新战场?

等到战火熄灭,乌克兰面临的真正难题才刚刚开始。战后重建,欧美资本是否会借机涌入,主导乌克兰的经济?援助是帮助乌克兰重生,还是新的经济枷锁?那些曾信誓旦旦支持乌克兰的国家,在利益面前,是否仍会履行承诺?

圆明园的熊熊烈火,吞噬了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也带给了中华民族的屈辱的烙印。昔日的西方列强以”冲突“ 为幌子,肆意践踏国际法,对圆明园进行无情地劫掠。看看乌克兰的遭遇,何尝不是一种现代版的强权游戏。尽管社会看似文明进步,但强国对弱国的剥削与掌控,依旧在以更隐秘,更精致的方式进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曾说:“不是在餐桌上,就是在菜单上。” 这句话道出了国际政治的残酷逻辑。乌克兰的选择并不多,要么被动接受外部势力的摆布,要么努力寻找自主发展的道路。可是现实的困境是,弱国即便想要自主,也缺乏足够的经济实力,军事力量和外交话语权。中国近代史的教训早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而强盛才能换取真正的独立。

中国对乌克兰当前的处境深感同情,因为深知被侵略,被割地赔款,被烧杀抢掠,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被剥夺话语权的痛苦。从两次鸦片战争的国耻,甲午战争的挫败,英法联军及后来的八国联军的入侵,到全民奋起抵抗的抗日战争,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次次证明:国家羸弱贫困,便会任人宰割。这些沉痛的历史教训揭示了:唯有强大,方能自保;正如一句名言所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历史不会简单地重复,但它总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同样的残酷现实。中国曾经历屈辱与抗争,最终走上复兴之路。乌克兰能否掌握自己的命运,取决于它如何在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未来的乌克兰,会像凤凰浴火重生,还是陷入新的桎梏?这场大国角力的棋局,乌克兰是否还有机会成为自己的棋手?

全文完

北京地铁圆明园站

我是三十多年前参观过圆明园,那时还没有地铁圆明园站,也没有圆明园博物馆。这次是故地重游,感慨万千。

 

走出地铁站百米远就是圆明园博物馆入口处

 

在进入展厅前,我花费了15元,通过微信“雇佣”了一位专业的“线上讲解员”。这位讲解员是AI,它全程陪伴,每到一处景点都会为我提供详细的解说。

 

十二生肖像原是在圆明园西洋楼的海晏堂,下面的图画展现了海晏堂的原貌

 

澳门赌王何鸿燊捐献了圆明园中的猪首和马首两个兽首铜像。2003年,他捐赠了价值600多万元的圆明园猪首铜像给保利艺术博物馆。2007年,他又斥巨资购得圆明园马首铜像,并在201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澳门回归20周年,正式捐赠给国家文物局,由北京市圆明园管理处收藏,使其回归原属地。何鸿燊的捐献行为体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

截至2020年12月,包括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鼠首、兔首、马首在内的七尊圆明园流失兽首铜像已经通过不同的方式回归中国,而剩余的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五尊兽首仍下落不明。(资料来自网络)

 

出了博物馆

 

残桥

 

坐船去参观圆明园西阳楼

 

圆明园西洋楼

圆明园的西洋楼位于圆明园遗址公园长春园景区内,地处长春园北界,是我国首次仿建的一座欧式园林。西洋楼全部景观占地约7公顷(80亩),大约占圆明园总面积的1.5%,由西向东依次包括了谐奇趣、黄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蓄水楼、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方河、线法画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建筑材料多用汉白玉石,石面精雕细刻,屋顶覆琉璃瓦。

其中,“谐奇趣”位于圆明园西洋楼景区最西部,是西洋楼景区最早建成的西洋建筑,也是西洋楼三处大型喷泉群之一,由主楼、主楼前后喷泉及北边的供水楼组成。

西洋楼景区不仅是圆明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如今,它已成为一个备受游客欢迎的历史遗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了解这段历史。(资料来自圆明园)

谐奇趣

 

位于谐奇趣的喷水池

 

黄花阵

 

方外观

 

海晏堂

 

大水法

 

蓄水楼

 

远瀛观

 

现法山,一座人工堆成的山

 

最后,让我用雨果的话作为结束语吧:雨果在得知圆明园被烧后,发表了强烈的谴责。他通过一封信表达了对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的愤怒和痛心,以下是雨果信件中的核心观点和表述:

雨果在信中提到,世界上曾存在过一个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它汇集了几乎超人类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艺术成就,是一个巨大的东方艺术幻想模型。然而,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这两个强盗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雨果痛斥这种行径是强盗行径,对英法联军的暴行表示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他认为,圆明园不仅是中国的瑰宝,也是全人类的文明成果,它的毁灭是人类文明的巨大损失。

雨果在信中进一步指出,胜利可能是窃贼的帮凶,而这两个胜利者把圆明园所有的珍宝都囊括而去,然后两人就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雨果对这种将文明成果据为己有,肆意践踏的行径表示了极大的愤慨和不满。(资料来自网络)

 

照片全部手机拍摄,原创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确实,西方建筑中的雕塑艺术相当突出,比如巴黎圣母院,佛罗伦萨大教堂等都展现了惊人的雕刻工艺。但中国建筑的美更多体现在木雕,砖雕,彩绘和园林设计上,比如苏州园林的精致布局,故宫的气势恢宏。各自风格不同,很难简单比较。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如果只看雕塑,那确实是西方建筑的强项。但如果从整体艺术性来说,中国建筑的雕梁画栋,对称布局,园林意境,体现的是另一种美学。比如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这些雕塑艺术也毫不逊色。

西方雕塑精美,中国建筑也有自己的特色嘛,比如飞檐翘角,木雕砖雕。再说,中国的建筑注重”意境“,讲究”留白“,这才是高端的极简美学!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我对这个定义实在不敢苟同"---

如果你真的周游了世界,你应该发现法国,意大利建筑的精美,英国,法国博物馆珍宝的奇多。
我也喜欢中国。得承认,西方建筑中的雕塑,是中国建筑中最缺的东西。
现在,你想赞同吗?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我看见过朋友拍回的”东宫“的照片,出于局限性,我想说说我的感受,因为过去很多年,我只能说这是我的残存记忆,那份初见”东宫“照片时的富丽堂皇,金碧辉煌之感依旧鲜明。但是,相比之下,我更加倾心于故宫那份深沉而内敛的气质。

故宫,一个自幼便吸引我的地方,那里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还镌刻着我年少时的足迹。那时,每一次踏入那红墙黄瓦之间,都能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宁静与庄重,那是”东宫“的璀璨所无法替代的。故宫的美,是含蓄而深远的,它以一种低调的方式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让人在漫步中沉醉,在回味中留恋。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谢谢补充!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魅力野花:“中国人,亚洲人审美观,特别局限”。我对这个定义实在不敢苟同。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下面是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对被英法联军焚毁前的圆明园的描绘。他通过对比东西方建筑美学,展示了圆明园作为东方艺术颠覆的非凡价值。
“在世界某个角落,存在着一处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名为圆明园。艺术有两大原则——孕育欧洲艺术的"理念",与诞生东方艺术的"幻梦"。圆明园之于幻梦艺术,正如帕特农神庙之于理念艺术。凡是一个近乎超人类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萃于此。它不像帕特农神庙那样是绝世孤品,而是幻梦的巨型典范——如果幻梦也能有典范。

请想象某种不可言喻的建筑物,宛如月宫般的琼楼玉宇,那便是圆明园。用大理石、玉石、青铜、瓷器筑造梦境,以雪松为梁,遍缀宝石,披覆绸缎,此处是圣殿,彼处为后宫,那边是城楼,请安置神灵,请摆放异兽,涂釉彩,镶珐琅,镀黄金,施脂粉,请诗人般的建筑师营造《一千零一夜》的千重梦境,再添上花园、池塘、喷涌的水花与泡沫,天鹅、朱鹭与孔雀。总之,请将这震慑人心的幻想结晶,既呈现庙宇之庄严,又兼具宫殿之华美——这便是圆明园。为创造它,需要两代人的漫漫耕耘。这座如城市般恢弘的建筑,历经数个世纪筑就。为谁而建?为天下苍生。因为时光的杰作属于全人类。艺术家、诗人、哲人皆知圆明园;伏尔泰曾提及它。人们说:希腊有帕特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若不能亲见,便在梦中追寻。它仿佛暮色中遥遥望见的骇世奇珍,如同亚洲文明投映在欧洲文明地平线上的剪影(我看过不同版本的翻译。对照原文,我还是更认同DeepSeek的这个译文)。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1. 文化背景与建筑风格的多样性:
不同文明有不同的建筑美学,欧洲的宫殿追求奢华与繁复,而中国古建筑强调天人合一、韵律对称。以西方标准去衡量故宫或圆明园,未免失之偏颇。

2. 建筑价值的多维性:
建筑的价值不仅在于规模和装饰的华丽程度,还包括其文化底蕴、设计理念和历史意义。故宫的木结构建筑群、庭院布局、风水讲究,体现了独特的东方智慧。

3. 亚洲审美是否“局限”:
亚洲审美观并非局限,而是有自己独立的体系。比如日本的枯山水、韩国的韩屋、中国的苏州园林,都是极具韵味的艺术表达。西方也有极简主义,难道能说它“局限”吗?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魅力野花' 的评论 : 也许在你看来,我是“局限”的,呵呵。。。但我更喜欢木结构建筑的温润质感,觉得砖石砌成的欧式建筑稍显冷硬。没去过欧洲,在美国乡村生活久了,回国也爱去乡间走走,大概是天性使然吧,LOL。

圆明园被烧毁之前,可是号称”万园之园“呢。被英法联军烧了,难道是因为“不惊艳”?
魅力野花 发表评论于
故宫和俄罗斯的冬宫,法国的凡尔赛宫比,差远了,就是一个土围子。

以此类推,圆明园,中国人惋惜,带自吹自擂,不会有多么的惊艳。
因为,中国人,亚洲人审美观,特别局限。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这是乌克兰人民的选择,那么,民主制度下的选举就一定是合理的吗?民主选举中,民粹主义的影响不可忽视。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谢谢鼓励!圆明园挺值得一游的。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周游世界' 的评论 : 问好!你举的例子真好,这足以说明,即使是西方人也对英法联军及后来的八国联军毁坏文物的行为感到震惊与愤怒。我想,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会对此感到愤慨。事实上,无论以何种借口,都不应该毁坏文物。咳嗽,掠夺本就是强盗的天性。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每天一讲:“据说是圆明园窝藏共产党,所以日本鬼子把圆明园烧了,对不?” 哈哈,你太有柴了!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曾经的乌克兰曾经是西方对付俄罗斯的棋子,现在成了弃子。可怜乌克兰人民选出这么一个无能、无脑总统(当时竞选时,司机可是得到大量俄罗斯族裔的选票的。因为他许愿,如果当选,他一定会保证俄罗斯族裔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康赛欧:好文。也谢谢你提供的圆明园近照和详细介绍。今年回京时,一定故地重游。
周游世界 发表评论于
1983年,我第一次去圆明园是陪同一位法国巴黎大学退休语言、文学教授。那时的圆明园,里面一片荒凉,杂草丛生。我现在还清楚记得法国教授站在断壁残垣前目瞪口呆的惊讶表情。他告诉我,他读过雨果写给巴特勒船长(Butler)那封充满愤怒的信,但他想象不出圆明园会被毁坏到如此面目全非的程度!他说,他为英法联军的所作所为感到羞耻。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圆明园在1860年的第一次火烧中已经遭受了严重破坏,但仍有部分建筑和遗迹得以保存。在1900年的第二次火烧中,这些仅存的建筑也被彻底摧毁。八国联军在圆明园内进行了长达三天的掠夺活动,抢走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艺术品和书籍。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在米切尔中将的率领下,冲入圆明园,纵火焚烧。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北京城。
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在这场浩劫中,无数珍贵文物毁于一旦。
据历史记载,在圆明园被烧毁时,安佑宫中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葬身火海。
文物损失: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统计约有150万件,上至中国先秦时期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这些文物或被运回欧洲供人观赏,或流散于民间不知所踪。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P33912' 的评论 : 下次谈谈怎么印象深刻?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我就是不理解,国内的大学,中学,小学都不让随便进了;中小学还说得过去,可是大学不让随便进就有些令人费解了。
f2022f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我的母校也是不让进,有次我去母校,保安问我想干啥:我说只是想看看。保安说让我的老师出来接我。我说:我的老师都80多岁了,还能在里面工作吗。保安想想也是,看我不象坏人,就让我进了。
===================================================================
你这个办法好!下次我也试试。要是中学也有校友证就更好了。
AP33912 发表评论于
去过一次,印象深刻。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暖冬cool夏' 的评论 : 问好暖冬,谢谢鼓励和认同!中国能在今日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实属不易。回顾中国的近代史,满载着屈辱与艰辛。忘记历史,无疑是对过去的背叛。

北京30多年我去过的公园,这两次回国时再去,变化真是很大。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我的母校也是不让进,有次我去母校,保安问我想干啥:我说只是想看看。保安说让我的老师出来接我。我说:我的老师都80多岁了,还能在里面工作吗。保安想想也是,看我不象坏人,就让我进了。
暖冬cool夏 发表评论于
康康好文!写得好!圆明园2010年去过,你这里的照片有些我好像没有印象,可能当时没有走到。是的,落后要挨打的,好在现在的中国强大了,没人敢动,没人敢打它的主意了。
f2022f 发表评论于
问好!可惜我现在进不去了。中学大门不让进去。只能看网上的照片。有些房子还有印象。建了很多新的房子。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一讲幽默,祝你吃大餐快乐!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你不用改啊。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 你有自己的思路, 自然是按你的意思写。 我以前写过“两个强盗劫北京”, 所以就搬过来一些。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3242/202304/13052.html
--------------------------------------------------------------------
想起你的文章来了,写得好!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这么多年来, 西方的文明骨子里其实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资本侵略也是侵略, 资本家从来不是做慈善的。 川普撕下了面纱, 给了小泽这个“真正的男子汉:(呵呵)一记大耳光。 小泽本质上就是一个演员, 即没有雄才大略, 也对本国人民没有怜惜同情。 在政治上他就是一小白。 还男子汉呢。 等看如何收场。
-------------------------------------------------------------------
这些话说得很好!司机本来可以背靠大毛好好生活,弄好了还能向欧美要些钱花花,可是偏不,非要充当欧美的马前卒,在大国博弈中就是一颗棋子。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京妮儿好!对于这类无趣的恨国党,只能如此 LOL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乌克兰因欧美保护承诺才销毁核武的。说真的,苏联解体,乌克兰成立了国家时还是个“阔少”,后来竟然混成了一个“乞丐”,咳。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小康好,还在上海,等会儿去静安寺的芮欧百货楼上和朋友吃中饭 :)
雨果肯定是共产国际,否则凭什么替中国人说话 LOL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据说是圆明园窝藏共产党,所以日本鬼子把圆明园烧了,对不?”, 哈哈哈, 笑翻。 一讲式幽默。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这么多年来, 西方的文明骨子里其实就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资本侵略也是侵略, 资本家从来不是做慈善的。 川普撕下了面纱, 给了小泽这个“真正的男子汉:(呵呵)一记大耳光。 小泽本质上就是一个演员, 即没有雄才大略, 也对本国人民没有怜惜同情。 在政治上他就是一小白。 还男子汉呢。 等看如何收场。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我的留言其实有点跑题。 这一段值得大家思考。 “西方国家高举“正义”与“自由”的旗帜,承诺保护乌克兰的独立,提供援助,甚至宣称要重塑它的未来。但乌克兰真正能掌控自己的命运了吗?俄乌战争带来了数十万人的伤亡,援助资金不断涌入,却让乌克兰的经济逐步被资本绑架。每一座城市都成了资本博弈的棋子,每一寸土地都是利益交换的筹码。欧美列强运筹帷幄,却从未亲自涉足正面战场,任由乌克兰在血与火中苦苦挣扎。 ”。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康赛欧' 的评论 : 你不用改啊。 你的文章写得很好。 你有自己的思路, 自然是按你的意思写。 我以前写过“两个强盗劫北京”, 所以就搬过来一些。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53242/202304/13052.html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每天一讲' 的评论 : 问好一讲!你回美了吗?这人说我被老共洗脑了,难道雨果也被老共洗脑了?!雨果那时还没有老共呢,只是凭着自己的良知才说那些话的。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等文章从首页下来,我把我在文中有关圆明园说的不够清楚的地方修改一下。
每天一讲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arkbrooke' 的评论 : 知道为什么烧圆明园吗?脑袋被共产党洗了
============

据说是圆明园窝藏共产党,所以日本鬼子把圆明园烧了,对不?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谷歌翻译的不错,我在网上选的雨果信中所说只是大概意思,不是原文翻译。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圆明园被烧了两次, 一次是英法联军, 1860年;第二次是八国联军, 1900年。 圆明园残存的皇家宫殿建筑第二次又遭掠夺、焚劫, 终成废墟。 雨果的信, 是1861年写的。 西方文明, 呵呵。
-----------------------------------------------------------------------
京妞补充的很好,我说的过于笼统。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京妞说的很对。圆明园的水域面积很大,坐船大概需要花20来分钟的时间,想必是湖的区域是后来挖的,我去查了一下,下面是AI的解释:

历史上的水系破坏

圆明园在被焚毁后长期荒废,尤其是在清末、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湖泊、河道逐渐干涸,部分区域甚至被开垦为农田。

20世纪50年代后,部分遗址被改作其他用途,如种植、养殖等,水系已不复当年盛况。
近几十年的修复

1980年代,圆明园遗址公园开始进行修缮,但当时的水域可能仍未完全恢复,因此你30多年前看到的水域较小。

1990年代后,北京市政府逐步开展圆明园遗址公园的生态修复,特别是2000年后,对水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治理,如清理淤泥、恢复湖泊,甚至人工补水,使水域面积有所扩大。
近年来,为改善生态环境,北京还向圆明园水系补充了南水北调的水源,使得水域更稳定、更广阔。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好像是4号线,我对地铁不是很熟,刚学会坐,稀里糊涂的的跟着别人,再说我分不清东南西北。这趟车现在还到宛平城呢,今年回国我要去卢沟桥和宛平城看看。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问好!现在的圆明园跟京妞7年前去时估计又有了不少变化。记得我30多年前去的时候刚开发不久,非常的荒,只记得那个大水法-圆明园的标志性建筑,那时还可以靠近去摸。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2022f' 的评论 : 问好!我在坐船时看见你说的那所中学了,不少孩子在操场上打球。学校现在的环境真不错,听说是所很不错的学校。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eonyInJuly' 的评论 : 问好七月,好久不见。圆明园除了我去的地方,好像还有其它的景点,估计你是去那边的。我是参观几个小时就不行了,想要回家休息了,咳,年龄大了,一天只能参观游览很有限的地方。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雨果信的节选, 谷歌翻译 -
“一天,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一个抢掠,一个放火。可以说,胜利是偷盗者的胜利,两个胜利者一起彻底毁灭了圆明园。人们仿佛又看到了因将帕德嫩拆运回英国而臭名远扬的额尔金的名字。

当初在帕德嫩所发生的事情又在圆明园重演了,而且这次干得更凶、更彻底,以至于片瓦不留。我们所有教堂的所有珍品加起来也抵不上这座神奇无比、光彩夺目的东方博物馆。那里不仅有艺术珍品,而且还有数不胜数的金银财宝。多么伟大的功绩!多么丰硕的意外横财!这两个胜利者一个装满了口袋,另一个装满了钱柜,然后勾肩搭臂,眉开眼笑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故事。

我们欧洲人认为自己是文明人,而在我们眼里,中国人是野蛮人,可这就是文明人对野蛮人的所作所为。

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但我要抗议,而且我感谢你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圆明园被烧了两次, 一次是英法联军, 1860年;第二次是八国联军, 1900年。 圆明园残存的皇家宫殿建筑第二次又遭掠夺、焚劫, 终成废墟。 雨果的信, 是1861年写的。 西方文明, 呵呵。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这个园子修葺起来得真快, 就是2018之后这几年的事。 湖里有水, 园子就有了灵气。 种花种树, 也就是几年可以变化的事。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之后的一片就完全是荒原了。 湖是干的没有水或一小点水。 你坐的是地铁4号线么? 那就是北面进去的。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我2018年去的, 当时朋友开车带我。 进门时那一片被烧毁的“遗址”, 然后到了黄花阵, 那里烧不坏, 保存比较完整。
f2022f 发表评论于
照片很好。我们中学就在圆明园里。那时没有这些建筑。
PeonyInJuly 发表评论于
谢谢康康分享这么多圆明园今日的照片。 我两年前被朋友带了去那里,从南门(?)乘船,因天气太热,没有怎么游览,下船直奔一家室内咖啡厅,里面很大,墙壁上都有digital的影像,非常漂亮和前卫。
Parkbrooke 发表评论于
知道为什么烧圆明园吗?脑袋被共产党洗了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圆明园里环境很好,绿树成荫,还有大面积的水域,是散心的好地方。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我去圆明园的时候坐地铁,就要从博物馆那个门进,然后坐船。参观完后就不用回到出发地了,我是从哪个门出来的忘记了,但这个门离地铁站比较远,只有打车回家,这个门离北大不远,沿途还看到了人大等著名大学。

国庆期间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去参观清华北大,因为不需要预约,参观完后,就到圆明园来参观,所以游客挺多的。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多伦多橄榄树' 的评论 : 问好!是的,现在这些残垣断壁都给围起来了,不让靠近。
康赛欧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问好,谢谢鼓励!是建了一些新的,比如我照片里黄花阵那个亭子,好像叫养雀笼,就是新建的。还有雨果的塑像,我忘记拍照,也是新建的。
多伦多橄榄树 发表评论于
每一个停留都那么值得啊~~
cager812 发表评论于
单一信息,单向思维。
晓青 发表评论于
圆明园回国的时候去过一次,好像又修建了一些,下次回去一定再去看看。谢谢你分享这么多照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