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人朋友沃恩
·常 静·
沃恩,是我的同事。他今年二十九岁,皮肤黝黑发亮,个子高得出奇,二米零二。
每次和他讲话,我都会觉得自己的脖子不够长,脚尖翘得不够高。他呢,到是很善解人意,瞧我那副费劲的样子,就会很友善地俯下头,笑眯眯地听我讲话。他个子虽高,却有一张娃娃脸,胖乎乎的,一笑,还浮现出两酒[
阅读全文]
女人
拙心
一,韩国女人和日本女人
ESL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让每人带点吃的,搞个PARTY。
中国女人带油煎饺子,韩国女人带辣拌黄豆芽,日本女人带的是寿司。想想这三样小食和三国女人的性格多少有一点象。
先说日本女人和寿司吧。
墨绿色的海苔裹着白净的米粒,当中夹些许浅红色虾鱼之类的东西,看上去很缤纷可终究有股剩饭的冷场面,以及一股怎么也去不[
阅读全文]
重逢
茹月
“李亦农”她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心头一震。那个掩在心里很久,已经忘却了的名字就是这样在毫不知觉中“当啷”一声跳了出来。当时她正在与一个多年不见的朋友交谈。这个朋友突然中断了他们的谈话,扬起头向前方叫了一声。他看见了李亦农,他的大学同学。没有立即转过头去,这个名字使她有些慌乱。很快地,她恢复了平静,转过头来,脸上展露出微笑[
阅读全文]
浅谈美国的儿童教育
-茹月
中美文化的冲击,对于在美国的华人来说,感受最大的并不是环境的陌生,社会的不熟悉,和无法欣赏美国的文化,因为
这些都发生在自己的家庭之外。从外面那个不熟悉的社会和环境里回到自己的家以后,只要把门一关上,打开中文电视节
目,吃自己家做的中国饭,就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中国家庭和中国文化中。但是,我们的孩子们必须在美[
阅读全文]
人在边缘
湘秦
前几年,常常是看到父亲从国内写来的信中又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句子,才惊觉“又是中秋了”。今年,兴许是有父母在身边提醒着,算是没让中秋又一闪而过。
回想起来,第一次在国外庆中秋,已是整整六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和先生住在维多利亚市--加西海岸一个宁静美丽的旅游小城,BC省省府。也许因为城小,维市的中国留学生多而不散,集体[
阅读全文]
地板上的泥脚印
湘秦
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我手执铁铲在后院里翻土,准备和女儿一起种一小块地的红萝卜。一来因为她看的WINNIETHEPOOH的电视中那只说话嘶嘶漏气的兔子总是从自己的菜园中拔出大批鲜艳水灵的红萝卜,让她钦慕不已;二来借机让她见识见识植物生长的神奇过程,既长了常识,又亲近了大自然,好过整日泡在电视前做“塑料儿童”(三毛语)。种萝卜的建[
阅读全文]
几位美国大学老师散记
---大果---
在离宾州西部城市匹兹堡南部约一小时车程,有一个小镇叫加利福尼亚。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为那些淘金者带来滚滚财源时,小镇的居民更镇名为“加利福尼亚”以寄厚望。蒙纳哥汉拉河(MonongahelaRiver) 流经加利福尼亚时,画了一个深深的V字。在这V字的外圈,也即河的对岸,是松林翠叠的青山,而在这V字的内圈,则是宾州[
阅读全文]
小家记趣
作者:梁莉
小时大人能够从抓筷子的手指的位置上预卜女孩子将来的命运,说:“筷子抓得远,嫁得远”。一桌子表姐表妹中,我的手指位置最高。谁想这玩笑似的预言最后竟间接成了真--虽然我嫁入的夫家离娘家不过十分钟路程,我却在婚后一年随先生远走加国,至今在这已说不清是客乡还是家乡的枫叶国生活了六载余,又育得儿女一双。为妻为母七[
阅读全文]
老友轶事
作者:梁莉
谭咏粼有首老歌,“风雨的街头,招牌能够挂多久?爱过的老歌,你能记得的有几首?交过的朋友,在你生命中,知心的人啊有几个?”出国多年,俗务繁忙,友情这棵树上似乎也日渐枝叶凋零,但有俩挚友-----雨儿和楠-----却是经风沐雨仍长存心怀,因她们都是难得一遇的至情至性之人,又是少女时代牢不可破的死党,自是“不思量,自难忘”。
小[
阅读全文]
(随笔)
从AL到LA
秦无衣
从AL(阿拉巴马州Alabama)来到LA(洛杉矶Los Angeles),不觉已经匆匆过了半年多.
当初搬家时,从东部到西部,有好长的一段路要走.码了几年的几件简陋家具及其它的一应物事,我们都托付给了搬家公司,然后我们自己开着车子,开始了将近一周,长达二千英里的跋涉.
在进入得州后的第二天,便出现了与南方浓密的绿意迥然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