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思泉 - 香谷先生

学者,诗人,书画家,一级美术师。职业认证网球教练。现任“北美中红书院”主席,”中华文化交流大使“等职。号白水道人,老泉,画泉(多用于画款),西邑翁...
个人资料
尹思泉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归档
博文

《少年》溪村五月梦犹真,户户飘香粽叶新。晨绕菱波鱼饮露,暮归犊迹蝶追茵。农情无虑易翻覆,黍酒只消微而频。童子诵诗青石上,之乎者也是前身。秋游红叶,归来酒酣,又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由浙江大学出版社艺术与出版研究中心、四川张大千研究中心(内江师范学院)主办的“五百年来一大千——张大千文献展”于2018年6月8日在浙江大学开幕。这是21世纪以来有关张大千的较为重要的一个文献展。作为20世纪中国最具传奇色彩和卓越成就的画家之一,张大千一生留下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基于此,本刊特策划张大千文献专题,刊发张大千研究专家傅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德]英戈·鲍姆加滕撰张海鹰译从一个西方艺术家的视角看中国书法作者简介英戈·鲍姆加滕(IngoBaumgarten),德国当代艺术家,兼有当代艺术的教育背景和创作实践,主攻绘画。1964年生于德国汉诺威,就读于德国、法国、英国和日本的艺术学校,2008年起在韩国首尔的弘益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任教。编者按:英戈·鲍姆加滕作为一个西方艺术家,对于中国书法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15 13:43:52)


清四僧历史上的许多高僧之所以受人尊敬,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良田万顷,华屋万间,而是在于他们的甘于淡泊,不贪安逸,不务奢华,只是在淡泊之中,使僧格不断地升华、滋长。这些都反映到他们的书法作品之中。书法之于他们,是人生、艺术、禅修的有机结合,由在俗时的绚烂转化为脱俗后的平淡,这是修心的结果,亦是大师心灵境界的升华。历史上书法功夫了得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答远客吴兄自中国携酒茶见赠于多伦多香斋》,句云: 月影移花梦里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12 11:21:16)

丹青飞狐文化艺术1、草书不见横画。行草书有横线条的尽量短些,要有纵向感。可用虚、细线替代。2、处处留,处处行。忌由过快行笔产生平拖、干笔、粗细等败笔现象,而是要有“行处皆留驻,留处皆奔行”之气韵。3、浓墨有骨,淡笔有形。重新起笔用浓墨,浓墨字的笔画要交代清楚。4、有板有眼,亮点醒目。忌单字中的“眼”,防止“眼子”太多。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十一黄金周”刚过,沈阳故宫又推新展览御苑翰墨“馆藏清代翰林书法展”清代翰林书风,对当时的清代书坛影响巨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身居科举顶层,在“学而优则仕”的科举选拔人才时代是对整个士人阶层的引领。另一方面,鉴于翰林院的特殊地位和翰林与帝王特殊的关系,使得翰林们在领会帝王审美倾向上具有其他士人阶层无可比拟的优势。纵[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0-11 08:04:28)

清张照临米芾行书中堂湖北省博物馆藏编者按:张照早年学书董其昌,后又兼参王羲之、米芾、赵孟頫等诸家书风。在其生平经历中,张照交游广泛,因平时多面对不同的应酬,所以他的书法作品去向可分为亲友酬赠、应制、进呈等。在其传世的作品中,临摹占据了绝大部分,多以楷、行为主,草书亦有涉猎,书法风格并不拘囿于清代“馆阁体”书家群的束缚。2018年第2[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篆籀绞转”与“一搨直下”笔法的比较--“二胡”与“古铮”可以听的笔法董水荣我们从大的用笔体系里可以分为三种用笔体系,一是“篆籀绞转”,其二是“一搨直下”,另一种是碑派“方折铺毫”。关于笔法的追溯,源于各种书写工具的变化,我们很难确定具体笔法的一个演变时间。比如,甲骨文中“刀”与“骨”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王羲之《服食帖》在《十七帖》中,王羲之提到自己服食的帖凡二,即第六《服食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王羲之《旃罽帖》第二十四《旃罽帖》:知足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服食养生,乃羲之性中之事也。所谓“服食”,即寒石散。寒石散之名,始见于《世说新语》卷上之上《言语第二》载何平叔云:“服五石散非唯治病,亦觉神明开朗。”《医心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176]
[177]
[178]
[179]
[18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