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城有不少上海写手,也有不少与上海有关的博文。
我不是上海人,却和上海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六、七十年代有不少上海知青下放到江西,我小姨夫就是其中一员,遇上小姨,相恋成家。生了个女儿,女儿后来通过下放子女返上海政策回上海考了所名牌大学,留在了上海,小姨夫退休后也带着小姨回了上海。
毕竟不住在一块,对小姨夫的了解大部分都是从妈妈[
阅读全文]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播,俘获了不少观众的心,很多博友纷纷撰文写观后感。很遗憾,我一集都没看。
三生三世,是否太长了?崔护一辈子都没再找到人面桃花相映红的那位佳人,只留下“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千古惆怅;陶渊明倾其一生也未觅得桃花源,未能过上世外桃源的生活。
三生三世,真的太长了,来世我们不知是否再次相遇[
阅读全文]
三月的风,吹绿了万江碧水,吹红了万朵桃花,也吹开了我们一季冬眠的心扉。
春风,也拂动了康乃馨的情丝。羞羞地、柔柔地探出头来,悄悄洒下一片芳菲、一片温馨。
康乃馨,就是为爱而生,为情而开的。
康乃馨,有各种颜色,大部分代表了爱,魅力和尊敬之情。红色代表了爱和关怀。粉红色康乃馨传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受到苦难流下伤心的泪水,眼泪[
阅读全文]
中国有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艺术,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比如藏族的格萨尔王、撒尼族的阿诗玛等等。并且很多传说中的故事和人物都被拍成影视剧,在文革前少数民族题材可谓大放异彩,很多成为经典,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小时候就看过不少,比如《芦笙恋歌》、《神秘的旅伴》、《冰山上的来客》、《阿诗玛》、《五朵[
阅读全文]
有一部很老的电影,五十年代末拍摄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不知大家有没有印象。
这部由大导演苏里执导,中国22大影星之一的李亚林和金迪主演的影片,在当时据说风靡一时。
《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新中国反映农村生活的影片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表现了一群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劳动和爱情谱写新生活的赞歌,引起都市年轻人的无限向往[
阅读全文]
奥斯卡奖是全球最受瞩目的电影奖,第89届已落下帷幕,却吸够了眼球、赚足了热点。细算起来,已经N年没有看过电视转播了。当然,基于对文艺的爱好,相关的新闻报道还是会瞅瞅的,看看小金人花落谁家。然后再感慨一番某某美人迟暮、某某日渐沧桑之类的。
无论老戏骨,还是小年轻,每个影星都期待能在颁奖典礼上露个脸,这可是一个航向标,直接影响今后的人气度[
阅读全文]
彭丽媛,中国第一夫人,无需太多的介绍。
我对彭丽媛的认识,更多的是她曾经歌手的身份,她在艺术上的成就。
最早知道她,是86年的青歌赛,梳着一条大辫子的彭丽媛,一首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声惊四座,顺利地拿到民族唱法专业组第一。而在两年前,彭丽媛参加了第一届青歌赛,当时并列获得第三。
其实在这之前,彭丽媛就已崭露头角,只是那时媒[
阅读全文]
我做的山东大馒头
在美国呆了一阵,过着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除了下馆子,大部分都是自己开火做饭。
前面提过几次,美国的农副产品价格低廉,至少洛杉矶如此。并且蔬菜品种繁多,有一些在日本是没见过的,比如荸荠、油菜心等。
既然要当煮妇,逛菜场是必须的。洛杉矶华人多,中国人开的超市也不少,各种在国内司空见惯的食品都有卖,感觉就像在国内购物[
阅读全文]
诗友相看不厌兄一首不经意的题图"凤凰台上夜吹箫",引来岁寒松柏兄的"琴台月下暗吹箫",继尔便引发箫声四起,诗兄姐妹们的拔"箫"相助,使出十八般武艺,一时间“箫”烟弥漫,"箫"傲江湖。
这番热闹,岂能错过,也拿起了箫。自觉身材单薄,不适合华山论剑,且站在岁寒兄搭建的琴台上,在迷离的月光下,吹出一支支心曲,为兄弟[
阅读全文]
城里的网友,估计无人未吃过自助餐。
自助餐(buffet),是起源于西餐的一种就餐方式。厨师将烹制好的冷、热菜肴及点心陈列在餐厅的长条桌上,由客人自己随意取食,自我服务。这种就餐形式起源于公元8—11世纪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式餐前冷食”和“亨联早餐(Huntbreakfast)”。
不知何时自助餐之风吹进中国大陆,我第一次吃是工作之后。办事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