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在1950年左右,我的外公林一谔决定将协丰徳关了。他一生都很为他人着想,即使落魄了,也要尽力照顾别人。比如,商铺的二楼是员工宿舍,有好几张竹床。外公舍不得扔掉,掏了钱请人将竹床一张张搬回西湖大宅,放在门口,贴了告示,让邻居免费拿走。尽管穷了,他还是愿意贴钱做好事。他一生做的善事不胜枚举,为人低调不张扬,做了好事甚至连家人也不告诉(有[
阅读全文]
从48年开始,就不断有人劝说一谔离开福州,或者去台湾,或者去香港。大伙心里都有数,国民党大溃败共产党坐江山是迟早的事。一谔心里自有主意,他想先探探华玉的意思,于是对华玉说打算去台湾或者香港发展。华玉一听离开福州,马上反对。她对一谔说:“去台湾要干体力活,两位叔叔身体强壮,搬搬扛扛没问题。你手无缚鸡之力,只懂得看病,到了台湾没法生存[
阅读全文]
终于,抗战结束了,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市场出现了短暂的复苏。可是好景不长,内战爆发,美货大量充斥市场,通货膨胀物价飙升,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征集兵源,国民政府发出"三丁抽一,五丁抽二"的带强制性法令,家中有适龄男性青年,三个人中有一人,五个人中有二人要去当壮丁。老百姓知道当壮丁是去替当局当炮灰,都不愿意去。于是乡公所派[
阅读全文]
1938年至1942年,日军在闽江口游弋着一搜航空母舰,几乎每天上下午都很准时地起飞轰炸机,对福州进行狂轰滥炸。建在上下杭附近的大庙山的火警台的值班人员一看见敌机影子,就拉响警报器,福州的百姓便钻进自家床铺地下,床的四周用棉被围着,以免被横飞的弹头弹片所伤。敌机飞走了,再拉一次解除警报。福州城里人心惶惶,生意愈来愈难做。1941年4月18日,日军登陆[
阅读全文]
酒酣耳热的一谔被老婆当头泼了冷水,心里倒吸一口凉气。他是领教过华玉的干练的。除了和一谔一起打理协丰徳,华玉还在南台附近开了虾油厂。福州人爱吃虾油,调侃福州口音是“一口虾油味”。虾油是重要的调味品,千家万户天天要用,还有全市数百家饮食店,每天的用量很大,所以福州有“欲要富,开酱园酒库”的俗语。闽江口小鱼小虾是虾油的原料,尤[
阅读全文]
成亲三年了,华玉的肚皮一直没有动静,急坏了一谔的祖父,旁人的风言风语也开始多了。
女人出嫁后的头等大事就是生儿育女。婚后的新娘不生子或者迟生子,对新娘及娘家都是不光彩的,不能生儿添丁的责任也全在女方。
刘家很重视嫁出去的二小姐是否能早日添丁,按照福州的风俗,礼节做了全套。每年正月,刘家都要派出最小的儿子必新到南后街买灯送到林宅给[
阅读全文]
去年冬天碰到七十年不遇的大雪,十几场雪断断续续从冬天下到次年三月初,似乎还
没有停止的意思。大自然和冬天搏斗了一阵,疲惫不堪,到了赏樱花的季节,我却依然
在赏雪花。
有人开始焦虑起来,不停地在微信群里危言耸听:气候如此异常,温哥华要发生大地
震了。
应和的人还不少。
读着这些抱怨和吐槽,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北欧属于抑郁症高发区了[
阅读全文]
经过多方筹划,我的高祖花巨资在下杭路买了一间大的商铺,外加仓库,二楼办公室和员工宿舍,全在一座清末建筑里。
该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从下杭路向南直通星河巷,占地面积约1120平方米。依然是上下杭商铺传统的下店上宅形制,集商贸,仓储,居住为一体,青砖二层外墙,可以防火。值得一提的是大宅的第三进,朝向与前两进相反,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用材硕[
阅读全文]
唐末五代时期,上下杭地区出现了闽江边的古渡口码头。奔腾而下的闽江潮水夹带着上游大量的泥沙,逐渐在大庙山南麓冲击成两个大沙痕,可供人行走,或供来往船只停泊,装卸货物。因其处于闽江北岸的最前沿,成为天然码头。涨潮时,人们走上痕,称“上航”;退潮时,人们走下痕,称“下航”。“杭”通“航”,故又称上杭,下杭。当时有句民[
阅读全文]
回国的前一天,我快速翻阅福州民俗文化专家方炳桂的《福州老街》,发现了一张49年前下杭街的老地图,列出了几乎所有商行的名字和大概位置。我一家家店名仔细看过去,终于发现夹在圣君弄和中兴巷之间的一家名叫“协丰徳海味干货行”的老店。凭着妈妈从前告诉我的家族故事,我马上猜测到这是外公外婆经营的商行的名字。我打电话向老妈确认。老妈说,下杭路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