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晚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圆明园于1860年秋季被英国军队焚毁。悲剧由一场极其愚蠢的人质外交引起。这个被称做'巴夏礼事件'的人质外交的决策者咸丰皇帝,是在十年前的1850年3月即位的,那时他才19岁。然而这位19岁的青年在见识与性格上堪比90岁的老翁,甚至比老翁还固执保守。他对外部世界极端地无知,徐广缙煽起民众的排外情绪使英国人不能入广州城的成就,深深地打动了他。在他即位的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相对于广东人在面对西方时的保守和抵制,上海却在同一时间段迅速崛起。上海由一个小县城转变为清末首屈一指的大都市,由几个因素相互作用而成:她的地理位置好,水陆交通发达;另外物产丰富鱼米之乡。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人为的因素:上海道台吴健彰,一个非科举出身的地方官,造就了上海从此区别于广州的发展道路。此人不仅对上海一地,对鸦片战争后的对外关系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中英之间发生的这场战争是一场广义的文化冲突。英国希望的不是把中国当作殖民地来统治,而是要中国继续保持原来的主权国家,但要按照英国方式在法治精神下进行国际交往和自由贸易,因为这将为英国的商业利润打开门户。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中国古老的社会中进行一场革命,而这一点当然要遭到坚决的反对。这种对西方文化及意识形态的抵制一直持续到现在。《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8)
琦善发明的"绥抚"之法在当时就被英国人看穿了。直到今天,西方人一直抱怨中国人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谦卑的笑脸背后是脚底下使绊子。在1840年,这种抱怨具体体现在一种被出卖的感觉--这些阿谀奉承的中国外交官员一方面佯称是他们的朋友,另一方面却向中国的皇帝和百姓传播'这群性格粗野、形体污秽的外国人'是多么的令人憎恨。在英国人看穿了这套把戏后,英[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5)
清军水师的船在九龙被义律击溃,紧接着在穿鼻又发生了一次很小规模的冲突。水师提督关天培指挥的四只中国船被击毁。然而这两次失利都不能使林则徐意识到双方在军力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他相信义律只是侥幸成功。他的信心来自于'睁眼看世界'。他并非愚昧无知的官僚,实际上他是那个时代少有的清醒者。他明白在任何时候都应知己知彼的道理。从他上任广州,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1838年12月31日,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在皇帝授予他的上谕中,赋予了他如有必要,可采取军事行动的职权。他们认为英国商人桀骜不驯,林则徐这次南行就是要驾驭和感化他们。如果形势需要,他可以动用武力,但其实战争不是他们所希望的。君臣二人都认定,避免危机的可靠办法是灵活地兼用胡萝卜和大棒,即“恩威并用”。正象林则徐对鸦片烟瘾所作的分析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7)
我和Burgen将近三年的平淡生活被我父母的到来所打断。早在我和于兵离婚以后,父母就几次三番地要我回国。"加拿大有什么可混的?吃不上穿不上,又穷又破要什么没什么。国内现在多好呀,甭管什么工作都管饭!象那谁,还有那谁,单位食堂中午至少八个菜,调着样儿吃,日子过得那叫滋润,不比你强多了?吃香喝辣使唤保姆,做人上人!"他们整天念叨的就是午饭八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战争之前我们不给他们平等,战争之后他们不给我们平等。"--蒋廷黻(历史学家、外交家) "西方人对中国人以诚相待时,中国人想的从来是怎么再多捞点小便宜,而当西方人转用武力威胁时,中国人马上就妥协退让。"--薛福成(清朝官员、外交官) 近日重温《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和《剑桥中国晚清史》,感叹于百五十年前的贸易战,与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2019-01-07 09:13:53)
"为保护自己,免遭不测,我录下这个视频,把它托给亲友。"…"真的有一天遭受了不幸,我要通过别人,把视频向社会公开。留下一些证据。"说到此处,这位法官微微哽咽了一下,接着很快恢复了常态。这不是状如草芥的普通人,也不是目前处于惊弓之鸟的富豪们的无奈之举。这是代表一个国家法律尊严的法官,为求活命而录下的遗言式视频。一个国家最高法院的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8-12-30 19:09:35)
年底,两个星期放假在家,我有时间大扫除,把一年来我和孩子淘汰下的旧衣服收拾到纸箱里准备捐赠。妈看见了,赶快拦下。“别捐!我带回国给老家的亲戚。他们老跟我要呢。”,我无奈地笑,“这都我们穿剩下的,哪儿还能给人?”,妈叹息:“你们穿剩下的拿到他们那儿,也都是宝贝,稀罕着呐!你又不是不知道。” 从我小时候起,我穿剩下的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9)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