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愚医

若愚,胸无大志,童心龟欲
个人资料
北美愚医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有一位旅游记者曾经问一个活跃在北美的"旅行家":SierraNevada和NorthCascade哪一个你比较喜欢?她回答道:一个是你儿子,另一个是你女儿,哪一个比较偏爰?是啊,漂亮各有不同的个性。这次我们出行PacificNorthwest,时间和顺道是一个主要考虑因素,肯定是挂一漏万。幸好大家的满足阈很低,看到什么都开心。LynnCanyon,NorthVancouver北温哥华有一条很有名的吊索桥,叫CapilanoSuspens[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08-21 21:49:27)

对于在北美居住的人,应该都去过或了解过温哥华。要我挖空心思地写一些不同的东西,是一件不可能的事。那我就写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吧。如果你看完以后觉得是浪费时间,我先说一声:对不起了。 这个城市离不开华人。
早年的香港移民,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后来,台湾,大陆相继进入,把她打造成比旧金山更大,更新的华人天地。Richmond区,尤其在3街(No3)周围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谦虚一些:Oregon应该还有不少精华地区,用"之一"是表明还有很多地方我还没涉足过。 这个方圆不过几十英里的地区,集中了该州最高的山,最宽的河,最高的瀑布,著名的果园,酒庄,而且公路很方便。 从Portland往东,和#84公路平行的一条小路,开车一个小时之内,就可以看到一连串的六个瀑布,各有不同的个性。当然,你不可能一气看完。因为你马上产生视觉疲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加州中央谷的七月,热浪袭人。为了避暑,以愚医为首的一群十几人,分几辆车,拖儿带女北上"逃难'去了。 逃难路线:Oregon(CraterLake,Mt.Hood,HoodRiverValley,ColumbiaRiverGorge),Whashington(Seattle,Mt.Rainier,NorthCascade),Vancouver. "难民营",AirbnaandVRBO预订,将有一篇介绍我的经验和经历. D1,六个小时车程,第一站:CraterLake,火山湖 这个湖的面积相对较小。从地图上看只是一个小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7-08-03 17:37:37)

糖和癌症的关系,一直是个热门话题。支持者说:癌症细胞"吃"很多糖。其中一个很有力的证据是:癌症灶对于PET扫描的阳性反应。一般来说,癌症细胞的恶性程度越高,PET的阳性越强。而PET所用的反应物就是葡萄糖。说明癌细胞对糖的摄入比正常细胞要高。
严格来说,单从癌细胞对PET的阳性反应就断定糖可以促进癌细胞的生长,证据不够充分。因为,炎症,感染,自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7-07-12 08:40:06)
以下两位都是我的病人。她们的经历值得大家思考。第一位患者是一个86岁的老人。患上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她的双腿浮肿(估计与老年性水代谢异常,器官退行性变化有关)。她的女儿"强迫"她每天走路,一个星期三次脚部按摩。起初老太太很抗拒。两人互相吵得很凶。因为一走路就疼,不如坐着看电视剧等死。老人"被迫就犯"了几个星期后,双脚奇迹般的消肿。从此[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0)

健康问题的争论,莫过于营养学的话题了。正是由于众多“专家“的研究结果,互相矛盾,使大众不知是非。而对牛奶的争论,至今仍然处于白热化。支持(牛奶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一方,当然除了牛奶养殖场,制造商之外,还有科学家在内。他们的论点是:牛奶富含维生素D(其实是添加上去的),蛋白质,钙离子等等。可以使人生长,强壮,健骨。反对的一方(其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一个17岁的华裔女孩子,自2003年起,每隔几年就在冬季发烧,每一次发作都有惊人的重复性。 2003年冬天,她受了寒(小孩子不愿意穿衣服),由此引发了将近一个月的间隙性高烧,每一次高热之前都有一次寒战(怕冷,发抖)的前驱症状。有时连床都跟着抖动。用了退烧药后伴随着大汗淋漓,然后有一段短暂的无热期。若干小时后,高热再起,又重复前述的症状。发热还伴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听说过"不干不净,吃了没病"这话吧?应该承认,现代医学的一系列措施,大大减少了某些疾病的感染率和传染病的发生率。天花疫苗的实施使这一恶疾基本灭绝。卫生条件的改善也使很多传染源的传播得到控制。抗菌素、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也使得结核、爱滋病、肝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控制。可以说,这些都归功于现代医学的发展。那么,人类到底要多"干净"和"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南方,一所当时相对开放的高校里,来了一群朝气蓬勃,刚刚毕业的年轻人。他/她们从不同的高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此校任职。由于没有新建的住宿楼宇,年轻人被安排到一座"高级集中营":专家楼,的底层。所谓"专家楼",就是学校为暂时在校居住的专家(不管是外籍的或者本地的)所建的,比较高级一点的招待所吧。比起十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
[11]
[12]
[13]
[14]
[1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