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金文中迁庙制度研究迁庙制度和毁庙制度是密不可分的。这是西周宗庙制度上的一条重要原则。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一书中为此特别解释说:祖其有德,宗其有功,其庙不毁,故云祧也。可见,祧庙是由毁庙制度而形成的。迁庙制度在其本质上是儒家宗法思想的直接来源。贾公彦在《周礼注疏》中对此问题总结出一句话,即:“诸侯既不可与天子同有二祧”。这句[
阅读全文]
西周金文中毁庙制度研究“毁庙”的定义,可以看何休在《春秋公羊传解诂》一书中的解说:毁庙,谓亲国高祖,毁其庙,藏其主于大祖庙中。毁庙制度有两种,一种是基于迁庙制度角度上的毁庙行为。另一中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侮辱。其中后者以《左传·恒公十四年》中所记载的毁庙制度为例来说:冬,宋人以诸侯伐郑,报宋之战也。焚渠门,入及大达。伐东郊,[
阅读全文]
西周金文中告庙制度研究①告朔告朔是西周告庙制度重要内容之一。早在殷商时代就已经有告朔现象产生。吴荣光在《筠清馆金文》一书中收录有《商父丁爵》铜器一件,其铭文为:“父丁朔”。他为此解释说:此爵当是告朔之器。此件铜器为叶东卿所藏。中英鸦片战争之后,其子叶名琛被掳,他亦返回故里,而所藏铜器顷刻之间荡然无存。从命名的角度来看,还是以干[
阅读全文]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2011年专项研究资助项目古代中国的图像文化史研究导言商周图像文字中的神话和宗教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其问题点本书“商周图像文字中的神话和宗教——对早期中国文学、历史、思想源头及其文明进程的图像研究”要求作者必须同时具有汉语言文字学(尤其是古文字学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神话研究)和中国哲学(尤其是原始宗教信仰[
阅读全文]
金文中的寝一、金文中所见寝考“寝”字在金文中首见于殷墟西北岗出土的《铜盂》铭文中,如下:“寝小室”。其他铜器铭文,如,殷代《姒爵》铭文中的“姒才寝”和《父乙鼎》铭文中的“庚午王命寝庙”等。在西周铜器铭文中,如,《麦方尊》铭文中的“王以侯内与寝”。郑玄为《周礼·夏官·隶仆》一节所作的注:《诗》云:&ldquo[
阅读全文]
金文中的室一、金文中所见太室·大室考在金文中,“大”字和“太”字相通,所以“大室”即“太室”。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已经大量出现了“大室”一词。如:于大室。《库》1669武丁卜辞其奠告于大室。《金》36祖甲卜辞司母大室。《粹》1251康丁卜辞以上引见陈梦家先生《殷墟卜辞综述》一书。他认为:殷代宗庙之制与西周自有不同。&hellip[
阅读全文]
四、金文中所见方位诸宫①东宫在金文中有东西两宫的存在,也许可以上溯到殷商庙制当中。朱凤瀚先生在《殷墟卜辞所见商王宗庙制度》一文中主张:卜辞有“祖丁西室”、“大甲室”,此种冠以祖先日名的室,当属祖丁、大甲宗庙内的建筑。由“西室”之称,知当时先王宗庙当至少有东西二室。(P7)到了西周,在宗庙建筑上沿用殷商或者先周时代的宗庙[
阅读全文]
三、金文中所见康氏诸宫“康宫”或“康庙”,在金文中有时可简称为“康”。见《应侯见工钟》铭文:“王归自成周应侯见工遗王与周辛未王格于康”。因为铭文中提到了“成周”,所以这里的“康”只能是“康宫”或“康庙”。在金文学史上极其重大的研究难点是康宫问题。虽然古代就有学者对此问题展开讨论,但是它引起[
阅读全文]
金文中的宫和诸宫(上)
一、金文中所见宫考
①宫
在甲骨文中有“王入从宫”一语。在温少峰和袁庭栋先生合著的《殷墟卜辞综述:科学技术篇》一书中,几乎是把“宫”和“室”混为一谈的,而且在具体的举例说明时,又是以“室”代“宫”。因为卜辞中“室”字多而“宫”字少。陈梦家先生在《殷墟卜辞综述》一书中也只[
阅读全文]
三、金文中所见周王室诸庙考①康庙“康庙”一词,按唐兰先生的观点:康宫是周康王的宗庙,单单从这个题的本身来说并不是很重要的。但是作为西周青铜器分期的标尺来看却又是很重要的。康宫既然是康王的宗庙,那么,铜器上有了康宫的记载就一定是康王以后。许多铜器铭刻在内容上又是互相有关联的。所以,用康宫作为分时代的标尺,不只是一两件铜器的问题,[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