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博文

陈寅恪来日留学身份考 陈寅恪1902年留日是和陈衡恪一起来的。在《清末各省官自费留日人员名录》就有陈衡恪的名字和来日时间: 陈衡恪,江西义宁,光绪二十八年。 陈寅恪的《乙酉冬卧病英伦医院》一诗中序也说: 忆壬寅春,随先兄师曾等东游日本。 但是,陈寅恪这里的用词非常含蓄:“随先兄师曾等东游日本”,他根本没有使用“留学”二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陈寅恪年谱研究序说 陈寅恪先生的一生,经历了清朝、民国、新中国三种社会变革时期,从康梁变法、庚子之变到辛亥革命、清朝灭亡,从留学日美、读书德法到丧祖失父、兄死母亡,从避乱西南、客居香港到北上京都、南下两广,从留命任教、思想改造到反右浪潮、停职思过,从“文革”风暴、人妖颠倒到挨批挨斗、目盲足跛,直至夫妻双亡……陈寅恪先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歎假冒靜源之名者眾 作於二零一六年夏 字號乃文人之第二標誌。余從1980年開始字“靜源”,乃取意於“以靜安先生之學為本源”。無涉佛教。而後冠以地望“京都”二字。此余字靜源、號京都靜源之由來。自從余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之弱冠出版《佛家念力氣功》、《周易通說》、《中國易學預測學》以來,可謂名揚海內外。從此,叫“靜源”、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三)青銅兵器上鑄刻銘文的意義 在青銅兵器上鑄刻文字,根據筆者考察,一般來說它的意義有如下四點: 第一,明冶工之名。 如,《汝陰令戈》銘文:“卅三年。汝陰令、右工師、冶禽。”這裏出現汝陰令、右工師、冶禽三個人,說明督查、工師和冶煉工三方的工作職能及其個人名字。是兵器制作的管理體制完善的一個體現。 第二,明持有者之名。 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青銅兵器文字概述1 《越絕書》記載青銅兵器的起源始於大禹時代:“禹穴之時,以銅為兵。”但是,在上古時代,還存在着另一個青銅兵器產生的傳説,即“蚩尤以金作兵器”說。我們對此展開考察如下: (一)、“蚩尤以金作兵器”說 和夏代青銅器問題還有一個與此相關的著名傳說,即,五帝時代的“蚩尤以金作兵器”說。裴駰撰《史記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从观象系辞说到《乾》卦之取象 《系辞传》总论《易》卦之象有四,曰:得失之象;曰:进退之象;曰:昼夜之象。此皆作《易》者设卦所观之象。方以类聚,物以群分,遂成得失之象。分聚必有尊贱高下之位,于人成忧虞之象。遂有动静之常体——道,变化之总名——易。究其本源,莫不寻言以求象。《左传》所载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及《系辞[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徽派易学述略 《易》乃群经之首。《易》之为学,汉始注重家法,世传所谓施、孟、梁丘之易也。盖未闻有以地区性治《易》成一统者。大率而论,则皖学重作而吴学重述,于《易》亦然。徽学之兴也乃皖学所属,多以训诂考据为本,以求《易》之大义。徽派易学即徽州易家之学。今略述梗概,则其要者成为此文,一得之愚存于取舍之间。 皖学之形成起于二慎修,曰: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胡适易学研究述评 写中国现代易学史,假如不提胡适,这实在是令人遗憾的事。且不说他本人的易学研究功过如何,单就他的治易方法对同时代及后人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就足以使他在现代易学史中占据一席之地。比如著名的易学家顾颉刚、李镜池、钟启禄以及RichardWilhelm和HellmutWilhelm等先生均曾直接间接受其影响。 胡适对易学的研究明显地分为前后两期,这可以以一九[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科举之题 明人王锜《寓圃杂记》载:“熙宁四年,更定科举法。罢诗赋帖经墨义,令士各占《易》、《诗》、《书》、《礼》一经,兼《论语》、《孟子》,每试四场,初本经,次兼经,次论一首,次策三道。此即今科场之始,而四场不同耳。”科举取士,易学四经占一。远自有唐,已有盛况。其承两汉之势,可得观也。唐人李肇《唐国史补》载:“熊执易通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佛门易学 释迦与易学,本属两道。逮至有唐李通玄以易学证华严学,互为说解,遂启佛门易学之端倪。僧侣读《易》,自是甚为大观。有道者远如明僧智旭,近举黄岗十力。尝有一公,仿效绝类而世人罕知。兹述于下,以名青史:溧阳彭俞者,民国时人也。劬《易》有年,著《周易明义》。其时家徒四壁,无印刷之用度,往来坎坷。入大慈山定慧寺为僧。其书亦不知所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66]
[67]
[68]
[69]
[7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