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正教授的学术博客

内容涵盖:传统经学为主的中国思想史研究、商周金文为主的古文字学研究、宗教史和制度史为主的商周史研究、版本学和校勘学为主的古典文献研究、京都学派为主的海外汉学研究、古代神话和诗论为主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个人资料
博文
易之史义 清人章学诚《文史通义》:“六经皆史也。”又云:“六经皆先王之政典也。”叶瑛先生《文史通义校注》:“按此说实倡自王守仁,特至章氏推阐其义而益精。”故清人龚自珍《古史钩沈》论《易》也者,卜筮之史也。清人张尔田《史微》《周易》为伏羲至文王之史。诸如是类,为李光、杨万里诸人之旁证尔。今人亦有效之者。以为所述乃奴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宪成所言 明人顾宪成《小心斋札记》:“性,太极也。知曰良知,所谓乾元也。能曰良能,所谓坤元也。”明人所谓良知、良能,以为乃乾元、坤元之谓也。余以为此独标古今易学之论。自守仁暴良知以为本,则明之易学与心性之学,难辨泾渭。良知良能,遂成明学大旨所在。举凡如此之要,远近必正之于《易》与《乾》、《坤》。故是论也,当作如是观。清人黄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风谊平生师友间:陈寅恪与王国维 王国维先生与陈寅恪先生的关系,一直是引起后人注意的话题。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杰出的古文字学、古器物学、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学、哲学家、国学大师。他早年肆业于杭州崇文书院,在清朝末年曾任上海《时务报》校对、武昌农务学堂教员、学部总务司行走等。二十几岁开始在上海受知于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晚清遗老遗少的陈氏父子 陈三立和陈寅恪父子在辛亥革命前后时期的态度,一般地说,从他们写于这一时期的诗歌中就可以得到比较直接的反映。 在陈三立的诗中,作为旧士大夫阶层中的一位名宿和大儒,他一直以“乱”字来看待辛亥革命。如,他在《情恨》一诗中自注说:“辛亥秋,避乱沪上。”这是把“辛亥革命”和“乱”字联系在一起的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象与数字 《山右丛书初编》引《春秋佐助期》以为诸侯上象四七、三公、寅亮、参两。四七,二十八宿也。参两,天地也。此说颇耐人寻味。诸侯三公之象,应星宿天地之象,而其所应者四七、参两,无非数也。子平术屡言天德贵人星、天乙贵人星,而诸侯三公,竞分天排地,为万世千象之法。儒易之阿谀不意如此之甚。《易》之为学,本无关仕途。汤武革命鼎新者,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归妹以娣 归妹及娣,古之婚法也。今则迥异。夫天地人伦,草木鸟兽,禀阴阳而立。故一阴一阳之谓道,诚古今之定法也。而归妹及娣者,一阳而二阴属,不为道。然《易传》中屡屡称之。余以为此中,性情必有所故。士大夫处万变之世,而存不变之心。归妹及娣,妻之与妾,若是等等,如何不称道一阳而二阴之法?时更三世、九世、八十一世,士林此心恐仅损益而已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隐者之言 古之隐者,大德之人也。接与不与圣人言,大人不以其为夫子。《论语》所载隐者言行,已为肇端。《唐文粹》卷九十九:“辞生曰:‘生闻之,师易者,道之蕴也。伏羲画卦而文王系之,不远省文矣。以为文王病也’。吾是以叹负苓者曰:‘文王焉病?伏义氏病甚者也。’昔者伏义氏之未画卦也,三才其不立乎?四序其不行乎?百物其不生乎?万[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陈梦家《殷墟卜辭綜述》述评 一、生平简介 陈梦家先生生于1911年4月16日,笔名陈慢哉,祖籍是浙江上虞县。是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文物收藏和鉴定专家、诗人。他的父亲陈金镛本是浙江上虞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 陈梦家1927年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法律系。此时闻一多先生任教于此,他开始师从闻先生,学习诗歌创作。1929年开始,他在《新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郭沫若《卜辞通纂》述评 郭老是甲骨学史上著名的甲骨四堂之一,他的成名作《卜辞通纂》更是研究甲骨学必须予以精读的重要参考书和学术经典。在纪念发现甲骨文110周年之际,重读此书,重温他老人家留下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观点,对于我们今后开展甲骨学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学术价值。 一、《卜辞通纂》的由来及其诸多版本叙录 1932年,郭老在日本访求[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家族悬案角度下的陈冲恪 在陈寅恪先生早期经历中最为神秘的一次活动是:1967年12月写的“第七次交代稿”中记述的1914年发生的事情: 江西省教育司副司长符九铭电召回江西南昌,阅留德学生考卷。并许补江西省留学官费。 ——这里最宜注意的是: 江西省教育司副司长符九铭为什么要电召一个在法国的留学生回国参加阅留德学生的考卷工作?既非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71]
[72]
[73]
[74]
[7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