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27)   要拜群众做老师,恭恭敬敬地学,不要经常以为自己是一个什么干部的子弟,就觉得自己有点特殊的样子。党和人民把你养成人了,此后一切,每时每刻,都是要想怎样才能报答党和人民的恩惠。个人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东西,是最最害人的东西,永远永远不要让个人主义盘踞你的脑子,这样才能看得宽,看得远,才能前进,才会使自己化成人民血肉的部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五节红卫兵登场   (1)   1966年8月12日,八届十一中全会闭幕后,毛泽东看到自己在党内的力量已经不足以打倒刘少奇,于是马上改变斗争的方式。六天后的8月18日,毛泽东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接见红卫兵,拉开了红卫兵造反运动的序幕。   在谈红卫兵运动之前,有必要先谈清楚几个基本的问题,这样比较容易理解红卫兵的各种行为。   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8)   周恩来8月2日的讲话,尽管表示出对毛泽东的支持,但周恩来只是不点名地婉言批评了刘少奇几句,不痛不痒的,所以周恩来发言之后,会场上仍然十分沉闷,应者寥寥。这让毛泽东既不满,又无奈。看来毛泽东只有再次亲自出马“批”刘少奇,才能打开这个局面。   8月4日下午,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单独召开只有政治局常委和少数高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四节倒刘第三炮   (15)   1966年7月18日,毛泽东回到北京后,立即布置中央文革小组全线出击,发起打倒刘少奇的第三炮。毛泽东打倒刘少奇的战略,是发动群众起来造刘少奇的反,而刘少奇对抗毛泽东的战略,是派出工作组把造反群众压下去。因此,工作组成为刘少奇的救生防线,而毛泽东也决心突破这道防线。   1966年7月19日到7月24日,是文化大革命最[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评解之九:毛泽东的思想历程   (1)   毛泽东的一生中,有八次历史性的思想转变,每次都因一个历史契机造成。   毛泽东的第一次思想转变,是产生于1919年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造成这个思想转变的历史契机,是“五四运动”。   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知识界是向英美法一边倒的,认为英美法的“民主主义”是万国通用的“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四节倒刘第三炮   (1)   1966年6月28日,毛泽东离开韶山滴水洞,开始他“新的长征”。毛泽东要在这场“新的长征”中,决心把过去跟自己一起长征的老干部统统打倒。   1935年,毛泽东在长征途中“挽救”了中国共产党,而现在,毛泽东却要亲手毁掉这个曾经被他挽救过来的党。中国现在是共产党的天下,而毛泽东却提出“造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三节滴水洞的沉思   (1)   毛泽东的故居位于韶山市韶山乡韶山村上屋场。在距毛泽东故居3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山洞,因洞内一年四季都“滴答”有水,故称“滴水洞”。滴水洞前有座山头叫“龙头山”,毛氏祖坟就在龙头山上。按照古人的风水之说,毛泽东的祖坟还真是在“龙脉”之上。1930年代,毛泽东领导的红军在江西发展壮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二节文革点火期   (1)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一场革命,最困难的就是点火期。因为初期群众是不理解的,也没勇气投入革命;更有一些人不愿意革命,甚至要阻止革命。因此要点燃一场革命之火,并非易事。   要想让革命之火成为燎原之势,首先要找一堆易燃的干柴,先把这些干柴点燃,把火烧大之后,才能把那些不易燃的,难燃的,甚至阻燃的东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2)   毛泽东在这里说明自己发起这场斗争的原因,是对刘少奇为代表的“混进党内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伺机夺权”进行反击,防止他们“伺机夺权”。毛泽东特别用“接班人”和“赫鲁晓夫式的人物”的词汇,把矛头直指刘少奇。   《五一六通知》的第五个要点,是点明了这次斗争的范围和方式。《五一六通知》写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第十一节文革打响了   (1)   1966年3月22日,刘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在外交部长陈毅夫妇的陪同下,前往巴基斯坦等国访问。出行时刘少奇的派头是很大的,到机场送行的有:全国人大委员长朱德,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还有全国人大的七位副委员长,国务院的三位副总理,全国政协的四位副主席,以及中央党、政、军各部门,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31]
[32]
[33]
[34]
[3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