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彼岸洋插队

一介教书匠,酷爱自家乡;寓居多伦多,桑梓永难忘。
个人资料
博文
(5)炸坝放水 公元1937年,在日寇的凌厉攻势下,国军节节败退,直到依托黄河天险才略有喘息,豫北全境沦陷。 为了阻挡日寇的疯狂进攻,蒋介石密令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坝,任由汹涌的黄河水奔腾而下,夺淮入海,因此淹没了河南、安徽、江苏的44县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80万百姓葬身黄水。 国军的“以水代兵”战略虽暂时阻挡了日寇的凶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4)旱魃(bá)狂舞 公元1941年的夏秋两季,中原大地滴雨未见,在骄阳似火、旱魃(bá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恶鬼)狂舞之中,肥沃的田地龟裂成块,甚至沙化成不能耕种,原本是粮仓的河南,老百姓在粮食绝收中无以为生。 灾民们宰杀了自己朝夕相处的鸡犬耕牛,卖掉了全家赖以为生的农具衣物,卖出了视为命根子的土地,最后卖出了心头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横征暴敛 “民以食为天”,在经济落后的旧中国就更是真理。 当时最为敏感的是粮食问题,而参战部队本身也消耗了大批的粮食。 民国时期,中国还没有能力构筑机动化的军事后勤体系。当时的军队仍旧沿用几千年来古老的“就地取材”方式保障后勤,包括军粮、马草甚至兵员补充都有驻扎省份解决,以节约运输成本和时间。 抗战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国难当头 八年抗战,河南是中日对决的主要战场,中原大地遭到两国军队的长期蹂躏。 河南是屏障川陕大后方的最后一道防线,重要的战略位置凸显出“得中原者得天下”的秘诀。 “七·七”事变后,华北沦陷,日寇加紧了对河南的占领。 战争中,炮火灼烧,军队践踏,大片的庄稼毁于一旦,而日军每到撤退时都要尽可能地破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惨绝人寰的河南饥荒(1)饿殍真相河南,地处中原,天然粮仓,“得中原者得天下”众口铄金。公元1942年,当时叫做民国三十一年,中原大地河南正在饥饿中熬煎,老百姓称其为“年馑”。据当时政府的权威统计,这次年馑共造成300万民众饿死,相当于中国军队在抗战中阵亡人数的总和,而当时河南总人口也不过3000万之众。如此大的灾难却被国民党政府的新闻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2.超凡脱俗《洛神赋》 (附视频)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提到这首七步诗,大家一定对三国时代的作者曹植不陌生,但我更感兴趣的是,这位神童描写洛水之畔我故乡的千古名篇《洛神赋》: 黄初三年(公元223年),余朝京师(洛阳),还济(渡)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音fú古同伏)妃。感宋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1.康家祖训——“留余”匾 在我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不乏名匾荟萃,有口皆碑。 在中原大地的河洛康家,悬挂了一块一百多年的“留余”匾,它颠覆了凡匾皆矩的司空见惯,式样别具,既像一面迎风招展的旗帜,又像一幅展开的书卷,金底黑字,醒目耀眼。 “留余”匾是康百万家第十五代庄园主康坦园用以训示子弟的家训匾,[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0.《河洛康家》留馀匾 最近,国内热播32集电视剧《河洛康家》。虽然我身处万里之遥的加拿大,但因故事发生在我的家乡,故让我共鸣,倍感亲切。 电视剧中的“河洛”是指在家乡被黄河接纳的伊洛河,康家是指故乡的“康百万”家族。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 据载,公元1900年,因八国联军入侵而西逃的慈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24 09:05:44)

9.尧舜禅(shàn)让 古时候,一个叫瞽(gǔ,意瞎而有眼珠)叟的盲人夜里得梦,有凤凰告诉他说自己是瞽叟的儿子。瞽叟大喜,醒来却不见凤凰。此梦数月有余,其妻果然产下一子。此童相貌俊朗,肤色黝黑,目生重华(俩个瞳仁),超凡脱俗。瞽叟大喜,呼其名为舜。 舜幼年丧母,早尝悲凉。瞽叟续弦,娶下一刁蛮村妇。待继母生下一子一女后,更视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7-12-24 09:00:06)

8.后羿射日 传说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他们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十个太阳跟着母亲——天帝的妻子共同住在伊洛河边。母亲经常把十个孩子放在河里洗澡。洗干净后,像小鸟那样栖息在河边的大树上,让大树成为他们的家。九个太阳栖息在普通的树枝上,一个太阳则在最高的树梢上执勤。 当黎明需要晨光时,栖息在树梢的太阳便坐着两轮车,穿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
[46]
[47]
[48]
[49]
[5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