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历尽磨难多半世
人一生大概也就只有耄耋之年。如果我的有生也在这个范围的话,就有必要对走过的约三分之二的历程回顾总结,因为它是我一生中贡献家庭、贡献社会的重要阶段,更因为它让我千锤百炼历尽沧桑。
我出生在一个“小土地经营”成份的家庭里,因为在毛泽东时代不是依靠对象,父母亲在人前谨小慎微、逆来顺受的熏陶,使我从小养成了[
阅读全文]
41.人生多味罹横祸
年轻时我总觉“事在人为”,对“人有旦夕祸福”一类的说法,简单地将它归结为宿命论,在企业中的几次遭遇,彻底转变了我的观念。
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情。在一个积雪皑皑的下午,两个正上初中的儿子放学后偷懒不愿上澡堂。看他妈妈的督促不起作用,我就起身领他俩去搞个人卫生。由于过度信赖自己脚上长筒胶鞋那深[
阅读全文]
40.企业内部有“高手”
我们郑州水泥厂办公室主办的报纸取名《郑州建材报》,由我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报头,原半月出一期。随着经验的积累,慢慢地改为十天一期,最后达到每周一期。由办公室主任王正民任主编,我们三个编辑具体组稿、报审、排版后交河南化工厂下属劳动服务公司印刷厂承印,每期支印刷费500圆,稿费每500字20圆。记得我出教育系[
阅读全文]
39.转行郑州水泥厂
从教育界跳槽之后,转行到了企业郑州水泥厂。
我之所以落脚这个地方,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爱人刘梅玲已经在1985年经巩县知青公司调入郑州水泥厂,当时认为两人同在一个单位可互相照顾;二是当时国家经济过热,在泡沫经济的刺激下,效益红火的郑州水泥厂急剧膨胀,求才若渴;三是郑州水泥厂属省市级企业,规格高,背靠大树好乘凉[
阅读全文]
38.三次登顶赏西岳
华山雄姿,西岳天险,自古就是旅游爱好者津津乐道的地方。这几年,我有幸三次奋力登顶,欣赏了险峰的无限风光,饱尝了远足的种种艰辛。
第一次游华山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期我任教导主任之后,是为了摆脱学校繁杂工作的无奈之举。当时,教物理的我忙中偷闲地参加了县教育局开办的旨在提高在职教师素质的地理进修班,作为结业实习,[
阅读全文]
37.县城中心遇劫匪
在二次任教白沙初中期间,我碰到过在县城中心遭劫的咄咄怪事,让人至今耿耿于怀。
记得那时的教育部门不断组织各校领导赴外地听课参观,目的是通过到北京、西安、郑州这些大城市去开阔眼界,既能学习兄弟学校的教革经验,又给我们这些奋战在教学一线的骨干们一个休闲旅游的机会。
那是1989年我家刚搬进水泥厂新家属楼之际,我[
阅读全文]
36.白沙初中再“灭火”
当我从郑州教育学院毕业风尘仆仆的返回原工作单位孝义镇教育组时,白沙初中的领导班子因利益分配不均与众教师产生激烈冲突而在火山口上风雨飘摇。教育组领导这时完全没有了当初追究我工作不力时的淡定,也顾不上派正职校长,匆忙委任我为主持工作的副校长,再次“灭火”白沙初中。
深入工作之后我逐渐发现,改革[
阅读全文]
35.教育学院再镀金
公元1987年8月,我终于如愿以偿的挤进了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坐进了郑州教育学院八九届历史二班那神圣的教室。
当时的院长是赵延洲,是一位乐于助人的学者,我县回郭镇人。科主任苏敏,年富力强,世界现代史教得游刃有余。班主任张培基,一位严以律己的兄长型管理者,他能让枯燥的古汉语深入浅出,让学生欲罢不忍。中年教师还有一[
阅读全文]
34.白沙初中失“前蹄”
我在孝义公社重点初中待了2年左右,就被调入白沙初中“救火”去了。
白沙初中地处县城东北角的伊洛河滩上,由孝义公社白沙自然村的南地、西沟、桥上、小沟4个大队几万群众主办,吸收附近的电厂、电磁厂、三三九国库等的工人子弟组成。因为它隶属4个大队,迎来好处都想捞,遇到麻烦都甩手,外加工厂的那些非农业子[
阅读全文]
33.“县畿”之地露头角
师范毕业分配,我到了孝义公社外沟学校。
地名外沟的全称应该是和义沟外沟,当地人口语成“和泥沟”,很可能与建宋陵时在此取土和泥有关,因为它就座落在宏伟的宋陵区内,人杰地灵。
教初一数学及全校唱歌课时间不长,教导主任就听了我的数学课。课后在教师会议上说:以往分到孝义的新教师,都要先到孝南学校[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