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回国 从女性书店和《玫瑰的故事》
文章来源: 菲儿天地2024-06-24 08:47:31

这次在上海,去了新改建共七层,被称为水晶宫,2023年10月28日重新开张的的上海书城。但参观完却觉得少了原来的熟悉和亲切。

每层的图书安放都有不同的主题。

里面还加了不少“店中店”,如作家书院,专门的动漫店等。

三个中庭分别是书城这个城的广场,礼堂和剧院。整个城有点像迷宫,要慢慢地逛,逛完还挺累的。

装修前一楼大门非常气派,通常摆放的是一些畅销书。装修完后,一楼用红色装点了一个祭坛,好几格台阶顶部放着一个展柜,上面陈列着大大的书。边上是一些零散的装饰。这层没有任何可以坐的地方,感觉非常不便。

美食文化是现在各家书店的一景

这里还推出了快闪品牌,围绕食、阅、玩、乐四种城市生活方式,设置不同区域和布局。七楼举办作家签售会与电影展、画展,摄影展、歌手表演、声乐课堂、联名文创售卖等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走进书城,“悦读上海,了解上海”。

还看到一个恐龙展

不过我对这里印象最深的还是女性书店。上海首家女性书店2024年1月入驻福州路新改建的上海书城中的馨巢书屋,创史人王霞介绍说,书店旨在吸引都市女性白领读者,是都市女性心灵的后花园女性文化成果的传播者。作为女性家庭美育和生命美学的知识社交平台,给女性带来成长和多元思维方式。据说这里经常有定期的读书会,大家探讨一些当今热门的话题,帮助女性解决家庭、职场和自我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听起来真不错。想到博友等等还跟我提起过可以弄一个夏日的读书会什么的。我想如果真有读书会的话,第一本书我想讨论的就是香港作家亦舒的《玫瑰的故事》。

门口还卖各种小手工,传统文化的饰件,剪纸等。觉得超有艺术天赋的博友可可一定会很喜欢。就是没好意思多拍照。

这里有关于《女性视角下的阅读和写作》,介绍一些女性作家的书籍。中外的都有。

我买了一本2023中国女性散文选《流水今日》回来,读到一半,以后有机会再详细分享。

第一次看见女性书店,和在东京看见梧桐兄介绍的女性专用车一样,觉得非常的神秘,好奇。

女性书店让我想到了亦舒同名小说改编,现在火红的《玫瑰的故事》。最近周末啥都没干,就是疯狂地追了这个剧。当然有些拖沓的地方也有快进。后面几集越来越离谱。

从初恋,到结婚,离婚,遭遇灵魂伴侣,之后又认识年轻的飞行官,我真怕导演把主人公玫瑰写成一个四个男人围着一女的大女主剧,还好,最后是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局。。。。

虽然和博友Armweak对一些事情的看法不太一样,但这个剧,很多地方和他同感。

导演汪俊将剧拍得很法国风,浓烈,浪漫,很多的吻戏,甚至床戏,可看着不觉得有美感,反而觉得很突兀,尤其拍庄国栋的床和玫瑰的床的特写,一般来说,特写都是为了彰显,强调美感,而庄国栋的床上的被子看上去旧旧的,甚至让人有不适感。

剧中玫瑰美丽率性随意,似乎除了爱情之外,对于其他的人情世故毫不通晓。

她对庄国栋的敢爱敢恨,按照自己的需求、感受、价值取向。甚至把他的家砸得一塌糊涂。满墙的涂鸦,好像也就是为了显示她画家的功底,甩着飘逸的长发,肆意挥洒,将涂鸦又变成了美丽的玫瑰。

对于林更新饰演的方协文,似乎也是被他为自己挨打感动,明知道两人的家庭,背景,甚至价值观都不太一样,还是很快地走到了一起,享受着短暂爱情的甜蜜,然后就油盐酱醋,一地的鸡毛。

离婚后消沉了一段时间后,又在画廊认识了解密她画作,类似“密室逃脱”游戏,即将不在人世的霍建华饰演的傅家明,以为自己找到了真正的soul mate带傅家明爬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山,还要夜宿,第二天突然下起了大雨,我是真怕他就此倒了下去。帮他实现登高录音的梦想,你可以抬他上去啊,这么虚弱的心脏病人,禁得起这样的折腾吗?千万不要跟我说,反正他是早晚要去见阎王爷的。感觉剧是为了拍而拍。导演想感动人的浪漫悲剧桥段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还有最后年轻的飞行官,我原还以为是为玫瑰女儿安排的。看到刘亦菲饰演的玫瑰用她一贯笃定,淡淡的口气回复前夫林更新饰演的方协文,嘴角带着不屑的微笑:什么都有可能,可能好,也可能不好。不过这一切都和你没关。。。。好一个活得潇洒,不食人间烟火的小仙女。

黄亦玫——玫瑰,从小到大,都是个习惯了所有异性围着她转的万人迷,似乎美貌可以解决人生中的任何问题,面试当场男面试官就发了offer,女领导苏苏和朱珠饰演的老总都很欣赏她的能力,破格提拔她,朱珠甚至还教她要“利用自己的优势”。似乎貌美就是万能的杀手锏。当然,剧中也花了不少篇幅人展现她除了美丽之外的其它优点:出身于幸福的高知原生家庭,身上自带一种特殊,不俗的气质,阳光明媚、敢爱敢恨,事业上有闯劲。不过幸好玫瑰的角色是让华裔刘亦菲而没有让大陆的演员演,不然真的就更没法看了。

有人说这个剧关乎女性的困境和成长,是女性主义的佳作。真的是女性主义的佳作,还是像可可在高妹那里说的是对女性的物化?

亦舒笔下的小说,说的是上世纪的香港,特定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小说人物对于金钱和物质的看法,而电视剧把这个故事套到中国大陆的北京和上海,总觉得有违和感。

博友XYZ总结得精辟:“原作港风浓郁,玫瑰在那样的环境里盛放,自然舒展,逻辑自洽。改编的硬要凸显她的自由奔放不羁性格,而且还是在规矩重重的北京,滑稽,尴尬。”

博友可可也说:剧不能架空时代背景,时代和文化、观念等等都不可分割。。。

 

亦舒本想用玫瑰这一角色表达对传统思想里女性从一而终的否定和不屑,强调女性在爱情里的独立,家庭不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人生自我价值体现比一切更为重要。但感觉电视剧是有些矫枉过正了。玫瑰的成长始终都离不开和男人的关系,从庄国栋到方协文,从傅家明再到飞行官,似乎都在说“被爱”才是女性的价值。这似乎真应了女性主义批评家波伏娃在《第二性——女人》中所提出的“人造女性”的观点,女性是被男权文化建构的,是在建立在男权文化的基础上的。

另外电视剧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劲过度。

比如说通过贬低其他女性来凸显玫瑰的魅力,这恰恰是与女性主义背道而驰的。与未婚妻关芝芝恋爱7年的周士辉对玫瑰见钟情,在玫瑰没有对他有任何的表示下就在民政局和未婚妻悔婚但她被悔婚时去找玫瑰论理论时的崩溃,实在是太惨不忍睹了。虽然导演后面有将关芝芝变成无论是婚姻还是职场上成功女性。

还有虽然方协文是所谓的凤凰男,但他总不至于因为怕花钱,或是怕对孩子不好,就不管不顾老婆的性命,生孩子时不让打无痛针,还有非要逼着玫瑰生个儿子才能出去工作,情节变得太牵强·,太流于表面。

剧里一再强调玫瑰不愿跟庄国栋去巴黎,无论他是不是有好的机遇和事业,因为上海有她的事业。可那个时候和现在的中国不同,当时出国潮盛行,这样过分强调玫瑰的自我价值并不可信。

还有之前玫瑰的着装,也是如此的先锋,就算是画廊的策展人,还是颇为夸张。她爸爸给她买的生日黄礼服更不是那个时代的款式。

刘亦菲身材丰腴,皮肤水嫩,脸部满满的胶原蛋白质,鼻子也很有个性,乍一看,有的角度还有点《大长今》里的大美女李英爱,但其实她的五官并不比朱珠的好看,可人家年轻啊,加上的百变造型,特写的镜头,就算没有《繁花》里王家卫镜头下的辛芷蕾那么美,也很让人注目。她的美貌,成了男人动心的首要。从某种角度上讲,玫瑰成了男人的尤物,是男性审美下的产物。

再说说剧里的其它演员。

朱珠太有风情,觉得演老总好像气场不够。另外她和老先生有刻骨铭心的爱情,很感人。但后面非要说她又和比她年轻好多的画家在谈恋爱,似乎有点为说而说。

万茜饰演中性着装,受过创伤的苏苏,将她内心的坚硬和原生家庭的纠结都演绎了出来。

佟大为时不时出来调剂一下气氛有喜剧效果,但这个角色太有点男人的傻白甜了。原以为我用"傻白甜"这个词形容男人不合适,没想到看到论坛里面大家真的都这么叫他。苏苏明明说了讨厌浴缸,说他拿她的痛点说事,他也知道她被性侵过,应该是很敏感的,至少会详细地问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却表现出一副啥都搞不清,觉得自己特冤的样子。太无脑。

还有,他知道苏苏恨她的妈妈,是继父的帮凶,他还不经过苏苏的同意,就给她妈几十万讨好她,这和一般的“讨好”丈母娘是一回事吗?

我觉得这个火红的剧,虽然有不少看点,但也有很多“槽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