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

  “卢注”哀仆射者,哀其功名未尽展而卒也。《新书》:武,字季鹰,华州华阴人,挺之之子。

  郑公瑚琏器①,华岳金天晶②。昔在童子日,已闻老成名③。嶷然大贤后,复见秀骨清④。开口取将相⑤,小心事友生⑥。阅书百氏尽⑦,落笔四座惊⑧。

  历职匪父任⑨,嫉邪尝力争⑩。(首叙生质才品。上六,言令器夙成。七八,言意度过人。九十,言文学出众。匪父任,见不藉门荫。尝力争,能不负言责。)

  ①任昉序:希世之儁民,瑚琏之弘器。

  ②《后汉·杨赐传》:华岳所挺,九德纯备。《思玄赋》:“顾金天而叹息,吾欲往乎西嬉。”玄宗先天二年,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华岳,即西安府太华山,上有少吴金天氏,后世以为西方司秋之神。“邵注”此言其钟山岳之精秀。《说文》:“晶,精光也。”

  ③蔡琰《与周俊书》:吴平圣王之老成,明时之儁乂。

  ④《诗注》:“岐嶷,峻茂之状。”《晋书·江统传》:嶷然稀言江应元。大贤,指严挺之。“赵注”《新史》挺之传:姿质轩秀。《旧史》武传云:神气儁爽,故有“复见秀骨”之句。周颖文《祭梁鸿文》:“秀骨风霜。”

  ⑤《史记·魏公子传》:公子诚一开口。刘向疏:据将相之位。

  ⑥《杜臆》:观“小心事友生”句,知武无欲杀公事。《霍光传》:“小心谨慎。”《诗》:“矧伊人兮,不求友生。”

  ⑦魏文帝《与吴质书》:“妙思六经,逍遥百氏。”

  ⑧孔融诗:“高谈满四座。”

  ⑨《后汉·陈蕃传》:前后历职,无他异能。《前汉·汲黯传》以父任为太子洗马。孟康注:大臣任举其子弟。《旧书》:武弱冠以门荫策名,哥舒翰奏充判官,迁殿中侍御史。

  ⑩汉赵壹著《嫉邪赋》。《后汉·公孙述传》不可力争。

  汉仪尚整肃①,胡骑忽纵横②。飞传自河陇③,逢人问公卿。不知万乘出,雪涕风悲鸣④。受辞剑阁道,谒帝萧关城⑤。寂寞云台仗⑥,飘飖沙塞旌⑦。

  江山少使者⑧,笳鼓凝皇情⑨。(此记扈从两宫之事。河陇无恙,故见飞传而同信。明皇幸蜀,故追乘舆而悲涕。受辞,承命上皇。谒帝,趋赴灵武。寂寞江山,剑阁音阻。塞旌茄鼓,萧关起事也。)

  ①《新书》:武从玄宗入蜀,擢谏议大夫。至德初,赴肃宗行在,房琯荐为给事中。《光武纪》: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②《汉书》:盗贼纵横。

  ③卢照邻诗:“拂曙驱飞传。”飞传,急递也。河陇,河西、陇右也。

  ④《通鉴》:天宝十五载秋七月,太子至平凉,杜鸿渐、魏少游等迎至灵武,谋发河陇劲骑,南向以定中原。雪涕,谓拭泪。《列子》:景公雪涕而顾晏子。《吴越春秋》:长吟悲鸣。

  ⑤《前汉·终军传》:受辞造命。“邵注”剑阁,在今四川保宁府。萧关城,在今陕西平凉府镇原县。颜延之诗:“谒帝苍山蹊。”

  ⑥张载《叙行赋》:“嗟寂寞而愁予。”庾信《哀江南赋》:”犹有云台之仗。”《魏志注》:《魏氏春秋》:帝下云台铠仗授兵。

  ⑦曹植诗:“飘飖周八极。”丘迟《与陈伯之书》:“倔强沙塞之间。”

  ⑧陶潜诗:“形迹滞江山。”

  ⑨《世说》:桓玄西下,笳鼓并作。颜延之诗:“皇情爱眷眷。”又:“途穷凝圣情。”杨慎曰:《诗》“肤如凝脂”,颜延之诗“空城凝寒云”,俱音去声。

  壮士血相视①,忠臣气不平②。密论贞观体,挥发岐阳征③。感激动四极④,联翩收二京。⑤西郊牛酒再⑥,原庙丹青明⑦。(此述其协赞恢复。血相视,战伤者众。气不平,敌忾者多。论贞观,治仿太宗。发岐阳,师出凤翔。

  感激,人戮力。联翩,频奏捷。牛酒,迎官军。丹青,修祖庙也。)

  ①《吴越春秋》:椒丘䜣曰:“此天下壮士。”《别赋》:“刎血相视。”

  ②《忠经》:君德圣明,忠臣以荣。《孙宝传》:心内不平。

  ③《易》:“六爻发挥。”

  ④《荀子》:施及四极。

  ⑤《曹植诗》:“联翩历五山。”唐太宗诏:“二京之盛,其来自昔。”

  ⑥《易》:“自我西郊。”《韩信传》:广武君曰:“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壶浆塞陌。”

  ⑦《汉书》:“叔孙通请立原庙。”注:“原,重也。先有庙,今更立之。”《晋阳秋》:武帝改营太庙,填以丹青,缀以珠玉。

  匡汲俄宠辱①,卫霍竟哀荣②。四登会府地③,三掌华阳兵④。京兆空柳色⑤,尚书无履声⑥。群乌自朝夕⑦,白马休横行⑧。(此叙其历任始终。俄宠辱,除罢不常。竟哀荣,存殁可慨。四登府,屡居京尹。三掌兵,频授节度。空柳色,京尹身殂。无履声,尚书迹沓。乌自朝夕,中丞虚位。白马休行,谏净不闻矣。“朱注”武初为京兆少尹,再为京兆尹,两镇剑南,皆兼成都尹,故曰“四登会府地”。初以御史中丞出为东川节度使,后又两充剑南节度使,故曰“三掌华阳兵”。)

  ①《新书》:已收长安,武拜京兆少尹。坐琯事,贬巴州刺史。久之,迁东川节度使。上皇合剑南为一道,擢武成都尹、剑南节度使。还京,拜京兆尹,为二圣山陵桥道使,封郑国公,迁黄门侍郎。与元载厚相结,求宰相不遂,复节度剑南,破吐蕃七万众于当狗城,遂收盐川,加检校吏部尚书。

  《匡衡传》:建昭三年,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后有司奏衡专地盗土,竟坐免。《汲黯传》:召为中大夫,以数切谏不得久留内,为东海太守。《老子》:“宠辱苦惊。”

  ②《卫青传》:天子使使者持大将军印即军中,拜青为大将军。后尚平阳公主,与主合葬,起冢象庐山云。《霍去病传》:以功封骠骑将军,秩与大将军等。元狩六年薨,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傅亮表:“荣哀既备,宠灵已忝。”

  ③《通鉴注》:唐时巡属诸州,以节度使为大府,亦谓之会府。

  ④《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

  ⑤《汉·张敞传》:敞为京兆尹时,罢朝会,走马章台街。唐人诗有“章台柳”。

  ⑥汉哀帝时,尚书郑崇,常曳革履谏净。帝曰:“我识郑尚书履。”

  ⑦《朱博传》:御史府中列柏树,常有野乌数千栖集其上,晨去暮来,号曰朝夕乌。

  ⑧后汉张湛为光禄大夫,常乘白马。光武每有异政,辄曰:“白马生且复谏矣。”《上林赋》:“扈从横行。”按:朱注引侯景乘白马渡江为证,谓蜀中寇息也。但下文自有“四郊失壁垒”句,不应预侵。

  诸葛蜀人爱①,文翁儒化成②。公来雪山重,公去雪山轻③。记室得何逊④,韬钤延子荆⑤。四郊失壁垒⑥,虚馆开逢迎⑦。堂上指图画⑧,军中吹玉笙⑨。岂无成都酒⑩,忧国只细倾(11)。时观锦水钓(12),问俗终相并(13)。(此因治蜀有功,而追忆生前也。诸葛文翁,见功德在人。雪山轻重,言身系安危。何逊、孙楚,比参谋之士。失壁垒,边境肃清。开逢迎,贤士交集。指图画,险要熟知。吹玉笙,军政暇裕。酒只细倾,志在经国。观钓问俗,留心民瘼也。)

  ①《蜀志·诸葛亮传》:“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虽《甘棠》之咏召公、郑人之歌子产,未足为过也。”

  ②文翁,注见前。

  ③公三镇蜀中,故有去来之语。

  ④《梁书》:何逊为建安王记室,王爱文学之士,日与游宴。

  ⑤张说诗:“礼乐逢明主,韬钤用老臣。”注:太公兵法有《玄女六韬》及《玉钤篇》。《晋书》:孙楚,字子荆,参石苞骠骑军事。

  ⑥《记》:“四郊多垒,卿大夫之辱。”随何说黥布:“深沟壁垒。”

  ⑦《汉·献帝纪》:公孙度虚馆候邴原。汉章帝诏:遣吏逢迎。

  ⑧公有《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诗。

  ⑨刘孝威诗:“浮丘侍玉笙。”

  ⑩萧子显诗:“朝酤成都酒,瞑数河间钱。”

  (11)《刘向传》:周堪,信有忧国之心。细倾,与豪饮相反。

  (12)观钓,谓武过草堂,公酬诗云:“幽栖真钓锦江鱼。”

  (13)《吴志》:陟璆使汉,入国而问俗。

  意待犬戎灭,人藏红粟盈。①以兹报主愿,庶获裨世程。②炯炯一心在③,沉沉二竖婴④。颜回竟短折,贾谊徒忠贞⑤。飞旐出江汉⑥,孤舟转荆衡⑦。

  虚横马融笛⑧,怅望龙骧茔⑨。空余老宾客,身上愧簪缨⑩。(此为筹边未竟,而痛伤死后也。蜀近吐蕃,民苦馈饷,故灭戎盈粟,为当时大经画。惜其早世,而心未遂耳。丧返华阴,路经江、汉、荆、衡也。虚笛,知音已亡。望茔,孤坟远隔,老宾客,向为幕僚。愧簪缨,感其荐拨。此章前两段各十二句,中两段各八句,后两段各十四句。)

  ①《前汉·贾捐之传》:“太仓之粟,红腐而不可食。”

  ②《贾谊传》:“可以为万世法程。”

  ③《寡妇赋》:“目炯炯而不寐。”《商书》:“永肩一心。”

  ④庾信诗:“幽翳沉沉。”《左传》:晋侯獳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盲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晋孙和《荐范粲表》:久婴疾病。皇甫谧疏:久婴笃疾。陆机诗:世网婴吾身。《正字通》:婴,系也,萦也。

  ⑤颜渊三十二岁,贾谊三十三岁,故举以相方。《记》:短折曰不禄。

  《左传》:荀息曰:“继之以忠贞。”《唐书》:永泰元年四月,武卒,时年四十,赠尚书左仆射。

  ⑥潘岳《寡妇赋》:“飞旐翩以启路。”注:“旐,丧车之旌。

  ⑦庾信《竹杖赋》:“是乃江汉英灵,荆衡杞梓。”

  ⑧汉马融精旐术数,性好音律,尤耽于笛,及卒,客有吊者,诣灵横笛。

  ⑨《晋·王浚传》:武帝因谣言,拜浚为龙骧将军,伐吴。太康六年卒,葬柏谷山。大营茔域,葬垣周四十五里。

  ⑩谢脁诗:“怃然愧簪缨。”

  考严武生平所为多不法,其在蜀中,用度无艺,峻掊亟敛,闾里为之一空。唯破吐蕃,收盐川,为当时第一功。祷云公来雪山童,公去雪山轻,诚实录也。至比之为诸葛、文翁,不免誉浮其实。噫,唐世人物,如严武者何可胜数,而后人至今传述,公之有功于武多矣。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