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序志碑传十二首

  草堂集序

  宣州当涂县令李阳冰撰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1)凉武昭王暠九世孙。(2)蝉联珪组,(3)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4)易姓与名。然自穷蝉至舜,(5)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6)惊姜之夕,(7)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称太白之精,得之矣。

  (1)唐时陇西郡,渭州也,无成纪县,而秦州天水郡乃有成纪。此云陇西成纪人,盖椎其先世郡邑而云耳。

  (2)《汉书·李广传》言广为陇西成纪人。在汉初,成纪本属陇西,至武帝元鼎三年,分陇西置天水郡,于是成纪属天水,而不属陇西矣。唐李氏族望,推为广所出者,皆曰陇西成纪,盖本此也。凉武昭王讳暠,系出李广之后。当晋安帝之末,为群雄所奉,推为敦煌太守,遂启霸图,兵不血刃,坐据河西五郡,国号曰凉,自称为公,在位十八年薨,国人上谥曰凉武昭王。

  暠子曰歆,歆子曰重耳,重耳子曰熙,熙子曰天赐,天赐子曰虎,虎子曰昺。

  昺子曰渊,于是代隋而有天下,是为唐高祖。玄宗天宝二年,追尊凉武昭王曰兴圣皇帝。

  (3)《南史·王筠传》:爵位蝉联,文才相继。

  (4)《诗·商颂》:“昔在中叶”,《毛传》曰:“叶,世也。”按范传正《墓碑》云“隋未多难,一房被审于碎叶,”与此文所谓“中叶非罪,谪居条支”,地名不同。《新唐书》略之,但言隋未以罪徙西域。考《汉书·西域传》,乌弋山离国去长安万二千二百里,条支国又在其西,行百余日,方至其国,与中国绝远,疑非谪戍者所居。《唐书·地理志》,西域羁糜州有条支都督府,以诃达罗支国伏宝瑟颠城置,领州九,隶安西都护府,乃唐龙朔元年所置,隋时无之。恐碎叶为是,条支乃惜言作西域极远之他说耳。

  (5)《史记》:虞舜者名重华。重华父曰瞽叟,瞽叟父曰桥牛,桥牛父曰句望,句望父曰敬康,敬康父曰穷蝉,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

  (6)《艺文类聚》:老子姓李,名耳,字泊阳,楚国苦县赖乡人也。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于天,然生于李家,犹以李为姓。又云:母到李树下生老子,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

  (7)《左传》: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

  不读非圣之书,(1)耻为郑、卫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辞。凡所著述,言多讽兴,自三代已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千载独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趋风,列岳结轨,(2)群贤翕习,(3)如鸟归凤,卢黄门云:(4)陈拾遗横制颓波,天下质文翕然一变。(5)至今朝诗体,尚有梁、陈宫掖之风,(6)至公大变,扫地并尽。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横被六合,(7)可谓力敌造化欤!(1)《后汉书》:周燮专精《礼》《易》,不读非圣之书。

  (2)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文:“结轨还辕,东向将报。”颜师古曰:“结,屈也。轨,车迹也。”

  (3)张华《鹪鹩赋》“飞不飘扬,翔不翕习。”李善注:“翕习,盛貌”。

  (4)《新唐书》:卢藏用,字子潜,幽州范阳人。神龙中,累擢中书舍人,历吏部、黄门侍郎。

  (5)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文明初,举进士,擢麟台正字,迁右拾遗。唐兴,文章承徐、庚余风,天下祖尚,子昂始变雅正。初为《感遇诗》三十八章。王适曰:“是必为海内文宗。”子昂所论著,当世以为法。卢藏用《陈氏集序》:君名子昂,字伯玉,蜀人也。崛起江汉,虚视函夏,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非夫岷、峨之精,巫、庐之灵,则何以生此。

  (6)《大唐新语》:梁简文之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陈书》:后主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押客共赋新诗,互相赠答,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曲辞。

  (7)班固《西部赋》:横被六合。

  天宝中,皇祖下诏,(1)征就金马,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谓曰:“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

  置于金銮殿,(2)出入翰林中,(3)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谤,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又与贺知章、崔宗之等自为八仙之游,谓公谪仙人,朝列赋谪仙之歌凡数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赐金归之。遂就从祖陈留采访大使彦允,(4)请北海高天师授道篆于齐州紫极宫,将东归蓬莱,仍羽人,驾丹丘耳。(5)(1)皇祖,玄宗也。玄宗于代宗为祖,是文作于代宗即位之后,故曰皇祖。

  (2)《雍录》:金銮殿在学士院之左。《长安志》:大明宫有金銮殿,在环周殿西北。

  (3)《唐会要》:翰林院,开元初置,在银台门内,麟德殿西厢重廊之后,盖天下以艺能技术见召者之所处也。

  (4)《唐书·地理志》,河南采访使,治汴州。陈留郡即汴州,北海郡即青州,济南郡即齐州,俱属河南道。

  (5)《楚辞》:“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羽毛也。”朱子注:“仍,因就也。羽人,飞仙也。丹丘,昼夜常明之处也。”

  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心非所好,公遐不弃我,乘扁舟而相顾。临当挂冠,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论《关雎》之义,(1)始愧卜商;(2)明《春秋》之辞,终惭杜预。(3)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当时著述,十丧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时宝应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1)《韩诗外传》:子夏问曰:“《关雎》何以为《国风》始也?”孔子曰:“《关雎》至矣乎!夫《关雎》之大,仰则天,俯则地,幽幽冥冥,德之所藏,纷纷沸沸,道之所行,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万物之所系,群主之所悬命也。河洛出图书,麟凤翔乎郊,不由《关雎》之至,则《关雎》之事将奚由至矣哉!夫六经之策,皆归论汲汲,盖取之乎《关雎》,《关雎》之事大矣哉!冯冯翊翊,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子其勉强之,思服之。天地之间,生民之属,王道之原,不外此矣。”

  子夏喟然叹曰:“大哉《关雎》,乃天地之基也!”

  (2)《家语》:卜商,卫人,字子夏。习于《诗》,能通其义,以文学著名。

  (3)《晋书》:杜顶立功之后,从容无事,乃沉思经籍,为《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当时论者,谓预文义质直,世人未之重,惟秘书监挚虞赏之,曰:“左丘明本为《春秋》作传,而《左传》遂自孤行;《释例》本为《传》设,而所发明,何但《左传》,故亦孤行。”

  孪翰林集序

  前进士魏颢《摭言》:进士通称谓之秀才,得第谓之前进士。

  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3)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2)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是生相如、君平、王褒、扬雄,降有陈子昂、李白,“(5)皆五百年矣。

  (1)艮,限也。

  (2)蜀于方位居中州之西南,剑门、岷山、峨眉山、锦江,皆在其地。

  (3)司马相如、扬雄,皆蜀郡成都人。严君平、王褒,亦称蜀人,未详生何县。陈子昂,梓州射洪人。俱见前往。

  白本陇西,乃放形,因家于绵。(1)身既生蜀,则江山英秀。伏羲造书契后,(2)文章滥觞者《六经》。(3)《六经》糟粕《离骚》,(4)《离骚》糠粃建安七子。(5)七子至白,中有兰芳,情理宛约,词句妍丽,白与古人争长,三字九言,鬼出神入,瞠若乎后耳。(6)(1)唐时绵州隶剑南道,又谓之巴西郡,古广汉郡地,在成都东北三百五十里。

  (2)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音释》云:书者文字,契者刻木而书其侧,故曰书契也。一云,以书契约其事也。郑玄云:以书书木边、言其事,刻其木,谓之书契也。

  (3)滥觞,谓原本也。详见二十八卷注。

  (4)《庄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为何言耶?”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

  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陆德明注:“糟,李云酒滓也,司马云烂食曰魄,一云糟烂为魄。本又作粕,音同。许慎云:粕,已漉粗糟也。”

  (5)《典论》:“今之文人,鲁国孔融、广陵陈琳、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东平刘桢。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于词无所假,咸自以骋骐骥于千里,仰齐足而并驰。”建安者,汉献帝年号。七人聚于其时,故世谓之建安七子。

  (6)《庄子》:“夫子奔逸绝尘,而回瞠若乎后矣。”陆德明注:“瞠,敕庚反,又丑郎反。”《字林》云:“直视貌。一云斜视。”

  白久居峨眉,与丹丘因持盈法师达,(1)白亦因之入翰林,名动京师。《大鹏赋》时家藏一本。故宾客贺公奇白风骨,呼为谪仙子,由是朝廷作歌数百篇。

  上皇豫游,召白,白时为贵门邀饮。比至,半醉,令制出师诏,不草而成。

  许中书舍人,以张垍谗逐,游海岱间。(2)年五十余,尚无禄位。(3)禄位拘常人,横海鲲,负天鹏,岂池笼荣之!(1)持盈法师,玉真公主号,公主出家为道士,故曰法师。《金石录》:《玉真公主墓志》,王缙撰。志云公主法号无上真,字元元,天宝中更赐号曰持盈。而唐史但言字持盈耳。琦按:《旧唐书·玄宗本纪》,玉真公主先为女道士,天宝三载让号及实封,赐名持盈。以为字持盈,乃《新唐书》之误。

  (2)《唐书·百官志》:中书省有舍人六人,正五品上,掌侍进奏参仪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册命,皆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行。张垍,丞相说之子,尚玄宗女宁亲公主,以中书舍人供奉翰林。海岱间,古青、徐二州地也。

  (3)《文献通考》:翰林学士,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置。初以中书务繁,乃选文学之士,号翰林供奉,与集贤学士分掌制诰书命,至是号供奉为学士,别建学士院,专掌内命,以张垍、刘光谦首居之,而集贤所掌,于是罢息。

  自后给事中张淑。中书舍人张渐、窦华等,相继而入焉。其后有韩雄、阎伯玙、孟匡朝、陈兼、蒋镇、李白等皆在翰林中,但假其名,而无所职。《雍录》:开元前,北门本无学士,亦无职守,如李白辈供奉翰林,乃以其能文特许人翰林,不曰以某官供奉也。俗传白衣入翰林者此也。又曰上数欲命白以官,为宫中所捍而止,是白在天宝竟无官也。

  颢始名万,次名炎。万之日,不远命驾江东访白。游天台,还广陵,见之。

  眸子炯然,哆如饿虎,(1)或时束带,风流酝籍。(2)曾受道箓于齐,有青绮冠帔一副。少任侠,(3)手刃数人。与友自荆徂扬,路亡权窆,回棹方暑,亡友糜溃,白收其骨,江路而舟。(1)又长揖韩荆州,荆州延饮,白误拜,韩让之,白曰:“酒以成礼。”荆州大悦。(5)(1)《韵会》:“哆,大貌。”

  (2)《汉书》:薛广德,为人温雅有酝籍。服虔曰:“宽博有余也。”颜师古曰:“酝,言如酝酿也;籍,有所荐籍也。”史炤曰:“酝籍,有雅度之称。”《北史》:王昕母清河崔氏,学识有风训,生九子,皆风流酝籍。

  (3)《史记》:季布为气任侠,有名于楚。如淳曰:“相与信为任,同是非为侠,所谓权行州里、力折公卿者也。”应劭曰:“任谓有坚完可任托以事也。”颜师古曰:“任谓任使其气力。侠之言侠也,以权力侠辅人也。任音人禁反。侠音下颊反。”

  (4)事详《上安州裴长史书》内。

  (5)《世说》: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饮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答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太白盖借毓语以解嘲也。

  白始娶于许,(1)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于刘,刘诀。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曰颇黎。终娶于宋。(2)(1)太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云:“见乡人相如大夸云梦之事,云楚有七泽,遂来观焉。而许相公家见招,妻以孙女。”是其始娶乃许圉师之孙女也。

  (2)太白《窜夜郎留别宗十六璟》诗有“君家全盛日,台鼎何陆离。斩鳌翼娲皇,三入凤凰池,”“令姊忝齐眉”等语,是其终娶者乃宗楚客之家也。

  而此云宋,盖是宗字之讹耳。若刘、若鲁妇,则无所考。太白后只一子伯禽,则未知其明月奴与,其颇黎与?

  间携昭阳、金陵之妓,(1)迹类谢康乐,世号为李东山,骏马美妾,所适二千石郊迎,饮数斗,醉则奴丹砂抚青海波。(2)满堂不乐,白宰酒则乐。

  (1)大白有“小妓金陵歌楚声,家童丹砂学凤鸣”之句,又有《示金陵子》诗。昭阳妓,无考。

  (2)其《东山吟》云“酣来自作青海舞”,据此抚字乃舞字之讹。

  颢平生自负,人或为狂,白相见泯合,有赠之作,谓余:“尔后必著大名于天下,无忘老夫与明月奴。”因尽出其文,命颢为集。颢今登第,岂符言耶?

  解携明年,(1)四海大盗,宗室有潭者,白陷焉,谪居夜郎。罪不至此,屡经昭洗,朝廷忍白久为长沙,汩罗之俦,路远不存,否极则泰,白宜自宽。

  (1)陆机诗:“抚膺解携手,永叹结遗音。”盖言解散其携手之欢也。宋之问诗:“骨肉初分爱,亲朋忽解携。”张九龄诗:义沾投分未,情及解携初。“皆用其义。

  吾观白之交义,有济代命,然千均之弩,(1)魏王大瓠,(2)用之有时。议者奈何以白有叔夜之短,(3)傥黄祖过祢,(4)晋帝罪阮,(5)古无其贤,所谓仲尼不假盖于子夏。(6)(1)《史记·穰侯传》:以天下攻齐,如以千均之弩决溃痈山。

  (2)《庄子》:惠子谓庄子曰:“魏玉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3)叔夜之短,谓其饮酒恃才如嵇叔夜也。

  (4)祢衡事见二十二卷注。

  (5)《晋书》:山涛举阮咸典选,曰:“阮咸贞素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武帝以咸眈酒浮虚,遂不用。

  (6)《家语》:孔子将行,雨而无盖,门人曰,“商也有之。”孔子曰,“商之为人也,甚吝于财。吾闻与人交,推其长者,违其短者,故能久也。”

  嵇康《与山涛绝交书》:“仲尼不假盖于子夏,护其短也。”

  经乱离,白章句荡尽。上元末,颢于绛偶然得之,(1)沉吟累年,(2)一字不下。(3)今日怀旧,援笔成序,首以赠颢作、颢酬白诗,不忘故人也;次以《大鹏赋》、古乐府诸篇,积薪而录;文有差互者,两举之。(4)白来绝笔,吾其再刊。(5)付男平津子掌。其他事迹,存于后序。(6)(1)唐时河东道绛州有绛县。

  (2)沉吟累年,谓讽咏不倦。

  (3)一字不下,谓不敢妄加评骘。

  (4)积薪而录,谓随所得而编次,不论先后,如积薪然。两举之,谓两存(5)再刊,谓后何所得,再加续补。

  (6)其他事迹,存于后序,谓事迹之未尽者,俟有访闻,作后序以纪之也。

  琦按:是篇钧章棘句,期期不易读,度其阙文讹字必多。若笔体如是,太白“必著大名于天下”之语,毋乃为不虞之褒乎!李翰林别集序朝散大夫行尚书职方员外郎直史馆上柱国乐史述李翰林歌诗,李阳冰纂为《草堂集》十卷。(1)史又别收歌诗十卷,与《草堂集》互有得失,因校勘排为二十卷,号曰《李翰林集》。今于三馆中得李白赋序表赞书颂等,(2)亦排为十卷,号曰《李翰林别集》。

  (1)《新唐书·艺文志》:李白《草堂集》二十卷,李阳冰录。此云十卷,盖《唐书》误也。

  (2)三馆,昭文馆、集贤院、史馆也,皆寓崇文院中,名虽有三,实止一地,为宋时藏书之府。《玉海》:按《六典》,武德四年,始置修文馆。贞观二年,建史馆于禁中,专掌国史。开元五年,乾元殿东廊写四部书。十三年,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以修书院为集贤殿书院,三馆之名肇于此矣。其昭丈馆隶门下省,史馆寓集贤,尚未合为一。自梁徙汴都,旧制未备。正明中,始于今右长庆门东北小屋数十楹为三馆,湫隘庳陋,仅庇风雨。太平兴国中,诏有司度左升龙门东北车府地为三馆,栋宇之制,皆上亲授。三年二月毕功,尽迁西馆之书分于两庑贮焉。东廊为昭文书库,南廊为集贤书库,西廊为史馆书库,凡六库,分经史子集四部,正副本凡八万卷。初,乾德中平蜀,得书万三千卷,开宝中平吴,得书二万余卷;参以旧书,为八万卷。凡六库书籍,皆以类相从,用雕木为架,青绫帕幕之。简册之府,翕然一变矣。

  翰林在唐天宝中,贺秘监闻于明皇帝,(1)召见金銮殿,降步辇迎,如见绮皓。

  草和蕃书,(2)思若悬河。(3)帝嘉之,七宝方丈,赐食于前,御手调羹。于是置之金銮殿,出入翰林中。其诸事迹,《草堂集序》、范传正撰《新墓碑》亦略而详矣。史又撰《李白传》一卷,(4)事又稍周。然有三事,近方得之。

  (1)《旧唐书》:上皇谥曰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庙号玄宗。

  (2)和蕃书,集中不载,盖已亡轶。

  (3)《晋书》:郭象能清言,太尉王衍每云:“听象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4)史所撰《李白传》,即《宋史·艺文志》所载乐史《李白外传》一卷是也,今亦不传。尝见《合壁事类》中引《李白传》云:“每宴饮,无不先及;每庆具,无不先沾。中厩之马代其劳,内厨之膳给其食。”疑即乐史所撰者与?

  开元中,(1)禁中初重木芍药,即今牡丹也。(2)得四本红、紫、浅红、通白者,上因移植于兴庆池东沉香亭前。会花方繁开,上乘照夜车,(3)太真妃以步辇从,(4)诏选梨园弟子中尤者得乐一十六色。(5)李龟年以歌擅一时之名,手捧檀板,押众乐前,将欲歌之。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辞焉!”

  遽命龟年持金花笺宣赐翰林供奉李白,立进《清平调》词三章。白欣然承诏旨,由若宿醒未解,因援笔赋之。其一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曰:“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曰:“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龟年以歌辞进,上命梨园弟子略约调抚丝竹,遂促龟年以歌之。太真妃持颇梨七宝杯,(6)酌西凉州蒲萄酒,(7)笑领歌辞,意甚厚。上因调玉笛以倚曲,(8)每曲遍将换,则迟其声以媚之。太真妃饮罢,敛绣巾重拜。上自是顾李翰林尤异于诸学士。会高力士终以脱靴为深耻,异日太真妃重吟前辞,力士曰:“始以妃子怨李白深入骨髓,何翻拳拳如是耶?”太真妃因惊曰:“何翰林学士能辱人如斯?”力士曰:“以飞燕指妃子,贱之甚矣。”太真妃颇深然之。上尝三欲命李白官,卒为宫中所捍而止。

  (1)太白人翰林在天宝初年,此云开元中,是叙得木芍药之由,不指赋《清平调》之时也。

  (2)原注:《开元天宝花木记》云:禁中呼木芍药为牡丹。《通志略》:牡丹,其花可爱如芍药,宿枝如木,故得木芍药之名。芍药著于三代之际,风雅之所流咏也。牡丹初无名,故依芍药以为名,亦如木芙蓉之依芙蓉以为名也。牡丹晚出,唐始有名。

  (3)《太真外传》载沉香亭赏牡丹事,“照夜车”作“照夜白”。按《明皇杂录》,上所乘马有玉花骢、照夜白。《开元记》:照夜白,封太山回,令陈闳图之。《画鉴》:曹霸《人马图》,红衣美髯奚官牵玉面骍,绿衣阉官牵照夜白。则车字殆白字之讹欤?

  (4)《通鉴》:武惠妃毙,上悼念不已,后宫数千,无当意者。或言寿王妃杨氏之美,绝世无双,上见而悦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为女冠,号太真,更为寿王娶左卫郎将韦昭训女。潜纳太真宫中。太真肌态丰艳,晓音律,性警颖,善承迎上意。不期岁,宠遇如惠妃,宫中号曰娘子。凡仪礼皆如皇后,天宝四载八月,册为贵妃。

  (5)《旧唐书》:玄宗于听政之暇,教太常乐工子弟三百人为丝竹之戏,音响齐发,有一声误,玄宗必觉而正之,号为皇帝弟子。又云梨园弟子,以置院近于禁苑之梨园。《玉海》:梨园在光化门北。

  (6)《韵会》:“玻璃,西国王,此云水玉,千年冰化,亦书作颇梨。”

  (7)唐时诸州有凉州,无西凉州。考晋未凉州之地,为群雄割据,分裂为三。李暠都酒泉,谓之西凉;秃发乌孤都乐都,谓之南凉;沮渠蒙逊都张掖,谓之北凉。西凉之地、在唐时则肃州酒泉郡也。又西魏于古之张掖郡置西凉州,寻改为甘州,在唐亦为甘州。又谓之张掖邯,则甘、肃二郡皆有西凉之名。

  及考白乐天诗注,有西凉节度杨敬述。以《唐书·玄宗本纪》校之,杨敬述乃凉州都督也。《集异记》:叶法善言,西凉府今夜之灯。元稹《乐府》: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麻稠。疑唐时概谓凉州为西凉耳。

  (8)倚曲,以声合曲也,今谓之倚声。

  此一事盖得之唐人所著《松窗录》。

  白尝有知鉴,客并州,识汾阳王郭子仪于行伍间,(1)为脱其刑责而奖重之。

  及翰林坐永王之事,汾阳功成,请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2)翰林之知人如此,汾阳之报德如彼。

  (1)按《唐书》,子仪以上元三年封汾阳郡王,去太白贬夜郎时已四岁矣,史盖追书其爵如此。

  (2)《学圃苏》引乐史《李白序》曰:郭子仪初在行伍,李白客并州,于哥舒翰坐中见之,曰:“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不十年当拥节旄。”屡脱其刑责。翰因署为牙门将。后子仪戡定安史之乱,历诸道节度。及永王璘反,事干李白,子仪请以官爵赎翰林,上许之,因而免诛。与此文不同。考《唐书》,子仪未尝为哥舒部下将。而太白流夜郎时,安庆绪尚在,史思明方强,何云戡定。此盖出自诸家稗说,而此书误以为乐史序耳。

  此一事得之裴敬所作《翰林学士李公墓碑》。

  白之从弟令问,尝目白曰:“兄心肝五脏皆锦绣耶?不然,何开口成文,挥翰霞散尔尔!”

  此一事得之太白所作《送从弟京兆参军令问之淮南觐省序》。

  传中漏此三事,今书于序中。白有歌云:“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及一杯水。”盖叹乎有其时而无其位。呜呼!以翰林之才名,遇玄宗之知见,而乃飘零如是!宋中丞荐于圣真云:(1)“一命不沾,四海称屈。”得非命与?白居易赠刘禹锡诗云:“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柰何。”斯言不虚矣。

  凡百有位,无自轻焉。撰集之次,聊存梗概而已。时在绕霤州中,(2)咸平元年三月三日序。(3)(1)圣真谓肃宗。按《唐书》,肃宗谥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圣真疑是圣宣之讹。

  (2)绕霤州,商州也。《汉书·王莽传》:“绕霤之固,南当荆楚。”颜师古注:“谓之绕霤者,言四面塞阨,其道屈曲,溪谷之水,回绕而霤也。”

  其处即今之商州界七盘十二是也。

  (3)咸平,宋真宗即位改元之年号。时乐史由著作郎值史馆迁职,方出知商州,见《宋史》。

  故翰林学土李君墓志并序

  呜呼!姑熟东南,(1)青山北址,(2)有唐高士李白之墓。呜呼哀哉!夫仁以安物,公其懋焉;义以济难,公其志焉;识以辩理,公其博焉;文以宣志,公其懿焉。宜其上为王师,下为伯友。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悲夫!圣以立德,贤以立言,道以恒世,言以经俗,虽曰死矣,吾不谓其亡矣也。(3)有子曰伯禽、天然,长能持,幼能辩,数梯公之德,必将大其名也已矣。

  (1)姑熟,即当涂县之旧名,详见二十五卷注。

  (2)青山,在太平府城东南三十里。太白初葬龙山,后乃迁葬青山。此云青山北址,谓龙山在青山之北耳。

  (3)《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铭曰:立德谓圣,立言谓贤。嗟君之道,奇于人而侔于天,(1)哀哉!(1)《庄子》:子贡曰:“敢问畸人。”曰:“畸人者,畸于人而侔于天。”

  陆德明注:“司马云:畸,不偶也;侔,等也,亦从也。”

  按《唐书·李华传》,言天下士大夫家传墓板及州县碑颂,时时贪金帛往请。今华之文多见于《文苑英华》、《唐文粹》中,乃作太白墓志,不持于生平行事一切不言,即郡邑、世系、表字、配偶亦略而不书,寥寥数言,何其惜墨如金乃尔。即其揄扬之辞,亦与太白泛而不切,较之元微之所作杜子美墓志,相去天渊矣。

  唐故翰林学士孪君碣记

  尚书膳部员外郎刘全白撰朝议郎行当涂县令顾游秦建碣即碑也。《韵会》,方者谓之碑,圆者谓之碣。

  君名白,广汉人。(1)性倜傥,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往往兴会属词,恐古人之善诗者亦不逮,尤工古歌。少任侠,不事产业,名闻京师。

  (1)太白,绵州人,而此云广汉,盖绵州在唐为巴西郡,在汉蜀广汉郡,本旧时地名而言,谓之广汉,唐时实无广汉郡名也。

  天宝初,玄宗辟翰林待诏,因为和蕃书,并上《宣唐鸿猷》一篇。(1)上重之,欲以纶诰之任委之;(2)同列者所谤,诏令归山。遂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

  又志尚道术,谓神仙可致,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流离轗轲,(3)竟无所成名。有子名伯禽。偶游至此,遂以疾终,因葬于此。文集亦无定卷,家家有之。代宗登极,广拔淹瘁,时君亦拜拾遗,(4)闻命之后,君亦逝矣。呜呼!与其才不与其命,悲夫!(1)《困学纪闻》:李白上《宣唐鸿猷》一篇,即本传所谓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者也。今集中阙。

  (2)沈约《齐安陆昭王碑文》:“始以文学游梁,俄而入掌纶诰。”李周翰注:“纶诰,谓天子制敕之言。”

  (3)《韵会》:轗轲,车行不利,故人不得志谓之轗轲。亦作輡轲。《楚辞》:“輡轲留滞。”王逸曰:“不遇也。”

  (4)《唐书·百官志》:门下省有左拾遗六人,中书省有右拾遗六人,皆从八品上,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议,小则上封事。

  全白幼则以诗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坟将毁,追想音容,悲不能止。邑有贤宰顾公游秦,志好为诗,亦常慕效李君气调,因嗟盛才冥寞,(1)遂表墓式坟,(2)乃题贞石,(3)冀传于往来也。

  (1)颜延年诗:“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菁。”刘良注:冥漠,虚无也。

  (2)《后汉书·明帝纪》:遣使者以中牢祠萧何、霍光。帝谒园陵,过式其墓。章怀太子注:“式,敬也。《礼记》曰:行过墓必式。”

  (3)王《头陀寺碑文》:“胜幡西振,贞石南刊。”刘良注:“贞,坚也。”

  贞元六年四月七日记,(1)沙门履文书。坟去墓记一百二十步。

  (1)贞元,德宗年号。贞元六年,去宝应元年太白没时二十九年。

  唐左拾遗翰林学土李公新墓碑并序

  宣歙池等州观察使范传正骐骥筋力成,意在万里外,历块一蹶,(1)毙于空谷,(2)惟余骏骨,(3)价重千金。大鹏羽翼张,势欲摩穹吴,天风不来,海波不起,塌翅别岛,(4)空留大名。人亦有之,故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之谓矣。

  (1)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过都越国,蹶如历块。”颜师古注:“如经历一块,言其疾速之甚也。”

  (2)《诗·小雅》:“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毛传:“空,大也。”

  (3)骏骨,见十一卷注。

  (4)《楚辞》:“为凤凰作鹑笼兮,虽翕翅其不容。”塌翅,犹翁翅之谓。

  又陈琳《檄文》:“垂头搨翼,莫所冯恃。”或用其字,误拓作塌,亦未可定。

  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筐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疏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1)流离散落,隐易姓名,故自国朝已来,漏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2)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

  (1)《唐书·地理志》,焉耆都督府、贞观十八年灭焉耆置。有碎叶城,调露元年都护玉方翼所筑,四面十二门,为屈曲隐出伏没之状。隶安西都护府。其叙自安西入西域道里,妥西四出约千余里至碎叶川口,八十里至裴罗将军城,又西西十里至碎叶城,城北有碎叶水。

  (2)《韵会》:“侨,寓也。”《增韵》:“旅寓而居也。”

  公之生也,先府君指天枝以复姓,(1)“先夫人梦长庚而告祥,(2)名之与字,咸所取象。(3)受五行之刚气,(4)叔夜心高;(5)挺三蜀之雄才,(6)相如文逸。瑰奇宏廓,拔俗无类。(7)少以侠自任,而门多长者车。常欲一呜惊人,一飞冲天,(8)彼渐陆迁乔,(9)皆不能也。由是慷慨自负,不拘常调,器度弘大,声闻于天。

  (1)天枝,谓帝室之支派。王僧孺《发愿文》:“天枝峻密。帝叶英芬。”

  (2)长庚亦谓之太白,即五星之金星也。

  (3)五星各聚五行之精气而成象。

  (4)五行之中,金得其刚,故曰得五行之刚气。

  (5)《三国志注》,嵇康,字叔夜,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学多闻,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

  (6)三蜀,蜀郡、广汉郡、犍为郡也,见四卷注。

  (7)《世说注》:《晋阳秋》曰:吕安志量开旷,有拔俗风气。

  (8)《史记》:陈平家乃负郭穷巷,以弊席为门,然门外多长者车辙。齐威王之时,喜隐,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9)《周易·渐卦》:“九三,鸿渐于陆。”《诗·小雅》:“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天宝初,召见于金銮殿,玄宗明皇帝降辇步迎,如见园、绮。论当世务,草答善书,辩如悬河,笔不停缀。(1)玄宗嘉之,以宝床方丈赐食于前,御手和羹,德音褒美,褐衣恩遇,前无恩俦。遂直翰林,专掌密命,将处司言之任,多陪侍从之游。他日,泛白莲池,公不在宴,皇欢既洽,召公作序。时公已被酒于翰苑中,仍命高将军扶以登舟,优宠如是。(2)既而上疏请还旧山,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3)不能不言温室树,(4)恐掇后患,惜而遂之。

  (1)祢衡《鹦鹉赋序》:“笔不停缀,文不加点。”

  (2)《旧唐书·宦官传》:天宝初,加高力士冠军大将军、右监门卫大将军,进封渤海郡公。七载,加骠骑大将军。范不称力士名。而称高将军,非尊力士也,以见玄宗优宠太白之至耳。

  (3)《汉书》:长公主共养省中。伏俨曰:蔡邕云本为禁中,门阁有禁,非侍御之臣,不得妄入。孝元皇后父名禁,避之,改曰省中。颜师古曰:“省,察也。言入此中,皆当察视,不可妄也。”

  (4)《汉书》:或问孔光:“温室省中树皆何木也?”光嘿不应,更答以他语,其不泄如是。

  公以为千均之弩,一发不中,则当摧橦折牙,(1)而永息机用,安能效碌碌者苏而复上哉!(2)脱屣轩冕,(3)释羁缰锁,因肆情性,大放宇宙间。饮酒非嗜其酣乐,取其昏以自富;作诗非事于文律,取其吟以自适;好神仙非慕其轻举,将不可求之事求之,欲耗壮心,遣余年也。

  (1)《太平御览》》:王琚《教射经》曰:张弩,左手承橦,右手迎上。

  《释名》:肾,钩弦者曰牙,似齿牙也,是橦者弩之匣,牙者弩之机钩也。

  (2)《史记·平原君传》:“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索隐》曰:“《说文》云:录录,随从貌。《酷吏传》: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瞻。碌碌,犹录录也。”《左传》:“主人悬布,堇父登之,及蝶而绝之, 坠,则又悬之,苏而复上者三。”《正义》曰:“苏者,死而更生之名也。堇父坠而闷绝,似若死然,得苏悟而复缘布上。”

  (3)脱屣,见二十二卷注。

  在长安时,秘书监贺知章号公为谪仙人,吟公《乌栖曲》云:“此诗可以哭鬼神矣!”时人又以公及贺监、汝阳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为酒中八仙,朝列赋谪仙歌百余首。俄属戎马生郊,(1)远身海上,往来于斗、牛之分,(2)优游没身。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境,终年不移。长江远山,一泉一石,无往而不自得也。晚岁,渡牛渚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3)有终焉之志。盘桓利居。(4)竟卒于此。其生也,圣朝之高士,其往也,当涂之旅人。

  代宗之初,搜罗俊逸,拜公左拾遗,制下于彤庭,(5)礼降于玄壤,生不及禄,没而称官,呜呼命与!(1)《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上公往,“战伐不止、戒马生于郊境之上、久不还也。”

  (2)《史记·正义》:吴地,斗牛之分野,今之会稽、九江、丹阳、豫章、庐江、广陵、六安、临淮郡也。

  (3)牛渚矶、姑熟、青山,俱见前注。青山有谢眺旧宅,故曰谢家青山。

  (4)《周易·屯卦》:“初九,磐桓利居贞。”孔颖达《正义》:“磐桓,不进之貌。处屯之初,动则难生,故磐桓也。不可进,惟宜利居处贞正。”

  (5)彤庭,见一卷注。

  传正共生唐代,(1)甲子相悬,常于先大夫文字中见与公有浔阳夜宴诗,则知与公有通家之旧。

  (1)《新唐书》:范传正,字西老,邓州顺阳人。父伦,为户部员外郎,与赵郡李华善,有当世名。传正举进士、宏辞,皆高第,授集贤殿校书郎,历歙、湖、苏三州刺史,有殊政,进拜宣歙观察使,代还,改光禄卿。

  早于人间得公遗篇逸句,吟咏在口。无何,叨蒙恩奖,廉问宣、池。(1)按图得公之坟墓在当涂属邑,因令禁樵采,备洒扫。访公之子孙,欲申慰荐。凡三四年,乃获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一为刘劝之妻,皆编户甿也。(2)因召至郡庭,相见与语。衣服村落,形容朴野,而进退闲雅,应对详谛,(3)且祖德如在,儒风宛然。问其所以,则曰:“父伯禽,以贞元八年不禄而卒。

  (4)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父存无官,父殁为民,有兄不相保,为天下之穷人。无桑以自蚕,非不知机杼;无田以自力,非不知稼穑。况妇人不任,布裙粝食,(5)何所仰给,俪于农夫,(5)救死而已。久不敢闻于县官,惧辱祖考,乡闾逼迫,忍耻来告。”言讫泪下,余亦对之泫然。因云:“先祖志在青山,遗言宅兆,(7)顷属多故,殡于龙山东麓,地近而非本意。

  坟高三尺,日益摧圮,力且不及,知如之何。”闻之悯然,将遂其请,因当涂令诸葛纵会计在州,得谕其事。纵亦好事者,学为歌诗,乐闻其语,便道还县,躬相地形,卜新宅于青山之阳。以元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日,(8)迁神于此,遂公之志也。西去旧坟六里,南抵驿路三百步,北倚谢公山,即青山也,天宝十二载敕改名焉。因告二女,将改适于士族,皆曰:“夫妻之道,命也,亦分也。在孤穷既失身于下俚,仗威力乃求援于他门,生纵偷安,死何面目见大父于地下?(9)欲败其类,所不忍闻。”余亦嘉之,不夺其志,复井税、免徭役而已。

  (1)宣池二州,唐时属江南西道。

  (2)《史记》:“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说文》:“甿,田民也,武庚切。”

  (3)谛,审也,都计切。

  (4)《礼记》: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孔颖达《正义》:“不禄者,士禄以代耕,而今遂死,是不终其禄也。”

  (5)《韵会》:粝,米不精也。”

  (6)俪,偶也。

  (7)《孝经》:“卜其宅兆而安措之。”唐明皇注,“宅,墓穴也;兆,莹域也。”

  (8)《周礼·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元和十二年,去宝应元年公卒时,得五十六年。

  (9)《史记·留侯世家》:“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应助曰:“大父,祖父也。”

  今士大夫之葬,必志于墓,有勋庸道德之家,兼树碑于道。余才术贫虚,不能两致,今作新墓铭,兼刊二石,(1)一置于泉扃,一表于道路,亦岘首、汉川之义也,庶芳声之不泯焉。

  (1)《晋书》:杜预好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勋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

  文集二十卷,或得之于时之文士,或得之于宗族,编辑断简,以行于代。铭曰:嵩岳降神,(1)是生辅臣;篷莱谴真,斯为逸人。晋有七贤,(2)唐称八仙,应彼星象,(3)唯公一焉。晦以曲素,(4)畅于文篇,万象奔走乎笔端,万虑泯灭乎鐏前。卧必酒瓮,行惟酒船,吟风咏月,席地幕天,(5)但贵乎适其所适,不知夫所以然而然。至今尚疑其醉在于日,(6)宁审乎寿终百年。谢家山兮李公墓,异代诗流同此路。旧坟卑庳风雨侵,(7)新宅爽垲松柏林。(8)故乡万里且无嗣,二女从民永于此,猗欤琢石为二碑。(9)一藏幽隧一临歧。”

  (10)岸深谷高变化时,一存一毁名不亏。

  (1)《诗·大雅》“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

  (2)晋七贤,见十二卷注。

  (3)应星象,谓梦长庚而生也。

  (4)《尚书·说命》:“若作酒醴,尔惟曲蘖。”《说文》:“曲,酒母也。”“蘖,牙米也。”

  (5)刘伶《酒德颂》:“幕天席地,纵意所如。”

  (6)《博物志》: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酒家与千日酒,忘言其节度。

  归至家,当醉,而家人不知,以为死也,权葬之。酒家计千日满,乃忆玄石前来酤酒,醉向醒耳,往视之。云:“玄石亡来三年,已葬。”于是开棺,醉始醒。俗云:“玄石饮酒,一醉千日。”

  (7)《左传》:“宫室卑廊。”《广韵》:“庳,下也。”

  (8)爽垲,高地,详二十八卷注。

  (9)《诗·商颂》:“猗与那与。”《毛传》曰:“猗,叹辞。”《正义》曰:“谓美而叹之也。”

  (10)宋孝武帝诗:“深松朝已雾,幽隧晏未明。”《韵会》:“隧,墓道也,谓掘地通道以葬。”

  翰林学土李公墓碑

  前守秘书省校书郎裴敬李翰林名白,字太白,以诗著名。召入翰林,世称才名,占得翰林,他人不复争先。其后以胁从得罪,(1)既兔,遂放浪江南,死宣城,葬当涂青山下。

  李阳冰序诗集,粗具行止。敬尝游江表,(2)过其墓下,爱其才,壮其气,味其嗜酒,知其取适,作碑于墓。

  (1)《夏书》:胁从罔治。

  (2)江表,谓江南之地。

  且曰:先生得天地秀气那?不然,何异于常之人耻?或曰,太白之精下降,故字太白,故贺监号为滴仙,不其然乎?故为诗格高旨远,若在天上物外,神仙会集,云行鹤驾,想见飘然之状,视尘中屑屑米粒,虫睫纷扰,菌蠢羁绊蹂躏之比。(1)(1)张衡《南都赋》:“芝房菌蠢生其隈。”《三国志注》:曹植上书:“固当羁绊于世绳,维系于禄位。”班固《东都赋》:“蹂躏其十二三。”

  李善注:“《字林》曰:蹂,践也,汝九切。《说文》:蹸,轹也,与躏同,力振切。”

  又尝有知鉴,客并州,识郭汾阳于行伍间,为免脱其刑责而奖重之。后汾阳以功成官爵,请赎翰林,上许之,因免诛,其报也。又常心许剑舞,裴将军,予曾叔祖也,尝投书曰:“如白愿出将军门下。”其文高,其气雄,世稀其本,惧失其传,故序传之。太和初,文宗皇帝命翰林学士为三绝赞,公之诗歌,与将军剑舞,(1)泊张旭长史草书,(2)为三绝,夫天付上才,必同灵气,贤杰相投,龙虎两合,可为知者言,非常人所知也。

  (1)《太平广记》:开元中,将军裴旻居母丧,诣吴道子,请于东都天宫寺画神鬼数壁,以资冥助。道子曰:“废画已久,若将军有意,为吾缠结舞剑一曲,庶因猛励,获通幽冥。”晏于是脱去缞服,若常时装饰,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室而入。观者数千百人,无不惊栗。道子于是援毫图壁,飒然风起,为天下之壮观。

  (2)张长史草书,见六卷注。

  夫古以名德称占其官溢者甚希,前以诗称者,若谢吏部、何水部、陶彭泽、鲍参军之类;(1)唐朝以诗称,若王江宁、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社员外之类;(2)以文称者,若陈拾遗、苏司业、元容州、萧功曹、韩吏部之类;(3)以德行称者,元鲁山、阳道州;以直称者,魏文贞、狄梁公;(1)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5)以武称者,李卫公、英公;(6)以学行、文翰俱称者,虞秘监。(7)唐之得人,于斯为盛。翰林其以诗称之一也。

  (1)谢吏部,谓谢朓,南齐时为尚书吏部郎。何水部,谓何逊,梁天监中起家奉朝请,为安西安成王参军事兼尚书水部郎。陶彭泽,谓陶潜,晋末为彭泽令。鲍参军,谓鲍照,宋临海王子顼为荆州,以照为前军参军掌书记之任。

  (2)王昌龄,字少伯,江宁人,第进士,中宏词科,为记水尉,后贬龙标尉。史称昌龄工诗,世称工江宁,盖以其地名称之。宋考功,名之间,字延清,虢州弘农人,景龙中为考功员外郎。韦应物,长安京兆人,贞元初为苏州刺史,世号韦苏州。王维,字摩诘,太原祁人,官至尚书右丞。杜甫,字子美,河南巩人,严武出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3)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人,则天朝举进士,官方拾遗。苏源明,京兆武功人,天宝间举进士第,累迁国子司业,擢考功郎中、知制诰,终秘书少监。元结,字次山,河南人,天宝十二年举进士,累官容管经略使。萧颖士,字茂挺,兰陵人,开元二十三年举进士,对策第一,后为扬州功曹参军。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历官吏部侍郎。

  (4)元德秀,字紫芝,河南人,开元二十一年登进士第,为鲁山令,士大夫高其行,谓之元鲁山而不名。阳城,字亢宗,北平人,隐中条山,远近慕其德行,多从之学。李泌荐为著作郎,迁谏议大夫,改国子司业,出为道州刺史。魏徵,字玄成,钜鹿曲城人。当太宗朝,知无不言,每犯颜进谏,虽逢帝甚怒,神色不移。官至侍中、特进,谥曰文贞。狄仁杰,字怀英,并州太原人,则天朝前后匡正奏对,凡数万言,睿宗时追封梁国公。

  (5)颜真卿,字清臣,琅邪临沂人,官刑部尚书,封鲁郡公,出使李希烈,不屈而死。真卿立朝正色,刚而有礼,非公言直道,不萌于心,天下不以姓名称,而独曰鲁公。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汧阳人,累官司农卿。朱泚盗据宫阙,将欲僭位,秀实夺象笏击之,中其颡,泚流血而走,凶党群至,遂遇害。诏赠太尉,谥曰忠烈。

  (6)李靖,字药师,京兆三原人,南平萧铣,擒辅公祏,北破突厥颉利,西定吐谷浑,累封卫国公。李勣,字懋功,曹州狐离人,从太宗平窦建德,降王世充,破刘黑闼,斩徐圆朗,与赵郡王孝恭平辅公祏,与李靖破颉利,又破薛延陀,碛北悉定,累封英国公。唐初名将,推英、卫二公。

  (7)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人,累官秘书监。太宗尝称世南有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辞,五曰书翰。

  予尝过当涂,访翰林旧宅。(1)又于浮屠寺化城之僧,(2)得翰林自写《访贺监不遇》诗云:“东山无贺老,却棹酒船回。”味之不足,重之为宝,用献知者。又于历阳郡得翰林《与刘尊师书》一纸,(3)思高笔逸。又尝游上元蒋山寺,(4)见翰林赞志公云:“水中之月,了不可取,刀齐尺量,扇迷陈语。”

  文简事备,诚为作者,附于此云。

  (1)《江南通志》:李白宅在太平府当涂县青山之麓。白至姑熟,依当涂令族人李阳冰,见山水幽邃,营宅以居。

  (2)古化城寺在太平府城内向化桥西,礼贤坊巷内。

  (3)《与刘尊师书》,今不存。

  (4)道林寺在江宁府之独龙阜,梁改开善寺,宋改太平兴国寺,后改蒋山。

  按此文称蒋山寺,谓蒋山中所建之寺也。

  会昌三年二月中,(1)敬自淠水草堂南游江左,(2)过公墓下。四过青山,两发涂口,徘徊不忍去。与前濮州鄄城县尉李劭,(3)同以公服拜其墓,问其墓左人毕元宥,实备洒扫,留绵帛,具酒馔祭公。知公无孙,有孙女二人,一娶刘劝,一娶陈云,皆农夫也,且曰二孙女不拜墓已五六年矣。因告邑宰李君都杰,请免毕元宥力役,俾专洒扫事。

  (1)会昌,武宗年号,会昌三年,去宝应元年太白没时,盖八十二年矣。

  (2)《江南通志》:淠水亦曰泚水,一名白沙河,源出六安州霍山之北,下流经寿州,入于淮。江左,大江以南之地,详十二卷注。

  (3)《唐书·地理志》,河南道濮州有鄄城县。

  嘻!享名甚高,后事何薄。谢公旧井,(1)新墓角落。青山白云,共为萧索。

  巨竹拱木,(2)如公卓荦。天长地久,其名不朽。此为祭文。写授元宥。

  (1)《一统志》:谢公井在青山路侧,齐宣城太守谢朓所凿。

  (2)《左传》:“尔墓之木拱矣。”杜预注:“合手曰拱。”

  又为碑曰:“贵尽皆然,名存则难,故予重名不重官。”作李翰林碑,十五字而已。

  《旧唐书·文苑列传》

  刘昫李白,字太白,山东人。(1)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1)李阳冰、魏颢、刘全白、范传正诸人之作,皆以太白为蜀人。即以太白之诗考之,亦以巴蜀为故乡,东鲁乃寄寓,昭然分别。而刘氏独以为山东人。按杜子美诗:“近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元微之《杜工部墓系铭》:“是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疑太白寓家山东日久,故以山东称之,旧史遂承其误欤?若言父为任城尉,因家焉, 则更与范传正《新墓碑》所云“父客高卧云林,不求禄仕”者全不同, 未知又何所本。

  少与兽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客游会稽,与道士吴筠隐于剡中。筠征赴阙,荐之于朝,与筠俱待诏翰林。白既嗜酒,日与饮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乐府新词,亟召白,白已卧于酒肆矣。召入,以水洒面,即令秉笔,顷之成十余章,帝颇嘉之。尝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由是斥去。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时侍御史崔宗之谪官金陵,与白诗酒唱和。尝月夜乘舟,自采石达金陵,白衣宫锦袍,于舟中顾瞻笑傲,旁若无人。初,贺知章见白,赏之曰:“此天上谪仙人也。”禄山之乱,玄宗幸蜀,在涂以永王璘为江淮兵马都督、扬州节度大使,白在宣州谒见,(1)遂辟从事。永王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

  (1)太白避地庐山,为永王所迫致,是于《忆旧》《书怀》诗及《为宋中丞自荐表》甚明,旧史谓白在宣州谒见者误也。

  后遇赦得还,竟以饮酒过度,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时。

  《新唐书·文艺列传》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九世孙。(1)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龙初遁还,客巴西。

  (1)兴圣皇帝,谓李暠,唐高祖之七世祖,详见前注。

  (2)巴西,蜀中郡名,即绵州也。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因以命之。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材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饮。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数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舟中,旁若无人。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句)。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1)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

  (1)此则本裴敬《墓碑》及乐史《集序》。本文谓“兔其刑责而奖重之”,刑责不过谓犯答杖小罪,非谓其犯诛戮大刑。新史叙笔稍晦,后人乃谓子仪犯法将刑,以大白言于主帅,得免诛戮,殆后子仪力战而启中兴, 皆属太白之力。不特小说传奇喧腾异说,而文人才士间亦人之诗笔,误矣。

  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1)辟为参谋,未几辞职。

  (1)琦按:太白有《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予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诗,不言其囚系所坐何事。又其《为宋中丞自荐表》云:“永王东巡胁行,中道奔走,却至彭泽。具已陈首。前后经宣慰大使崔涣及臣推覆清雪,寻经奏闻。”则知寻阳之囚正坐永王事。新史以为赦还之后,在寻阳坐事下狱,而宋若恩释之者,以一事分为二事,非也。曾甫丰《后序》中已辨其误。

  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白晚好黄老,度牛清矶,至姑熟,悦谢家青山,欲终焉。及卒,葬东麓。元和末,宣歙观察使范传正祭其冢,禁樵采,访后裔,惟二孙女嫁为民妻,进止仍有风范,因泣曰:“先祖志在青山,顷葬东麓,非本意。”传正为改葬,立二碑焉。告二女,将改妻士族,辞以孤穷失身,命也,不愿更嫁。传正嘉叹,复其夫徭役。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张旭草书为三绝。

  孪太白文集后序

  唐李阳冰序李白《草堂集》十卷,云“当时著述,十丧其九”。咸平中。乐史别得白歌诗十卷。合为《李翰林集》二十卷,凡七百七十六篇。史又纂杂著为《别集》十卷。治平元年,得王文献公溥家藏白诗集上中二帙,凡广一百四篇。惜遗其下帙。熙宁元年。得唐魏万所纂白诗集二卷,凡广四十四篇。

  因裒唐类诗诸编,洎刻石所传,别集所载者,又得七十七篇、无虑千篇,沿旧目而厘正其汇次,使各相从,以别集附于后,凡赋、表、书、序、碑、颂、记、铭、赞文六十五篇,合为三十卷。同舍吕缙叔出《汉东紫阳先生碑》,而残缺间莫能辨,不复收云。复五月晦,常山宋敏求题。

  论太白诗集之繁富,必归功于宋,然其紊杂亦实出于宋。盖李阳冰所序《草堂集》十卷,出自太白手授,乃其真确而无疑者也。次则魏万所纂太白诗集二卷,当亦不甚谬误。乐史所得之十卷,真赝便不可辨。若其他以讹传讹,尤难考订。使宋当日先后集次之时,以阳冰所序者为正,乐史所得者为续,杂采于诸家之二百五十五篇附于后,而明题其右,自某篇以下四十四首得自魏万所纂,自某篇以下一百四首得之王文献家所藏,自某篇以下若干首得之唐类诗,自某篇以下得之某地石刻,自某篇以下若干首得之别集,使后之览者信其所可信,而疑其所可疑,不致有鱼目混珠、碔砆乱玉之恨,岂不甚善。

  乃见不及此,而分析诸诗,以类相从,遂尔真伪杂陈,渭泾不辨,功虽勤也,过亦在焉,不重可惜乎!《李白集》三十卷,旧歌诗七百七十六篇,今于有一篇,杂著六十五篇者,知制诰常山宋敏求字次道之所广也。次道既以类广白诗,自为序,而未考次其作之先后。余得其书,乃考其先后而次第之。盖白蜀郡人,初隐岷山,出居襄、汉之间,南游江、淮,至楚,观云梦。云梦许氏者,高宗时宰相圉师之家也,以女妻白,因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居徂徕山竹溪。入吴,至长安。明皇闻其名,召见。以为翰林供奉。顷之,不合去,北抵赵、魏、燕、晋,西涉岐、邠,历商于,至洛阳,游梁最久。夏之齐、鲁,南游淮、泗,再入吴,转徙金陵,上秋浦、寻阳。天宝十四载,安禄山反。明年,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璘迫致之。璘军败丹阳,白奔亡至宿松,坐系寻阳狱。宣抚大使崔涣与御史中丞宋若思验治白,以为罪薄宜贳,而若思军赴河南,遂释白囚,使谋其军事,上书肃宗,荐白才可用,不报。

  是时白年五十有七矣。乾元元年,终以污璘事长流夜郎,遂泛洞庭,上峡江,至巫山,以赦得释,憩岳阳、江夏。久之,复如寻阳,过金陵,徘徊于历阳、宣城二郡。其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过之,以病卒,年六十有四,是时宝应元年也。其始终所更涉如此,此白之诗书所自叙可考者也。范传正为白墓志,称白偶乘扁舟,一日千里,或遇胜景,终年不移。则见于白之自序者,盖亦其略也。旧史称白山东人,为翰林待诏,又称永王璘节度扬州,白在宣城谒见,遂辟为从事;而新书又称白流夜郎,还寻阳,坐事下狱,宋若思释之者,皆不合于白之自叙,盖史误也。白之诗连类引义,虽中于法度者寡,然其辞闳肆俊伟,殆骚人所不及,近世所未有也。旧史称白有逸才,志气宏成,飘然有超世之心。余以为实录,而新书不著其语,故录之,使览者得详焉。南丰曾巩序。

  南丰据太白之诗书所自叙者,以驳正新旧二史之误,是矣。其谓留云梦者三年,去之齐、鲁,尚未是。按《上裴长史书》“憩迹于此,至移三霜,”盖谓上书之时,羁留云梦,已及三年,非谓三年之后遂去云梦而他适也。太白有《送侄耑游庐山序》,曰“南游云梦,览七泽之壮观。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云云,南与丰偶失之考证耳。然南丰云杂著六十五篇,今本有六十六篇,岂此一篇系后人增益,而南丰所见尚无之耶?又谓太白之卒年六十有四,按李华《墓志》,乃六十二也。以《代宋中丞自荐表》校之,寻阳清雪之日年五十有七,合其即世之岁,当以六十有二为是。

  临川晏公知止字处善,守苏之明年,政成暇日,出李翰林诗以授于渐曰:“白之诗历世浸久,所传之集率多讹缺。予得此本,最为完善,将欲镂板,以广其传。”渐切谓李诗为人所尚,以宋公编类之勤,而曾公考次之详,世虽甚好,不可得而悉见。今晏公又能镂板以传,使李诗复显于世,实三公相与成始而成始终也。元丰三年夏四月,信安毛渐校正谨题。

  刻本有删去此篇者,以其无关于太白之事迹耳。然宋公编类之藁,镂木传世,实始于是,今所传诸刻,无不滥觞焉。不敢泯其所自,故仍旧本存亡。

  §§李白全集卷之三十二附录二

  
更多

编辑推荐

1聚焦长征...
2聚焦长征--长征中的...
3红军长征在湖南画史
4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5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6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7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8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9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10中华传世藏书全元曲—...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