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六年春,郑人来渝平,更成也1.
1更成:与“渝平”同义。渝、更都是改变的意思。成、平都是讲和、和解的意思。
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1,纳诸鄂2.晋人谓之鄂侯。
1九宗、五正:皆官名,顷父所任。九宗管理怀氏一姓九族;五正为五行官之长。《左传·定公四年》:“分唐叔以怀姓九宗,职官五正。”嘉父:晋大夫。2鄂:晋邑,在今山西乡宁县南一里。夏,盟于艾1,始平于齐也2.
1鲁君与齐侯盟。《传》蒙经文省略会盟之人。2始平于齐:开始与齐国修好。
五月庚申1,郑伯侵陈2,大获3.
1庚申:十一日。2郑伯:指郑庄公。陈:国名,妫姓,在今河南淮阳及安徽亳州市一带。3大获:俘获甚多。
往岁1,郑伯请成于陈2,陈侯不许3.五父谏曰4:“亲仁善邻5,国之宝也。君其许郑6!”陈侯曰:“宋、卫实难7,郑何能为?”遂不许。
君子曰:“善不可失,恶不可长8,其陈桓公之谓乎9!长恶不悛10,从自及也11.虽欲救之12,其将能乎?《商书》曰13:‘恶之易也14,如火之燎于原15,不可乡迩16,其犹可扑灭17?’周任有言曰18:‘为国家者19,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20,芟夷蕴崇之21,绝其本根22,勿使能殖23,则善者信矣24.’”
1往岁:去岁,去年。2请成:请求和解。3陈侯:指陈桓公。4五父:陈文公子,名佗。5亲仁:亲亲。谓亲近亲己者。《说文》:“仁,亲也。”6其:副词。加强请求、劝告、命令等语气。7“宋、卫”二句:谓陈之所患在宋、卫,郑无奈陈何。宋:国名,子姓,为殷之后,在今河南商丘市一带。卫: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滑县一带。实:是。助词用于句中,标志宾语前置。难:患。8长(zhǎnɡ):积。9其:殆,大概。10悛(quān):止。11从:就。自及:指自及于祸。12救:止。《说文》:“救,止也。”13《商书》:《尚书》中记载殷商事迹的部分。14易:延,蔓延。15燎:焚烧。16乡(xiànɡ)迩:靠近。乡:通“向”。17犹:尚。18周任:古之良史。
19为:治。20务:致力,从事。21芟(shān)夷:割除。蕴崇:积。谓堆积。蕴、崇义同。22本根:根。本、根为同义复词。23殖:生长,蕃息。24信(shēn):通“伸”。伸展。此指生长。
秋1,宋人取长葛。
1秋:经文书冬,从告。
冬,京师来告饥1.公为之请籴于宋、卫、齐、郑2,礼也。
1京师:指东周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2籴(dí):买粮食。
郑伯如周1,始朝桓王也2.王不礼焉3.周桓公言于王曰4:“我周之东迁5,晋、郑焉依6.善郑以劝来者,犹惧不蔇7,况不礼焉8?郑不来矣!”
1郑伯:指郑庄公。2始朝桓王:周、郑交恶(在隐公三年),故桓王即位三年,郑始朝王。3不礼:不以礼相待。4周桓公:即周公黑肩。5之: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使之充当句子成分或复句中的一个分句。6晋、郑焉依:即依(靠)晋、郑。焉:助词,作用同“是”。用在句中,标志宾语前置。7蔇(jì):同“暨”。至。8焉:乎。表示反诘语气。
经
七年春1,王三月,叔姬归于纪2.
滕侯卒3.
夏,城中丘4.
齐侯使其弟年来聘5.
秋,公伐邾。
冬,天王使凡伯来聘6.
戎伐凡伯于楚丘7,以归8.
1七年:公元前716年。2叔姬:伯姬的妹妹。隐公二年,伯姬归于纪,而以叔姬为媵(陪嫁的女子),因其年幼,故至此年始行。3滕侯:滕国国君。滕国为姬姓,今山东滕州市西南十四里有古滕城,即其地。4中丘:鲁邑,在今山东临沂市东北。5弟:《春秋》所谓弟,都是指同母弟。年:人名,即夷仲年。聘:国家之间通问修好。天子使卿大夫问于诸侯或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都叫聘。6凡伯:周卿士。凡是国名,伯是爵名。7伐:古代君行,师从;卿行,旅从。凡伯出使,有军队相随,故曰伐。楚丘:戎地,在今山东曹县东南。8以归:以之归,即拘执凡伯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