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
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二礼从国子巡城1,掖以赴外2,杀之。正月丙午,卫侯燬灭邢3.同姓也,故名。礼至为铭曰4:“余掖杀国子,莫余敢止5.”
1二礼:礼至与其弟。国子:邢之正卿。2掖:捉持其臂。《说文》:“掖,以手持人臂也。”赴:至。3“卫侯”三句:《礼记·曲礼下》:“诸侯不生名,……灭同姓,名。”卫侯灭同姓,故《春秋》书卫侯燬之名,以示憎恶。4为铭:作铭文。铭:作文刻于器物之上,称述平生功德,使传扬后世,或用以自警。5莫余敢止:即莫敢止余。莫:没有人。此条当与上年传文连读。
秦伯师于河上1,将纳王2.狐偃言于晋侯曰3:“求诸侯,莫如勤王。诸侯信之,且大义也。继文之业4,而信宣于诸侯5,今为可矣6.”使卜偃卜之7,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8.”公曰:“吾不堪也9.”对曰:“周礼未改10.今之王,古之帝也。”公曰:“筮之11.”筮之,遇《大有》棴之《睽》椗12,曰:“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也)13.战克而王飨14,吉孰大焉。且是卦也,天为泽以当日15,天子降心以逆公,不亦可乎?《大有》去《睽》而复16,亦其所也。”
晋侯辞秦师而下17.三月甲辰18,次于阳樊19.右师围温20,左师逆王。夏四月丁巳21,王入于王城22.取大叔于温,杀之于隰城23.
戊午24,晋侯朝王。王飨醴25,命之宥26.请隧27,弗许,曰:“王章也28.未有代德29,而有二王30,亦叔父之所恶也31.”与之阳樊、温、原、枴茅之田32.晋于是始(起)[启]南阳33.
阳樊不服,围之。苍葛呼曰34:“德以柔中国35,刑以威四夷,宜吾不敢服也。此谁非王之亲姻36,其俘之也37?”乃出其民38.
1秦伯:指秦穆公。师:驻扎。2纳王:送襄王回京师。此时周王避王子带之乱,出居于郑。3狐偃:晋大夫。晋侯:指晋文公。4文:晋文侯,名仇。平王东迁,文侯平定周室,辅佐平王,得平王锡命。《尚书》有《文侯之命》。5宣:明。6为:其。7卜偃:郭偃,晋大夫,掌占卜。卜:钻刻龟甲,灼烧视兆(裂痕)以预测吉凶。8“遇黄帝”句: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而胜之,故以为吉。阪泉:在今河北涿鹿县。9不堪:谓不敢当此卦。文公以为黄帝是指自己,故云不堪。10“周礼”三句:言周德虽衰,其命未改。今之王,乃与古之帝相当。谓帝兆与晋侯无关。11筮:以蓍草占卜以测吉凶。12《大有》棴之《睽》椗:卦象由《大有》变为《睽》。《大有》:《乾》下《离》上。《睽》:《兑》下《离》上。《大有》的第三爻由阳爻变为阴爻,整个卦象即从《大有》变为《睽》。13公用享于天子:此为《大有》九三爻辞。谓文公将接受天子飨宴。也:据阮元《校勘记》删。14克:胜。15“天为”二句:谓天变为泽而居于日下,乃天子降心逆公之象。《大有》变为《睽》,其上卦(《离》)未变,下卦则由《乾》变为《兑》。《乾》为天,《兑》为泽,而居于《离》(《离》为日)下。故曰“天为泽而当日”。《乾》为天、为君,变为《兑》而居于《离》下,故曰“天子降心以逆公”。16“《大有》”二句:谓撇开《睽》卦不论,回到《大有》本卦,亦有天子降心之象。17辞秦师:辞谢秦师使还。18甲辰:二十日。19阳樊:又名樊,亦名阳,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南。20温:地名,在今河南温县西南。21丁巳:四日。22王城:东周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市东。23隰(xí)城:即隰郕,在今河南武陟县西南。24戊午:五日。25王飨醴(lǐ):王设醴以享之。醴:甜酒。26命之宥(yòu):命晋侯与王相酬酢,以示宠异。《尔雅》:“酬、酢、侑,报也。”宥:同“侑”。27请隧:向周王请求死后用隧葬之礼。隧:即隧道。古代葬礼悬棺而下,唯有天子可以开掘隧道,运棺入墓。28王章:周朝的典章制度。29代德:代周有天下之德。30二王:诸侯而用天子之葬礼,如二王并立。31叔父:指晋文公。天子称同姓诸侯为叔父或伯父。32原:今河南济源市北有原乡,即其地。枴(cuán)茅:在今河南修武县北。33启:开,开辟。原本误作“起”,据阮元《校勘记》改。南阳:在今河南新乡一带,亦即阳樊诸邑所在之地。其地在太行之南,黄河之北,故称南阳。34苍葛:阳樊人。35“德以”三句:谓晋以威四夷之法加兵于中国,故不服。吾:指代阳樊人。36“此谁”句:谓在阳樊者,皆为王之亲戚婚姻。37其:乃。也:表示反诘语气。38出其民:谓让阳樊人迁走而仅取其地。
秋,秦、晋伐鄀1.楚斗克、屈御寇以申、息之师戍商密2.秦人过析3,隈入而系舆人4,以围商密,昏而傅焉5.宵坎血加书6,伪与子仪、子边盟者7.商密人惧,曰:“秦取析矣!戍人反矣!”乃降秦师。[秦师]囚申公子仪、息公子边以归8.楚令尹子玉追秦师9,弗及。遂围陈,纳顿子于顿。
1鄀(ruò):秦、楚边疆上的小国,亦称“下鄀”,都商密(在今河南内乡县)。后徙都上鄀,在今湖北宜城市。2斗克:时为申公。屈御寇:时为息公。申、息:皆楚邑。戍密商:即戍鄀。斗克与屈御寇实戍析。3析:楚邑,一名“白羽”,在今河南西峡县。4“隈入”句:谓秦人突然入析,俘虏析人。隈(wēi):通“猥”,猝。系:俘虏。舆人:众人。5昏:天黑。傅:附着,靠近。6坎血加书:立盟时,先凿地为方坎,杀牲于坎上,割牲左耳,以盘盛之,又取血,以敦盛之。读盟书以告神,然后与盟者歃血(口含牲血或以血涂嘴旁)。歃毕,加盟约正本于牲上,埋之,副本则由与盟者持归收藏。7“伪与”句:伪装与斗克、屈御寇结盟。者:句末语助词,无义。8“秦师”句:商密既降,守析之军亦败,故二人被俘。秦师:原本无此二字,据阮元《校勘记》、杨伯峻说补。9子玉:成得臣的字。
冬,晋侯围原,命三日之粮。原不降,命去之。谍出,曰:“原将降矣。”军吏(曰)请待之1.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得原失信,何以庇之?所亡滋多。”退一舍而原降。迁原伯贯于冀2.赵衰为原大夫,狐溱为温大夫3.
1原文有“曰”字,据敦煌写本(P畅4058)删。2原伯贯:周之原大夫,名贯。冀:国名,在今山西河津市一带。3狐溱:狐毛之子。
卫人平莒于我1.十二月,盟于洮,修卫文公之好2,且及莒平也。
1“卫人”句:僖公元年,晋败莒于郦,获莒挐,二国相怨已久,至此经卫调停,始和解。2“修卫”句:卫成公修文公与鲁僖公之好。
晋侯问原守于寺人勃鞮1.对曰:“昔赵衰以壶飧从2,径馁而弗食3.”故使处原4.
1原守:守原之大夫人选。寺人勃鞮:即寺人披。2壶飧(sūn):以壶装盛的饭食。壶:盛饮食的器具。3径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作“寝饿”,意谓饿甚。4王引之以为此条当在“卫人平莒于我”条之前,疑误。
经
二十有六年春1,王正月己未2,公会莒子、卫宁速3,盟于向4.
齐人侵我西鄙。公追齐师5,至酅6,(不)[弗]及7.
夏,齐人伐我北鄙8.
卫人伐齐。
公子遂如楚乞师9.
秋,楚人灭夔10,以夔子归。
冬,楚人伐宋,围缗11.
公以楚师伐齐12,取谷13.
公至自伐齐。
1二十有六年:公元前634年。2己未:十日。3宁速:宁庄子,卫大夫。4向:莒邑,在今山东莒县南七十里。5“公追”句:《春秋》记事一般不涉及过程,此次鲁君追逐齐师,远至齐地,故特笔书之。6酅(xī):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南。
7弗:原本作“不”,据阮元《校勘记》及敦煌写本(P畅4058)
改。8北鄙:北部边境。9公子遂:鲁卿。乞师:请求援军。
10夔:国名,芈姓,今湖北秭归县东有夔子城,即其地。《经》不讥楚灭同姓,因夔有不祀先祖之罪。11缗:宋邑,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北二十五里。12公以楚师:鲁君能左右楚师,故称“以”。13谷:齐地,在今山东平阴县东阿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