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在大慈恩寺主持佛经译场,为僧徒开讲佛教各宗经论。各地的僧人慕他的高风纷纷投到玄奘门下受教。不远万里入唐来的朝鲜、日本等国的求法僧人,也多慕名到大慈恩寺学习。所以玄奘的门下,号称弟子三千。慈恩寺遂成为誉称海内外的佛学中心。玄奘也特别注意对青年僧徒的培养教诲。他在整日忙于译务,还要应接豪门贵客,处理阖寺的事务,在事繁任重的情况下,每日黄昏之后,则专门为僧徒讲授新译出的经论,解答他们提出的疑义。特别是玄奘放手让其学有所成的弟子们,承担佛经译务,通过实际工作锻练提高,其门下桃李纷芳,英才辈出。仅以译梵文字义为中心的“笔授”,而著名于时者。即达三十二人。他们中的佼佼者,是要数被誉为玄奘弟子窥基像“四哲”的神昉、嘉尚、普光和窥基。而其中最能继承并发扬玄奘所学的,则是出身将门的青年僧徒窥基了。
窥基姓尉迟,京兆长安人。他是唐初最著名的开国大将军,战功彪炳的鄂国公尉迟敬德的侄子。他的父亲尉迟宗,也是一名战将,因功封为松州督都,任左金吾将军之职。将门出身的窥基,自幼生得眉秀目朗,仪表堂堂。玄奘初次见到他,就被他的仪容风度所吸引,而感叹地说:“将门之后确是名不虚传!”并即刻提出要收窥基为徒。身为将门之后,贵族子弟的窥基,怎会能出家当和尚呢?
原来在唐代,由于统治阶级对佛教的积极扶持,寺院经济的蓬勃发展,上层僧侣都享有很大的政治特权和优越的物质生活。所以出家当和尚,也就成了世俗门阀、贵族子弟的另一条出路。因而当时就有“选官”不如“选佛”的流言。故在唐代,上层僧侣的出身,很多都是“世号衣冠门称甲族”的贵族子弟。如律宗的创始人道宣和尚,就出身高第,他是陈朝吏部尚书钱申的儿子。又如在天文历法上,有杰出成就的一行和尚,就是以开创唐朝功勋著称的左骠骑大将军,郯国公张公谨之孙。所以当玄奘向尉迟宗提出,要收其子为徒时,他欣然同意。窥基遂在十七岁时,由玄奘剃度为僧。他聪慧好学,在玄奘悉心指教下,很快就精通了梵文和佛教各宗的经论。故当二十五岁时,就正式参与玄奘所主持的译场工作。窥基是当时参与译务众多硕学高僧中,最年青有为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