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慈恩寺不但殿宇宏丽,而且寺南有黄渠流经,水竹森茂。寺内花木丛翠,清幽宜人,是京师最引人入胜的游览地。而寺内的牡丹,在长安则是最为著称的。
在唐代以前,牡丹可能还是野生的。唐初以来,才被人们移入庭园。由于牡丹花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被人们视作象征兴旺发达的富贵花。盛唐以来,统治阶级日益奢糜,玩赏牡丹,渐成风尚。长安豪贵不惜重金购求,有一株值数万钱者。故白居易有“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之叹!
慈恩寺中的僧人,多有培值牡丹的技艺。寺中各院花圃中,不但广植牡丹,而且讲究花色品种,因此享有盛名。据载慈恩寺浴室院内,有牡丹两丛,每开花达五、六百朵。另外,在慈恩寺的元果院,所植的牡丹,比京城各处的牡丹,早半月而开。而太真院内的牡丹,则比京城各处的牡丹,晚半月而开。故每当三月暮春之际,车马如狂,争先恐后地奔赴慈恩寺观赏牡丹。这几乎成为当日长安城内,最时髦的春游方式了。
诗人骚客的雅兴最高,在观赏之余,就要吟咏唱和。诗人裴潾在慈恩寺佛殿的墙壁上,题咏的白牡丹诗称:“长安豪贵惜春残,争赏先开紫牡丹。别有玉磐承冷露,无人起就月中看。”可见元果院早半月开的,可能就是紫牡丹,而太真院晚半月而开的,则是白牡丹了。裴潾题此诗于壁不几天,适值唐文宗来慈恩寺游览,看见壁上裴诗,十分赞赏,令宫嫔诵念。当晚裴潾的这首诗,已经遍传六宫了。
慈恩寺盛开的牡丹按当时长安的风习,人们喜爱深色的,诸如红色、紫色的牡丹。而对白牡丹,人们是不大喜欢的。故白居易在一首题为《白牡丹》的自嘲诗中,他写道:“白花冷淡无人爱,亦占著名称牡丹。应似东宫白善赞,被人还唤作朝官。”元和九年(814年)冬,白居易回到长安,被授以太子左赞善大夫的闲。因得罪朝贵,虽为朝官,却不得参与重要的朝政。所以他用花自况。可见白牡丹被人冷落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