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六年三月初,汤仲明乘火车离开了巴黎来到马赛。随即订购了由马赛到上海的回国船票。在马赛等船需要三天时间,他想起房东大妈玛达娜,便到南特去看望她。玛达娜的父亲已经去世,她也显得更老了。见到汤仲明,玛达娜高兴万分,汤仲明在她家吃了一顿饭,临走时给大妈四百法郎,老太太感激他,为他祈祷,祝福他一路平安。从房东家出来,他利用业余时间仔细地参观了马赛的码头、火车站、飞机场等设施,参观了街道市容、博物馆、古教堂等地。第三天,汤仲明乘法国邮船“麦浪号”起程回国,结束了近八年的勤工俭学的生活。汤仲明站在甲板上,望着逐渐远去的马赛,心里顿时产生出一种依恋。这里是他学习的地方,这里有许多中国人民真诚的朋友,但是贫穷的祖国需要他,他应该回去,应该离开法国……汤仲明的思绪随着白色的浪花翻腾着。
“麦浪号”也是沿着汤仲明来时的路线驰向中国的,在船上,他没有出国时的晕船,他的心里舒畅,满怀豪情和喜悦。他观赏着在大海上翻飞的海鸥;在水天相接处的一抹红霞;湛蓝而涌动的大海。傍晚,他凭栏远眺天际的夕阳,夕阳把天空染成了红色,把海水染成了紫色,这红色和紫色的背景上又成就出夕阳闪烁的金色余辉,这是多么动人的景象呵!黎明,他站在甲板上,凝视海上日出,那微红的曙光变成了一道道红霞,太阳象害羞似的露出一点红边,再露出小半边脸、半圆、全圆……慢慢地向上升腾。此时,万道霞光从云缝里射将出来,把天空照射得光亮而绚丽,旭日由血红、朱红、大红、橙黄不断的变化着,直至发出耀眼的光芒。黑暗退去了,一切都在太阳的光芒中迸发出勃勃生机……汤仲明出神地望着、想着:“祖国一定会强盛起来,正象黎明一定会到来一样。”想到祖国,在他的心中似乎也升腾起一轮朝阳,暖融融的。
漫长的海上旅途,汤仲明的生活是十分充实的,他带了很多的书籍,除了专业书以外,他还特地买了许多世界文学名著。他是个兴趣广泛的人,因为过去学习时间紧,无暇读文学书,这次在船上是个很好的机会,他埋头于这些著作中。有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大仲马的《三个火枪手》、左拉的《基督山伯爵》、司汤达的《红与黑》以及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伏尼契的《牛虻》等。这些都是他早就想往的名著,他从这些书中了解世界,了解不同国家的历史和风土人情。感受各种不同的命运,各阶层人物的喜怒哀乐,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从中增长社会知识,使他受益终身。
一九二六年四月,汤仲明终于回到了阔别八年的故乡。
汤仲明回到老家孟县中汤庄后,全家人高兴得象过年一样喜庆,为他接风洗尘。他妈给他做小时候最爱吃的主食面片,副食红烧肉。他爸打了酒、买了香烟、果品招待前来看望他的乡亲。
汤之峰对儿子学成回国非常高兴。他无怨也无悔,二十多年的艰辛,换来了一片光明。他对儿子说:“俊哲,你已进入而立之年了,咱家的门户就靠你了,你在法国八年,一边做工一边上学,难为你了。还给家里寄回那么多钱,过去欠的帐已还清,日子过得去,你出去好好干一翻事业吧。”汤仲明听了父亲的话很感动,回答说:“爹,我就是为了干一番事业才回来的,要是为了挣钱,我在法国会赚更多的钱,生活条件也比在国内好。我们家穷、缺吃少穿上不起学的情况改变了。可我们国家还很穷很弱,受洋人欺侮的情况还没有改变,我要为国家出点力,为改变我国科技落后面貌尽点心。”
“那好,你放心大胆地去干吧。”汤之峰满意地鼓励他说。
快满十岁刚刚放学回家的大女儿贞香,对久别的爸爸一点也不陌生,她听妈妈说:“快叫爸爸。”她就跑步奔向爸爸的怀抱,亲昵地叫爸爸。汤仲明一见,眼睛一亮,大女儿长得和她妈一样清秀,瓜子脸,大眼睛,灵牙利齿,一条小辫拖在身后。看那灵巧劲,就知道她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他俯下身将贞香抱起,高高举过头,口里喊着:“好乖乖!”放下后问她:“上几年级了?成绩好吗?”“上三年级了,成绩在班里头名二名,没下过第三。”汤贞香很自豪地回答。汤仲明听了非常高兴,觉得自己刚才没有看错,就鼓励她说:“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出国留洋。”
“好好好,我长大象爸爸一样出国留洋。”贞香兴高采烈地半喊半说。汤仲明没有料到自己的女儿长得这般漂亮、聪明。他打心眼里喜欢,在他心灵深处升起了新的希望:后继有人了。
汤仲明的二女儿瑞秋,比贞香小三岁,她对爸爸感到陌生,她不叫爸爸,也不理解大家为什么对这个陌生的人那么热情,晚上,她不让爸爸进屋,更不让爸爸上床,惹得大家啼笑皆非,妈妈和奶奶又哄又说,终于很不情愿地跟奶奶睡去了。汤仲明看着瑞秋,心里十分爱怜,同时又有一些内疚。自己出国时孩子还出生不久,离家一走就是这么多年,难怪孩子不接纳自己,没有尽到当爸爸的责任呵!秀英十分温存,安慰他说:“孩子小,不懂事,过几天熟悉后就好了。”夫妻久别重逢,有无尽的心里话,当晚述说到深夜。
第二天,汤仲明就走马灯似的拜见老师,走亲访友以尽礼节。忙碌一周后,他就不得不再次离家来到开封,迫不及待地寻求报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