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一个年青有为的厂长

汤仲明没有心在北京逗留,即刻动身去徐州,途中路过新乡也没有下车回孟县看看家人,就直奔徐州铜山机修厂。路上折腾了几天,第四天下午到了徐州,立刻就赶到了厂里,厂里办公室的人员接待了他,让他自己先找旅馆住下,待他们报告厂长,安排好工作后再来。汤仲明恨不得马上投入工作,连连回答说:“好好好,那我明天再来。”工作人员见他急切的样子,善意地笑着对他说:“你三天后再来,利用这几天好好休息一下,游一游徐州的云龙山、云龙湖等风景,上了班后就没有时间了。”汤仲明感谢对方的好意,告辞出来住进了附近的旅馆。

一九二六年的五月,汤仲明到陇海铁路徐州铜山机车厂正式上班,从法国归来,他到开封、郑州、汉口、北京等地东奔西跑,这时终于有了结果,有了报效国家的机会。

徐州铜山机车厂是一九一五年开封至徐州段铁路通车后建立起来的,是负责修理火车头和车箱的工厂,厂长是比利时人,副厂长是法国人,也有一个副厂长是中国人,但厂里的事基本上都是外国人说了算。厂里没有给汤仲明安排具体工作任务,只让他跟着工程师实习。

厂里的工程师都很内行,实干精神很强。这使汤仲明很高兴,他除了查阅资料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泡在车间里,熟悉每一道工序,了解每一个部件,和工人一起干活,一起流汗,时间长了,工人们也把他当作了自己人,工作中遇到困难总喜欢找他,他很乐意和大家一起研究解决。

几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厂领导向上级反映汤仲明技术好,实干精神强等突出的优点,郑州铁路管理局得知汤仲明的情况后,决定提前结束他的实习期,转为正式工程师,马上调汤仲明到洛阳机车厂担任副厂长。

洛阳离孟县很近,不足一百里路程,汤仲明很高兴到洛阳去工作。

当时冯玉祥被武汉国民政府任命为河南省主席,他提出“建设新河南”的口号,实行了一些改革措施,在洛阳建立民众教育馆,修筑体育场,改变了许多街道名称,倡导种植树木等。冯玉祥为发展河南,将河南省实业厅改为建设厅,任命刘治洲为建设厅厅长,建设厅设四科分管农、工、商、矿、牧、鱼、森林、市政、道路、水利、交通等一切建设事宜。这一切让汤仲明十分兴奋,他认为洛阳将为之振兴,国家有了希望。

汤仲明走马上任,很快回到古老洛阳,到洛阳时已是黄昏时分,他在街上的一个小餐馆里要了一碗酸浆面条,这是洛阳街头很受大众欢迎的面条,价格也很便宜。就象重庆的小面、汉口的热干面一样。汤仲明也很爱吃这种口味,还买了两个馒头、一碟咸菜,餐后感觉不是很饱,就又买了一块洛阳的名小吃——油酥锅盔,尝一尝,又香又酥,甚是好吃,他非常满意这顿晚餐,这家乡的风味令人惬意。

洛阳机车厂位于洛阳火车东站的东边,主要任务是修理机车,规模和徐州铜山机车厂差不多。机车多数是由比利时制造,少数是法国人制造的,厂长也由比利时人和法国人担任。他们知道汤仲明是法国留学的机械工程师,就让他分管生产,这正符合汤仲明的愿望。和往常一样,他每天一早就来到厂里,穿上工作服,下到车间和工人们一起干活。他尽心尽责,态度和气,很快就和工人们熟悉了。工人们有什么困难,总乐意找他。遇到修理中的难题,他一边出主意、想办法,一边和工人们商量着一起干,很快就会解决问题。

汤仲明在法国留学期间,学习到许多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规章制度,他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厂里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运用到生产管理中,使厂里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生产质量和经济效益有了明显的提高。汤仲明凭着自己的才华和实干精神获得了工人们的拥护和上级部门的肯定。但他并不满足,“科技救国”的理想实现还刚刚开始,他想如何才能推动中国的工业向前进步?在思索之中,他萌生了改造火车头的念头。

当时在国外已经出现了内燃机火车头,比蒸气机优越得多,既干净,噪音也小。汤仲明想:如果在中国也用内燃机替代蒸气机多好!办成这件事可以使中国的铁道事业向前迈进一步。但是没有内燃机现成的图纸,要办成这件事谈何容易!汤仲明没有退缩,他决定自己设计,自己制图,他相信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一定能做到。于是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潜心研究起内燃机车来。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九二七年春节将近,汤仲明的大女儿贞香该上高级小学了,二女儿瑞秋也该上学了,汤仲明考虑洛阳市的教育质量比乡里,县里的教学质量高,他决定把妻子和女儿接到洛阳来。郭秀英听说后也很乐意来照顾丈夫,于是由汤仲明的弟弟汤汉三护送,母子三人来到了洛阳,在工厂附近租了两间民房住了下来。

郭秀英贤淑,端庄而且勤劳,又特别地爱干净。她在家里时也经常下地干农活,但从来都是一身整洁,两个女儿也被收拾得干干净净。他们租的房屋虽然破旧,可经她打扫收拾却也显得干净清爽,屋里的旧家具也擦洗得油光发亮,一尘不染。

贞香受父母影响,也很爱干净,脑子很灵活,在小学读书的几年里,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很是逗人喜爱。瑞秋虽然还没上学,但她三叔已经教会她认了许多字,还能背诵许多“三字经”“百家姓”中的句子。汤仲明从两个女儿身上看到了希望,相信她们长大后一定会有出息,会成为有用之才,他打心眼里喜爱这两个乖巧的女儿。

汤仲明结婚后,为了学业,为了工作,一直在外东奔西波,现在他一下班回来,秀英就会端出热腾腾的饭菜,问寒问暖,关心备至,温柔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使汤仲明倍感家庭的温暖,心情格外舒畅。

转眼,就到了春节,纷纷扬扬的雪下个不停,没有刮风,雪下得很温和,房子上、墙头上、树枝上、大街上到处覆盖着皑皑白雪,好一派银装玉砌的世界。在这寒冷的冬季里,人们的心可比什么时候都热,俗话不是说:“麦盖三床被,枕着油馍睡”吗!大雪兆丰年,明年一定好年成啊!这春节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大节,人们都喜滋滋地忙碌着准备过年。

汤仲明夫妇对过年并不陌生,也知道过年有许多的讲究。但以前在家里都是父母操办,自己都是听从安排,现在他们第一次自己过年,真还有许多不懂的地方。汤仲明并不因为过年放松自己对内燃机的研究,反觉得这时工厂里少了许多工作,倒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利用,他对妻子说:“过年的事,你就看着办吧,不要太繁琐,简单一点好。”秀英听了丈夫的话,责无旁贷地挑起这个担子。好在房东太太是个十分热心和健谈的家庭妇女。她见秀英向她请教,十分乐意向秀英介绍,她从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开始一直说到过元宵和二月二为止。秀英认真地听着,记在心里。

腊月二十三晚,不分贫富,无论城乡都要祭拜灶爷。因为传说灶爷今天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情况,人们期望他多说好话,来年风调雨顺,在灶前摆上食品向灶爷叩头祭拜,还在灶房的房檐上放上一碗水和一把麦草,意思是送灶王爷骑马上天用作的草料。汤仲明是个有学问的人,他不信鬼神。但他也顺着妻子向灶爷叩了头,他不愿扫了妻子的兴致。

“二十四扫房子”,也有“腊月二十五家家扫尘土”的说法,从这两天起,就开始大忙起来,这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明代就把岁末扫尘作为礼节的一种。此时,大人、小孩过年穿的新衣服、新鞋一般都准备齐了,开始忙做吃的,蒸馍、做年菜、炸油食、洗刷门窗家俱。汤仲明由于新租住的房子,郭秀英平时又很干净,房子经常扫,桌椅天天抹,也就没费多大的劲。他们跟平常生活也差不多少,就是多做几样菜,多蒸些馍罢了。秀英心灵手巧,还给女儿做猪、狗、牛、羊、兔、刺猬等动物模型的馍,刺猬是用剪刀夹成满刺,嘴里还含一枚钱,蒸馍还用筷头粘上颜色打上红点,增加节日喜庆气氛。

过年,不论贫富人家,都要在门上贴对联,汤仲明从秀英买回的纸张中挑了一张碎金大红纸,写了两幅对联贴在门上。两付对联写的是“爆竹声中除旧岁,莺啼燕语报新年。”横额是“春回大地”,另一付写的是:“五风十雨皆为瑞,万紫千红总是春”。横额为“国泰民安”,汤仲明这是用它来寄托自己美好愿望。

除夕晚上,各家都在神位和祖宗牌位前点起灯烛、烧香叩头,并燃放鞭炮。这名谓“安神”,这一夜鞭炮声此起彼复,格外热闹。

大年初一天朦朦亮,郭秀英推醒了汤仲明说:“起来吧!大年初一得起早,一年都起早。”接着又唤贞香、瑞秋起来。

正月初一这一天,洛阳有不少规矩,这天不扫地、不往外倒垃圾,不动菜刀,让它歇一天,不做新鲜的饭菜,而吃头年做好的,还不准说不吉利的话,小辈要给长辈拜年,大人要给小孩压岁钱。贞香、瑞秋从内到外,从上到下都穿着妈妈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服向父母叩头拜年后,也得到父母给她们的压岁钱,两个孩子又笑又跳,格外高兴。早饭后八九点钟,街邻朋友之间开始拜年,一般见面拱拱手,说几句祝贺的话,大家都笑逐颜开,脸上挂满了喜庆。

初二是女儿回娘家给父母拜年的日子,他们头天就作好了准备,贞香、瑞秋因要回老家向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拜年特别高兴。一夜都梦醒好几次,天蒙蒙亮就早早起来去汽车站搭车。洛阳到孟县路程不算远,但中间隔着一道天堑黄河,汽车只能开到黄河南岸返回洛阳,人渡河后到北岸再乘汽车。渡黄河使用的是一艘大木船,有四五个有经验的艄工,黄河此处水面约有一百多米,主航道上上下翻滚的黄河水,俨似妖魔鬼怪舞翩翩,望着真有点令人生畏,毛骨悚然。上船后,瑞秋紧紧依偎在妈妈怀里,贞香则坐在爸爸跟前。船一离岸,艄公们就进入紧张的战斗,与水搏斗,并连声吆喝:“坐好,不要动!”船离岸十来米就进入深水急流主航道,由于人工操作,根本无法控制住船往北岸靠而不向下流,经过艄公们的百般努力撑杆、摆舵等措施,船仍被冲下几十米才渡过急流到达缓冲区,过急流时,真是惊心动魄,提心吊胆。从南岸到北岸百十米宽,船还是被冲下八九十米才靠了岸,船待乘客下船后,载着又上来的北岸乘客要靠着北岸人拉上去一百多米,才能再横渡到南岸,这一来一回将近两个小时。汤仲明他们一家下船以后,提着的心才落了地,汤仲明心里想,这里要有一座桥多好,十分八分钟汽车一跃就过去了,又快又安全,渡船,又慢又危险,涨水和枯水季节还不知怎么办哩?他感叹自己国家太穷,技术又落后,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修一座黄河大桥呢?他真盼望这一天早一些到来。

汤仲明夫妇和女儿四口,从白坡渡口乘汽车到孟县城后,徒步直奔郭秀英娘家胡村,幸好路程不很远,下午就赶到了。郭秀英的母亲(秀英的父亲已于1919年秋去世)对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儿的到来非常高兴,两个弟弟也为此欢天喜地,早准备了丰盛的年饭招待他们,汤仲明夫妇四口在胡村住了一夜,第二天回到中汤庄。汤之峰夫妇对儿子儿媳和小孙女回来拜年也是特别高兴的,秀英拜罢年后,就找个围腰系上开始帮婆婆干活了,她进厨对婆婆说:“你去跟他们说话吧,我来做饭。”

“你刚回来,歇着吧。”婆婆说。两人推来推去,谁也没有走,就一起做饭了,秀英到这个家已经十来年了,婆媳关系很好,都称得上是贤妻良母。

父子在堂屋内闲谈。汤之峰对汤仲明说:“你去法国时,俺们县还属河北道吧?”

“是呀,现在属哪?”汤仲明问。

“今年废道,改名河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区,督察署设在新乡。”汤之峰答罢又问汤仲明:“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为县长知道吧?”

“这知道。学堂也改为学校了。”

“现在私塾越来越少了,去年俺们县里也办了一个县立师范讲习所,是由原来的师范传习所改建的,地址还在城里太平街。”

“有进步,我上学时,城里只有一所高级小学堂。”

“自从你上了中学、师范、外语等学校后,我也比较操心学堂的事了,老师、乡邻有文化的人也爱跟我说。你有了出息,我们的门风改变了,也不再受人欺侮了,我的心愿达到了。”

“家里不受欺侮了,可我们国家还受外国欺侮。”汤仲明不无遗憾地说。

“这就要靠国家,靠你们年轻人了。”汤之峰仍然心满意足地说。

正月初四那天,汤仲明夫妇带着女儿去城西亲戚家拜年,这里离韩庄韩愈墓不远,他们就顺便去谒陵。韩愈字退之,号昌黎,河南河阳(今孟县)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墓祠位于城西韩庄北的山丘上。墓冢高大,有砖石围墙,周长五十余米。远望象是一座独立的小山,墓顶枣树丛生,左为酸枣,右为甜枣,非常奇异有趣。墓前有韩愈祠,祠外墓前松柏蓊郁,祠院前端有祠门三楹,中心有飨堂三楹。院内有碑楼六座,碑碣七通。堂前有唐柏两株,枝叶茂盛,世称“唐柏双奇”。这时正值春节期间,来拜祭的乡亲络绎不绝,许多乡亲已经把韩文公当作神来敬拜。他们对着韩愈墓烧香叩头,希望赐福消灾。汤仲明读过韩愈的许多文章,历来十分敬仰这位乡亲,边参观边向秀英和孩子们作些简单的讲解。在中汤庄住到初五,汤仲明和秀英便辞别父母,带着孩子回到洛阳。

汤仲明初七上班后,工厂里的人大多放假回家过年了,只有城里附近的少数人来上班。年前汤仲明安排把机车普遍修过一遍,都能保持一段时间正常运行,所以厂里的活也不多,工厂正规上班要等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汤仲明利用这个时间又钻进了研究内燃机的工作里。

过年以后,汤仲明更是日夜操劳,废寝忘食地研究制造内燃机的图纸和说明书,经常因为思想集中在图纸上就忘了吃饭和睡觉的时间。秀英一遍一遍地催,一遍一遍地为他热饭,可秀英从来都轻言细语,丈夫晚上无论工作到什么时候,秀英都默默地坐在他的身边,冬天为他添炭取暖,夏天为他摇扇驱蚊降温,好一个贤淑的妻子!很快几个月过去了,汤仲明接到调令,到陕州行车厂任厂长,时年他刚三十岁。

当时的陇海铁路和京汉铁路都是借外国人的钱修的,都被外国人控制着,督办、车站站长、机修厂厂长、机务段段长不是法国人就是比利时人或英国人,汤仲明任厂长真是个例外。

陕州为历代郡、州治所,地处豫西边陲,是河南的西部门户,联系山西、陕西的经济重镇。一九二四年陇海铁路修到陕州,一九二七年通到灵宝。由于陕州所处的重要地理位置,陇海铁路在此建立陕州行车厂,规模虽然不大,但它担负着陇海铁路河南境内最西端的行车修理任务。

一九二七年八月十六日,汤仲明带着妻子、女儿离开洛阳,乘陇海铁路西去的列车前往陕州赴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西安事变实录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