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旁又有一小塔,是太子用留下的宝衣换鹿皮衣的地方。太子已经断发换衣裳,虽然已除了璎珞,但还有一件宝衣。他说:“这件衣裳太华丽了,怎样才能换一件呢?”这时净居天神化作猎人,身穿鹿皮衣,手持弓,背负箭。太子看见,举起衣服向他说道:“我想与你换这件衣服,望你能答允。”猎人道:“好吧!”太子便脱下上衣,交给猎人,猎人得到衣服后,恢复了天神的原形,拿着换来的衣服,腾空而去。
太子换衣处旁不远有塔,为无忧王所建,这是太子剃发的地方。太子从阐铎迦处取刀自己割断了头发,天帝释又将它接上天宫供养。这时净居天神化作剃发人,手持剃刀,慢步走来。太子问他道:“你会剃发吗?请替我剃干净吧!”变化的人受命,便为他剃了发。
菩萨越城出家的时间也不能肯定。或谓年十九,或谓年二十九,以吠舍月后半八日越城出家,即今三月八日;或谓以吠舍月后半十五日,即今三月十五日。
灰炭塔。
太子剃发塔东南,在旷野中行一百九十里,到尼拘卢陀林,有塔,高三十余尺。从前如来涅后,舍利已经分完,婆罗门们没有得到,便在涅叠般那大唐语言是焚烧,旧译维,误的地方收集遗留下来的灰炭,带回本国,建立这个圣迹来供养。从此以后,这里不断出现奇迹。有疾病的人来祈请多能痊愈。
灰炭塔旁旧寺院中,有过去四佛座位和他们散步的遗迹。旧寺左右有数百座塔,其中一大塔是无忧王所建。崇高的塔基虽然已经陷倒,但塔仍高百余尺。
从此向东行大林中,道路艰险,要经过很多危难:山牛、野象、群盗、猎师、都在窥伺旅行的人,为害不绝。走出大林后,到拘尸那揭罗国在中印度境内。
拘尸那揭罗国。
拘尸那揭罗国的城郭已颓毁,邑里萧条。故城的砖基方圆十余里,居民稀少,街巷荒芜。
准陀故宅。
城内东北角有塔,为无忧王所建,原是准陀旧译纯陀,误的故居。故居内有井,这是为把供养献给佛才开凿的。虽然已经历了很长的岁月,但水仍很清美。
娑罗林及释迦涅?处。
离城西北三四里,渡过阿恃多伐底河大唐语言是无胜,这是一般的通称。旧译阿利罗跋提河,误。经典上称尸赖拿伐底河,意译为有金河,离西岸不远,便到娑罗林。这种树像槲,但皮青白,叶很光润。其中有四棵树特别高,这就是如来涅的地方。有砖砌的大精舍,其中有如来涅像,头向北而卧。旁有塔,为无忧王所建。塔基虽已倾陷,但塔尚高二百余尺。塔前建有石柱,记载如来涅的事。虽有文字记载,但不记日月。据过去的记载说:佛在八十岁时,于吠舍月后半十五日入涅,即今三月十五日;说一切有部则认为佛于迦剌底迦月后半八日入涅,即今九月八日。自佛涅后,各部派说法不一,或谓已一千二百余年,或谓已一千三百余年,或谓已一千五百余年,或谓已过九百年,未满一千年。
雉王本生故事。
精舍旁不远有塔,这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群雉之王救火的地方。从前这里有一大片茂林,鸟兽在此巢居穴处。忽然狂风四起,林中大火冲天。这时有一雉鸟心怀悲悯,飞往河里把羽毛浇湿,又飞回树林上空奋力把水洒下来。这时天帝释俯身告诉雉说:“你为什么这么愚蠢,枉费羽翼之劳?大火熊熊,焚烧林野,岂是你小小的身躯所能扑灭的?”雉问:“这是谁在说话呀?”答道:“我是天帝释。”雉道:“天帝释有很大的福力,想做什么都能做到,救灾拯难,易如反掌。现在不但不来相救,反而讥问我徒劳无功,你的责任哪里去了?现在烈火方炽,不要再多说了!”于是雉又急忙飞向河水。天帝释便用双手掬水,遍洒树林。顿时火灭烟消,生物的性命赖以保全。所以现在称这里为救火塔。
救生鹿本生故事。
雉救火处不远有塔,是如来修菩萨行时为鹿救生处。在很早的时候,这里有一片大林被大火燃烧。鸟兽都走投无路,前有急流,后有烈火,无不沉溺丧生。这一只鹿心怀恻隐,身居急流,以致皮穿骨断,强憋着痛楚以救溺者。跛兔最后来到,鹿顶着疲乏和痛苦将它渡过河去,结果筋力已尽,溺水而死。诸天神将尸骨收起来,建塔为记。
善贤证果处。
鹿拯溺塔西不远有塔,是苏跋陀罗大唐语言是善贤,旧译须跋陀罗,误涅的地方。善贤原来是婆罗门师,年一百二十岁,是地方上有学问的长者。他听说佛要涅了,便到双树间,问阿难道:“佛世尊将要涅了,我有疑难,想向他请教。”阿难道:“佛将要涅了,不要打扰他吧!”善贤道:“我听说佛在世时很不容易遇到,真正的佛法也难于听到,现在我有很难解决的疑问,恐怕无人解答了。”善贤遂进入内,先问佛道:“学问有各种不同派别,各有师承,各有异法,训导俗众,乔答摩旧译瞿县,误,你能都知道吗?”佛道:“我都很有研究。”便对他一一解说。善贤听罢,完全理解,心悦诚服,便要求入法门中受具足戒。如来告诉他说:“你哪能行呢?凡是外道异学修习梵行的,都要考验四年,看他的行为,考察他的情性;如果威仪寂静,词语诚实,才可在我法门中修习梵行。但这也是事在人为,没有什么困难的!”善贤道:“世尊悲天悯人,济世无私,四年考验(身业、语业、意业),三业合格方能通过。”佛道:“我刚才已说过了,这不过是事在人为而已。”于是善贤出家受具足戒。他勤奋修习,身和心都勇猛精进,不久就对法坚信无疑,并自身努力去证,在刚过夜半时,果然证得罗汉果。一切烦恼均已到头,梵行已经完成。他不愿见佛入大涅,便在众人前入火界定自焚,现出神通,先入涅。这是如来最后一个弟子,先入涅。他就是从前最后求渡的跛兔。
执金刚仆地处。
善贤涅处旁有塔,这是执金刚仆地的地方。大悲世尊根据众生根机而施以教化,教化之功完毕,便进入涅的安乐之中,在双树间头向北枕而卧。执金刚神秘迹力士见佛涅,悲恸地喊道:“如来舍弃我进入涅,我们无所皈依,无人保护了。我们就像被毒箭射中,被炽盛的愁火烧身一样。”他们丢掉金刚杵,闷绝仆地。不久又苏醒过来,悲哀恋慕地相互说道:“在生死的大海中,有谁为我们作舟楫过渡?在无明的长夜里,有谁为我们燃灯照明!”
释迦涅?的故事。
金刚仆地处旁有塔。这是如来涅后七日受供养的地方。当如来将要涅的时候,光明普照,人和天神们都来了,大家都非常悲戚,相互说道:“大觉世尊现在将要涅,众生福尽,人世间无所皈依了!”如来靠着右胁卧在狮子床上,告诉大众说:“不要以为如来毕竟涅了,如来的法身还是常在,脱离诸种变易。你们应当不要懈怠,早日求得解脱!”比丘们欷悲恸。这时阿泥卢骨反陀旧译阿那律,误对比丘们说道:“停止,停止!不要悲伤了,天神们要讥怪了!”这时末罗(力士)族人众已供养完毕,正要抬金棺到火化的地方去。阿泥陀又说:“暂且停下!天神们要留下金棺供养七天。”于是天神大众手持妙天花,来往太空中唱赞圣德,各竭尽诚心,共同供养。
停棺处旁有塔,这是摩诃摩耶夫人哭佛的地方。如来涅后,棺殓已毕,这时阿泥陀上升天宫,告诉摩耶夫人道:“大圣法王现在已经涅了。”摩耶听了,悲哽闷绝。她和天神们一起到双树间,见了僧伽胝衣、钵和锡杖,抚摩痛哭,绝而复声道:“人和天神都福尽了,世界的眼睛陨灭了,今后这些东西没有主人了!”这时如来显示神力,金棺自开,放射光明。如来合掌而坐,慰问慈母道:“您从远处下降到这里,诸行(一切事物)之法(规律)就是这样!望您不要再悲伤了!”阿难含着悲哀问佛道:“后世的人问我这件事,我将怎么说呢?”如来答道:“[你就说]佛已涅,慈母摩耶夫人自天宫下来,到双树间;如来为诸不孝众生,从金棺起坐,合掌说法。”
从城北渡河行三百余步,有塔,这是如来焚身的地方。地上如今颜色黄黑,土杂灰炭。如诚恳请求,或能得到舍利。如来涅时,人和天神悲戚,以七种珍宝装饰棺木,以千层布缠身,设香花,建幡盖。末罗(力士)族人抬着棺舆前引,前后导从,向北渡过金河。又盛满香油,堆积很多香木,将火点起来〔把金棺〕焚烧。有两层 布没有烧着:一层是最里衬身的,一层是覆在最外的。众人分发舍利,只有发和指一点也没有损坏。
焚身处旁有塔,是如来为大迦叶波现双足的地方。如来的金棺卸下来后,香木已经堆起,点火却燃烧不起来,大众都很惊奇。阿泥陀道:“这是在等候迦叶波了。”这时大迦叶波正与五百弟子从山林出来,到拘尸城问阿难道:“世尊的身体还可看到吗?”阿难道:“世尊已被千层布缠绕,重棺入殓,香木已堆积好,即将要焚烧了。”这时佛从棺内伸出双足来,在轮相上面现出奇异的颜色。迦叶波问阿难道:“为什么会有这种颜色呢?”答道:“佛初涅的时候,人和天神大众悲恸,眼泪流下来,便染上这奇异的颜色。”迦叶波行礼后,绕着金棺赞颂。于是香木自燃,大火炽盛。所以如来寂灭,三从棺出:初出臂问阿难治路;其次是起坐为母说法;最后是现双足给大迦叶波看。
八王分舍利故事。
现足处旁有塔,为无忧王所建。这是八王分舍利的地方。塔前建有石柱。刻记着这件事。佛入涅后,焚化已毕,八国国王们也率四兵来到。他们派遣直性婆罗门对拘尸力士说道:“天神和人的导师在此国涅,所以我们从远处来,请求分给舍利。”力士道:“如来降临我们这里;世界的导师寂灭了,众生的慈父丧失了,如来的舍利自应由我们供养。你们路上徒劳奔走,什么也得不到。”大王们谦逊地恳求既不获允,便又说:“礼请既然不从,用武力就在不远了。”直性婆罗门高声道:“想想吧!大悲世尊慈悲,修福修善,经历了种种劫难,想你们都已知道。现在要以武力相侵,这是不适宜的。现在舍利在这里,应当平均分为八份,各国都得供养。为什么要兴兵动武呢?”力士们依了他的话,马上准备平均量出八份。帝释对诸王道:“天神们也应当有一份,不要凭恃武力!”阿那婆答多龙王、文邻龙王、医那钵罗龙王又提出意见:“不要把我们给遗忘了。如果要用武力的话,大家都不是[我的]对手!”直性婆罗门道:“不要吵闹了,大家平分吧!”于是分作三份:一给诸天神;二给龙众;三留人间,由八国重分。天神、龙王、国王都悲感交集。
大邑聚罗怙罗故事。
从分舍利塔南行二百余里,到一大邑聚。有一位婆罗门,是个大富豪,但和其他富豪有明显的不同。他专心研究五明[学问],崇敬[佛法]三宝。在他的住宅旁边,建立了一座僧坊。设备尽善尽美,有各种珍宝做装饰。如有僧众往来途中到达这里,都要受到殷勤挽留,悉心招待,或住一晚,或住七日不等。后来设赏迦王毁坏佛法,往来的僧众没有了。这样过了不少岁月。婆罗门怀念僧侣的心情恳切。有一次他在散步的时候,看见一位粗眉白发的和尚,持着锡杖走来。婆罗门赶忙上前迎接,问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请他进入僧坊,准备各种物品供养。早餐时,用最好的牛奶煮粥进奉。和尚接受后,刚尝一口,便放下钵沉吟叹息。婆罗门侍食在侧,跪下问道:“高僧慈悲为怀,有缘来此。[现在您叹息]是因为晚上睡得不好呢?还是粥的味道不好呢?”和尚不安地说:“我对众人福佑渐薄感到悲伤。但暂时不说这话,食完再说吧!”和尚食完后,提起衣服就走。婆罗门道:“刚才您许下有话要说,现在为什么不说了?”和尚对他说道:“这不是我忘记了,而是不容易说清楚;弄得不好,反生疑问。如您一定要知道,那就简单地说吧。我刚才叹息,不是觉得您的粥不好,而是数百年来我没有尝到这种味道了。过去如来在世的时候,我经常跟随他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中,在清澄的流水旁洗涤器物,或者洗嗽,或者沐浴。唉!现在最好的牛奶,还比不上古代的淡水!这是人和天神福减的缘故。”婆罗门道:“那么高僧曾亲眼见到佛了?”和尚道:“对。您没有听说佛的儿子罗怙罗吧!我就是。我为了维护正法,所以未入涅。”说完后,忽然不见。婆罗门便将他住过的房间涂香洒扫,恭敬地设立了他的像,敬奉他就像他在的时候一样。
从这里再入大林中行五百余里,到婆罗女黠反斯国旧译波罗奈,误。在中印度境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