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彷徨
赵匡胤很犹豫,却是不能不走。郭荣虽然把他从前线调回了开封府,并不是从此就束之高阁,让他就此在家休息,光荣退休。恰恰相反,郭荣不仅没有让赵匡胤就此做一个寓公,反而授予他重任,让他官拜殿前都指挥,掌控开封禁军左营,不仅封了赵匡胤侯爵,还拜他做了兵部右侍郎,开封府尹。
兵部右侍郎倒也罢了,开封府尹权利却是不小,帮助皇帝掌握都城。在原本的历史上,郭荣自己就当过开封府尹,而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也是在开封府尹这个位子上夺了天下。由此可见,赵匡胤被召回,并不是被弃用,恰恰相反,皇帝郭荣对他还算是寄予厚望的。
但是,史虚白却不这么看,大周的这条船已经破了,已经无法挽救了。他兵行险招,想让朝廷请甘州回鹘出兵造成河西空虚,然后赵匡胤就可以突然回兵河西,夺取河西基业。继续和楚国相抗衡。在史虚白的心中,一旦大周灭亡,整个天下的矛盾焦点,就会立刻从大周身上转移,由四国伐周,或者说南北夹击大周的形势,变为了楚国和契丹争夺河北之地。就如同中原王朝时时不忘燕云十六一般,夺取黄河流域的大楚,绝对不可能坐视契丹拥有河北之地的,他们之间必然将会展开新一轮的大战。只要运作得当,河西自然能够在两大强敌之间生存下去,等待时机。可是,人算不如天算。郭荣在关键时刻,居然釜底抽薪。一张圣旨就要把赵匡胤给召回。
史虚白自然是不甘心的,可是不甘心也没有办法。郭荣是皇帝,他就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上,况且郭荣在军中威望颇高。赵匡胤此时要脱离郭荣,那无疑是自蹈死路,除了河西的人吗是没有多少人愿意跟随的。即便是河西的军队,在郭荣和赵匡胤之间,也不见得人人都选择赵匡胤。
两个人相顾无语,只能默默地回到了汴京。等两人到了京师这才知道,整个局面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楚军终于死掉了自己温柔的面纱,赤果果的吞并了蜀国。在马光猛大军的威胁之下,韩保正的十万蜀军就此缴枪投降。凤翔一带全部落入楚国的手中;而郭荣也同时调整了大周的军士部署,他将表弟,原来的殿前都检点李重进派往淮北一线,接替张永德指挥淮北周军;而任命张永德、赵匡胤为殿前都检点、殿前都指挥,指挥和控制开封府的禁军。仍然任命高怀德为关中行营总管,都督关中诸州军事。任命石守信都督燕云军事,指挥对契丹人的战争。整个局面,大周全面转入防守态势,毫无疑问,大周希望以自己坚固的防守能力,拖延时间,让楚军也好,契丹军队也好,无力继续作战下去。
“末将拜见陛下!”赵匡胤刚到京师,就受到了郭荣的接见。而这种举动,也毫无疑问的表示了,郭荣对赵匡胤的尊敬和重视。
“七弟,起来吧。咱们兄弟之间,不需要这么多讲究。”郭荣有气无力的说道,他伸出手像扶起赵匡胤。
赵匡胤站起身来,抬眼看了眼郭荣,见郭荣面色苍白,身形消瘦,肩膀处的衣衫鼓起一个大包,想必还是贴着膏药一类的东西,大殿虽然宽敞,可是那浓浓的药味儿却怎么也掩饰不了的。
“陛下,您身体还好吧?”赵匡胤扶着郭荣的右手,关切的问道。按理说臣子是不能如此直白的闻讯皇帝的病情,特别是外藩的武将。可是,毕竟是十多年的交情了,看着郭荣如此精神不济,赵匡胤心头泛起一丝苦楚,一时儿也顾及不了太多了。
“国家危难之际,我将七弟从前线召回京中,七弟,心中可有怨言否?”郭荣瞟了眼赵匡胤。
这话轻飘飘的,那口气仿佛是自己兄弟随便闲聊扯淡一般,可是那话中的内容,却让赵匡胤吃了一惊。有怨言否?他能没有怨言吗?赵匡胤扪心自问,自己也算得上是忠心耿耿的人了,虽然军中兄弟颇多,愿意为他出生入死的人也不说,可是,赵匡胤自问自己是对得起郭荣的。在国家极其为难的时候,他在前线总比在后方要强吧。难道,自己这位豪气冲天的哥哥,在受了伤之后,竟然变得如此多疑了吗?
“臣不敢!”
“不敢。呵呵。是不敢,不是没有啊!”郭荣苦笑着说道,见赵匡胤额头上似乎渗出冷汗来,郭荣不禁一笑道:“七弟,你可是怪哥哥多疑吗?”
“微臣不敢。陛下见识远卓,臣不敢妄自猜测。”赵匡胤给自己加了一句解释。
郭荣摆了摆手,扭头对一边伺候着的太监说道:“把桌子上的奏折拿来!给朕的七弟看一看!”
赵匡胤诧异的接过那些奏章,打开一看,一颗心顿时冰冷至极。这些奏章都是弹劾赵匡胤的,别的理由倒也罢了,最关键的一条是说赵匡胤勾结楚国,丫根本不可信。理由也很明显,丫和楚国皇帝马云是亲戚,马云可以说是赵匡胤的亲姐夫。当年楚汉在唐州相会的时候,马云也曾经亲自和汉太子说过赵匡胤的事情,希望汉太子能够多照顾赵匡胤。
赵匡胤的冷汗流下来了。他跪倒在地,叩首道:“陛下,臣。。。”
“七弟、、、”郭荣打断了赵匡胤的表白,道:“自从当年马邑一战之后,为兄就觉得,你绝非担当一面你的将才,而是在关键时刻能够主持大局的帅才啊!朕把你从前线调回来,是想让你主持大局的!”
“臣恐怕难以担当。”赵匡胤跪倒在郭荣的床头。
“朕觉得你当得起!”郭荣说道:“以后军国之事,你要担起胆子来啊!”
“臣。。。臣敢不肝脑涂地,以报皇恩!”赵匡胤说道。虽然嫡亲姐姐就在大楚做皇后,可是赵匡胤还真的没有投降的想法。
可是,赵匡胤或许没有想到,他前脚刚刚离开大殿,王朴后脚就从屏风后面转了过来,道:“陛下,你以为如何?”
“我和匡胤相交多年,他必然不会负我的!”郭荣说道。
“太祖皇帝在太原之时,恐怕也从未想过要负汉高祖!”王朴毫不客气的顶了回来,不过,他还是叹了口气,说道:“不过,既然赵将军已经回到了开封,那么史虚白的建议,倒是可以用上一用了!”
“恩,就按你说的吧,好好挑选使者,赶赴甘州!”郭荣摆了摆手说道。
王朴点了点头,静静的看着郭荣,并没有离开的意思。郭荣诧异的看了眼王朴道:“王先生,莫非还有什么事情吗?”
“陛下,微臣算计不周,以至于陷我大周落入如此境地。臣有罪!”王朴跪在地上请罪道。其实,王朴很早就想说这句话了,只不过,他心理面一直希望会有转机出现,能够帮助大周化险为夷,可惜,这转机不仅没有出现,大周确实越来越危险了。
“哎。人算不如天算,敢卿何事啊?”郭荣说道,他心里隐隐有点后悔,可是,以当时的局面来看,先行讨伐契丹,胜算还是最大的,只不过,算来算去,谁也没有想到,契丹人面临崩溃的时候,居然还有一直奇兵在一旁悄悄的窥伺着。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如果形势一直这么恶化下去,不知道陛下有什么打算?”王朴犹豫了半天,他终于问出了这句话。
郭荣愣了,十余年来的一腔热血,渐渐的冰凉了下来。是啊,如果这局势一直这么恶化下去,朕将何去何从,我大周又将何去何从呢?
“燕山没有收复,凤翔却又丢失。河北无险可守,关中又时时存在楚军的窥伺之下。先前的计划,全部落空了。我大周要继续在中原和契丹、楚国对峙,将会异常困难。“
郭荣明白王朴的意思,什么异常困难,基本上没有什么希望的!他问道:“那卿你又有何策呢?”
“臣以为,若事不可为,可以西走。取河西之地自卫,将中原抛给契丹和楚国,让他们自己争斗。”王朴居然提出了和史虚白同样的主意。
这一次,郭荣并没有立刻同意。接下来的几天里,他秘密的和张永德、赵匡胤商议,两人各持己见,让郭荣有点莫衷一是了。张永德同意,而赵匡胤却反对。他反对的理由也有道理:走河西容易,回中原难啊!这一句话,又勾起了郭荣的雄心,让他难以断绝。
赵匡胤回去之后,把这件事拿出来和史虚白商议,史虚白却是大惊失色,道:“将军,错了。你错了。你不应该反对西迁的。恰恰相反,你应该支持西迁才对。”
“这。。。这是为何啊?”赵匡胤问道。
“将军,以我猜测,满朝文武能提出这个建议的非王朴莫属,毕竟,当年王朴在关中之时都提出过,让山东之地,退守关中一观天下隙。将军镇守河西,对河西情况应该非常了解。您就算要反对西迁,也不能说出回中原南的话,这种话,不应该是将军这样的人说出的,更不应该由将军这么痛痛快快的说出。王朴善猜人心,他通过将军的话,一定会猜出将军志向广阔。如果。。。如果皇帝健康,那自然一切无事。一旦皇帝故去,将军又有如此大志,天下何人能治呢?将军这话一说出,我怕王朴就会对付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