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效荣
历史有灵魂,人才人物人。帝王非龙种,是人不是神。
人是什么?恩格斯曾引用费尔巴哈的一句话:人是什么?一半是天使,一半是兽性。自然辩证法也告诉人们,人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产物,人类的进化就是人类逐渐战胜兽性的过程。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每个人的历史是自己的言行写成的。帝王之史,亦不例外,只属个人史。然而,中国自秦至晚清的社会是皇帝、官僚统治的一元的国家和社会,故帝王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方面之一。同时,也受历史的检验,经时间的滤淀和汰选,留下反思和明鉴。这本诗著,从根本上摧毁君权神授、代天司命的王道神坛,以人衡帝王,前史少见。
以史写诗谓“诗史”;以史咏诗谓“史诗”。恕我行外,无能泾渭,不论叫什么名,其内容和意旨是主要的。诗的语言,短小精悍,简洁凝练,言简意赅,凸显真理朴素简单之本性。“诗言志”。“志”,“士”上“心”下,士之心,“心之官则思”,旨在思想、精神。
创新是文学的本性。作者以翔实的史料,深厚的学养,睿哲的诗语,著诗咏叹帝王,评抨功过。这对文学家、史学家都是“避之而唯恐不及”,而作者“偏行虎山”。这种文史底蕴,视思独特,写古人之所未及就,著后世之不可无之创意与胆识,实乃艺高胆大,敢为人先,难能可贵。
诗著从知识层面,提供国文、国史知识。从思想文化层面,发掘传统典籍中人文精神成分,提供知识性和德性的双重借鉴。沟通历史与现实,传授德、智之知,为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提供源泉和动力。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这不正是作者所提供的清澈如镜的源头活水吗?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综观四千余年,530位帝王之践行,有为数不多的几位贤明圣君,济世拯民,强民富国,千古称颂;大多数昏庸暴奢,兽性大发,祸国殃民,国破家亡,万代骂名。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魏徵传》)诗著正是以诗为训辨是非;以史为砺知进退;以史为鉴明荣辱;以人为鉴获得失。
人生历三天,昨天、今天、明天,亦即过去、现在、未来。而历史研著恰恰是为了未来而回顾往事。反思为了前行,阐释昨天是为了今天和明天。从历史中找出最有价值、应传承到未来的东西,使过去、现在和未来更好地连在一起。大作拜读,获益良多,启迪隽永。“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离娄上》)说明个人、家庭是天下、国家的根本,只有先把个人、家庭治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为此,我们每个人“必仁且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有益于人,有利于国,有献于世界。
为国之本,在于为身,做人之道,在于立德。
笔出清高趣,香传圣洁心。发潜德之幽光,启来哲之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