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七、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前6-后57年64岁卒葬原陵)



刘秀称帝都洛阳,血染皇冠东汉王。

成则王侯败为贼,杀手功成坐龙床。



刘秀初始治东汉,收买民心强集权。

经济繁荣国昌盛,光武中兴口碑传。



倚势逞强长公主,纵容家奴杀无辜。

县令董宣知此情,拦车叩马拿真凶。



盛怒公主气难平,请求皇弟治县令。

光武令宣叩头谢,强项不从敢碰硬1。



马武出面力劝谏,佯作惊恐众默然。

四上尊号捧刘秀,名正言顺掌皇权2。



豪强兼并欲永生,农民流亡无地耕。

欺软怕硬假度田,光武镇压免欺凌3。



中兴功臣不张扬,背靠大树避狂放。

举止有度光武敬,大树将军显德望4。



皇姐刘黄选俊良,光武搭桥配鸳鸯。

桥头眺望夸口赞,糟糠之妻不下堂5。



执经问难论经理,勤劳不怠少将息。

太子见状忙劝慰,乐此不疲志不移6。



铜马降将封列侯,疑惧重重怕复仇。

萧王刘秀推赤心,效死尽力身无忧7。

十一

劳神费思白发生,昼夜兼程行军令。

削平割据一全国,得陇望蜀立军功8。

十二

大将吴汉好争胜,威重之貌敌惊恐。

光武侧足观势态,差强人意跨征程9。

十三

心术不正乱嚼舌,众口铄金难拦截。

雷霆之怒欲制裁,薏苡明珠毁谤揭10。

十四

饼与都尉谁贵贱,今天焉能忘昨天。

一笥饵饼得都尉,饿鱼吞食冲浪尖11。

十五

门侯监守善动脑,火明辽远不受诏。

光武绕道东中门,郅恽上书忠言表12。

十六

戴凭站立自言功,光武聚臣诘难经。

博士个个被诘倒,解经不穷戴侍中13。

十七

名士风流严子陵,隐姓埋名不理政。

传闻客星犯御座,光武仁德会友朋14。

十八

酒肉穿肠飘然行,豆粥麦饭传真情。

冯异帮困雪中炭,箪食瓢饮万年功15。

十九

饥肠辘辘步难行,传舍夺食被吓愣。

刘秀壮胆巧施计,化险为夷南逃生16。

汉明帝刘庄(后28-后75年48岁卒葬显节陵)



明帝刘庄遵父训,减刑徙边抚流民。

人丁兴旺社会安,永平之治当无愧。



西汉以来水患多,明帝派员治黄河。

从此安澜灾祸少,庄稼丰收百姓乐。



班固立志修汉书,被诬入狱罪当诛。

班超上书奏明帝,无罪获释受赏识17。



图像二十八功臣,彰显开国老元勋。

但愿当朝多励志,图强报国后来人18。



投笔从戎树大志,班超奉命使西域。

勇入虎穴得虎子,西国怯惧不自是。



钟离委珠如敝屣,不肯顿首谢恩意。

赃秽之宝岂能纳,明帝重赏驱邪气19。



明帝梦中见神佛,印度取经白马驮。

洛阳城西建佛寺,白马寺里典籍多20。



黄河决口吞田产,百姓遭罪难生还。

明帝诏令速治河,安澜顺畅八百年21。



郎官之制呈轻滥,保举子弟做郎官。

明帝严格官选任,星郎岂能不把关22。



严于律己马皇后,生活节俭不奢求。

亲见外戚显富贵,不准马氏来封侯23。

汉章帝刘炟(后58-后88年31岁卒葬敬陵)



章帝承父秉国权,事从宽厚多向善。

严禁大狱害无辜,罪人减刑徙边关。



打击豪强兼土地,募民垦荒减徭役。

经济发展社会安,鼓励人口多增殖。



白虎观中论五经,谶纬迷信得肯定。

章帝亲临做决断,官样文章《白虎通》24。



外戚窦宪目无法,兼并竟至帝王家。

章帝知情甚恼怒,令还沁园遏豪猾25。

汉和帝刘肇(后79-106年37岁卒葬顺陵)



和帝十岁坐龙位,权倾外戚窦氏贵。

帝与宦官欲灭窦,先迫太后把政归26。



盐铁私营与官营,全由经济作权衡。

国富私营让民利,国穷聚财搞官营27。



闻风丧胆西匈奴,诸国内附做汉囚。

班超两次出西域,声名大振定远侯28。



窦宪痛击北匈奴,单于远遁徙欧洲。

和帝安边战马冲,燕然勒石颂军功29。



外戚窦宪横专断,宦官郑众拿本参。

瓮里捉鳖南北宫,灭窦中官始用权30。

汉殇帝刘隆(105-106年2岁卒葬康陵)

出生百天当皇帝,太后临朝拿主意。

殇帝两岁撒人寰,匆匆上皇古来稀31。

汉安帝刘祜(后94-125年32岁卒葬恭陵)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后贵用娘家人。

外戚邓氏掌朝权,安帝刘祜作陪臣。



安帝还政清君侧,利刃直指舅家人。

除恶邓氏尚未尽,另类戚宦紧相随32。

汉顺帝刘保(115-144年30岁卒葬宪陵)



顺帝委政于戚宦,相互倾轧朝政乱。

宦官养子嗣爵位,名正言顺往下传33。



威风八使出京城,浩浩荡荡车马行。

张纲埋轮弹梁冀,顺帝绕道保贪佞34。



守志不仕天地宽,贫富贵贱心坦然。

明帝盛怒抖威势,樊英难从笑对天35。

汉冲帝刘炳(143-146年3岁卒葬怀陵)

冲帝刘炳多事秋,诸郡地裂泉涌流。

三岁驾崩早离世,临朝辅政梁太后。

汉质帝刘缵(138-146年9岁卒葬静陵)



质帝年幼颇聪慧,洞见梁冀心毒阴。

言出惹来杀身祸,专横跋扈梁将军36。



私客暗录富人名,横加罪状入狱中。

出钱自赎路一条,钱物不足准丧命37。

汉桓帝刘志(132-167年36岁卒葬宣陵)



桓帝行政少主意,事无巨细从梁冀。

名为天子实傀儡,密谋诛杀梁外戚。



桓帝单超合谋计,诛梁收财三十亿。

朝内梁氏一扫空,宦官得势横无忌38。



桓帝腐败更荒淫,宫女六千作陪身。

卖官鬻爵急敛财,衣食日费数千金39。



宦官当权肆无惮,撺掇桓帝杀良善。

党锢之禁一而再,正直废放狂邪欢40。



外戚宦官一路货,倚权仗势为非多。

你杀我夺演愈烈,民不堪命国衰弱。



帝王宗属得偏爱,刘悝骄悖好自在。

史弼心焦忙上书,桓帝阅奏不理睬41。



除暴安良暖民心,处死权贵惹是非。

桓帝畏邪诏问正,死不旋踵何谄媚42。



五侯姻亲满州郡,横行霸道恣意为。

桓帝斩杀外戚魔,后面紧随宦侯鬼43。



澄清天下联名流,抨击朝政心无忧。

挤出台阁戚宦喜,席不暇暖礼遇谋44。

汉灵帝刘宏(156-189年34岁卒葬文陵)



灵帝执政重阉宦,寻求刺激甚糜烂。

卖官鬻爵敛横财,敲诈勒索建宫苑。



荒唐灵帝攒私财,宫中列肆宫女卖。

皇帝欲过商贾隐,脱去御服做买卖45。



吾公吾母皆宦官,皇帝顺应靠边站。

张让赵忠霸朝政,威势煊赫揽皇权46。



鸿都门前售奇货,卖官鬻爵速入伙。

官爵明码标实价,豪富大款莫错过47。



西苑裸馆千间阔,饱餐秀色傍晚歌。

万年如斯为上仙,玉色轻体随帝乐。



蔡邕正定校五经,灵帝诏拜做郎中。

镌刻碑经四十八,熹平石经传世功48。



聚敛无度设导行,皇帝不分私与公。

奸吏作弊敛钱财,上行下效害百姓49。



灵帝拨亮诬告灯,文告捉拿耍威风。

世人莫不重其名,破家相容护刚正50。



为官得意暗敛钱,家财万贯富齐天。

灵帝聚敛买田宅,聚宝盆里藏亿万。

汉少帝刘辩(173-190年18岁卒)



少帝即位汉将亡,董卓引兵战洛阳。

先逐袁绍后废帝,皇帝竟成弘农王。



以虫治虫尚良方,董卓刀下戚宦亡。

鸩杀少帝还夙愿,军阀梦想当上皇。

汉献帝刘协(181-234年54岁卒葬禅陵)



末代献帝是块宝,董卓曹操均需要。

竟挟天子令诸侯,招摇过市发号召。



董卓挟帝都长安,旧都洛阳焚烧完。

关东豪强讨董卓,劫持献帝控政坛。



董卓被诛军伐斗,献帝落入曹操手。

胁迫皇帝都许昌,欲灭衰汉立山头。



长安儒生考汉官,白首空归当愍怜。

献帝下诏补罢归,晚得功名益壮坚51。



曹操送女入后宫,献帝遂为曹家控。

曹丕强迫帝让位,皇后悲愤掷玺声52。

【注释】

1 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圉镇)人董宣为官清正,刚直不阿。担任洛阳县令时,有一次,光武帝的姐姐湖阳长公主的苍头(本为奴婢之类,后多为主子的随从、管家、打手)仗势欺人,光天化日之下杀人后,藏匿在长公主之家。官吏不敢进宅拘捕,董宣一时无法下手,甚感不平。一天,长公主出行,苍头赶车,董宣带领人马等候在夏门亭外。当湖阳长公主的车驾来到之后,董宣上前拦车叩马,并以刀划地,大声指斥长公主纵容杀人的过失,叱奴下车,格杀之。长公主见状大怒,觉得一个芝麻大的小县令竟敢欺负到皇亲国戚的头上来,立即找皇弟,光武帝勃然大怒,诏宣令箠杀之。董宣叩头说:“请容臣说句话再死不迟。”说罢以头撞地,血流满面。董宣的话击中了要害,光武帝自知中兴不易,失民心者失天下,理亏在长公主。便令小黄门将董宣扶起,为了给长公主留个面子,皇帝让董宣向长公主叩头赔个不是,以了此事。哪知董宣不从,小黄门强迫董宣叩首,董宣双手据地,终不肯顿首。光武帝也没有办法,只好笑着说:“董宣是个强项令。”

2 刘秀基本平定河北之后,众将打算及早将刘秀推入皇上宝座。于是由马武出面劝谏,言说现在天下无主,不能安众人之心,如果有人乘蔽而起,到那时再称帝,虽然让仲尼做相,孙子做将,恐怕也无益,正如水泼到地上不容易收回一样,后悔也来不及了。刘秀听后,佯做惊恐之状,并说:“说这种话的人,应该斩首!”于是众人默然。后又经过三次劝谏,刘秀登上皇位。

3 西汉后期,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农民流亡,导致了割据势力增长,社会动荡不安。东汉初年,豪强地主仍然广占田土,奴役人口,报而不实,公开与封建中央争夺剥削对象。针对这一情况,光武帝于建武十五年(后39)六月,诏令全国,清丈土地田亩,登记户口年龄,以求增加赋税收入和解散、控制豪强势力,但却遭到了豪强地主的反对。地方官吏由于畏惧豪强势力,不敢对他们进行认真检核,遂弄虚作假,以多报少。而对待劳动人民,却以度田之名,进行欺凌,甚至将他们的庐屋宅区也当作耕地予以丈量登记,强迫纳税,结果,百姓遮道而哭。因此,光武帝以度田不实的罪名处死了曾任汝南太守大司徒欧阳歙,建武十六年九月,又以同样的罪名处死了河南尹张伋及诸郡太守10多人,加紧度田。后采取镇压、优抚、瓦解的手法,才平息了这次动乱。

4 汉室的中兴功臣冯异,为人谦虚,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在路上若与将领们相逢,从不抢先争道,往往引车避之,进退举止有度。行军打仗每到一个住所,许多将领便聚在一起争论自己的战功,而冯异常常是不声不响,一个人背靠大树坐下,从不争功,因此军中给他送个绰号叫“大树将军”。光武帝对他很敬重。后以“大树将军”比喻一个人品质高尚、遇事无争。

5 刘秀当皇帝后,封其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不久,长公主的丈夫去世了。为了不使长公主有寡居之苦,光武帝有意在她面前议论朝臣,微察意向,以便从中选偶。有一次,在议论到大司空宋弘的时候,长公主羡慕地说道:“宋公仪表不凡,气宇轩昂,德才兼备,群臣没有能够赶上他的。”光武帝得知她的意图后,便满口答应,欲搭鹊桥。光武帝立即特地单独召见宋弘,又让湖阳长公主坐在屏风后面,以便说成之后,立即引见。光武帝在说了一些其他事情之后,便把话引到正题上来,他向宋弘说道:“人贵了就要更换朋友,人富了就要更换妻子。这不是人之常情吗?”宋弘一听,便猜到这是为湖阳长公主的婚事来试探自己。按说,这本是一桩攀龙附凤的难得好事,而耿直的宋弘却严肃地回答道:“臣听说,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光武帝回过头来就大声说道:“事情不好办啊!”后因以“不弃糟糠”比喻不遗弃共过患难的妻子。

6 光武帝每天一大早上朝,日斜之后才罢朝。经常与公卿郎将在一起讲论经理,夜半才休息。皇太子见光武帝如此勤劳不怠,借个机会进谏道:“陛下有禹、汤之明,而失黄老养性之福,希望您注意爱护自己的身体。”光武帝说:“我自己乐于这样干,所以不知疲倦。”后以“乐此不疲”来比喻乐于干某种事情而不知疲倦。

7 刘秀打败了河北的起义军铜马之后,封铜马义军原来的将领为列侯,加以重用。但降者还是心存疑惧,不自安生,恐怕日后加罪。刘秀了解到他们的内心想法之后,为了消除这些人的疑虑,便让铜马降将仍旧回营勒兵统帅自己的部下,而刘秀豪无戒备,自己一个人乘轻骑到各营去巡视。降者见状,深受感动,都互相称赞:“萧王刘秀能推赤心于人腹中,我们还有什么不安,怎能不为萧王效死尽力呢?”后用“推心置腹”比喻真心待人。

8 绿林、赤眉起义失败后,全国的割据势力仍然很多。在激烈的战斗时刻,光武帝写信给岑彭道:“如果拿下西城上邽,您可派兵南下,攻打蜀地。不要说人怕的是贪得无厌,不知满足,既得陇西之后,又要拿下蜀郡。要知道每一次发兵,劳神费思,我的头发也更加斑白,其目的是为了统一全国。”后用“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

9 光武帝的大将吴汉,生性好争胜,每次随军出征,光武帝恐有其失,放心不下,久久侧足而立,等到他安然回营为止。有时在战斗中,诸将见战阵不利,有的人就恐惧不安,失其常度。而吴汉与众不同,意气自若,如同寻常,一边督促部下整治器械,一边激扬士吏的斗志。光武帝派人察看吴汉在大战前的动静,回来说吴汉正在修攻战之具。光武帝听后,赞叹道:“吴公差强人意,其威重之貌若敌国。”后因以“差强人意”表示略可当意,即比较令人满意。

10 马援在交趾时,那儿山林多瘴气,北去之人,多染疾病,丧生者多。马援经调查,让人多吃薏苡,遂胜瘴气。薏苡的果实特别大,马援回来时,带了一车准备在北方种植。人们还以为他带的南方珍宝,京师权贵皆贪吝地可望而不可即。当时马援数有战功,深受光武帝的信任,故无人敢吭一声。但马援刚死,有人上书,说马援征交趾的时候,带回了一车明珠文犀,不上缴国家,全是勒索所得的赃物。光武帝听后大怒,欲加以制裁。马援的侄子马严与援的妻子以草索缚请罪。光武帝将揭发人的上书告诉他们,马援妻子这才知道光武帝震怒的原因所在,便上书诉冤,说明真实情况。光武帝这才平息了雷霆之怒,马援的灵柩始得以安葬祖茔。

11 刘秀小时很爱交游,结识一些同龄人,南阳新野人樊晔便是其中之一。地皇三年(后22),南阳发生大灾荒,好侠养士的刘此时宾客颇盛,这些宾客受到官府的追究。刘秀不得已便带领宾客逃到新野邓晨家,遂被拘于该地。恰巧刘秀的好友樊晔为市吏,见刘秀面带饥色,十分同情,送给他一笥(竹器)饼充饥。刘秀十分感激,及至后来称帝,虽然每餐都是山珍海味,但并没有因此而忘却樊晔的赠饼之恩。于是在即位之初,便征樊晔到京师当侍御史,后来又提拔他当河东郡(今山西境)都尉。并且在樊晔启程就位之时,光武帝特地在南宫云台设御宴招待樊晔,赐给他衣服财物等很多东西。宴会当中,当酒喝到脸红耳热的时候,光武帝开了一句玩笑,问樊晔道:“一筐饼换一个都尉官,你说值得不值得?”樊晔起身拜谢,在座者都哄堂大笑。

12 汝南西平人郅恽,是当时郡中有名的学者,懂得《韩诗》《严氏春秋》,明天文、历法、数学。后被举为孝廉,官为上东城门侯(洛阳城东面北头门),其职责是管理门卫之事。光武帝平素喜欢打猎。有一次出猎,直到夜间才返回。但行至上东城门,大门已经关闭,使者上前叩门,郅恽拒而不开。光武帝又让使者从门缝间与郅恽交涉,言说皇上车驾还宫。郅恽又以火光很远,看不清楚为理由不奉诏令。光武帝没有办法,只好绕道东中门(洛阳城东面中门)才入城。第二天,郅恽上书进谏,列举西周的时候,周文王不敢恣意于田猎之事,是因为他知道,不能把万民进上的贡赋,浪费在游乐田猎之上。而现在陛下到很远的山林去打猎,夜以继日,这种做法如何对得起祖先、国家。何况这种田猎之事,如同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如同不用船只去渡河一样是很危险的,应该戒之。书奏之后,光武帝觉得郅恽言之有理,赐布百匹,以作奖赏;而东中门侯失职,贬为县尉。

13 汝南人戴凭,研究《京氏易》很有成就,被拜为郎中。有一次,光武帝刘秀诏公卿大会,群臣皆就席,而戴凭却立在那里,不入席间。刘秀问其原因,戴凭回答说:“其他的博士讲说经文均不如臣,但是他们的席位却居于臣上,所以臣不就席入座。”刘秀召其上殿,让他与诸博士互相提问,而凭多所解释,刘秀十分赞赏,封拜他为侍中。后来,正月初一朝贺,百官齐会,光武帝让群臣能讲说经文者互相提问解难,其不能回答者,便夺其席位以益能回答者。结果戴凭诘倒许多人,所以后来京师流传着“解经不穷戴侍中”的美谈。

14 为了扩大东汉的统治基础,光武帝刘秀十分注意吸收那些有名望的人出来当官。会稽余姚人严光,是光武帝的同窗学友,在青年时代很有名气。刘秀称帝后,他隐姓埋名,避而不见。光武帝让人图画其形貌,到各地去寻访,最后总算把他找到。光武帝请严光出山帮助自己治理天下,严光却顶撞道:“从前唐尧虽然功著天下,而巢父尚且洗耳,人各有志,你何必这样逼我,让我弃操当官呢!”最后不乐而去。后来光武帝又把严光请到宫里,聊天论事,相聚多日。有一天光武帝从容问严光:“你觉得我和以前相比有何变化?”严光说:“陛下和以前相比似乎有了长进。”众皆大笑。晚上,光武帝又十分亲热地和严光共宿在一个床上,严光故意把脚压在光武帝的肚子上装作睡着打呼噜。光武帝为了礼贤,任他那种睡态,一动也不动。第二天一早,太史急忙上奏道:昨天晚上,夜观星象,发现客星侵犯御座相当严重(古人认为君臣都是上应天上的星宿,有一定的星位),可能是出现了什么事情。光武帝笑着说道:“没有什么,那是昨天晚上朕的故友严子陵(严光之字)和朕共同在一个床上睡觉罢了。”

15 颍川父城人冯异,在新莽时期作郡掾。刘秀领兵略地至颍川,冯异微服出行,被刘秀所捕,并赦之,冯异因此感恩不尽。刘秀第二次经过父城时,冯异迎之,被任命为主簿,后随刘秀前赴河北。当时王郎传檄各地,悬赏购刘秀之首,刘秀从蓟地急忙向东南逃去,昼夜兼程。为了不致暴露身份,不敢到沿途传舍里去用饭,众皆饥饿疲劳,不能前进。冯异弄来豆粥,使刘秀等得以充饥御寒。后又遇上了狂风暴雨,衣服全湿透了,刘秀引车入道旁的空舍里避雨。冯异找来了柴薪,燃火取暖,刘秀对火烤衣,冯异又送麦饭。饭后,一鼓作气过了滹沱河,直奔信都,才算脱离了危险。刘秀称帝后,每当想起往事,分外感激冯异。建武六年(后30)春,冯异朝京师,受到光武帝的款待。光武帝对公卿说:“这是我起兵时的主簿,为我披荆斩棘,定关中。”并令中黄门赐以珍宝、衣服、钱帛。下诏道:“仓促芜蒌亭豆粥、滹沱河麦饭,厚意久久未曾报谢!”

16 王郎在邯郸称帝后,赏购刘秀之首。刘秀被迫南逃,行至饶阳(今河北饶阳东北),部众饥渴乏食,刘秀便心生一计,假称是王郎的使者,率众进入传舍(招待过往行人的客馆)。传舍的小吏刚刚端出饭菜,饥饿难忍的刘秀随从,便蜂拥而上,抢夺起来,传吏见此,怀疑有诈,马上擂起大鼓,欺骗说邯郸将军来到了。刘秀等人闻言,吓得面如土色,赶忙跳上车子,打算逃跑。但又恐难以脱险,不如镇静以待。刘秀便又大模大样慢慢回到自己的座位前,不慌不忙地说道:“请邯郸将军进来!”又过了好长时间不见动静,刘秀才驱车离去,化险为夷。

17 扶风安陵人班彪曾作《后传》65篇,叙述西汉一代的历史。其子班固觉得《后传》还不够详备。建武三十年(后54)班彪去世后,23岁的班固决心完成父亲的未竟之业,着手撰写《汉书》。后来有人上书明帝说班固私改国史,被诬入狱。弟班超上书明帝,为其兄辩冤。当地方官把《汉书》送到京城,明帝审阅了部分书稿后,很赞赏班固的才华,不但获释出狱,而且还任命他为兰台令史,掌管皇家收藏的图籍。

18 明帝永平三年(后60),为了表彰旧臣业绩,以志不忘,于南宫云台画28人图像。此28人即光武帝开国功臣中成绩卓著者,亦称二十八宿,意即为上天二十八星宿下凡。

19 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钟离意,为官清正廉洁,明帝即位之后钟离意被任命为尚书。当时交趾太守张恢受贿达千金(一金值一万钱)以上,明帝将其诏回惩治,并没收其全部赃物,把其中一些珍奇珠宝赐给群臣。许多大臣得到宝物后伏地谢恩,唯独钟离意把所赐珍宝扔到地上,也不伏身谢恩。明帝觉得奇怪,问他,钟离意说:“今日所赐之宝是赃秽之物,的确不敢下拜。”明帝闻言叹道:“清乎,尚书之言!”于是换成府库之钱30万赐意,并提升他为尚书仆射。后以“钟意委珠”比喻拒收贪贿之财。

20 河南洛阳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寺之一。相传汉明帝梦见神人,后知是佛,便派蔡愔、蔡景去西域求取佛经。后与印度僧人迦叶摩腾、竺法兰来到洛阳,并用白马驮回佛教经典。永平十一年(后68),明帝在洛阳城西建寺,以白马命名,即白马寺。

21 成帝时黄河决口,灾难深重,无人治理。明帝令王景(字仲通)决策治河。永平十二年(后69)夏,发卒10万,修渠筑堤,用一年多的时间,耗资上百亿,永平十三年夏四月,渠成。经过这次治理,此后800年间,黄河没有发生大的水患。

22 郎官之制,秦已有之。郎官的职责一般是侍从皇帝,然后放到地方上去当县令。到了东汉初年,光武帝整顿吏制,后宫之家不得封侯干政。明帝的时候更重视官吏的选拔任用,不随便授人官职。有一次,光武帝的女儿馆陶公主刘红夫向明帝提出请求,希望皇上能够给自己的儿子封个郎官,遭到拒绝,明帝赐钱千万以作安慰。并告诉大臣说:“郎官是上应天上的星宿,将来当县令出宰百里之地,官非其人,老百姓就会遭殃,所以不能满足长公主的要求。”后因称郎官为“星郎”。

23 明帝之妻马皇后生活节俭,对自己的家族要求比较严格,她的父亲马援,是东汉征战南北有名的中兴功臣,但却不让列如云台二十八宿之中。建初二年(后77),章帝想遵照旧制,封舅氏马廖等人为侯,但是太后不允,指出王莽窃权的倾覆之祸,应该记取。还说:“我为天下之母,现在身穿粗衣,食不求好,我身边的人也穿着朴素,为的是做个榜样以便率下。可是,前些日子,我在龙濯门前经过,看见外戚家问安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连苍头奴婢也穿着很好,回头来再环视我身边的人,服饰俭朴,与之相比,有天地之别,这都是我要求不严。所以不同意封马氏为侯。”

24 东汉时期,迎合统治阶级的谶纬之学,充斥了当时的思想领域。为了使谶纬迷信更加合法化,建初四年(后79),章帝在北宫白虎观召集会议,讲论五经同异,章帝亲临决断,最后命班固将今古文经学讨论结果加以整理,名为《白虎通义论》或简称《白虎通》《白虎通义》。

25 章帝年间,外戚窦氏横行无法,大肆兼并土地,竟然兼并到皇族的头上。明帝之女沁水公主有一园田,为窦宪看中,便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强行收买,实为夺取。沁水公主迫于窦宪的威势不敢拒绝。有一天,章帝的车骑出行,当路过沁水公主的园田时,发现园田的主人被更换。章帝手指田园问身边的窦宪道:“这不是沁水公主的田园吗?”窦宪心虚,支吾其词。章帝发现窦宪夺田之事十分恼怒,遂勒令窦宪归还田园,外戚兼并土地有所收敛。

26 和帝即位之初,外戚窦氏总揽了朝政,朝官和地方官几乎由其党徒充任。永元四年刘肈稍长,与宦官郑众等联合,欲诛灭窦氏,迫窦太后归政。

27 盐铁向有官营与私营,是两汉时期重大的经济政策。武帝以前是私营。武帝时,因为用度不足,实行盐铁官营政策。但昭帝年间,在贤良、文学的强烈要求下,有废除盐铁官营之禁,直到东汉初年仍然如此。章帝时期,因连年对外用兵,国家经济拮据,在大臣的一片反对声中,章帝数加切责,终于恢复盐铁官营。为时不久,由于遭到地主商人的反对,和帝即位之初,又罢盐铁之禁,直到东汉灭亡,不复有变。

28 汉明帝、汉和帝时期,班超奉命先出使西域,使西域50余国归附汉朝,东西方的交通要道再一次被打通,和帝为了表彰班超的功绩,封其为定远侯。

29 章和二年(后88),和帝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击北匈奴。永元元年(后89),汉军与北匈奴战于稽落山,大破之。北匈奴战败后,离开了高原,远遁欧洲。窦宪、耿秉遂登燕然山,立碑刻石,令班固作铭,记汉威德。

30 汉兴之初承秦制,置中常侍官,然而亦杂用士人,并非全是受过腐刑的阉人。光武中兴,宦官则全用阉人。当时,窦太后的哥哥窦宪专权恣事,侵凌小人,强夺财物,撩人妻女。宦官中常侍郑众给和帝出谋划策,利用窦宪回京之机,突然袭击,在南、北宫中活捉窦宪,迫令自杀。事后,和帝大赏有功之人,宦官郑众以功迁大长秋。从此之后常常参与议事,开了宦官与政的先河,史称“中官用权,自众始”。

31 汉殇帝,和帝之少子。元兴元年(105)十二月即帝位,时刚诞生百余天,邓太后临朝执政。

32 安帝即位初,邓太后仍临朝称制,权归外戚邓氏。安帝亲政后,与宦官李闰等合谋,诛邓氏。后来,皇后阎氏的兄弟等又形成了另一支宦官、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

33 允许宦官养子嗣爵是从顺帝开始的。早在和帝之时,宦官郑众因在铲除外戚窦宪的斗争中立了大功,和帝封其为鄛乡侯。元初元年(114),郑众卒,安帝允许他的养子闳嗣其爵位。顺帝之所以得立,是由于宦官孙程等发动政变而即位的。顺帝很感激孙程,封其为侯,孙程在临终遗言上书,以国传弟,顺帝许之,又把孙程封邑之半分给养子寿为浮阳侯,阳嘉四年(135)春,顺帝下诏,宦官养子可以袭封爵位。这样,宦官养子嗣爵便以诏令的合法形式固定下来,也是东汉后期宦官势力膨胀的必然结果。

34 汉安元年(142)八月,顺帝诏令侍中杜乔、光禄大夫周举、守光禄大夫郭遵和冯羡,栾巴、张纲、周栩、刘班等八人分行州郡,巡察各地。号称“八使”,以整顿封建秩序。若发现刺使、二千石官吏有赃罪者,上报中央。县令以下的官吏有赃罪者,就地处置。而对于那些治绩突出的官吏,亦上报中央,进行奖励。当时在八使中年龄最小,官职最低的是张纲。其他七人受诏之后,立即奔赴各地。而张纲却把车轮埋在洛阳都亭,示不出京。并说:“豺狼当道,安问狐狸?”立即上奏弹劾大将军梁翼和河南尹,梁翼贪财聚敛,陷害忠良,应当受重罚。书奏之后,京师为之震动,但因梁翼之妹为顺帝皇后,顺帝虽知张纲之言忠君切直,但终不肯纳。

35 鲁阳(今河南鲁山)人樊英,少年时曾在关中求学,后隐居于壶山(今河南泌阳县)之阳,教授生徒,受业者四方而至。州、郡前后多次礼请,但不应命。公卿举其为贤良、方正、有道者不行。永建二年(127),顺帝命人奉策书、备礼物前去聘请,樊英又以疾病为理由加以拒绝。顺帝大怒,命郡、国载其上道。樊英不得意被拉到京城,但他躺到车上称病不起来。顺帝又令人将其连人带车推入殿中,樊英仍然不拜。顺帝见此更加恼火,便质问樊英:“朕能生君,能杀君,能贵君,能贱君,能富君,能贫君,你为什么怠慢朕的诏命!”樊英不慌不忙地答道:“臣的生命是上天授予的,生、死都是天命规定的,陛下怎能生臣,怎能杀臣?臣看见暴君就像见到仇敌一般,立其朝尚且不愿意,陛下怎能可得而贵之乎?臣虽然是布衣平民,但安然自得,虽有万乘之尊的高位并不羡慕,不愿与之相换,陛下又怎能可得而贱之乎?试问陛下又怎能贵臣,怎能贱臣?臣对于那些不正当的俸禄赏赐,虽有万钟之多,也不愿领受,如果满足我守志不仕的夙愿的话,箪食不厌,试问陛下又怎能富臣,怎能贫臣?”顺帝终于不能以威势使樊英屈服,于是变换手法,厚加赏赐,令皇家的太医给樊英治病。樊英不得意这才勉强接受五官中郎将之职,但旋即又称病告归。

36 顺帝年间,外戚梁冀因为有椒房之亲,被拜为大将军。他把持朝政,排除异己,居职残暴,多行非法。顺帝死后,梁冀立年仅2岁的小孩儿为帝(冲帝);冲帝3岁死后,梁冀为了继续把持朝政,又立幼童刘缵为帝(质帝)。质帝虽然只有8岁,但聪明过人,他知道梁冀横行不法,一次朝会上,他看着梁冀开玩笑地说:“这是跋扈将军也!”梁冀听后十分恼怒,恐怕这位小皇帝长大后对自己不利,后来差人把质帝毒死。

37 梁冀为了掠夺钱财,派遣私客暗中记录各县富人的名字,然后横加罪名,捕入狱中,进行拷打。使出钱自赎。钱财少者,以致死于狱中或被徙到远方。

38 桓帝与宦官单超等合谋,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采取突然袭击的策略,包剿梁府,收其大将军印绶,梁冀被迫自杀。梁氏宗亲皆弃市,被株连者数百人,朝内为之一空。共没收梁冀财物,合30多亿钱,相当于国家一年租税之半。

39 桓帝生活荒淫,游乐无穷,宫女达五六千人之多,衣食之费日达数千金。由于挥霍浪费无度,国家已到了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的三空地步。

40 桓帝诛灭梁冀后,宦官得势,他们的亲朋故旧广布州郡,敲诈勒索,民不堪命,政治极为黑暗,引起了官僚士大夫和太学生的不满。他们在舆论上抨击宦官,在政治上打击其势力,双方斗争愈演愈烈。延熹九年(166),交通宦官的术士张成,教子杀人,气焰十分嚣张。河南尹李膺为了打击宦官势力,收捕了张成之子,后来国家下令赦免,李膺不顾赦令将其杀死。张成弟子牢脩上书桓帝,诬告李膺豢养太学游士,交结生徒,更相联系,共为部党,诽讪朝廷,疑乱风俗。桓帝为之震怒,并布告天下,收捕党人李膺等200多人被捕入狱。后来又一次收捕党人,死于狱中者100余人。这就是东汉桓帝时骇人听闻的“党锢之祸”。

41 桓帝之弟渤海王刘悝,素行险辟,不奉法度,而桓帝对其听之任之。陈留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史弼恐刘悝骄悖为乱,上书,书奏之后,桓帝仍然恣其所欲,不闻不问,最后刘悝终于走上了谋逆之路,遭到贬谪。

42 桓帝时,颍川襄城(今河南襄城县)人李膺出任司隶校尉,负责纠察京师百官的不法行为。当时权势煊赫的宦官张让,让其弟张朔出任野王(今河南沁阳)县令。张朔贪残无道,杀死孕妇,惧罪逃到张让的府中躲避。李膺指挥吏卒,逮捕了张朔,审问完毕,当即处死。张让向桓帝诉冤,请求治罪李膺。桓帝诏问李膺,为何事先不请示随便杀人?李膺答道:“臣自知有罪,死不旋踵,只求留给我五天时间,待除灭京师的元凶之后,我退就鼎镬,这是我平生之愿。”后以“死不旋踵”比喻在死亡面前绝不回避。

43 桓帝时,因为梁冀有援立之功,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桓帝为了夺回外戚的大权,便依靠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杀了梁冀。为了酬谢宦官,桓帝便对这五人厚加赏赐,同时封侯。号称“五侯”。他们兄弟姻亲布满州郡,作威作福,横行乡里。因此被民间称为“左回天,具独坐,徐卧虎,唐两堕(两堕,即两可,办事没有一定准则,即恣意横行的意思)”。因单超早死,没有绰号。

44 汝南平舆人陈蕃,其道德言行为天下之楷模,出仕之后有澄清天下之志。时值桓帝末年,宦官用事,外戚豪横,身为尚书的陈蕃愤愤不平,便联合天下的名士,抨击朝政。因而得罪了贵戚,被挤出台阁。桓帝派他到豫章郡去担任太守,他听说徐穉是当地的名士,于是赴任,还未下车,便想先拜访徐穉。郡主簿劝说他先入官府,休息后再去拜访。而他席不暇暖就去礼遇贤士。

45 灵帝在位,不思国事,只知敛财与淫乐。收导行费,购买田宅,还在宫内设立肆市,让宫女为其出售什物。灵帝有时还脱下御服,穿上商人的服装,叫卖声声,以与宫女取笑行乐。

46 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像走马灯一样轮番执政,皇帝完全成了傀儡。自从桓帝诛灭外戚梁冀以后,宦官的势力又高涨起来,就连灵帝也惧怕他们。当时中常侍张让和赵忠,权倾内外,并为列侯。灵帝常说,张常侍是我的父亲,赵常侍是我的母亲。可见宦官威势达到了极点。

47 汉灵帝延熹四年(161),诏减公卿以下各级官吏的俸禄,同时公开卖官。到了灵帝光和元年(178),初开西邸卖官,并在都门(国家藏书之所)挂牌标价,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多少不等,还私令左右卖公卿之官,公价1000万,卿价500万。公卿以下的地方官吏,下至黄绶(凡吏秩比二百石以上皆铜印黄绶,相当于县中的一般官吏)也可出卖,二千石官吏价2000万,四百石官吏价400万(地方直接临民,握有勒索实权,故官价较高)。所卖之钱于西园立库储存。卖官交费为:富人先交钱,后赴任;贫者一时拿不出巨款,可以先到官任职,尔后加倍交钱。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崔烈,是当时北方的名士,历任郡守、九卿,他通过皇帝保姆程夫人的关系,只用了500万钱,便买到了司徒(三公之一)一官。正式拜官那天,天子临轩,百官毕至,灵帝对身边的人说:“我很后悔,当初如果不是低价出售的话,司徒一官可以卖1000万钱。”时程夫人在旁,应声说道:“崔公是冀州的名士,岂肯买官,依靠我的关系方得此官罢了!”真是一语破的。

48 蔡邕是灵帝朝有名的经学大师,灵帝诏拜为郎中。蔡邕认为,经书典籍流传已久,文字转抄多有谬误;更有甚者,一些俗儒穿凿附会,臆解经文,以至于贻误后学。熹平四年(175),乃与五宫中郎将堂谿典等上书灵帝,要求正定六经文字(一说五经),得到了灵帝的允准。蔡邕用隶书体书丹于碑,使人工镌刻之,共46碑。立于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太学讲习堂前。是我国最早的官定经本,后世称为“熹平石经”,又称“一字石经”。该石经的勘立,对维护文字的统一、纠正一些臆造别字起了积极作用。其碑始立,观看摹写者甚众,每天不下1000多辆车子,大街小巷为之壅塞。

49 灵帝收天下之珍宝,多蓄私藏。每有郡、国向中央贡献财物,先得往皇宫送一份,名为导行费。河南成皋人吕强曾上书劝谏道:“天下的财物,既然归之于陛下,难道有公私之分吗?而现在的中尚方(官署名,主做御刀、剑诸好器物)敛诸郡之宝,中御府(官署名,主做衣服)积天下之缯,西园引司农之臧,中厩聚太仆之马,而当今天下贡献所输之府,还另加导行之财。这样征调天下的财物多了,老百姓就会穷困,费多献少,奸吏就会从中作弊,老百姓受苦遭殃。”书奏之后,灵帝仍不醒悟,还是聚敛无度。

50 延熹八年(165),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太守翟超以张俭为督邮,负责督察事务。宦官中长侍侯览家在防东(今山东单县),残暴百姓,为所欲为。张俭弹劾侯览的罪恶,被览所知,因此报仇。建宁二年(169),侯览为了报复,诬告张俭和郡内一些人结为部党,诽谤朝政。灵帝震怒发布文告,捉拿张俭。张俭亡命逃走,十分窘迫,见有人家便去投靠躲藏。经历之处,皆被收考,辞所连引,布遍天下。而世人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进行掩护,后来脱险,逃到塞外。故后以“望门投止”来形容逃亡者的窘迫之状。

51 献帝初平四年(193)九月,有40多名儒生在长安参加考试。结果,成绩上等的赐给郎中,中等的为太子舍人,下等的全部罢免回家。结果一些头发斑白、年逾六十的老儒什么也没捞到。献帝很同情他们,便下诏道:“今老儒年过六十者,远离本土,营求粮资,不得专业,从孩童之时入学,到头发白时空空而归,未取得一官半职,这样便被长期遗弃于农野之中,永远断绝了希望之路,朕非常愍怜这些人。那些原来依照规定该罢归家者,现在可补为太子舍人。”这道诏令的下达,使得许多老儒有了功名。所以长安中有歌谣说:“头白皓然,食不充粮。裹衣褰裳,当还故乡。圣主愍念,悉用补郎。舍是布衣,被服玄黄。”后用“白首空归”比喻年老而学无成就。

52 曹操为了控制汉献帝,便于建安十八年(213),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曹华进于后宫为夫人。次年,献帝迫于曹操的威权,不得不封曹宪姐妹三人为贵人。同年,伏皇后被曹操幽死。建安二十年,曹节被立为皇后。建安二十五年,曹丕逼迫汉献帝让位,派人到曹节那里索取“受命于天”的传国玉玺,曹皇后怒而不给。使者多次往返,皇后无奈,呼其入内,涕泪横流悲愤地斥道:“上天是不会保佑你们的!”说罢就把玉玺掷到栏板下。左右见此情景,亦泪流满面。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