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最常见的精神问题就是巨大的生活压力,因为压力我们变得烦躁不安,进而导致各种疾病。如果将时间倒退到几十年前,相信你很难从那个时代的人们口中听到“压力”一词。“压力”在人类历史上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压力”一词从不为人知慢慢发展为人尽皆知,甚至连上小学的孩子也会说:“我的学习压力好大啊!”
压力,无处不在
压力是当一个人认识到当前的需要超出自己或社会所能提供资源的范围时,所感受到的一种状态。简单地说,压力就是你背上一个包袱的感觉,相信这个感觉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如升学压力、就业压力、婚姻压力等,压力就像我们周围的空气一样,无处不在。
从积极的角度来说,生活之中离不开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就好像一个打气筒在向一个轮胎打气,没有压力就不能将空气充入轮胎内,气充不满,轮胎不能鼓起来向前滚动;然而当这个轮胎的气太满时,这个轮胎随时有可能爆裂。所以,长期承受着高压而不能及时得到缓解,就会出现心理与生理的疾病。
压力已经成为影响个体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身体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慢性胃炎,以及各种恶性肿瘤疾病都与压力的大小相关。一般来说,压力对人体健康造成心理的疾病比较常见,如焦虑症、抑郁症,甚至会出现精神分裂。
你为什么会有压力
如果深究压力的来源,有些研究表明,在石器时代便有了压力,只是那时它被认为是一种生存机制而已。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压力的来源和种类也越来越多。简单地说,压力的来源分为两种,一种是外界的,另一种就是心理的。
外界压力是无法避免的,只要你生活在社会中,就要承受社会中各方面的压力。医学界人士说,人还是胎儿的时候就在母体中承受着压力,而在自然娩出时,更是一个要经受压力的过程。外界的压力种类有许多,在承受这些压力时,我们会有站在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的感觉:自己清楚地知道压力是周围人给的,人越多,挤压的力量也就越大。
一般来说,心理压力都是自己给自己施加的,下面这个小故事可以很好地解释什么是心理压力。
小张是有名的“拼命三郎”。上学的时候,他就是急性子,作业总是最早完成,成绩也一直是名列前茅。上班以后,小张更是发挥了自己“拼命三郎”的精神,每次都是公司里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的人。惜时如金拼命工作的他,不断给自己的工作加码,只有在不断增加压力的工作中遨游、奋斗,他才感到愉快和兴奋。在工作中平步青云的小张,很快也成为公司内部的核心领导者,才30多岁的他就时常感到心跳加快、胸闷胸痛、无力、头晕。到医院一查,医生说小张得的是冠心病,小张惊呆了……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小张的急性子其实就是对自己施加的心理压力的表现。他在精神上长期处于超负荷的紧张状态,承受着时间紧迫感的压力。最终导致自己的健康出了问题。
压力来了,你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树立信念
美国的一位心理专家,患冠心病前是一个脾气急躁的人,后来,他努力改善自己的性格,终于使他的生活步调变得平稳了,感受到生活的乐趣了。同时,他的冠心病症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所以,如果你想摆脱压力的束缚,一定要树立这方面的信心,因为信念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学会休息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给自己压力过大的人往往都有“工作第一”的信念,他们每天早出晚归,还常常加班,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他们为自己没有“浪费”时间而骄傲;他们认为,不停地工作就是人生的全部内容,只有工作才能获得满足;因此,如果哪一天没有工作可做,他们就会手足无措,坐立不安,并为自己这一天没有“实现自我价值”而悔恨失落。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已属于病态心理行为了,可惜这类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你也出现了这样的症状,就应该学会适当地放慢工作速度,学会娱乐,做到劳逸结合,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把每天工作的时间控制在十个小时以内,其余的时间拿来进行体育锻炼和进行有益的娱乐活动,这对缓冲紧张的心理是十分有效的。卡耐基说过“真正的顶尖生活高手既是工作的高手,又是休闲的高手”。如果一个人不会休息,不会娱乐就不会工作。
如果你是一个“工作狂”,那么在制订各项计划时,可别忘了也要制订一份休闲计划――每天一小活动,每周或每两周一大活动。不要以为休闲是浪费时间,其实,合理地休闲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制订一份既令人愉快又切实可靠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个时间还没有到来之前,你的心情也会是愉快的,是有“盼头”的。这样,可以使你大大减轻工作中的压力,也使你学会从工作之外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不必过分认真
有些人除了工作特别勤奋认真外,就连平时的娱乐体育运动也十分认真,十分看重输赢,他们常为打球、打牌、下棋中的“不公平”、“不合理”而大发脾气,甚至还与人吵架打架,晚上下棋打牌赢了,兴奋不已,彻夜难眠;输了,则闷闷不乐,为下棋打牌中的“臭招”后悔不已,晚上的睡眠状况也就可想而知了。由于过分认真,所以这类人参与的一切社会活动(包括娱乐活动)都充满了“竞争心理”和“火药味”。这样他们很难得到真正的休息。因此,他们常常周期性地甚至是持续地产生身心疲惫感。如果你凡事好与人较劲,处处都想争第一,这对心理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要学会放松自己,不必事事都过分认真。
练习心理瑜伽
心理学中的放松训练也称松弛疗法,是通过一定程式的训练学会心理上及躯体上放松的一种行为训练方法,其理论是紧张所导致的心理改变及对应激所引起的心理阻抗可以通过放松加以阻断,消除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焦虑,这与瑜伽中的呼吸法类似。
放松训练既是一种行为治疗的方法,也是多种心理治疗时所采用的基础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实用有效方法,被广泛用于心理咨询门诊。
◎呼吸松弛训练法
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吸气和深呼气方法,以达到松弛目的。一般要求连续呼吸20次以上,每分钟呼吸频率在10~15次左右(视人而异,要事先通过定期自我训练,在实践中自我体会,确定最佳呼吸频率,并要求训练成熟后再实际应用)。吸气时双手慢慢握拳,微屈手腕,最大吸气后稍屏息一段时间,再缓慢呼气,两手放松,处于全身肌肉松弛状态,如此重复呼吸。训练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排除一切杂念,思想专一,全身肌肉放松。平时每天练习1~2次,每次10~15分钟。要有计划地训练,自我体会身心松弛的效果。每一训练周期为15~20次。然后可休息几天,重复训练,以达到要求为止。可采用坐位或卧位训练,成功后则随时可在实际中应用。切忌在未训练成功时匆忙使用,以致失败后怀疑本法的有效性。
◎想象松弛训练法
遇到不良情境产生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时,运用自己充分和逼真的想象力,主动地想象最能使自己感到轻松愉快的生活情境,用以转换或对抗不良心理状态。例如想象自己躺在和煦的阳光下,在海边聆听大海的波涛声,充分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情趣;想象自己在环境幽雅、景色迷人的公园里休憩,在风光迷人、空气清新的优美环境中感受鸟语花香带来的乐趣,心境会无比舒畅。想象的内容最好是自己过去亲自经历过的生活情景,以此唤起终身难忘的轻松愉快心情。对于一位足不出户、想象力不丰富、生活经历贫乏者,补救的办法是想象自己观看过的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影视节目中的片断情景。
◎简单易学的自我放松训练法
步骤1: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选择一个自己感觉最舒适的姿势。
步骤2:闭目养神。
步骤3:尽量放松全身肌肉,从脚开始逐渐进行到面部,完全放松。
步骤4:用鼻呼吸,并能意识到自己的呼吸。当呼气时默诵1……吸气时默诵2……
步骤5:持续20分钟,可以睁开眼睛核对时间,但不能用报警器。结束时首先闭眼而后睁开眼睛,安静地坐几分钟。
步骤6:不要担心是否能成功地达到深度的松弛,耐心地维持被动心态。让松弛按自己的步调出现。当分心的思想出现时不要理睬它,并继续默诵1……2……随后松弛反应将不费力地来到。
进行这种训练,每天1~2次。不要在饭后1小时内进行,因消化过程可能会干扰预期效果。
天天都能用的减压法
◎每天集中精力几分钟
比如现在的工作就是把这份报告打好,其他的事情一概抛在脑后,不去想。在工作的间隙,你也可以花上20分钟的时间放松一下,仅仅是散步而不考虑你的工作,仅仅专注于你周围的一切,比如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觉到什么,闻到什么气味等等。
◎说出你的心事
可以试着写日记,或与朋友一起谈一谈,至少你不会感觉孤独而且无助。美国的医学专家曾经对一些患有风湿性关节炎或气喘的人进行分组,一组人用敷衍塞责的方式记录他们每天做了的事情。另外的一组被要求每天认真地写日记,包括他们的恐惧和疼痛。结果研究人员发现:后一组的人很少因为自己的病而感到担忧和焦虑。
◎不管你有多忙碌,一定要锻炼
研究人员发现在经过30分钟踏脚踏车的锻炼后,被测试者的压力水平下降了25%。上健身房,快走30分钟,或者在起床时进行一些伸展练习都行。
◎放慢说话的速度
也许你的桌上每天摆满了要看的文件;你的右手在接听电话,左手还要翻看资料;你要应付形形色色的人,说各种各样的话。那么你一定要记住,尽量保持乐观的态度,放慢你的速度。
◎不要太严肃
觉得压力大的时候,不妨和朋友一起说个小笑话,大家哈哈一笑,气氛活跃了,自己也放松了。事实上,笑不仅能减轻紧张,还有增进人体免疫力的功能。
◎不要让否定的声音围绕自己,而把自己逼疯
老板也许会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实际上自己也是有着许多优点的,只是老板没发现而已,要有阿Q精神。
◎让自己彻底放松一天
读一篇小说,唱歌,喝茶,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干,坐在窗前发呆。这时候要让自己浮躁的心安静下来,细细体会一种宁静,一种放松。
◎至少记住今天发生的一件好事情
不管你今天多辛苦,多不高兴,回到家里,都应该至少把今天的一件好事情同家人分享。
也许有时候你会莫名地感到恐惧、悲哀、焦躁不安,你并不想触碰这些最不爽的感觉,可它们总会自己找上门来。你有没有想过,在你心里可能埋藏着一些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秘密,它们像导火线一样,随时会引爆你的心情。弗洛伊德最大的贡献就是确认了意识只占人们认识和感觉到的事物中的一小部分。这一小部分下面还有无意识和潜意识,都包含在如隐秘迷宫般的深幽的思维穹庐里。
揭开心理压抑的秘密
压抑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社会心理,存在于社会各年龄阶段的人群中,专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不是将变化的思想、情感释放出去,而是将其抑制在心里,不愿承认烦恼的存在。它能暂时减轻焦虑,但不能完全消失,而是成为一种潜意识,从而使人的心态和行为变得消极和古怪起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压抑是对感情、精力加以限制,使之不能正常地流露和发挥。当一个人受到压抑和挫折时,情绪就会变得失望、忧郁,性格过于外向的人还会伴随有狂躁,寻找机会发泄;而性格过于内向的人就会变得沉默孤僻。压抑破坏了心理平衡,如不及时疏导,心理障碍也会导致生理疾病,这是常见的事。
心理压抑有如下几个特点:
◎内向性
当一个内向的人与外界现实发生矛盾、产生压抑的感觉时,个体不是积极地调整与外界的关系,而是退缩、回避矛盾,退回到个人的主观世界,自我克制、自我约束、息事宁人,以求得心灵上的安静。
◎潜意识性
受挫的思想与情感压抑在心头,久而久之,就会转化为潜意识,潜意识又支配人的需求和动机。例如一个事业上屡遭失败的人很想干一件一鸣惊人的事情,如制造一起事端等;又如越是禁止去探究的事物,人们越是想去打听其奥秘;等等。心理压抑与自我克制不同。自我克制是在理智支配下,在一定场合对自己的情绪、行为进行适当的控制,这是人适应环境的一种行为表现。而心理压抑则是无论在什么场合下,一个人对自己的情绪、思想、行为所作的过分的压制,这个结果往往导致行为的异常。
◎消极性
回避矛盾不等于解决矛盾,只要矛盾存在,就不可避免地使一个人体验到不愉快的情感。而且这种感情会与日俱增,逐渐使整个人的意志消沉下去,心理压抑者的自我感觉往往是不好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造成压抑心理既有外部环境的原因,也有个体自身的原因。
从外部环境来讲,如果个体与环境不协调,产生过多的挫折感,就可能产生压抑心理。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行为规范的影响是用来调节、约束个体行为的准则。但是如果此类的行为规范过多,过于严厉,或者规范的标准与个体的接受程度相距甚远,个体就极易产生压抑感。例如,有些家长过分地管教孩子;有些单位与部门对下属有过高的要求,都会使之产生压抑心理。
★面对工作学习与生活上的压力,人们要想在这个世界很好地生存生活下去,必然要进行工作、学习、生活等实践活动。若这种实践与人的能力相适应,就比较容易取得预想的成绩,就会产生成就感;如果人的能力不能承担这些实践任务,或者长期超负荷地工作、学习、生活,不堪重负,就可能感到痛苦与压抑。比如有的人面对繁重的工作和学习负担,效率和成绩下降,就会感到压抑。
★紧张的人际关系。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被他人接纳。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增强人的自信心,满足人的社交需求;而紧张的人际关系使人的精神与社会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个人的志向处处受挫,或“怀才不遇”,或遭人冷遇,自然会产生孤独无援的感觉。结果可能导致个体产生压抑的心理,采取回避现实的行为。
从主观原因来看,有以下情况易产生压抑心理。
★个体的某些身心条件较差,如相貌不如人意,有生理缺陷,或者才不及人等,都可能引起他人的讥讽和嘲笑。在他人的消极评价中,这些人极易产生自卑感、自我否定感。有些人可能加倍努力,化压力为动力,有些则可能感到压抑和痛苦,变得自我封闭或自暴自弃。
★某些气质与性格更可能产生压抑感。心理学把人的气质分成四种:胆汁质(外向、过于兴奋)、多血质(外向、灵活)、黏液质(内向、安静)、抑郁质(内向、过于抑制)。根据气质的特点属抑郁质的人具有敏感、多愁善感的特点,对同一事物,他们的压抑感可能比其他气质的人更明显。从性格角度来讲,一般外向性格的人遇事往往用情感将它表现出来;内向性格的人则常常把感情压抑在内心,其中消极的情感会转化为压抑感。由此可见,调整改造个人的性格、气质对克服压抑感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而言,压抑心理的行为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忧郁。主要表现在忧心忡忡,经常失眠、易疲劳,精神不能集中,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合群。此类人会感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不大,对前途失去信心,甚至会感到外部压力太大,情绪低落,自惭形秽,手足无措等。
②厌倦。对任何事都失去信心,打不起精神,懒得和人说话;工作、学习、生活的效率急剧下降;不愿承担社会工作和义务等。
③优柔寡断。由于缺乏自信,导致意志薄弱,做事无主见、不果断,作决定时犹豫不决,没有敢为天下先的魄力与勇气等。
④社交障碍。由于心情消沉,不愿与人打交道,表情呆板,极少有笑容,敏感,戒备提防他人,生怕被人抓住把柄,长期这样下去知心朋友越来越少。
⑤躯体化焦虑。如果一个人将消极情绪压抑在内心,那么他的焦虑感会明显增强,自我感觉不好,焦虑又常以身体的不舒服表现出来。如头痛、肠胃不适、疲倦等。有些人甚至会以暴饮暴食的方式去摆脱压抑感,结果导致肥胖症。
⑥改向行为。被压抑的情绪与思想,有些会转化为人们的潜意识,潜意识又会以动机的形式,驱使某种行为的发生。被压抑的情绪、思想,可能在适当的时候以改头换面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一个学生在学习上遭到挫折,他的成功感受到压抑,则可能在另一种场合去表现自己,或爱好文体活动,也可能以恶作剧来释放能量,表现自己。
释放心灵,回归真我
◎要正确面对社会现实
要知道社会是一个由多种元素组成的大系统;社会有光明,也有阴暗面;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看待社会不能过于理想化,要看到社会成员之间实际上存在不平等的地位和待遇上的差距。人与人不能互相攀比,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社会的公平性,而应正视社会、承认自己的不足之处、努力去缩小与别人的差距。
◎要正确看待自己
遇到挫折,应先从自己的主观方面去寻找原因。俗话说:勤能补拙。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勤奋特长去弥补不足之处;坚信“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长短处,只要积极进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停止自我比较,不要担心不如别人,要自己接受自己,确立一种自强、自信、自立的心态。
◎多读些圣贤哲理与名人传记
名人之所以成功,就是他们能从挫折中走出来。人的一生会遇到许多挫折,如何战胜挫折、到达成功的彼岸?圣贤们的思想与足迹能予以我们许多启示。孔子讲学“三虚三盈”,但他不气馁,不断努力,终于培养出“三千弟子”。
◎积极做些富有建设性的工作
压抑会产生厌倦、懒惰的行为。越是懒于动手做事的人,越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如果你想与懒惰作斗争,不妨列出一个工作、学习、生活的日程表,包括晨练、读书、写作、交友、上街、娱乐等。不论大小事情都列入其中,并认真、专心地去做。假如没有时间去制订计划,只要先行动起来就够了,你不必等到想做事的时候才开始,因为你如果没有做事的欲望,可能永远也懒得动。一旦你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工作,心里就会踏实得多了。
◎主动帮助别人,乐于助人,会使人精神健康
如果心理压抑的人通过志愿性的工作,如社区服务或帮助邻居行动不便的老人购物,心情就会好些。你会发现只要有同情心,能够理解别人,对社会也是有价值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在乘坐公交汽车的时候给需要座位的人让个座。
◎让快乐进入你的生活
许多因为遭遇到挫折的人放弃了他们最喜爱的业余活动,这只会让事情弄得更糟。为了改变你目前的心情,不妨每天做些让你感到快乐的活动,多参加社交活动,如朋友联欢会、聚餐或看电影等,让微笑常写在你脸上。心理学家通过深入的研究发现,行为能够影响情绪。当你感到压抑时,不要垂头丧气地走路,要像风一样大步向前走;不要躬背坐着,而要挺直身子;不要愁眉苦脸,要露出笑脸,这样做的本身就能够让你感觉良好。
◎回归自然
当你感觉压抑时,可漫步于田间地头,跋涉于山河之间,看春华秋实,听蝉鸣鸟啼,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你可能会因此而产生许多联想与灵感,悟出人生哲理,以调适自己的不适心态。
心理测试:了解你的压抑程度
从表格里选出最能概括你的答案的选项。
序号选项十分
不同意有点
不同意同意有点
同意十分
同意1我不想让自己做某些事时就不做123452即使是筋疲力尽,我还是让自己忙碌123453听到别人讲自己的是非时,总是很生气123454生气时我总是用沉默来应对123455我经常不由自主地生气、悲伤或害怕123456我经常打电话推掉本应做的事123457我隐藏自己的感觉,经常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123458要我向我爱的人讲出自己的感觉是困难的123459我讨厌空闲的时间,那会让我感到空虚、寂寞12345续表序号选项十分。
不同意有点
不同意同意有点
同意十分
同意10我很少能玩得很开心1234511我觉得情感上平平无奇,缺乏激情1234512我常常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1234513我会有反常的过激行为1234514我有时会觉得开心,但过后会很累1234515我有双重人格12345.
答案分析:
15~26分:你并没有压抑感。基本上你相信自己能保持自身平衡并拥有健康的感情生活。你对人有良好的判断力,但有点轻信他人和天真。你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像你那样坦率直白。
27~38分:你比较了解自己,但有些事还是表达出来才能更好地解决。记日记或与信得过的朋友多交流会帮助你更了解自己的感受。清理完心里的“小疙瘩”之后,你将会惊喜地发现这种感觉很棒。
39~50分:你故意对你或他人经历的某些事情“装聋扮哑”。找个时间,找个地方,将你可能对自己隐瞒的事实挖掘出来吧!
51~62分:你压抑着不少感情和记忆,这对你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负面影响。有时候在工作和情感上,你表现得不负责任,甚至故意弄砸。看一些你感兴趣的心理辅导书可以对你有所帮助,更好的方法是去医院进行心理咨询。
63~75分:去找专业心理咨询师。你简直是一只装满压抑又长了两条腿的桶。你未能处理这些害人的东西的原因是,你太害怕面对自己,或太痛苦了,而且爱你的人也许也帮不了你。认知治疗或一种较好的抗抑郁药也许能帮你重获自由与欢乐。
这条招聘船员的启事登于1914年年初,令招聘者、南极探险家沙克尔顿没有想到的是,短短几天内应聘者竟有5000多人。
经过认真、严格的挑选,作为老板和领袖人物的沙克尔顿最后从中确定27名船员。
5个月的集训与准备工作结束后,1914年8月1日,连沙克尔顿在内的28位勇士乘木船离开伦敦。沙克尔顿根据家庭的座右铭“坚毅必胜”把木船命名为“坚毅”号。12月5日,“坚毅”号离开乔治亚岛,探险队预计497天后才能再踏上陆地。
1915年的1月8日,“坚毅”号终于到达南极边缘的威德尔海,但马上陷入冰川之中动弹不得,并随冰川漂移了5个多月,其中包括南极长达数月之久的漫漫严冬,就在夜夜零下几十度的严冬中,聊以蔽体的船只,最后也被巨大的冰坨压毁。10月27日,沙克尔顿下令弃船。11月21日,“坚毅”号沉没。
探险队员决定尝试着徒步横越冰雪到达大海,但每天行程连3公里都达不到,体能消耗却无比巨大,最后,沙克尔顿毅然决定放弃前进,就在此浮冰上扎营。
在食品、衣服、遮蔽物都十分短缺的情况下,沙克尔顿和他的船员在冰天雪地里整整露营了5个月。这5个月中,为鼓励船员们的斗志,在与船员一样身心疲惫的情况下,沙克尔顿仍谈笑风生,并不时在冰上翩翩起舞,而这时,他们的食品几乎全已吃完,只能靠企鹅肉与冰雪来维生。
当探险队员最后随冰漂浮到北面的开放水域后,他们立即启用弃船时抢救出的三艘小救生艇,经过7天的海上航行,齐心合力终于到达荒无人烟的大象岛。由于大象岛荒无人烟,留在那里其实也是死路一条。
眼见船员们的体能与精神都濒于极限,沙克尔顿知道不能再等了。1916年4月4日,沙克尔顿决定与另外4名船员乘坐“加兰号”救生艇开始一项几乎不可能的自救行动,目标是横渡1300米巨浪滔天的大海,到设有捕鲸站的南乔治亚岛求救。
临行前,沙克尔顿秘密写下了一个字条,交一位船员收存,相约20天后如果他不能返回救他们时再打开。字条上写着:“我一定会回来救你们,如我不能回来,那我也尽我所能了。”
5个人在狂风巨浪中航行了17天,“加兰号”奇迹般地到达了南乔治亚岛的南岸,因风浪太大,“加兰号”无法靠岸,他们不得不在一会儿像升上天空、一会儿又好像沉入谷底的救生艇上苦熬一个晚上。
但是捕鲸站设在南乔治亚岛的北岸,几个面带冰碴、手脚几乎麻木的人在沙克尔顿的带领下,仅靠一根绳索,两把冰镐,在留下两个体弱的队员后,奇迹般地横越了42公里被认为是飞鸟难渡的冰川,准确抵达了北岸的达史当尼斯捕鲸站。
捕鲸站站长目瞪口呆地望着3个似乎是从天而降似人又似鬼的物体发问:你们是谁?
走在最前面的人开口说话:我是沙克尔顿。
深知此行并坚信“坚毅”号已无任何生还希望的捕鲸站站长,一个壮如铁塔般的汉子闻言转身掩面而泣。
这一天已是1916年的5月20日。
5月23日,身体尚未恢复的沙克尔顿急不可待地在接到留在南乔治亚岛的队员后又借船开往大象岛区营救他留在那里的23名船员。所有的人都劝他,留在捕鲸站休息,由别人前往营救。但沙克尔顿坚决不同意,他说他一定亲自去,因为出发前他答应过他们的。
因风浪过大,前三次营救均告失败。8月30日,当第4次出发的营救船终于靠近大象岛时,心情激动的沙克尔顿两眼直盯着前方,当隐约有人影可辨时,沙克尔顿便急着清点人数:1、2、3、4……、23.
“他们全都在,全都在那里!”
沙克尔顿因狂喜而泣,回头向营救船上的人反复大喊。他终于如约接走了留在大象岛上的23名船员。
事后有人问及这些船员,是什么样的力量让他们在枯坐干等中支撑了那么长时间,其中一个船员说:“我们坚信沙克尔顿一定能成功,他有这个能力。如果万一他失败了,我也坚信他尽力了……”这位船员的话与那张根本没打开的字条出奇地相似。问及那位收存字条的船员,为什么超出预定时间那么久之后仍未打开字条,他说:因为我和剩余的所有船员都相信沙克尔顿会成功,他不会丢下我们不管……
从1914年8月1日起航,到1916年8月30日救出所有队员,这场被永远载入史册的航行与绝处逢生的故事共历时两年零1个月。
对于原来探险南极的计划来说,这是一次失败的旅行,但却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和顽强斗志的典范,虽历时久远,但在朝不保夕、生存希望几乎是零的情况下,沙克尔顿用临危不惧的坚毅与诚信,保持队员的士气、维系团队精神的领袖特质,仍是当今社会尤为需要学习的榜样。
故事中沙克尔顿的领导力着实令我们钦佩,同时也使我们对“领袖特质”这个词又有了新一层的理解。所谓的“领袖”,不仅是在一个团体中充当着核心的角色,同时领袖还能够通过言行指引团体出色地完成某些任务。从公司角度上来看,这是一种管理能力的体现;从人格上来看,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格魅力。千万不要以为“领袖气质”离自己很遥远,其实具有这种领袖气质的人并不一定是高层管理者,无论在大团体还是小团体中,总会有个能够说服他人、引导他人、调配他人的人出现,而这种人往往就是具有领袖特质的人。
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
很多人认为“说”比“听”更能展现自我。的确,会“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表现自我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应聘和职场中。但聆听别人的意见也同等重要。“听”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了解别人的见解和需求,以及为自己取长补短的最佳途径。当你在掌握了团队中所有人的意见之后,你所提出的意见将会更深入、更有高度,同时也会兼顾到别人的想法,避免分歧的扩大化。久而久之,如果你每次提出的想法都会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在他人心中树立起权威形象也就自然而然了。
关注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如果你想让别人重视你,就必须要学会重视别人,这是树立起你在大家心目中权威形象的基础。当我们认识一个新朋友的时候,不如想办法将这个人的长相和名字对号入座,避免下次见到对方时想不起名字的尴尬。千万不要小看“记名字”这件小事,在交流机会逐渐增多的现代社会,结交一个新朋友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每个人都更渴望被认可、被重视,如果你能关注并重视你身边的人,对方一定会感受到,并且会很快加深对你的信任,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当对方“被重视”后,往往会对你的想法更容易接受,双方之间的信息沟通也更不容易存在障碍。
学会顾全大局
一个人待人处世如果只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来考虑和处理工作,那就不可能得到团队的认可,也更谈不上树立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权威形象了。如果在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顾全大局,学会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得到大家的信任会更容易,并且团队的成长速度也会更快。
果断提出你的意见
如何在团队中凸显你的权威呢?这就需要在平时注意说话要坚决。当然并不是不经思考地乱发表意见,而是对自己的见解相当有底气和依据的时候,第一时间果断地向大家提出。千万不要顾忌过多,等到别人提出时才懊悔不已。否则一次次错过了表现机会,不仅会使你逐渐淡出大家的关注视线,还会让别人对你的权威度产生怀疑。
精神分析大师费洛伊德,对于人类的潜意识,提出“冰山理论”,认为人的意识是冰山上的尖角,能看见的只有很少的部分,更多的是隐藏在海面下的部分,那是更真实的。
冰山潜在海面下的部分就是潜意识,它具有无比巨大的能量,只是常被人们忽略。但事实上,每个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在用自己的潜意识。不论是让自己更健康或是更多病痛,不论是让自己更有钱或更贫穷,不论是让自己更好或是更坏,不论你是否知道自己正在使用潜意识力量,潜意识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他们专门使用一些方法来控制我们的潜意识,有目的地操纵我们,把我们引上他们所指的路。如洗涤剂广告宣传,几乎还没有一种商品像洗衣粉那样没完没了、舍得花本钱在电视上做广告。日复一日地在黄金时间向家庭主妇纠缠“买××牌吧,它洗衣服最干净、漂亮、又便宜”。在电视广告中,从肯定的意义上说,还没有比“天然”和“生物”这两个词更成功的。
当人日复一日地总是听人介绍一种东西,就似乎什么也没听到。家庭主妇们每天听到电视宣传:“××洗衣粉最好”。她可能听得不想再听了。但只要她们没把电视机关上,她们就将这个观点留在了自己的潜意识中。家庭主妇在超级市场中买洗衣粉时,当她的目光在摆放商品的一排排大架子上扫过时,她们没主意了。这么多不同包装、不同牌子、不同使用方法和颜色的品种,究竟买哪种好呢?她怎么才能作出决定?可能性最大的就是她相信的东西。那就是她从电视里听来的。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她犹豫不决的时候,潜意识帮她拿了主意:还是买名牌,因为熟悉它,买一个您所知道的牌子,远比买一个您从来未听说过、根本不知道的牌子要好得多。在这个需要决定的时候,作为家庭主妇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广告中人们什么都可以说,但首先要看哪种更适合个人的需要。但是她没有时间了,她还有许多东西要买。然后她还要去做头发,去时装店,去银行,还要回家去做饭。她需要马上作出决定,没有时间来思考,而这种紧迫性恰恰有利于广告宣传。
在时间紧迫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选择熟悉的东西。人们往往不去思考,而是相信感觉。广告作用正是日复一日地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植下了这种感觉,为的就是在紧急情况下起作用。上面的例子说明了我们的潜意识是如何决定我们的行动的,并以其特殊方式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正如上面所说,这仅仅是个例子。在社会中,由于人各不同,情况也各异。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理智,不要被我们的潜意识去干扰,在无知的情况下被人所利用。我们要再问问自己,当其他人以这种方式来利用我们的潜意识时,我为什么不能自己来利用一下呢?不要只是问问而已,要对此有个回答。我们要把潜意识为我们自己所用。
潜意识真的具有无穷的力量和智慧,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吗?关键是对潜意识表达的一切,一定要信,要深信不疑,才能起作用。而要相信潜意识,你就必须排除所有的负面思想。
人的负面思想会阻碍潜意识的活力,抑制它的神奇力量。诸如“我不行啊”、“我不能啊”、“我会输的”等负面的思想,正是对自己的否定,对自己潜意识神奇力量的否定。
你认为自己的记忆力不好,你的意识就告诉潜意识:我的记忆力不好。潜意识不辨真假,它就真的让你的记忆力不好。你如果告诉你的潜意识:我的记忆力很好,我能记住。潜意识认为你想记住,它就发挥出神奇力量,真的让你记住。
大家可以去试,非常有效。你一有记忆力不好的负面思想时,就马上将它排除掉,告诉自己:我的记忆力很好,正在一天一天变得越来越好。这种方法对提高人的记忆力帮助非常大。
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他自己选择的能力。你认为你的记忆力好,你的记忆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你认为你的记忆力差,你的记忆力就会真的变差。不仅是记忆力,很多能力都是这样,都是你选择的结果:你选择行,你就行;你选择不行,你就真的不行。这就是潜意识的法则。
所以有哲学家说:你认为你能或不能你都是对的。你认为你能做那件事情,你的潜意识就会帮你做成那件事情;你认为你不能做那件事情,你的潜意识就不会让你做成那件事情。
不仅能力,人的情绪也是个人自己选择的结果。有些人说:被别人气得要死。其实不是被别人,是被他自己气得要死,是他心里接受了、选择了生气。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你选择的结果。
心理学家认为:以为自己处于某种状态并相应地为之,这种状态就会越发明显。也就是说,你想要什么状态,就装出你已经有了那种状态,并在言行中表现出来,你就会真的处在那种状态之中。
情绪不好时,你就装出你的情绪已经很好了,告诉自己:我的情绪很好,很开心,很快乐。并真的按照很开心、很快乐的样子去工作、去娱乐,这样潜意识就会让你的情绪真的好起来。
如果你累了,感觉到疲倦,你就告诉你的潜意识,你不累,你的精力很充沛,状态很好。你暗示自己,并在行动中表现得精力充沛,状态很好,你会发现你的体能真的就能恢复很多。
潜意识就在我们的心里,它只吃我们喂给的食物,相信或不信,要或不要,都由你决定,潜意识一旦接收了你的决定,就将结果演给你看。
正面的思想,会让你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行动,快乐的情绪,有助于发挥你的潜能;而负面的思想,只会带给你负面的心理,负面的情绪,它会阻碍潜意识神奇力量的发挥。
所以,你的人生能否顺遂如意,全视你如何与潜意识对话。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人们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是在说习惯决定命运。我们性格的表现,也就是我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正是这两种习惯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习惯是人生中的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它会帮助我们轻松地获得人生的快乐与成功;用得不好,它会使我们的一切努力都变得很费劲,甚至能毁掉我们的一生。
所以能否改掉坏习惯,培养好习惯,是能否获取人生幸福的关键。
首先我们来了解习惯的形成。
习惯是潜意识的功能。我们学习游戏、跳舞或开车,是在意识的指导下一次次地重复动作,直到在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为止。然后,我们的潜意识会为我们产生自动的习惯动作。
其实生活中没有其他东西更能像习惯这样证实潜意识的神奇。习惯就像一根拴住你的绳子,在你每天重复这种行为时,这根绳子就会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能控制住你,让你无法挣脱。于是你就成了你习惯的奴隶。所以习惯又被人们称为第二天性,它是潜意识对言行的自动反应。
那我们如何才能斩断这根绳索,让自己获得自由呢?
习惯是意识选择的结果。你选择了做某件事,并不断地重复,你的潜意识就认为你想做那件事,就让它变成你的习惯。到时候潜意识就提醒你该做那件事了,而潜意识提醒你的方式是强迫的,是不讲道理的,逼你非要那样做不可。
举个例子,比方烟瘾的形成,首先是你选择了抽烟,你开始抽烟,然后不断地重复抽烟,就在你的潜意识中留下深深的“印迹”,这时你的潜意识认为你想抽烟。它就将抽烟变成你的习惯,到时候它就提醒你该抽烟了,它怎么提醒你呢?它用强迫的方式,现在医学上已经证明,到时候它就使大脑不分泌内啡肽。不分泌内啡肽的时候,你就会浑身乏力,感觉疲倦,只有通过抽烟这种刺激,大脑才会又分泌出内啡肽。它就用这种方式强迫你。
习惯的形成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既然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那我们也可以再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来改掉它。所以你有自由选择好的或者坏的习惯的权力。你的习惯只是你的选择。
很多潜意识心理学家认为,运用潜意识的方法,自我暗示,想象,对于戒毒也很有效。
一些医学杂志称,人练气功,实际上就是在练潜意识,训练它怎么发挥出高效力。
俄罗斯的科学家还认为,接吻也有助于分泌内啡肽,因为接吻时会激情澎湃。戒烟阶段多接吻,有助于戒烟。
那些科学家还认为接吻有十大好处,其中之一是可以护齿。接吻怎么可以护齿呢?可能是我将你牙齿上的细菌给吸掉了,你把我牙齿上的细菌也给吸掉了。
另外,接吻还可以美容。接吻时,血液循环加快。科学家们甚至还算出了每接一次吻要消耗12大卡的热量。如果你要减肥的话,我建议你多接吻。有人说那我天天接吻。我怀疑这样你会骨瘦如柴的。某杂志上介绍说一天早中晚接吻三次,一次持续20秒就够了。
简单地说,任何一种行为只要不断地重复,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同样道理,任何一种思想只要不断地重复,也会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的行为。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一般人都是用右手拿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些人从小到大都是用右手拿筷子,已经养成了习惯,人是按照习惯来办事的。假如那些人在吃饭的时候,突然改用左手拿筷子,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当然会觉得不舒服,挺别扭的,这说明改变习惯是一个不舒服的过程。但如果那些人每天都用左手拿筷子吃饭,坚持一个月,一个月后他们就不再那么别扭,会稍微习惯一点了。其实习惯是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不断地重复,就可以被改变。
习惯是有意识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将好的思维方式、好的行为、好的工作方式变成习惯,那我们就会很轻松地获得成功与快乐的人生。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同样道理,任何一个想法,重复21天,或者重复验证21次,就会变成习惯性想法。所以,一个观念如果被别人或者自己验证了21次以上,它一定已经变成了你的信念。习惯的形成大致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7天。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不自然”。你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改变,而你也会觉得有些不自然、不舒服。
第二阶段:7~21天。不要放弃第一阶段的努力,继续重复,跨入第二阶段。此阶段的特征是:“刻意,自然”。你已经觉得比较自然,比较舒服了,但是一不留意,你还会回复到从前。因此,你还需要刻意提醒自己改变。
第三阶段:21~90天。此阶段的特征是“不经意,自然”,其实这就是习惯。这一阶段被称为“习惯性的稳定期”。一旦跨入此阶段,这项习惯就已经成为他生命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会自然而然地不停地为人们“效劳”。
做一个有计划的成功者,去有计划地为自己塑造好习惯。当然,因为与之相对应的坏习惯已经十分顽固,因此要形成某些好习惯时,你可能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同时去克服坏习惯。中国有句古训: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话的含义有两层:人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人的本性虽然很难改变,但并非改变不了,只是难了一点而已。
改掉一个坏习惯为什么会这么困难呢?这是因为你的思想意识处在矛盾中。任何一种习惯的形成,是因为你在这样做时,会得到一时的快感,而且这种快感有无比的诱惑力,使它变得难以抗拒。所以要改掉一个坏习惯,首先,你就要激发自己的欲望,让要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欲望,比想坚持它的欲望更强烈,这样你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假如我们的本性中有一些阻碍成功的因素,我们如果不改变,岂不是注定要失败?如果你对改变自己的劣根性没有信心,裹足不前,请扪心自问:我是要快乐与成功,还是要痛苦与失败?不改变,就意味着失败;要快乐,要成功,就别无选择,只有立即改变。
成功其实是很简单的。重复的行为就能形成习惯,良好的习惯就能导向成功,所以,成功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
习惯的形成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既然是有意识选择的结果,那我们也可以再通过有意识的选择,来改掉它。所以你有自由选择好的或者坏的习惯的权力。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反复地做。
让我们去挖掘出最真实、最丰富的潜能,那是早已蕴藏在我们身上而不自知的资源,若不使用就太可惜了。
为什么事情总到最后一刻的时候才开始着手?实践告诉我们,不是时间不够、事情太多,而是我们总在拖……拖延是偷窃时间的贼,是时间管理中最主要的罪恶。
“人们的行为模式多半较重视短期或者即将发生的事情。”加拿大一所大学的教授说。这似乎也说明了这样一种现象:我们对于长期的事情比较没有感觉,因此非得等到接近最后期限了,才感觉有工作的动力。
人们通常有三种类型的拖延习惯:拖延不愉快的事情、拖延困难的事情、拖延难做决定的事情。“我希望”和“我就是开不了头”成了很多拖延的借口。
“我希望”通常是希望不要做某一件工作或希望某种奇迹发生。从根本上说,就是取消做某件事的责任。当然,也不排除你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希望把事情做到最好,因此往往陷入微不足道的细节中,要把每个细节都想清楚才开始采取行动。
而“开不了头”就更使得你的事情不能向你“想象”和“希望”的方向发展,只会增加焦虑的程度。
拖拉的习惯,很坏。要针对性地克服它,只要想起来就赶紧去行动,可这样又往往会打乱手头上正在进行的事情,对待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把握好自己的原则:一时一事,不要一错再错。如果你因为错过月亮而叹息,你也会错过星星的。
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发现自己还有另外一件事情没有做,或者说另外一件事情造成了拖延,这时候你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你并没有集中精力去做当前的事情,之所以想起其他的事情,是因为你想要逃避眼前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你这时候转头去做那件被拖延的事情,你还是会无法专注,这不是高效能人士所应该采取的措施。
在拖延之后,你并没有处理掉应该解决的事情,所以产生了焦虑。
拖延实际上就是逃避。当你认识到你是在逃避问题之后,你就可以更加坦然地面对了,接下来你应该逐渐训练自己改掉拖延的习惯,比如说:一时一事,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情。
当你想起来没有做完的事情时,建议你不要放下手头的事情,因为那就中了你自己的圈套,除非那件被拖延的事情特别的紧急,优先级特别的高。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把做另一件事情的杂念排除掉,继续集中精力做手头的事情。
当手头事情处理完毕之后,再去处理那些已经被拖延的事情。这样做相对于“想起什么做什么”有几个好处:
更专注:这样效率更高。
更有成就感:两件事各做50%和100%。比起来,显然后者更容易带来成就感。
不容易丢失思路:当你转头处理其他事务时就像是汽车在马路上刹车、掉头一样,很危险,并且很消耗时间,除非你当时走在错误的路上。
尽量调动自己的情绪:这的确不是简单的事情,对于实在提不起兴趣的事情,告诉自己这对自己来说是很重要的。
尽量对任务进行分解:估计所有的人看到庞大的任务都会望而却步,产生逃避的想法,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对任务进行充分的分解,每次拿出一部分来做,这样既能提高时间利用率,也有利于保持内心的平静,这些对于我们完成任务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尽量利用好小的时间段:5~10分钟这样的小时间段足以让你完成任务的一部分,这有点蚂蚁啃大象的意思,但是这总比裹足不前的人要好得多。当慢慢地建立起兴趣之后,再利用大的时间段集中搞定它。这有点类似谈恋爱,当双方通过一点一点地积累,互相有了充分的了解之后,才会投入大量的时间去经营两个人的感情。
行动起来,克服拖延
在一段时间中要注意是哪些任务总是被拖延,然后寻找这些任务的共同特征。应该找出为什么不喜欢某一工作的原因。如果可能就让别人来做这个工作,或者把工作切割分成更小的部分,从某些不是那么难做的地方入手,使其更易完成。一个简单的规则是:先做不喜欢的事。当不愉快的事情做完后,就会对喜欢的工作更集中精力。否则,把放在一边的工作一直挂在心上,使你分心,让你无法有效地做喜欢的工作。
跟自己签订一个合同,按时完成任务就奖励。比方,可以在完成了不喜欢的工作后奖励自己多休息一会儿,或给自己买个许久没有舍得买的东西鼓励一下自己。把你的工作环境设计得可以帮助你开始工作,而不是增加惯性和惰性。有一个温馨的办公室确实不错,但太多的非工作信号只能让你分心,特别是当你要做一件重要的工作时。
逼迫自己面对它十分钟。先不要求多,强迫自己花几分钟做这个不太喜欢的工作。也许一开始了,你会发现事情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做或者让人讨厌。也许起了头,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呢。
对一个勤奋的艺术家来说,若他不想让任何一个想法溜掉,那么当他产生了新的灵感时他会立即把它记下来,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这样做,他的这个习惯自然毫不费力。一个优秀的员工,其实就是一个艺术家。他对工作的热爱、立即行动的习惯就像艺术家记录自己的灵感一样自然。寻找借口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拖延,而拖延是最具破坏性最危险的恶习,它使你丧失了主动的进取心。可悲的是拖延的恶习也有累积性,唯一的解决良方就是行动。
我们不愿许下承诺,只想找个借口。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为了没做某些事而制造借口,或是想出千百个理由来为没能如期实现计划而辩解,那么现在正是该面对现实好好检讨的时候了,别再解释,动手做去吧!
富兰克林说,把握今日等于拥有两倍的明日。将今天该做的事拖延到明天,而即使到了明天也无法做好的人占了大约一半以上。应该今日事今日毕,否则可能无法做大事,也不太可能成功,所以应该经常抱着必须把握今日去做完、一点也不可懒惰的想法去努力才行。
歌德说,把握住现在的瞬间,从现在开始做起,只有勇敢的人身上才会赋有天才、能力和魅力。因此只要做下去就好,在做的历程当中你的心态就会越来越成熟,能够有开始的话那么不久之后你的工作就可以顺利完成了。
有些人在要开始工作时,会产生不高兴的情绪,如果能把不高兴的心情压制下来,心态就会愈来愈成熟。而当情况好转时,就会认真地去做。总之一句话,必须现在就马上开始去做才是最好的方法,哪怕只是一天或一个小时的时光也不可白白浪费,这才是真正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在字典中,“草率”的意思为粗枝大叶,敷衍了事,类似的成语有很多,比如草率行事和草草了事等,这些词语常常被用来形容办事不认真,或是不经思考就作出决定。
草率,欲速则不达
喜欢草率行事的人往往是急性子,做事时一味地求急图快,常常因为急于求成而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适得其反,用一句俗语来讲就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有一个喜欢研究生物的小孩,非常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有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了回家,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蛹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蝴蝶在蛹里辛苦地挣扎。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痛苦地死去。
故事中,这个善良的小孩想要帮助蝴蝶,但是他并不知道,在自然规律中,破茧成蝶的过程原本就非常痛苦、艰辛,但只有通过这一经历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小孩草率的决定反而让爱变成了害,违背了自然的过程,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将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意义深远。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完成事业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是将你锻炼得更坚强,使你成长、使你进步的过程。
从马谡失街亭看草率
诸葛亮到了祁山,决定派出一支人马去占领街亭作为据点。让谁来带领这支人马呢?当时他身边还有几个身经百战的老将。可是他都没有用,单单看中了参军马谡。
马谡这个人确是读了不少兵书,平时很喜欢谈论军事。诸葛亮找他商量起打仗的事来,他就谈个没完,也出过一些好主意。因此诸葛亮很信任他。但是刘备在世的时候,却看出马谡不大踏实。他在生前特地叮嘱诸葛亮,说:“马谡这个人言过其实,不能派他干大事,还得好好考察一下。”但是诸葛亮没有把这番话放在心上。这一回,他派马谡当先锋,王平做副将。
马谡和王平带领人马到了街亭,张�的魏军也正从东面开过来。马谡看了地形,对王平说:“这一带地形险要,街亭旁边有座山,正好在山上扎营,布置埋伏。”
王平提醒他说:“丞相临走的时候嘱咐过,要坚守城池,稳扎营垒。在山上扎营太冒险。”
马谡没有打仗的经验,却自以为熟读兵书,根本不听王平的劝告,坚持要在山上扎营。王平再三劝阻无效,只好要求马谡拨给他一千人马,让他在山下临近的地方驻扎。
张�率领魏军赶到街亭,看到马谡放弃现成的城池不守,却把人马驻扎在山上,暗暗高兴,于是马上吩咐手下将士,在山下筑好营垒,把马谡扎营的那座山围困起来。
马谡几次命令兵士冲下山去,但是由于张�坚守住营垒,蜀军无法攻破,反而被魏军乱箭射死了不少人。
魏军切断了山上的水源。蜀军在山上断了水,连饭都做不成,时间一长,自己先乱了起来。张�看准时机,发起总攻。蜀军兵士纷纷逃散,马谡要禁也禁不了,最后,只好自己杀出重围,往西逃跑。
王平带领一千人马,稳守营盘。他得知马谡失败,就叫兵士拼命打鼓,装出进攻的样子。张�怀疑蜀军有埋伏,不敢逼近他们。王平整理好队伍,不慌不忙地向后撤退,不但一千人马一个也没损失,还收容了不少马谡手下的散兵。
街亭失守,蜀军失去了重要的据点,又丧失了不少人马。诸葛亮为了避免遭受更大损失,决定把人马全部撤退到汉中。
诸葛亮回到汉中,经过详细查问,知道街亭失守完全是由于马谡的个人失误,而马谡也承认了他的过错。诸葛亮按照军法,把马谡下了监狱,定了死罪。
马谡自幼“饱读兵书,颇知兵法”,在蜀军平定西南时,他曾向诸葛亮提出“攻心为上”这一富有战略远见的建议。可是,当马谡身为街亭之战的主将时,面对复杂的战争环境,这位知识渊博的将军却突然变得头脑简单起来,草率行动,从而闹出了一场因机械照搬兵法而损兵折将的大笑话。
古人说:死读书等于无书。马谡的失败,并不在于他饱读兵书,而在于死读兵书,当自己站在场外领导的位置观察问题时,引古论今,头头是道,有时表现得见解很高;一旦自己成为局内人,就被复杂的客观现象所迷惑,不假思索地照搬历史经验了。
明确目标,根除草率
小A大学刚毕业就找到了工作,自信满满的他接到任务后就一个人埋头苦干。负责指导小A的老员工对他说:“不明白的就来问我。”小A头也不抬地说:“肯定没问题的!”
在这一周中,小A忙得不亦乐乎,觉得终于可以走入社会,可以体现自己的价值了。老员工看到他一副很在行的样子,也就忙自己的去了。在周五的部门会上,上司看了小A递交的报表,皱起了眉头,将负责指导小A的老员工批评了一顿。散会后,其他同事才跟小A说:“你的报表不符合标准,不但白干了还连累了你的师傅,怎么不问一句呢?”小A这才明白自己忙活了两天却帮了倒忙,真是倒霉。
出了这样的事情又能怪谁呢?谁也不怪,要怪只能怪自己事先没有问清楚,一说做什么想都没想就去行动,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也耽误了正事。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确定自己完完全全弄清楚、弄明白了,不懂的地方就尽早去获取确切的答案,在行动之前要确定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是在正确地做事。不要自己一厢情愿地去瞎想,自己觉得应该怎么就怎么样,一定要按照正确要求去做,如果觉得有什么不恰当的,应尽早提出来。
同样,替别人做事情,一定要先明确他要做什么,怎样才能做出他想要的结果,否则,即使做得再多,他不需要,都是白搭。就像一个程序员在做每个项目之前都会写好用户需求文档,明确用户到底想要什么样的产品,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才能做出他们想要的产品,如果觉得加上某些功能可以实现更多的东西,但是客户不需要,那么即使做了结果也不是客户所想要的。
先明确应该做什么,再开始行动。不然的话不仅不会节省时间,反而会耽误很多事情,浪费时间。
先想后做,根除草率
在有些时候,人们会认为自己做事草率的原因就是不够理性。那么什么是理性呢?理性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或处理事情时不冲动,不凭感觉做事情。一个理性的人在观察事物时,会将自己的感觉在脑中经过思考、分析,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后,他的认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思想也会慢慢成熟。
与理性相反的则为感性,一个感性的人说话做事会将自己的感受放在首位,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没有明显的思维活动,即“想”的活动不明显,所以有些人因为太过于感性而常被认为是“说话不经过大脑”的人,而这样的人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容易草率行事。
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着他的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颗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了就不能再换。”三个弟子欣然前行。第一个弟子没走多远,就看到一颗大麦穗,如获至宝地摘下。可是,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他懊恼而归。第二个弟子吸取前者的教训,每看到一个大麦穗时,他总是收回了自己伸出去的手:更大的麦穗一定在前头。麦田快走完时,两手空空的弟子情知不妙,想采一颗,却又觉得最饱满的已经错过。他失望而归。第三个弟子很聪明。他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去识别怎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麦穗,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去比较判断,在最后三分之一的路程里他采摘了一颗最饱满的麦穗。他自然满意而归。
如果把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归类,那么显然第一个是属于“先做了再说”的感性人。“先做了再说”,省略了思考过程,必然会导致行为的盲目性与无序性,其结果当然“懊恼而归”。
第二个当属于“等等再说”之列。这类人总是在思索、观望这个台阶上停滞不前,“只想未做”必定两手空空,“失望而归”。
第三个弟子则是“先想后做”,可以算是理性人。他对事物有了充分的认识以及足够的判断之后,才不慌不忙地出手,他当然能够“满意而归”。
如何避免草率求职
许多大学生在即将毕业前都会性情急躁,妄想着找个好工作,一步到位。怀揣着这样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