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特创立他的实验室之前,心理学就像个流浪儿,一会儿敲敲生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伦理学的门,一会儿敲敲认识论的门。1879年,它才成为一门实验科学,有了一个安身之处和一个名字。
――墨菲
心理学是什么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研究动物心理主要是为了深层次地了解、预测人的心理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总而言之,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来源于希腊文,是由“灵魂(psyche)”和“讲述(logos)”两字演化而来,意思是关于灵魂的科学。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因为在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停止,生命也就完结了。随着科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对象由灵魂改为心灵。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之前,心理学、教育学都同属于哲学的范畴,后来才各自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说明,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
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心理学的人和从事心理学的工作者都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当向别人介绍起自己时,总会有朋友说:“好厉害!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那你能说说我心里在想什么吗?”其实,社会中普通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远不止这一种,除了刚才那种以为心理学就是研究如何看透人心外,还有:
“心理学嘛,就和大街上遇见的那种算命、看相的差不多!”
“心理学就是研究变态啊之类的问题,学习心理学的都有病!”
“心理学不就是心理咨询嘛?”
“心理学家都会催眠!”
“心理学就是骗人、忽悠人的学说!”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其实,“大脑与心理的关系是什么样的?人性是什么?人的行为该怎么预测和控制?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等等,这类问题才是心理学家所关注和思考的。实际上,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家只是在尽可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研究,从而得出适用于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实践。
心理学的目标
一般而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达到对行为的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为目标的,而其最终目标是为人类积累知识。
(一)心理学的第一个目标是对行为进行描述
先让我们看一些问题:右脑损伤后会发生哪些行为变化?记忆有多少类型?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思维有何差别?孤独症儿童对父母的反应是否异常?假如想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就要对每一个问题中提到的每一种行为都有一个详细的描述。描述是在对典型行为的观察和详细记录的基础上,对行为进行的命名和分类。
(二)心理学的第二个目标是对行为的解释
这通常意味着我们要能说明一种行为的产生原因。例如,观察发现了以下事实:企图自杀者多为女性,但实施自杀者却多为男性;当人感觉烦躁时会更具攻击性;旁观者在紧急情况下往往不愿意救人等等。但此时我们还无法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心理学研究可能提供合理的解释。例如,社会心理学家达利和拉特对纽约的一桩暴力惨案发生时旁观者的冷漠态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当人们看到有其他人在场并不可能去救助时,自己常常不去援助,原因是此时会出现一种“责任扩散”心理,没有人觉得一定需要自己出手。一般来说,现场中“潜在的救助者”人数越多,人们等着别人去实施救助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样,我们可以给这个令人困惑的现象一个比较圆满的解释了。
(三)心理学的第三个目标是对行为进行预测,即要有能力准确地预报行为
例如,假如你的车坏在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上,会不会很快有人来帮助你?根据对“旁观者冷漠”的研究结果预测,你不可太乐观。任何一个曾有此亲身经历的人都知道,这一预测是准确的。行为预测是非常实用的。心理测量尤其需要有预测能力,这一领域的专家们使用测量的方法来预测人们在学业、工作或职业生涯中能否取得成功。
(四)心理学的第四个目标是对行为进行控制
由于提到控制就似乎威胁到个人自由,这一点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解:对行为的描述、解释和预测都是无可非议的,但为什么要去控制人的行为?心理学中的所谓控制,指的是根据预期结果改变影响行为的条件。例如,一位心理学家建议,对教室的环境重新布置将有助于孩子们学习得更好,这就是运用行为控制的方法。再如,在帮助一个人克服恐高症的过程中必须施加控制的方法。在飞机的设计中也需要运用行为控制的原理,尽量避免驾驶中失误的发生。可以通过运用心理学原理改变人的行为,这是很清楚的。当然,人类必须理智和人道地运用知识,其中包括心理学知识和其他一切学科的知识。
总而言之,人类渴望了解行为,而以上的心理学目标都是这种追求的自然发展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