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说人格
在读书的时候,我们能感受到书中作者所刻画的各种人物的心理特征,有的人英勇,有的人懦弱,有的急躁,有的沉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外向开朗,有的人沉默孤僻,有的人冲动鲁莽,有的人的谨慎小心……这些心理特征其实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
“人格”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最初的意思是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就像我们传统京剧里演员在舞台上表示时所画的脸谱,代表着剧中人物的角色和身份。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出,“人格”一词具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人格的“面具”是人们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和人的外在品质,就像演员舞台上根据角色要求而佩戴的面具;内在特征是面具后面的真实自我,一个人不愿意展现的人格成分,如同演员演戏结束后摘掉面具回到真实生活中。
一直以来,人格就是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不同的学者和学派对人格的理解并不一致,对人格的定义也是各不相同。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人格定义得到心理学研究者们的一致首肯。综合不同心理学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将人格的概念界定为:人格是个体材质、情绪、愿望、价值观和习惯性行为方式的有机整合,它赋予个体适应环境的独特模式。这种知、情、意、行的复杂组织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包含着个体受过去的影响以及对现在和未来的建构。
人格的特征
人格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其中反映了人的多种本质特征。
(一)人格的独特性
个体的人格是在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遗传、生存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就是说人格的独特性。但是,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个性毫无共性可言。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既有生物因素的制约作用,也有社会因素的作用。人格作为一个人的整体特质,既包括每个人与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点,也包括人与人之间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个民族、阶级和集团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点。人格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是生物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二)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具有稳定性。个体在行为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比如,一个慢性子的人,不仅走路吃饭慢悠悠的,连说话也是慢条斯理的。当然,强调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变化,人格也有可能产生或多或少的变化,这是人格可塑性的一面,正因为人格具有可塑性,才能培养和发展人格。人格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的统一。
(三)人格的整合性
个体的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危机个体的身心健康。
(四)人格的功能性
一个人的人格决定了他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当人们遭受到挫折与失败时,坚强者能奋发拼搏,懦弱者则会一蹶不振,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现。因此,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命运是由个体的人格而不是性格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