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
(1)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
运用两条移动平均线相互背离、相互印证的交易法则,就可以得出指数平滑移动平均线(MACD)。它是运用快速和慢速移动平均线交叉换位、合并分离的特性加以双重平滑运算,来判断买卖时机。该指标在股市中具有重大实践意义。
(2)公式计算。
指数平均值EMA(n)=n日平滑系数×(今日收盘价-昨日EMA)+昨日。
n日平滑系数=2÷(n+1)
离差值DIF=EMA1-EMA2
离差平均值MACD(n)=n日平滑系数×(今日DIF-昨日MACD)+昨日。
离差柱线BAR=DIF-MACD
(3)MACD分析要领。
运用MACD应该综合其他技术指标共同分析。
运用移动平均线(MA)判研买卖时机在趋势明显时收效甚大,但如果碰到盘整形态时,MA会发出频繁而不准确的信号。根据移动平均线原理发展出来的指数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可以去掉移动平均线发出的虚假信号,同时能够保持平均线的效果。
由于DIF是短期移动平均值与长期移动平均值的“离差”,因此,如果行情见涨,短期移动平均值在长期移动平均值之上,此时DIF为正值。且离差加大,投资者应适当控制买入速度防止追涨而被套牢。
如果行情下跌,短期移动平均值在长期移动平均值之下,此时DIF值为负,且离差加大,投资者可适当购入股票。
当行情由多头转向空头,或由空头转向多头时,离差值趋近于0,此时,投资者可观望一段时间,判定走势后,再决定买卖。
离差平均值MACD反映的是平均后的离差值,所以,二者应配合分析。当MACD和DIF都在0轴线以上时,说明买方力量强,投资者不可猛追;当MACD和DIF都在0轴线以下时,说明市场抛盘压力大,投资者应适当购入,待股价上涨时再抛出。
如果DIF向上突破MACD和0轴线时,说明买盘大,投资者可适当加入多头;如果DIF向下跌破MACD和0轴线时,说明卖方多,投资者应适时低价购进股票,待股价上涨后,再卖出。
3.2.2 动向指数(DMI)
动向指数又叫做移动方向指数或趋向指数,是属于趋势判断的技术性指标,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析股票价格在上升及下跌过程中供需关系的均衡点,即供需关系受价格变动之影响而发生由均衡到失衡的循环过程,从而提供对趋势判断的依据。
动向的指数有三条线:上升指标线、下降指标线和平均动向指数线。三条线均可设定天数,一般为14天。
(1)计算方法。
动向指数的计算比较复杂,运算的基本程序为:
[1]按一定规则比较每日股价波动产生的最高价、最低价和收市价,计算出每日股价波动的真实波幅TR,上升动向+DM和下降动向-DM,在运算基日基础上按一定天数将其累加,以求14天的TR、+DM和-DM值。
[2]将14天的上升动向值和下降动向值分别除以14天的真实波幅值,从而求出14天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
[3]通过14天的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之间的差和之比,计算出每日动向指数DX。
[4]按一定天数将DX累加后平均,求得14天的平均动向指数ADX。
下面是制作动向的指数的具体计算程序和方法。
[1]计算真实波幅(TR)。动向指数中的真实波幅是通过比较下列三种股价差额的绝对值,取其中最大的价差绝对值作为股价的每日真实波幅。
当日最高价与当日最低价之间的价差。
当日最低价与上日收市价之间的价差。
当日最高价与上日收市价之间的价差。
[2]计算当日动向值。当日动向值分上升动向、下降动向和无动向三种情况,每天的当日动向值只能是三种情况中的一种。
上升动向(+DM)。当日最高价高于上日最高价的部分为当日上升动向值,即+DM值,条件是上升动向值必须大于当日最低价减去上日最低价的绝对值,否则+DM=0.
下降动向(-DM)。当日最低价低于上日最低价的部分为当日下降动向值,即-DM值,条件是下降动向值必须大于当日最高价减去上日最高价的绝对值,否则-DM=0.
无动向(Zero Directional Movement)。无动向代表当日动向值为“零”时的情况,即当日的+DM=0.有两种股价波动情况可能出现无动向。
当当日最高价低于上日最高价并且当日最低价高于上日最低价时;当上升动向值正好与下降动向值相等时;这两种情况下的±DM值均为零。
[3]计算14天的TR、+DM和-DM。动向指数是一种对股价趋势的分析工具,因此采取一定天数的平均指标更能反映市场趋势。平均指标的采样天数过多,指数摆动较为平滑,采样天数过少,指数摆动又过于敏感,一般是以14天采样作为运算的基础天数。
14天的TR即TR14为14天的TR之和,同理,14天的±DM之和即±DM14.
为简化计算过程,在第一个TR14计算出来之后,RT14的计算方法可改为:
当日TR14=上一个TR14-上一个TR14中的第一个TR+当日。
[4]计算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上升指标和下降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分别将其上升的动向值和下降的动向值除以真实波幅值。即:
+DI14=+DM14/TR14,-DI14=-DM14/TR14
[5]计算动向指数(DX)。动向指数是上升指标与下降指标之间的差和之比,它的计算公式如下:
DX=[(+DI14)-(-DI14)]/[(+DI14)+(-DI14)]×100%
[6]计算平均动向指数(ADX)。由于每日的动向指数值跟随每日股价波幅上落,上下起伏较大,为使动向指数表现得比较平滑,一般以平均动向指数作为最终的分析指标。平均动向指数仍按14天作为运算基础,它的计算公式为:
ADX=(DX1+DX2+……+DX14)/14
同样,为运算能够简化,在计算出第一个ADX后,平均动向指数的计算公式可改为:
当日ADX=(上日ADX×13+当日DX)/14
[7]动向指数图的绘制。在以上计算过程中得出的三个重要数值+DI、-DI和ADX后,可将它们绘制在动向指数图上。动向指数图一般绘于股价走势图下方,横轴表示时间,绘制时要与股价走势时间相对应,以便分析研判,纵轴表示数值单位,由于三种数值的单位均在0~100之间,可用0和100表示纵轴的单位坐标。
在绘制图表过程中,要用线条将每日斩数值逐日连接起来,形成三条波动曲线。
(2)运用法则。
动向指数在应用时,主要是分析上升指标+DI,下降指标-DI和平均动向指数ADX三条曲线的关系,其中+DI和-DI两条曲线的走势关系是判断出入市的讯号,ADX则是对行情趋势的判断讯号。
[1]上升指标+DI和下降指标-DI的应用法则。
走势在有创新高的价格时,+DI上升,-DI下降。因此,当图形上+DT从下向上递增突破-DT14时,显示市场内部有新的多头买家进场,愿意以较高的价格买进,因此为买进讯号。
相反,当-DI从下向上递增突破+DI14时,显示市场内部有新的空头卖家出货,愿意以较低价格沽售,因此为卖出讯号。
当走势维持某种趋势时,+DI14和-DI14的交叉突破讯号相当准确,但走势出现牛皮盘档时,应将+DI14和-DI14发出的买卖讯号视为无效。
[2]平均动向指标ADX的应用法则。
趋势判断。当行情走势朝向单一方向发展时,无论是涨势或跌势,ADX值都会不断递增。因此,当ADX值高于上日时,可以断定当前市场行情仍在维持原有趋势,即股价会继续上涨,或继续下跌。特别是当+DI14与ADX同向上升,或-DI与ADX同向上升时,表示当前趋势十分强劲。
牛皮市判断。当走势呈牛皮状态,股价新高及新低频繁出现,+DI和-DI愈走愈近,反复交叉,ADX将会出现递减。当ADX值降低至20以下,且出现横向移动时,可以断定市场为牛皮市。此时趋势无一定动向,投资者应持股观望,不可认为±DI14发出的讯号是入市。
转势判断。当ADX值从上涨高点转跌时,显示原有趋势即将反转,如当前处于涨势,表示跌势临近,如当前处于跌势,则表示涨势临近。此时±DI有逐渐靠拢或交叉之表现。ADX在高点反转斩数值无一定标准,一般以高度在50以上转跌较为有效。观察时,ADX调头向下,即为大势到顶或到底之讯号。
(3)评价。
[1]不需要主观判断,只需要在有效市场讯号下采取行动。而且上升指标与下降指标的交错讯号容易理解。
[2]在动向指数中增添ADXR指标,能够扩充动向的指数功能。ADXR是ADX的“评估数值”,其计算方法是将当日的ADX值与14日前斩ADX值相加后除以2得出。ADXR的波动一般较ADX平缓,当±DI相交,发出买卖讯号后,ADXR又与ADX相交,则是最后的出入市机会,随后而来的行情较急,因此应立即采取行动。
ADXR还是市场的评估指标,当ADXR处于高位时,显示行情波动较大,当ADXR处一低档时,则表明行情较为牛皮。
[3]计算复杂,公式不易掌握。
3.2.3 均线差指标(DMA)
DMA指标是属于趋向类指标,也是一种趋势分析指标。DMA是依据快慢两条移动平均线的差值情况来分析价格趋势的一种技术分析指标。它主要通过计算两条基准周期不同的移动平均线的差值,来判断当前买入卖出的能量大小和未来价格走势的趋势。
(1)DMA指标的计算方法。
DMA指标的计算方法比较简单,其计算过程如下:
DMA=短期平均值-长期平均值
AMA=短期平均值
以求10日、50日为基准周期的DMA指标为例,其计算过程具体如下:
DMA(10)=10日平均值-50日平均值
AMA(10)=10日平均值
和其他指标的计算一样,由于选用的计算周期不同,DMA指标也包括日DMA指标、周DMA指标、月DMA指标、年DMA指标以及分钟DMA指标等各种类型。经常被用于股市研判的是日DMA指标和周DMA指标。虽然它们计算时的取值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计算方法一样。另外,随着股市软件分析技术的发展,投资者只需掌握DMA形成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无须去计算指标的数值,更为重要的是利用DMA指标去分析、研判股票行情。
(2)原则。
DMA指标的一般使用原则是:当实线向上交叉虚线时为买进点;当实线向下交叉虚线时为卖出点。针对DMA指标的常用规律是:当实线从高位两次向下交叉虚线时,则股价下跌幅度可能会较深;当实线从低位两次向上交叉虚线时,则股价上涨幅度可能会较大。
DMA指标也可以用来观察股价与均线之间的背离情况。一旦股价的高点比前一次的高点高,而DMA指标的高点比前一次的高点低时,表示从指标上反映出股价的上涨动力不足,暗示股价很快就会反转下跌;一旦股价的低点比前一次的低点低,而DMA指标的低点比前一次的低点高时,指标反映出股价不会再持续下跌,暗示股价很快就会反转上涨。
实际应用时,我们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长短天参数来调整指标图形,进而获得较为准确有效的买卖信号。一般默认设定的短天参数取10天,长天参数取50天。公式中一律由短天期平均值减去长天期平均值,而且可以以倍数更改原始设定值。
如果参数值选取不当,会影响指标的使用效果。例如:当参数天数过短时,则DMA指标出现讯号的时间会提前,并且讯号的次数会增加,相对也会增加骗线的机会。所以,建议使用者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经验,选择恰当的参数来指导自己的投资决策。
3.2.4 人气指标(AR)
人气指标(AR)和意愿指标(BR)都是以分析历史股价为手段的技术指标,其中人气指标较重视开盘价格,从而反映市场买卖的人气;意愿指标则重视收盘价格,反映的是市场买卖意愿的程度,两项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对股价波动进行分析,达到追踪股价未来动向的共同目的。
(1)人气指标概述。
人气指标是以当天开市价为基础,即以当天市价分别比较当天最高、最低价,通过一定时期内开市价在股价中的地位,反映市场买卖人气。人气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AR=n日内(H-O)之和/n日内(O-L)之和
其中:H=当日最高价;L=当日最低价;O=当日开市价
n为公式中的设定参数,一般设定为26天。
(2)人气指标的基本应用法则。
[1]AR值以100为中心地带,其在±20之间,即AR值在60~120之间波动时,属盘整行情,股价走势比较平稳,不会出现剧烈波动。
[2]AR值走高时表示行情活跃,人气旺盛,过高则表示股价进入高价,应选择时机退出,AR值的高度没有具体标准,一般情况下,AR值上升至150以上时,股价随时可能回档下跌。
[3]AR值走低时表示人气衰退,需要充实,过低则暗示股价可能跌入低谷,可考虑伺机介入,一般AR值跌至70以下时,股价有可能随时反弹上升。
[4]从AR曲线可以看出一段时期的买卖气势,并具有先于股价到达高峰或跌入谷底的功能,观图时主要凭借经验,以及与其他技术指标配合使用。
3.2.5 意愿指标(BR)
(1)意愿指标概述。
意愿指标是以昨日收市价为基础,分别与当日最高、最低价相比,通过一定时期收市价在股价中的地位,反映市场买卖意愿的程度,意愿指标的计算公式为:
BR=n日内(H-CY)之和/n日内(CY-L)之和
其中:CY为昨日收市价,n为公式中的设定参数,一般设定值同AR一致。
(2)意愿指标的基本应用法则。
[1]BR值的波动较AR值敏感,当BR值在70~150之间波动时,属盘整行情,应保持观望。
[2]BR值高于400以上时,股价随时可能回档下跌,应选择时机卖出;BR值低于50以下时,股价随时可能反弹上升,应选择时机买入。
一般情况下,AR可以单独使用,BR则需与AR并用,才能发挥效用,因此,在同时计算AR、BR时,AR与BR曲线应绘于同一图内,AR与BR合并后,应用及研判的法则如下:
AR和BR同时急速上升,意味股价峰位已近,持股时应注意及时获利了结。
BR比AR低、且指标处于低于100以下时,可考虑逢低买进。
BR从高峰回跌,跌幅达1.2时,若AR无警戒讯号出现,应逢低买进。
BR急速上升,AR盘整小回时,应逢高卖出,及时了结。
在AR、BR指标基础上,还可引入CR指标,作为研判和预测走势的参考指标。
3.2.6 压力支撑指标(CR)
(1)CR指标。
CR指标又称为价格动量指标,它能够大体反映出股价的压力带和支撑带,弥补了AR、BR指标分析的不足。
(2)计算公式。
中间价=(最高价+最低价)÷2
上升值=今天的最高价-昨天的最低价(负值记0)
下跌值=昨天的中间价-今天的最低价(负值记0)
多方强度=26天的上升值之和
空方强度=26天的下跌值之和
CR=(多方强度÷空方强度)×100
a线:CR的10天平均线后移5天。
b线:CR的20天平均线后移9天。
c线:CR的40天平均线后移17天。
d线:CR的62天平均线后移28天。
两线所合成的区域叫做“副地震带”,c、d两线合成的区域叫做“主地震带”。
(3)CR分析要领。
运用CR指标应该综合其他技术指标共同分析。
当CR由下向上穿过“副地震带”时,股价会受到次级压力。反之,当CR从上向下穿过“副地震带”时,股价会受到次级支撑的压力。
当CR由下向上穿过“主地震带”时,股价会受到相对强大的压力;反之,当CR由上自下穿过“主地震带”时,股价会受到相对强大的支撑力。
CR跌穿a、b、c、d四条线,再由低点向上爬升160时,为短线获利的一个良机,应适当卖出股票。
CR跌至40以下时,是建仓良机。而CR高于300~400时,应注意适当减仓。
(4)买卖原则。
CR与BR、AR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中间价作为计算的基准,由于价格虽然收高,但其中一天的能量中心却较前一天为低,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点。CR可与BR、AR完全分开独立使用,对于股价何时上涨、何时下跌提供难得的参考。CR本身配置4条平均线,平均线又较CR先行若干天,另一方面,平均线之间又相互构筑一个强弱带,被应用来对股价进行预测。
[1]CR平均线周期由短到长分成a、b、c、d4条。
[2]由c、d构成的带状称为主带,a、b构成的带状称为副带。
[3]CR跌至带状以下两日时,买进。
[4]CR亦会对股价产生背离现象。
[5]CR由带状之下上升160时,卖出。
[6]CR跌至40以下,重回副带,而a线由下转上时,买进。
[7]CR上升至带状之上时,而a线由上转下时,宜卖出。
[8]主带与副带分别代表主要的压力支撑及次要压力支撑区。
[9]CR在300以上,渐入高档区,注意a线变化。
3.2.7 容量指标(VR)
(1)容量比率。
容量比率是将某段时期内股价上升日的交易金额加上1/2日内不涨不跌的交易额总计,与股价下降日的交易额加上1/2日内股价不涨不跌交易额总计相比,从而反映出股市交易量强弱的指标。观测VR,可以了解股市上市资金的走势,了解股市资金的气势。
(2)计算公式。
VR=(n日内股价上升日交易金额总计+1/2日内股价不变交易金额总计)
÷(n日内股价下降日交易金额总计+1/2日内股价不变交易金额总计)×100
n的数值在有的分析软件中是默认的。
(3)VR分析要领。
运用VR指标应该综合其他技术指标共同分析。
VR值在80~150之间波动,表明股价变动小,呈盘整格局,投资者以观望为主;VR值趋近250时,表明股市进入多头超买警戒区,350以上时,投资者应及时出货,VR值趋近60时,说明股市超卖区已经形成空方主力减弱,投资者可借机入市购股。通常,VR值在160~280时,投资者应卖出股票,VR值在40~60时,投资者可买入股票。
当股价处于下降时,但VR值开始上升,表明交易量呈上升趋势,这时投资者可买入股票;当股价处于上升时,但VR值开始下降,表明交易量呈下降趋势,这时投资者要及时售出股票。
(4)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
供需双方取得共识后完成交易手续叫做成交。成交是交易的目的和实质,是市场存在的根本意义,换句话说,没有成交的市场就不称其为市场。
在证券市场中,成交量是成交股数和成交金额的统称。成交股数是某股票某日成交股数之和,成交金额则是该股票成交值总和的货币表示。
成交量是股票市场的原动力,没有成交量配合的股价形同无本之木。因此,成交量是投资者分析判断市场行情并做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各种技术分析指标应用时不可或缺的参照。
成交量与股票价格、交易时间、投资者意愿、市场人气等诸多因素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成交量的变化过程就是股票投资者购买股票欲望消长变化的过程。也就是股票市场人气聚散的过程。当人气聚敛,成交量增大,会吸引更多投资者介入,必定刺激股价攀升;股价升至一定高度,投资者望而却步,成交量开始徘徊;获利盘纷纷出手,成交量放大,又会导致人心趋散,股价会下跌;而当人心惶惶,抛盘四起,成交量的放大似乎成为人气进一步涣散的引信;待到股价继续下跌,成交量萎缩,投资者逃脱惟恐不及,供大于求,股价又走入低谷。
成交量的变化最能反映股市的大趋势。上升行情中,做长线和做短线都可获利,因此股票换手频繁,成交量放大;在下跌行情中,人气日趋散淡,成交量缩小。
成交总值与加权股价指数涨跌有密切关系。股价指数上升,必须伴有成交量的持续增加。多头市场里,成交量随着指数上升而扩大,到了股价指数上升而成交量停滞或缩小时,预示本轮上升行情即将结束,接踵而来的将是股价指数下跌;在空头市场中,指数的每次下跌都会伴有成交量的急剧萎缩,到指数下降而成交量不再减少时,本轮跌势也就告一段落。这就是“先见量、后见价”说法的实践基础。
成交量与股价的关系体现为下面两种情况:
[1]量价同向:即股价与成交量变化方向相同。
股价上升,成交量也相伴而升,是市场继续看好的表现;股价下跌,成交量随之而减,说明卖方对后市看好,持仓惜售,转势反弹仍大有希望。
[2]量价背离:即股价与成交量呈相反的变化趋势。
股价上升而成交量减少或持平,说明股价的升势得不到成交量的支撑,这种升势难于维持;股价下跌但成交量上升,是后市低迷的前兆,说明投资者惟恐大祸降临而抛售离市。
成交量是反映股市上人气聚散的一面镜子。人气旺盛才可能买卖踊跃,买气高涨,成交量自然放大;相反,投资者在人心动摇举棋不定,人气低迷时心灰意冷,成交量必定萎缩。
成交量是观察庄家大户动态的有效途径。资金巨大是庄家大户的实质,他们的一切意图都要通过成交来实现。成交量骤增,很可能是庄家在买进卖出。
3.2.8 相对强弱指标(RSI)
相对强弱指标是通过比较一段时期内的平均收盘涨数和平均收盘跌数来分析市场买沽盘的意向和实力,从而做出未来市场的走势分析。
(1)计算公式和方法。
RSI=[上升平均数÷(上升平均数+下跌平均数)]×100
具体方法:
上升平均数是在某一段日子里升幅数的平均,而下跌平均数则是在同一段日子里跌幅数的平均。例如:我们要计算9日RSI,首先就要找出前9日内的上升平均数及下跌平均数。
据此可计算以后几天的RSI。同样,按此方法可计算其他任何日数的RSI。至于用多少日的RSI才合适。最初RSI指标提出来时是用14天,14天作为参数则成为默定值。但在实际操作中,分析者常觉得14天太长了一点,才有5天和9天之方法。
(2)运用原则。
[1]受计算公式的限制,不论价位如何变动,强弱指标的值均在0~100之间。
[2]强弱指标保持若高于50,则表示为强势市场;反之若低于50,则表示为弱势市场。
[3]强弱指标多在70~30之间波动。当6日指标上升到达80时,表示股市已有超买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上升,超过90以上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买的警戒区,股价已形成头部,极可能在短期内反转回转。
[4]当6日强弱指标下降至20时,表示股市有超卖现象,如果一旦继续下降至10以下时则表示已到严重超卖区域,股价极可能有止跌回升的机会。
[5]每种类型股票的超卖超买值是不同的。在牛市时,通常蓝筹股的强弱指数若是80,便属超买,若是30便属超卖,至于二三线股,强弱指数若是85~90,便属超买,若是20~25,便属超卖。但我们不能硬性地以上述数值,拟定蓝筹股或二三线股是否属于超买或超卖,主要是由于某些股票有自己的一套超买或超卖水平,即股价反复的股票,通常超买的数值较高(90~95),而视作超卖的数值亦较低(10~15)。至于那些表现较稳定的股票,超买的数值则较低(65~70),超卖的数值较高(35~40)。因此,我们对一只股票采取买或卖行动前,一定要先找出该只股票的超买或超卖水平。至于衡量一只股票的超买或超卖水平,我们可以参考该股票过去12个月之强弱指标记录。
[6]超买及超卖范围的确定还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是市场的特性,起伏不大的稳定的市场一般可以规定70以上为超买,30以下为超卖。变化比较剧烈的市场可以规定80以上为超买,20以下为超卖。第二是计算RSI时所取的时间参数。例如:对于9日RSI,可以规定80以上为超买,20以下为超卖。对于24日RSI,可以规定70以上为超买,30以下为超卖。应当注意的是,超买或超卖本身并不构成入市的讯号。有时行情变化得过于迅速,RSI会很快地超出正常范围,这时RSI的超买或超卖往往就失去了其作为出入市警告讯号的作用。例如:在牛市初期,RSI往往会很快进入80以上的区域,并在此区域内停留相当长一段时间,但这并不表示上升行情将要结束。恰恰相反,它是一种强势的表现。只有在牛市末期或熊市当中,超买才是比较可靠的入市讯号。基于这个原因,一般不宜在RSI一旦进入非正常区域就采取买卖行动。最好是价格本身也发出转向信号时再进行交易。这样就可以避免类似于上面提到的RSI进入超买区但并不立即回到正常区域那样的“陷阱”。在很多情况下,很好的买卖讯号是:RSI进入超买或超卖区,然后又穿过超买或超卖的界线回到正常区域。不过这里仍然要得到价格方面的确认,才能采取实际的行动。这种确认可以是:
趋势线的突破。
移动平均线的突破。
某种价格形态的完成。
[7]强弱指标与股价或指数比较时,常会产生先行显示未来行情走势的特性,亦即股价或指数未涨而强弱指标先上升,股价或指数未跌而强弱指标先下降,其特性在股价的高峰与谷底反应最明显。
[8]当强弱指标上升而股价反而下跌,或是强弱指标下降而股价反而上涨,这种情况称之为“背驰”。当RSI在70~80以上时,价位破顶而RSI不能破顶,这就形成了“顶背驰”,而当RSI在30~20以下时,价位破底而RSI不能破底就形成了“底背驰”。这种强弱指标与股价变动,产生的背离现象,通常是被认为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反转的讯号。
和超买及超卖一样,背驰本背并不构成实际的卖出讯号,它只是说明市场处于弱势。实际的投资决定应当在价格本身也确认转向之后才做出。虽然在行情确实发生反转的情况下,这个确认过程会使投资者损失一部分利润,可是却可以避免在行情后来并未发生反转的情况下投资者可能做出的错误的卖出决定。相对地说,这种错误会对投资者造成更大的损失,因为有时候行情会暂时失去动量然后又重新获得动量,而这时价格并不发生大规模的转向。
(3)评价。
[1]相对强弱指数能显示市场超卖和超买,预期价格将见顶回软或见底回升等,但RSI只能作为一个警告讯号,并不意味着市场必然朝这个方向发展,尤其在市场剧烈震荡时,超卖后还有超卖,超买后还有超买,这时须参考其他指标综合分析,不能单独依赖RSI的讯号而做出买卖决定。
[2]背离走势的讯号通常都是事后历史,而且有背离走势发生之后,行情并无反转的现象。有时背离一两次才真正反转,因此,这方面研判须不断分析历史资料以提高经验。
[3]在牛皮行情时RSI徘徊于40~60之间,虽有时突破阻力线和压力线,但价位无实际变化。
3.2.9 威廉指标(W%R)
(1)计算公式。
威廉指数(W%R)是利用摆动点来量度股市的超买超卖现象,可以预测循环期内的高点或低点,从而提出有效率的投资讯号。其计算公式如下:
W%R=100-(C-Ln)/(Hn-Ln)×100
其中:C为当日收市价,Ln为n日内最低价,Hn为n日内最高价,公式中n日为选设参数,一般设为14日或20日。
(2)运用原则。
威廉指数计算公式与强弱指数、随机指数一样,计算出的指数值在0~100之间波动,不同的是,威廉指数的值越小,市场的买气越重,反之;其值越大,市场卖气越浓。应用威廉指数时,一般采用以下几点基本法则:
[1]当W%R线达到80时,市场处于超卖状况,股价走势随时可能见底。因此,80的横线一般称为买进线,投资者在此可以伺机买入;相反,当W%R线达到20时,市场处于超买状况,走势可能即将见顶,20的横线被称为卖出线。
[2]当W%R从超卖区向上爬升时,表示行情趋势可能转向,一般情况下,当W%R突破50中轴线时,市场由弱市转为强市,是买进的讯号;相反,当W%R从超买区向下跌落,跌破50中轴线后,可确认强市转弱,是卖出的讯号。
[3]由于股市气势的变化,超买后还可再超买,超卖后亦可再超卖,因此,当W%R进入超买或超卖区,行情并非一定立刻转势。只有确认W%R线明显转向,跌破卖出线或突破买进线,方为正确的买卖讯号。
[4]在使用威廉指数对行情进行研究时,最好能够同时使用强弱指数配合验证。同时,当W%R线突破或跌穿50中轴线时,亦可用以确认强弱指数的讯号是否正确。因此,使用者如能正确应用威廉指数,发挥其与强弱指数在研究强弱市及超买超卖现象的互补功能后,可得出对大势走向较明确的判断。
(3)评价。
威廉指数属于研究股价波幅的技术指标,在公式设计上,它与随机指数的原理比较近似,两者均为从研究股价波幅出发,通过分析一段时间内高、低价位与收市价之间的关系,反映市场的强弱及买卖气势。不同的是,随机指数采样天数较短,计算结果更具随机性,而威廉指数的采样天数短容易错过大行情,亦不容易在高档套牢。但由于该指标敏感性较强,在操作过程中,如完全按其信号出入市,未免过于频繁。因此,在使用过程中,最好能结合强弱指数、动向指数等较为平衡的技术指标一起研究,由此可对行情趋势得出较准确的判断。
3.2.10 移动平均线(MA)
移动平均线,是利用统计学上moving average的方式计算而得。短期的移动平均线可以取自3~5天,中期可取12天,长期取一个月,超长期为2个月以上。平均线可反映股价之上升或下降趋势,且平均日数愈少,趋势反应愈灵敏,但也容易受到股价单日暴涨暴跌而扭曲长期趋势。
(1)MA代表的意义。
我们可以看出采用两条移动平均线组合分析时,天数少的移动平均线升破天数多的移动平均线即为买入信号,反之跌破天数多的移动平均线即为卖出信号。
(2)MA的优缺点。
移动平均线的优点在于辨认长期趋势,在移动平均线向自己有利的方面发展时,可继续持股,直到移动平均线掉头转向才平仓,可获巨大利润,在移动平均线对自己不利的方面发展时,可及早抛出,将风险降至最低。
缺点在于:在无趋势(即牛皮市)的期间,重复的亏损将是不可避免的;在实际的出入市运作中,亏损的次数高于盈利的次数,盈利以长线投资为主。
买点A平均线由下降逐渐转为水平且往上趋势,而股价由下往上突破平均线时。
买点B股价由均线上方跌至均线下方,但均线仍处于上升趋势阶段。
买点C股价趋势线位于均线上方,股价突然下跌,但未跌至均线下方又反弹,此时为加码时机。
买点D股价跌至均线下方,且偏离均线很远,此时股价可能会再趋近均线,为买入时机。
卖点E平均线由上升逐渐转为水平且往下趋势,而股价由上往下突破平均线时。
卖点F股价由下往上穿越均线,但又立刻拉回,且均线仍处于下跌趋势阶段。
卖点G股价趋势线位于均线下方,股价突然上涨,但未超越均线又被拉回时。
卖点H股价位于平均线上方,且不断上涨偏离均线,表示短期涨幅已高,可逢高出脱。
注意:买点B与卖点F运用时风险较高,应小心。
3.2.11 震荡量指标(OSC)
震荡量是动量指标的另一表现形式,一般用百分比值来加以计算。其内涵是以当日收盘价除以十天前收盘价,再乘以100.
(1)震荡量试算表。
(2)计算公式。
OSC=(Ct÷Ct-n)×100
其中:Ct为当日收市价,Ct-n为N日前收市价。
计算出的震荡量,数值在100以上时,在绘制图形时,即以100为基准横轴。当动量值在100以时为多头市场倾向,100以下则为空头市场倾向,运用原则与MTM公式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