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由中国证券报与银河、中信、天相三大机构联合评选的金牛基金和金牛基金管理公司,再次经受住了市场的考验,无论是业绩表现,还是规模成长,都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基金金牛奖的含金量首先体现在获奖基金的业绩增长上,体现在获奖基金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上。
其中,开放式股票型金牛基金2006年平均净值涨幅高达148.71%,比同类基金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开放式混合型金牛基金平均净值涨幅高达124.59%,比同类基金平均水平高出近22个百分点;开放式债券型金牛基金平均净值涨幅高达30.14%,比同类基金平均水平高出近10个百分点;封闭式金牛基金平均净值增长109.01%,比同类基金平均水平高2.5个百分点左右。
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2006年,金牛基金全面跑赢同类基金,体现了其良好的持续回报能力。显然,投资者若以金牛基金为基础构建投资组合,取得较高的超额收益并非奢求。
华夏基金
继摘得“十大金牛基金公司”桂冠之后,在“第四届中国最佳基金公司评选”活动中,华夏基金公司再次成为惟一荣获“中国最佳基金公司大奖”的基金公司。此次评选的专家选票占10%、机构投资者占40%、普通投资者占50%,而华夏基金从规模、业绩、创新、服务等方面都位居前列,在58家基金公司中总成绩与普通投资者投票成绩均排名第一。
据了解,作为基金业创新的引导者和探路者,华夏基金首批推出开放式基金,首次推出纯债券基金,首次把ETFs引入国内市场,并在2006年首次启动“封转开”。该公司成立以来累计分红近150亿元,是分红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也是国内惟一具有亚洲债券基金管理资格的公司。
作为基金业创新的探路者,华夏基金首批推出开放式基金;首次推出纯债券基金;成为全国首批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首次把ETFs引入国内市场;2006年首次启动封转开,为国内封闭式基金探索出一条成熟的转型模式。
华夏基金历经市场考验整体业绩突出。截至2006年12月底,华夏基金所管理的运行时间在一年半以上的8只股票基金累计净值均超过2元,其中,华夏大盘精选基金创下了中国内地基金业首只净值增长率“年内过百”的记录。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金融时报)
银华基金
一年过去了,银华基金再度放出耀眼光华,旗下基金业绩整体走强,背后的支撑是什么?在对银华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银华的投资“民主制”也许是谜底所在。另外,自上而下对业绩的追求也构成了银华不断改革投研模式的内在动力。
1.“民主制”的胜利
基金行业发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倾向于集体决策,淡化基金经理的个人色彩,明星基金经理这个词语将越来越少见诸于财经报纸。
银华为基金经理们保持了最后一块自我耕作的土壤。“我们对基金经理是充分放权”,银华常务副总经理石松鹰表示。银华旗下基金产品分成进取型、稳健型和主题型三个组,银华优势企业、银华优选、银华优质增长构成进取组,天华、道琼斯88构成稳健组,银华富裕主题则是主题组的第一只基金,三个组分别由蒋伯龙、许翔、王华担纲来管理。
“为什么要这么来做?就是给他们充分自主权,比如找人用人,还有在投资的选择上体现他们个人风格,争取把他们的力量尽可能发挥出来。”石松鹰补充说,银华之所以能够实行这样的方式,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批基金经理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有自己的投资思路。
银华的投资气氛也是民主的。石松鹰介绍,他们开的策略研讨会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基金经理、研究员各抒己见,每个人都在争取说服对方,气氛非常热烈。“我们希望对于一个行业、一只个股的判断,不能只有一边倒的意见,这是最可怕的局面。我们提倡有问题多争论,有不同的人提出异议。”在采访中,石松鹰表示,银华正在争取做到一个行业有三个投研人员来盯,这样在讨论的时候就一定会非常充分。
在银华的投资团队中,石松鹰虽然身为分管投资的常务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但在讨论中一直把自己视为与大家平等的一员。
“当我做策略的时候,我把自己当成一名销售员,去向大家推销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人能够接受,我希望是因为大家能够认同我的理念、逻辑与数据比较,而不是因为我是投资总监,我一般不强制大家做一些事情,而是尽可能地去探讨、说服,我想这样会更好一点。”他笑着向记者解释他的管理方法,“基金经理、研究员都是很聪明的人,聪明人个性也比较鲜明,我的工作就是把这些协调好,尽可能提供宽松的环境,尽可能去激发大家的智力与热情。”
2.投研模式嬗变
从成立开始,银华的投研模式一直在变。“我们一直在寻找这样一种体系,既有利于风险管理,又有利于提高效率。”实际上,银华这种先驱性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基金业的发展。
银华成立的时候,正是股市风声鹤唳之时,彼时强调风险管理是最重要的事。他们采取了基金业的通行做法,就是投研分开,各管一摊,中间设立严格的防火墙。但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问题,两个部门有各自的考核体系,沟通交流效率不是太高。
2003年,银华打通了投资与研究部门的隔离墙,率先在业内基金实现投研一体化。两个部门合并后,双方考核目标一致,沟通效率大为提高。银华的投资业绩开始一路飙升。此后,基金业“投研一体化”成为一种潮流。
如今银华的投研模式又要发生变迁。“投资与研究合二为一,虽然投资效率提高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就是研究的独立性会受到干扰,有过于关注于市场趋势的倾向。”银华的管理层又开始琢磨更合适的投研模式。
石松鹰介绍说,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银华基金又重新设立了一个独立的研究部门,其主要功能在于做一些独立的、自上而下的研究,对宏观经济和重点企业做一些更为长期的判断,尽可能弥补投研一体化所带来的缺陷。
3.业绩为纲
无论是银华采取何种策略和投研模式,业绩是他们的永恒追求。在银华成立五周年的采访中,公司董事长彭越强调说,“对于基金来说,为持有人赚钱是第一位的”。在这一次采访中,记者印象最深的就是彭越对投资业绩的看重。当时,有基金人士发表观点认为,由于基金投资业绩不可能长期持续领先,所以该把工作重点转向客户服务,业绩做到中等即可,这一点也正成为海外基金业的潮流。彭越对此作了反驳,他认为,中国基金公司还是应该最注意投资业绩,虽然海外一批老牌基金公司在长大以后,开始注重客户服务,但他们在长大以前,奉行的肯定还是投资驱动战略,将投资业绩放在第一位,“金融服务行业,最好的服务就是为客户赚钱,业绩是最好的品牌”。
有了业绩这个品牌作后盾,银华才会将2007年定位于“投资者服务年”,重点提升客户服务。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
海富通
海富通成立于2003年4月,是国内首批诞生的合资基金公司之一,公司股权结构简单且稳定。
截至2006年底,海富通共管理了6只开放式基金,资产规模149.59亿元。而且旗下基金风格明显,海富通收益、海富通精选、海富通优势和海富通股票4只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由低到高梯次排列,海富通回报则强调绝对回报概念,以三年期定期存款税前利率为基准。
2006年,海富通旗下偏股型开放式基金整体为持有人带来114.31%的加权平均回报率,在可比的49家基金公司中排第19位,2005年和2004年则分别为投资者带来2.91%和4.5%的绝对业绩,排名中等偏上水平。
海富通采取“团队式投资管理模式”,投资决策程序十分清晰,基金经理经验丰富,平均从业年限超过10年,且相对稳定。
(资料来源: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