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心勃勃的皇太极不满于努尔哈赤留下的辽东一方土地,他的目标是整个中国。刚刚继位,皇太极就开始了对明朝的战争。他要一雪努尔哈赤晚年的宁远败绩,率大军攻打宁远,但历史惊人的相似。他也被拒在了宁远的门外。两败努尔哈赤父子的宁远守将就是大名鼎鼎的袁崇焕。失败让皇太极愤怒,后金士兵的鲜血让皇太极清醒。他意识到了后金与明朝的力量毕竟有差距。明朝虽腐败,但却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后金虽然勇猛,但想吃掉明朝还要一点点来。当务之急,首先是除掉袁崇焕。
失败让皇太极听从汉臣的建议,以“议和”拖延时间,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寻找时机再战。袁崇焕击退努尔哈赤、皇太极两次进攻后,被授命负责山海关内外的全部防务。为了争取时间修城固防,他也把和谈作为缓兵之计,一直与皇太极虚与委蛇。不过明朝内部的意见并不统一,崇祯帝刚即位,很想有一番作为,且求其功于一役,速战速胜,他下谕旨:“有敢言和者死。”袁崇焕由于受到崇祯帝特别器重,便夸下海口,说:“如果机会合适,在五年之内,可以消灭后金,辽东地区可以收复。”为了五年平定辽东这一不切实际的宏图,他需要时间修复关外各城城防,构筑可守可战的辽西防线,而争取时间的办法只能是和谈。为此目的,他公开或秘密地同后金举行和谈,当然这一切并未让好大喜功的崇祯帝知道,却不可避免地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根。
在一片议和声中,皇太极利用袁崇焕急于求和的心理,提出以杀毛文龙作为示信的条件。毛文龙是镇守皮岛的明将,其部数十万散居海岛,兵强丁壮,装备精良,灵活机动,经常从后方骚扰、牵制后金军。毛文龙的势力如人身上的蚤虱,捕捉它无处下手,听任它吮咬皮肤则使人不得安宁。后金兵因不习海战,又缺乏船只,对他无可奈何。因为前有袁崇焕、后有毛文龙,使皇太极不敢大规模地进兵辽西。他决计除掉这个人,否则他的大事不可成。袁崇焕本与毛文龙不合,毛文龙又曾得魏忠贤扶持,魏倒台后,他被清高如袁崇焕的朝臣视为魏党。毛文龙自以为孤悬海外,天高皇帝远,并没有把袁崇焕放在眼里,更不用说听他的指挥。袁崇焕与后金屡欲议和,毛文龙却总是出兵骚扰后金,干扰议和。毛文龙所作所为违反袁崇焕议和原则,袁崇焕决心除掉他。崇祯二年(1629)袁崇焕以犒赏吏卒为名,来到毛文龙处,又以阅兵校射,将毛文龙骗至山上,数其十二罪状,用崇祯帝赐的尚方剑将其斩于帐前。崇祯帝一听到这个消息,感到十分惊讶,但考虑到毛文龙既然死了,现在正倚赖袁崇焕,便没有责备,还命他安心任事。这不过是表面安抚,而内心深处从此对袁产生了疑忌。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客观上为后金消灭了一个劲敌,对明朝是一个损失,袁崇焕也因此唇亡齿寒。皮岛失去了主帅,人心立时涣散,孔有德、尚可喜等逃归后金,从此坚持多年的抗金根据地便不复存在了。
毛文龙被杀后,皇太极头脑里产生了一个非常大胆而冒险的想法:避开宁锦防线,绕道内蒙古,突袭京师,来调虎离山,将袁崇焕“调”到京师,设法将其除掉。
明在宁、锦布防重后,相比之下海关以西的城市城垣颓落、军备废弛,对后金兵毫无设防。所以皇大极率大军一到,几乎未遇到抵抗就直驱北京。京师得报,立即戒严。袁崇焕自宁远急驰山海关,昼夜兼程,于十一月九日抢先进驻蓟州,而皇太极迟于十二日才抵此城。他故意回避与袁军交锋,并派许多人到京师内散布是袁崇焕导金兵入内地的流言。然后趁袁军不注意,离开蓟州西进至通州,直抵北京城下。袁崇焕尾随后金军,亦抵京师。京城大哗,谣言蜂起,崇祯帝狐疑,故不准袁兵入城,袁崇焕实际已失去了朝廷的信任。他本应在蓟州截住后金军不准西进,或在通州与后金军决战,一方面延缓后金军向京师的进军速度,一方面洗刷自己的嫌疑。但机会失去了,当后金军与明军城下激战正酣时,皇太极又突然下令班师回朝。这令人不可捉摸的战局,使得皇太极得以乘机设反间计,将死敌袁崇焕置于死地。
后金兵抵京时,曾俘获明朝两名太监,皇太极授意于副将高鸿中、参将鲍承先两人按计行事。入夜,高鸿中、鲍承先喝得“酩酊大醉”跌跌撞撞回到营帐,一面含糊不清地说着醉话:“今天,不痛快,正杀得性起,不知为何鸣金收兵。”“你懂什么?撤兵是大汗的妙计。你不见刚才敌营过来两个人,他们与大汗密谈。听说与袁巡抚有密约,此事可以马上成功。”“嘘,隔墙有耳,别让那两个太监听去。”二人声渐低,鼾声大作。隔壁两个被俘的明朝太监,听到高、鲍二人酒后吐露的“真言”,心中暗自惊怕。他们见夜深人静便悄悄推开帐门,除了那两个睡得像死狗似的醉鬼,竟无人把守,神不知鬼不觉地逃离了后金的营帐,将袁崇焕“通敌”的重大军情报告给了崇祯帝。本来崇祯帝就疑心大,联想到袁崇焕杀毛文龙及一贯主张和平共处,如今又引敌入境,于是深信不疑。十二月一日,崇祯帝以“议饷”的名义召见袁崇焕,在他毫无思想准备时,将袁下狱。可怜袁崇焕一片忠心,却被问成叛国大罪,后被凌迟处死。崇祯如此糊涂,自毁长城,从此失去了支撑龙庭的顶梁柱。不明真相的百姓,还争食其肉以泄心中之愤。他们哪里知道这是一场戏!这是一场皇太极导演的一场使民族英雄沉冤数十载的悲剧。皇太极设计使袁崇焕妄杀毛文龙,崇祯帝杀袁崇焕,可称为“连环计”,足以显示出皇太极出类拔萃的军事和政治才能。袁崇焕的死直接让明军苦心经营十多年的辽东防线陷入混乱,才会有了后来清军的入关。
在这场决定两个民族命运的斗智过程中,皇太极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