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96年正月初一,北京城里到处张灯结彩,这一天既是元旦,又是新皇帝登基的日子,即将登上皇位的颙琰已经35岁了,但他的继位,没有骨肉相残,没有踏着兄弟的血迹走上宝座,是父亲乾隆禅让给他的,但这个皇位却一点也不好做。
乾隆有17个儿子,最后仍存活的只有7个,皇四子永珹过继给履亲王允祹为孙,皇六子过继给慎郡王允禧为孙,皇十二子永璂,是那拉氏皇后所生,那拉氏皇后一废,他自然也无缘继承。而剩下的永璇,永琪,永瑆,永琰四子,无论哪一个都没有他们父祖的英姿,在矮子中选高个儿,到底怎么选,使得选谁是继承人成了无奈的选择。
永璇,乾隆十一年生,才学平平,为人又骄傲主观,脾气暴躁,刚愎自用,这种性格,深为乾隆所厌恶,乾隆在位时,什么职务都没给他,更不可能让他成为未来的一国之君。
永璘,乾隆三十一年生,是颙琰的惟一同母弟弟,皇帝最小的儿子,此人不好读书,胸无大志,在上书房读书的时候,就常常偷懒,私下和太监、侍卫们嬉戏玩耍,对读书骑射极不用心,致使学习无成,不仅字写得难看,就连满文也认不全。一次,嘉庆让宗人府派永璘在祭祀前“视牲”以备使用,可过了几天,仍不见永璘有所行动,十分奇怪,一问才知,满文生疏的永璘把“视牲”错当成“陪祀”了,他不认得,也不找人问问。可见其处事散漫和学问疏浅,这还不算,他又喜声色,整日游手好闲,多次微服出宫,寻花问柳,狎妓嬉戏,跟随乾隆出巡的时候,他不知谨持,一个人散散漫漫地游荡在后面,边走边玩,乾隆帝自是不会考虑他,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传说乾隆末年,几位皇子曾秘密计划除掉和珅,永璘站在一旁一副无置可否的态度,大家责备他的漠不关心,永璘自知他没有继位可能,自嘲说:“即使皇位多得像雨点一样落下,也不会落到我头上,我只求诸位兄弟可怜我,将来把和珅的宅子赐给我,我也就没什么要求了。”等到嘉庆继位,立刻封他为郡王,果真将和珅的房子赐给了他。嘉庆十分重视兄弟之间的感情,非常想提拔他,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可永璘确是无才可施,平时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令嘉庆帝非常失望。永璘一生虽无建树,可也算老实之人,病危之际,嘉庆忙封他做了亲王。希望他心情高兴而病有所起色,但只做了一天亲王的永璘便一命呼呼了。
永瑆,乾隆十七年生,幼年丧母的他十分受乾隆疼爱,加上他聪明好学,诗文俱佳,在书法方面更具特殊天赋,乾隆对他十分喜欢,不仅经常到他的府邸看他,更是对他加以训导使之深明大义,还封他为和硕亲王。永瑆的书法十分有建树,他与翁方纲、刘镛、铁保并称“翁刘成铁”(永瑆后来封为成亲王),是清代中期书坛四大名家之一,士大夫们以得到他的片纸只字为荣。一次,宣城的一位举子入京考试落榜,连回家的盘缠也没有,就假造了他的一副字帖,连同一方端砚共卖了20两银子。有人拿这个给永瑆看,他大笑说:“这字帖写的好过我十倍,反而要冒充我,太抬举我了。”于是在字帖后面写了几千字的跋。但永瑆为人有个最要不得的缺点,吝啬。一次,某人想求永瑆几个字,并亲自去成亲王府谢取。打开一看,不见纸上有字,心中很是奇怪,最后,在纸下端一角发现了三个蝇头小字,“你也配!”,一时羞得脸色发紫。永瑆治家也十分刻薄,他有库银80万两,可守财如命,不给家里用,任由他的子孙到外面做贼、盗窃。他的妻子是大学士傅恒的女儿,嫁妆十分丰厚。结果,他把所有的陪嫁财物全部存封在库房,让他的妻子每天只能喝粥。一天,他乘的马死了,他就命家人把马煮了代替晚饭。如此吝墙的人,自然也无缘皇位。
乾隆虽名义上有17个儿子,可死的死,过继的过继,浪荡的,品性差的,挑来拣去,最后只剩下没有大功,也无大过的颙琰了。乾隆初登帝位的时候,曾对天发誓,如果在位过六十年,就自动禅让,不超过康熙的六十一年限。当时乾隆才20多岁,谁能想到80多岁的他还依然健朗。为了不违誓言,心不甘情不愿的乾隆决定禅让,但名位送给了嘉庆,最后的决定权还在太上皇手中,甚至连国家大印都不想交给嘉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