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绵宁在兄弟当中排行第二,但因哥哥早夭,实为长兄。绵宁还有三个弟弟,绵恺、绵忻、绵愉。其中绵宁与绵恺最为要好,绵宁长绵恺13岁,虽同父异母,但兄弟俩亲密无间,手足情深。
像绵宁一样,绵恺也是六岁入上书房读书。哥哥在学业上悉心帮助弟弟,到了绵恺也能吟诗作赋的年龄,哥俩便经常在一起谈论诗书,互赠新作。至了节假日,书房放假,兄弟俩便是你来我往,欢聚畅谈。绵宁常去的是绵恺的“会心书屋”、“道腴书室”、“丰诚室”等,绵恺也到绵宁的养正书屋,兄弟一齐赋新诗。每当这时兄弟俩便十分快乐,正像绵宁形容的那样:“无限韶光无限趣,永溶和乐寸心知。”
有时,嘉庆皇帝会让他们一同出游。一次,兄弟俩一起骑马,奉命来到西域寺上香行礼,这西域寺坐落在京郊房山县西南的白带山上,山势险峻,寺后有千仞之峰,寺前有活水甘泉。山峰名叫石经山,以藏石经千年而闻名,是一处佛教胜地,也是游览佳境。但可惜,他们行色匆匆,没有遍览山色。回去后,绵恺仍念念不忘,他对绵宁说:“二兄,什么时候再去西域寺?”绵宁想了想说:“清明吧,那时踏青才好。”清明节这天,他们俩早早出城,再次来到西域寺,此时正值春雨过后,红叶成林,白云绕峰,泉流成溪。绵宁和绵恺各骑一匹骏马,指点着烟光水色,游赏风光。忽然,绵宁认出面前这条小路正是上次上香时走过的,脱口吟道:“胜地重来兴不烦,幽蹊细觅旧蹄痕。”绵恺立刻接上去说:“春山过雨宜游屐,红叶成林闲远村。”走了一会儿,绵恺指着远处的田野说:“田畔芒锥看已茁,”绵宁笑对曰:“溪边沙溜认犹存。”接着,他们兴致勃勃,骑马涉水,趟过了一条小溪,溪水溅起了浪花,打湿了鞋子。绵宁又吟诗歌颂名山的秀丽景色。来到山顶寺庙里,几个气度非凡的僧人接待了他们,并呈香茗一杯。他俩品着清茶,清醇可口,顿觉疲惫全消。绵宁满意地点点头:“戒衲几人无欲韵,一杯清茗浣法襟。”随后他们登上山的最高处,绵宁拉过绵恺的手说:“偕弟登临诉并赏,”绵恺笑着接道:“随兄腾咏畅遐心。”在西域寺,他们足足玩赏了一天,直到夕阳西下,才下了山。在归途上,绵恺高唱:“并辔来游并辔归,回头树杪下斜晕。”绵宁抬头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接声道:“晚风披指轻法起,忽送征鸿过翠微。”绵宁在马上问绵恺,“此行如何?”绵恺扭头大叫:“二兄,痛快极了。”
有一年冬天,哥俩去南苑东红门外马驹桥碧霞庙上香行礼,当晚就在旧衙门住宿,窗外寒风刺骨,他们生起一盆炭火,放下厚实的窗帘,屋里立时暖意融融。火上煮起一壶浓茶,兄弟闲坐庙中,喁喁而谈。夜深了,但谈兴不减。绵恺惊讶道:“香已燃尽了!”绵宁笑一笑,重拨炉灰,又点燃一支。绵宁有诗记述道:“静下重帘御晚凉,弟兄闲话夜方长。欢谈隔座情无尽,重拨炉灰热妙香。”
遇有上书房值宿,更是兄弟长谈的好机会,兄弟俩夜宿书房,秉烛畅谈,直到漏下。绵宁诗曰:“剪烛欢言情不尽,一声清漏下层霄。”中秋节时,兄弟俩一时赏月,“夜深逾觉蟾蜍朗,地回从知天地宽。”重阳节时,兄弟一同登高:“昆弟言欢歌令节,只应梁翰咏茱萸。”木兰秋弥时,兄弟俩一起出发:“窗分细雨润无声,未晓携同幼弟行。”
绵恺遇有喜事,绵宁总是送去祝福。每年皇帝木兰秋弥前,都要命皇子在贤良门前射布靶。射中三矢以上,皇帝就有赏赐。绵宁经常受到奖励。但有一次绵恺射中四支,绵宁不及弟弟射中的多,绵宁便送去贺诗,自称“同学无能愧比肩”。绵恺结婚,婚后移居撷芳殿。撷芳殿俗称“阿哥所”,清皇子惯例,婚后搬进撷芳殿居住。绵宁送去贺诗《九月十九日闻三弟移居撷芳之喜诗以奉贺》。绵恺生了儿子,又是人生一大喜事,绵宁写诗表达衷心的祝福《恭贺三弟弄璋之喜》。
绵宁兄弟之间,也常有礼物往来。一次哥哥外出打猎,猎获了一头獐子,当即派人运回宫里送给家中弟弟。弟弟接到礼物,遣人送到猎场一首答谢诗。哥哥又依弟弟的原韵,写了一首奉答诗回赠。
绵宁与绵恺相处欢洽,感情深厚,他们之间洋溢着浓重的手足亲情。完全没有清朝前期皇子们为了储君之位而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不惜刀兵相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