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代皇帝中,清朝的皇帝可以说是最勤于政务的,也是最辛苦的。清宫定律,一年365天,只有过大年的十天假期,除此之外的355天,皇帝必须每天与朝臣见面,而所谓的假期是指不处理平常的国事,但如有军国大事,假期自然也就不在了。当时的皇帝可没什么协会或组织帮他维权。做一个皇帝就很辛苦,做个好皇帝就更辛苦,为了把这些重要的事情做好,皇帝们必须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政治素养,因此,皇子们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咸丰帝只有载淳这一个儿子,做为日后的一国之君,咸丰十分重视载淳上学这件事,于是他派翰林院的编修李鸿藻作为载淳的启蒙老师,六岁的载淳开始上学了。
对于一个六岁的小孩而言,载淳接受的课程很多,他要学习蒙文、满文、汉文、拉弓、射箭、打枪、骑马,还要读经史,作文章,写字等。早上端坐在养心殿御座上听早朝,白天呆在弘德殿,一会儿口诵“子曰诗书”,一会外出拉弓射箭。为了恪守孝道,他每天还要在东西宫之间奔走,请安问好,一天到晚忙得喘不过气来,疲于奔命的小皇帝悲哀的说:“这个差使太劳累,太辛苦了。”
载淳在弘德殿读书时,经常调皮捣乱,是个喜动不喜静的孩子,当时恭亲王奕在弘德殿行走,负责照料小皇帝载淳读书,看到小皇子一个人读书实在孤单,于是就让他的儿子载澄做载淳的伴读。以前载淳曾有两个伴读,是曹亲王的儿子奕详和奕询,所谓伴读有两个作用:一是读书有伴,可以互相切磋,研讨学问;二是替罪羊,代皇帝受过,就是如果皇帝不守规矩,师傅不好责骂,就采用指桑骂槐的方式,数落伴读一顿。这两个少年在王府里,一向受宠爱,如今却要在这里受气,不久,就“辞职”不干了。孤零零的小皇帝自从有了载澄这个伴读之后,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年少爱玩的他希望自己有个同龄的朋友啊。
载澄这个人聪明、狡黠、性格活泼开朗,可是生活作风很轻佻浮浪。载淳和载澄都是爱玩之人,可谓臭味相投,两人没交往几天,便混得十分熟了。本性不坏,只是爱玩的载淳自从有了载澄这个伴读之后,非但没有收敛些,反而变本加厉,载澄经常教小皇帝载淳玩些宫外的新奇古怪的花样,两人相见恨晚,特别投机。
上书房规矩很多,帝师们在慈禧的淫威之下,管束也很严格,加之帝师多是行将就木的老学究,对小皇帝的少年孟浪行为实在看不下去,又缺乏必要的手腕,只会责罚,让皇帝更加不爱读书。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业负担也逐渐的加重,本来就不喜读书的同治开始厌学,起初不过是上课打瞌睡,搞小动作,后来干脆在载澄的鼓动下,逃学出宫玩耍。帝师们发现小皇帝逃学,却不敢以实相告两宫太后,因为害怕遭受“管束不严”之类的责罚。只好采取瞒和骗的手段,得过且过,逃学却未受处罚,连老师也帮忙隐瞒,这更助长了同治的逃学之风。
结果,读了十几年书的同治,写起文论(即时政性文章)时语句不顺,重写的事情时有发生,《大学》等儒家传统经学也无法流利背出,让几个鸿学大儒、状元师傅脸面无光却也束手无策。但不喜文论的同治,诗却写得十分好,颇得后人赞叹。同治身上的文人气远多于政治家的铁血气质。同治就像其父所起之名一样,是璞玉一块,但落入了皇室帝王家的泥淖之中,本身那份才华就日渐消磨,只剩下后人眼中那个莽撞少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