恼人事件簿:
我的女儿菲菲一直都很内向腼腆,我和孩子的妈妈也一向都采取鼓励教育的方法。但近来女儿情绪很差,我们的鼓励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管用了。女儿似乎对父母的夸奖产生了怀疑和不信任,我们想调整一下教育的方法,却不知该从何做起。如何才能让女儿重拾信心呢?
家庭教育ABC: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赞赏,孩子也一样,他们不仅仅希望获得父母和家人的赞赏,更希望得到老师、邻居、小伙伴等其他人的夸奖。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是一种主观的评价,而别人对孩子的赏识却大多来自实际的交往,他们没有故意夸奖孩子的义务,因此他们的话要客观得多。
通过别人之口赏识孩子,对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以及如何与他人交往都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不确定自己给别人留下的印象是好是坏,以及在与别人交往过程中出现困难和障碍时,适时传达给孩子别人对他的正面看法和赞赏,不仅可以强化孩子的信心,更可以融洽孩子与他人的关系,让孩子拥有更快乐的生活。
父母大学堂:
别人,也就是第三者,他们的话究竟有多大的说服力呢?看了以下的实验就能明白:
心理学家加尼斯和大卫·里加曾经通过一项实验成功地说服了三十位瘾君子戒烟。他们将接受试验的人分为两组,对第一组的人采取现身说法的方式由肺癌者详尽地描述患肺癌的痛苦,以说明吸烟的害处。第二组则请某位医学界的权威人士极其客观地讲解有关人在吸烟时所受毒害的综合报告。也就是分别对两组接受试验的人采取直接由当事人(吸烟者)来说服和第三者(不吸烟者)来说服的办法。结果,经过说服试验而痛下决心戒烟的人在第一组占35%,第二组占70%。可见,第三者毫不动情的客观语言却比当事者热情洋溢的演说威力大得多。
由此推广,类似的方法在商品的广告宣传中被大量采用。由生产厂家或经营者直接劝说顾客一般收效不大,但若借助随便哪一位知名人士之口来宣传商品的话,却能大大地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这反映出人们的一个普遍心理:来自第三者的情报肯定是客观、真实的,也就是可信的。
在用这个方法教育孩子时,“第三者”必须是当事者的长辈或地位高的人,否则也可能毫无效果。如果通过他人来向孩子传递褒奖的内容是“你弟弟夸你了”,这将会毫无意义,因为孩子是不会把来自弟弟的夸奖放在心上的。因此夸奖孩子时如能借助孩子的长辈或他所崇拜尊敬之人间接夸奖,则其教育效果无以估量。
听故事学家教:
作家汪逸芳有个儿子叫晨晨,晨晨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晚上回家必然要带回来许多幼儿园里的新闻。汪逸芳曾经记录了这样一件事:
有一天晚上,已经关灯睡觉了,他突然转过脸来说:“妈妈,我今天坐过老师的凳子了!你看我有名气吗?”我觉得挺有趣,便问怎么回事,他却着急了,以为我不懂,就说:“喏,老师让表现好的小朋友走上去,做个样子给小朋友看看!”黑暗中,只见他那小眼睛闪着光,仿佛反问:“这难道没有名气吗?”我笑了。后来我把这件事告诉几个好朋友。有个阿姨问他:
“晨晨,你到底哪里有名气?”
“我!”小家伙机警地瞪着眼睛。
“你什么呀?”
“就我嘛。”这句回答似乎有点耍赖。
“那我问你,你的头坐过老师的凳子吗?你的手撑过老师的凳子吗?你的脚站过老师的凳子吗?——没有!对不对?那么究竟是什么?P股!哈哈,晨晨的P股最有名气了。”所有的客人都乐不可支。晨晨也憨笑着,一副傻样子,连连点头。
几个阿姨要走了,晨晨送到大门口,阿姨说要和晨晨“有名气的P股”再见,晨晨依然嘿嘿笑着,双手紧紧地捂着自己的小P股,小脸蛋又尴尬又骄傲。此后,晨晨的“有名气的P股”就不胫而走了。
爱心锦囊:
作为父母,听到别人对自己孩子的赏识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但是不要忘记及时把别人的赏识传达给孩子,让孩子认识到别人对他的评价,感觉到别人对他的赞赏,从而激励他不断努力和进步。
因此,在赏识教育中,父母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来赏识孩子,更可以借他人之口来赏识孩子。有时候,这种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也更能激发他的信心和潜力。
在孩子的社会交往中,时常传达别人对他的正面评价,可以培养孩子正确认识他人、评价他人、与他人友善相处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孩子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也有很大的益处。当孩子听到从你的口中传达的是别人对他的赞赏时,他会更加感到光荣和自豪。
经常和孩子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聊一聊自己的孩子,了解在别人心目中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孩子,如告诉他:“老师说你是个勤奋的孩子!”
当孩子在与别人交往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先了解一下别人对孩子的印象,再把别人对孩子的赞赏直接告诉他,而把别人对孩子的意见,通过委婉的方式转达:“他们说你很和善,不过要是能经常和他们在一起玩,那就更好了!”
§§第二章 笨小孩也能培养成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