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5章 头脑冷静理经济!电闪雷鸣不动摇(3)

  ——新的文化艺术生活,将成为工人农民生活中的家常便饭,不但有了更好地为工农兵服务的文学艺术,而且工农兵自己也能更普遍、更高明地动手创造文化艺术。每个厂矿、农村都有图书馆、文化馆、歌咏队、演剧队;每个生产队、组都有自己的墙报、画报,都有自己的李白、鲁迅和聂耳,都有自己的梅兰芳和郭兰英。

  ——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将成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那时“城市和乡村的差别,体力劳动同脑力劳动的差别,将逐渐消失,而共产主义的最后建成,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这位“柯老”还说,这样设想合不合乎实际呢?“只怕我们的眼界还是小了些,想得还不够远大”,“现在已经不是可能不可能的问题,而是我们怎样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的问题了。

  柯庆施描绘的文化革命蓝图,简直是太离奇、太令人“陶醉”了。但并没有人对此提出疑问。5月25日,柯庆施被选入政治局,而陈云等人却不得不做自我检讨。

  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提出中国正处于“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

  毛泽东在反冒进的时候说过,批评归批评,财经工作还要陈云等人来做,此外没有别人。1958年6月10日,中央发出《关于成立财经、政法、外事、科学、文教小组的通知》,规定这些小组直属中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负责领导各方面的工作。其中财经小组由12人组成,陈云为组长,李富春、薄一波、谭震林为副组长,李先念、黄克诚、邓子恢、聂荣臻、李雪峰、贾拓夫、王鹤寿、赵尔陆为组员。

  实际上,由于毛泽东亲自走上前台领导经济工作,陈云领导的中央财经小组成了一个无实权的机构,它的任务只是向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经济信息和各种意见。

  中央财经小组办了一个星期出一期的《经济消息》刊物。陈云指示,这个刊物要登载各种不同的意见,好消息坏消息都要报道。后来这个刊物因此而受到一些爱唱高调的人的批评。

  6月17日下午,陈云参加在中南海西楼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会议听取薄一波作关于1959年计划执行情况和1959年设想的汇报。谈到钢铁生产时,薄一波说,预计今年钢产量将达到900万吨,初步安排,明年计划为2000万吨或2000万吨以上,讨论时一些人同意,另一些人还认为当年钢产量不只900万吨,明年指标还可能更高一些。会议从下午3点一直开到晚上11点。常委除毛泽东外,都参加了此会。

  6月18日晚8点到11点半,陈云参加了毛泽东在中南海游泳池召集的谈话会。参加会议的有全体常委加彭真、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廖鲁言、黄克诚、王鹤寿。在谈话会上,毛泽东说他赞成提高钢铁指标。经研究,1958年钢产量预计完成数改为1000万吨,1959年钢产量指标改为2500万吨。

  谈话时,毛泽东对薄一波说,现在农业已经有办法了,叫做“以粮为纲,全面发展”,你工业怎么办?薄一波没有多加思索,就回答说,工业就“以钢为纲,带动一切”吧!毛泽东说:对,就按这么办。他认为,机械工业也很重要。接着就议论起工业各行业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提出机械工业也是钢,电力和铁路是先导。

  6月22日,毛泽东对薄一波起草的汇报提纲作了指示:“赶超英国,不是15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二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万吨,我们就在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毛泽东还修改了汇报提纲的标题,正题是《两年超过英国》,副题是《国家经委党组向政治局的报告》。

  中央、地方、各部门相互较劲,三天两天变更计划。给指标升温加热的现象,陈云内心里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但是没有说话。

  陈云认为,有了“一五”建设的工业基础和建设经验,“二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可以比“一五”更快,但是“大跃进”这种搞法,显然与他心中筹划的发展方式完全不一样。大跃进的做法明显是全面冒进,处处紧张,这么搞下去,建设规模怎么适应国家的财力物力,国家计划怎么保持平衡?

  当时,毛泽东的威信很高,对他认定的事情表示异议是不太可能的。高指标所鼓动起来的建设热情,使每个人都不可能不受感染,此时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不会起到好的效果。陈云由于刚刚为反冒进运动受了批评,做了检讨,多少有些思想包袱,感到有压力,因而不便说话。

  薄一波在回顾他在这个时期的想法时说:“那时,我的脑子也很热,而且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刚就反冒进问题做过检讨,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不便坚持,因此,我也同意提高钢铁指标。”这种心态,反冒进的当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点。

  陈云私下谈话中也说,现在热度太高,提不同意见没人听。有一次,薛暮桥和宋劭文去见陈云,希望他找毛泽东谈谈他对“大跃进”中的一些问题的想法,陈云说:“现在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热,全国许多领导都热,不吃一点苦头,这些话是听不进去的。”

  当时,对中国制订的不现实的高指标,一些关心中国建设的外国友人,曾经提醒过,其中就有陈云的老朋友,在华苏联专家总顾问阿尔希波夫。

  1958年7月31日到8月3日,苏联领导赫鲁晓夫来华访问。阿尔希波夫作为他的总顾问随同来访。

  8月3日,中苏双方签署《毛泽东和赫鲁晓夫会谈公报》。陈云和阿尔希波夫进行了交谈。陈云把深藏心底的疑问,端出来问这位老朋友:你看我们明年的钢产量计划,完成得了完成不了?

  阿尔希波夫也许觉得自己毕竟是个外国人,不好对这个问题说什么。他没有正面回答陈云的问题,只是笑了一下,说:很大的计划,伟大的计划,能完成百分之八十、九十,也是很好的。

  阿尔希波夫也许觉得自己这么说,意思还没有表达清楚。他感到,陈云这么问,也是对钢铁指标心里有疑虑。在走向宴会厅时,不知他是有意还是无意,又同薄一波走在一起。这一次,他抓住机会,摒弃了外交辞令,明明白白地对薄一波讲:“你们的计划太高了,恐怕实现不了。”

  薄一波不知怎么回事,于是机械地用标准的“大跃进”的语言回答:我们有群众路线,把土法炼铁炼钢加上去,计划一定能实现。

  阿尔希波夫苦笑,说了一句:土法炼钢再多也没有用。

  当天,赫鲁晓夫一行飞回苏联。

  举国狂热,陈云说要认识我们自己“本领不大”

  风光旖旎的北戴河海滨。每到夏天,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差不多都来这里避暑,也在这里工作、开会。于是人们戏称北戴河是中共中央的“夏宫”。

  1958年8月17日,在这里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1958年工农业生产问题。这就是载入史册的北戴河会议。

  1958年1月至7月累计只产钢370万吨,离6月19日提出的当年翻番搞1070万吨的指标要求,差距很大。

  毛泽东显然很着急,他特别强调,钢铁指标是政治任务,少一吨都不行!

  毛泽东把钢铁指标提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务求实现,陈云只能使自己的思想尽快适应。8月21日,由陈云向参加扩大会议的全体人员传达了毛泽东的这些指示。陈云还把1958年钢铁指标翻番的来历讲给大家听。

  陈云说,6月19日晚上开各大区协作会议以前,主席在北京游泳池召集中央一些同志,王鹤寿也参加了,主席问他:去年是530万吨,今年可不可翻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呢?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当时内部决定1100万吨,后来公开宣布为1070万吨,即以1957年产量535万吨为基数翻一番。在北戴河会议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炮轰金门。8月23日,为声援当时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入侵黎巴嫩的斗争,并打击国民党反共气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国民党守军发起了大规模的猛烈炮击。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加剧。这一事态间接为钢铁升温加了一把火。

  毛泽东提出的工业书记会议8月25日在北戴河开幕,由薄一波主持。主要是研究在年内怎样完成以1100万吨钢为纲的工业生产任务的问题。当时提出要搞群众运动,上土炉子。

  北戴河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1959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定》,提出1959年的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是:粮食8000亿斤;棉花9000万到1亿担;钢产2700万吨,争取3000万吨。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将提前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9月1日,《人民日报》在公报发表同一天,发表社论《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5日发表《全力保证钢铁生产》,号召与钢铁生活无直接关系的部门“停车让路”。从此掀起了全国大炼钢铁的高潮;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浪潮,使“大跃进”的盲干做法达到顶峰。

  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造出来容易,但实际干起来可就让人挠头了。为了完成这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开始违反科学规律,用群众运动的方法,搞瞎指挥。当时的做法是:政治挂帅,群众运动加盲干。并美其名曰:又红又专。

  北戴河会议号召实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结果只用二十几天就在全国农村基本实现了公社化,并积极向共产主义“跃进”,大搞公共食堂、对社员和生产队的生产生活资料无偿调拨、大办民兵师。“共产风”盛行,一些人的胡作非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湖南有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1958年11月8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私人的东西也不分你我,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河南新乡兴宁人民公社,4000户20000人,实行军事化,全公社编成15个营50个连,房屋公有,搞集体宿舍,社员男女老幼分开,按连排编制集中居住,礼拜六回原家度周末。

  过高的指标,求成过急的要求,靠大辩论开路的刮风式的领导方法,所带来的副作用,最大的还是由此引发出来的各级干部的浮夸风。1958年的农业“大跃进”,是以严重的浮夸为其显著特征的。

  人们把自己假造的所谓高产典型叫做“放卫星”,一时间成为全国流行的时髦用语。各种稀奇古怪的“卫星”,让人目瞪口呆。6月8日,报纸率先报道河南省遂平县放出亩产小麦2105斤的“卫星”;6月26日,又报道了江西贵溪县水稻亩产2304斤的“卫星”。随后,“卫笪”越放琥大。小玫“卫星”亩产最高的,为9月22日《人民日报》报道的青海蹇什克农村亩产8580斤;水稻“卫星”亩产最高的,为《人民日报》9月18日报道的广西环江县红旗农业社亩产13.434万斤。除了小麦、水稻“卫星”以外,《人民日报》和一些省报,还连续发表了玉米、高粱、谷子、番薯、芝麻、南瓜、芋头、蚕豆、苹果等28种农作物和蔬菜、水果的高产“元帅”。报纸刊登科学家论证农作物高产的文章。当时的一张照片上,几个快乐的年轻人,竟能举着横幅站在丰产的水稻上。“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出多少粮食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之类的豪言壮语,在权威的中央党报《人民日报》上频频出现。

  工业搞“以钢为纲”,大搞小土群(小高炉、土法炼铁、群众运动)。

  破坏性最大的是农村的小土群。为了完成钢铁指标的“政治任务”,各地发动群众上山炼铁。据当时参观过河南修武县大炼钢铁场面的人回忆,晚上,在一个炼铁点,人山人海,火光映天,人们通宵不眠,大干特干。指挥者不断地作鼓足干劲工作,嗓子都喊哑了,说那天夜里要放“卫星”。场面蔚为壮观。为了炼铁、山上的树砍光了,群众家里的铁锅进了炼铁炉,正当收获季节,9000万青壮劳力上山炼铁,辛辛苦苦种了一年庄稼,就要到手的丰收粮食,却因为无力收获而烂在地里。小土群炼出来的却是海绵铁,根本不能用。

  在这种全国性的狂热中,陈云是较早清醒的一个。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