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决策舆论宣传,知青工作走向新转折
1978年10月31日至12月10日,经中共中央批准,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成员,各省、市、自治区主管知青工作的党委书记或常委、革委会副主任、知青办主任,部分省、市、自治区的计划、劳动、农林、农垦、财政、文教部门的负责人,部分地、县(市)和企业的代表,中央有关部门、军委各总部、各大军区的代表,共346人。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面临着重大转折,党中央对开好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上上下下做了较充分地准备。提交会议讨论的《汇报提纲》,是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国务院和中央政治局多次讨论审定的。会议期间,李先念、纪登奎、陈永贵、彭冲、康世恩还同各地区负责人进行了专题座谈;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汪东兴等党和国家领导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会议的全体代表。
10月30日下午,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陈永贵同出席会议的部分代表进行了座谈。会上,纪登奎讲了如下意见:
这个问题是一个老大难问题,政治局讨论时,觉得这个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还有待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需要从各方面广开就业门路。但这件事还得有一段时间,城乡都要广开就业门路,要好好规划一下,想方设法开展起来。现在的矛盾是,城里多了2000万人,主要是工业上的人多了,这还是按照中国的先进工厂计算的,按照外国的计算,可能多了一半。这是第一。第二,就是我们国家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在发展国民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问题上,农业的现代化是比较困难的。现在还有上亿农民吃不饱,这样,是不能实现现代化的。就这么个矛盾,经过努力,看看几年能够解决?在商品粮还不能满足销量的情况下,要进口粮食、食油,这就减慢我们国家建设的速度,消耗一部分资金。所以,知识青年问题的解决,从根本上讲要依靠粮食问题的解决。真正实现四个现代化,那时候问题就可以真正解决了。现在还不能完全在城市就业的情况下,还得有个过渡阶段,还得几年。大约是几年,就看我们的努力了。在这个时期,也只能像《汇报提纲》提出的那些办法去解决问题。尽管这样解决不彻底。但要比过去的安排好得多。既然这样解决,在分析知青情况时,就要充分肯定成绩,揭露矛盾,提出办法,把问题解决好一些。总的叫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同发展国民经济结合起来,同发展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促进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发展卫星城市,逐步缩小三大差别。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就不只是叫青年在农村扎根。为什么同工人结合就不行呢?这个道理是不难明白的。
《汇报提纲》提出的办法,第一条是调整政策,缩小上山下乡的范围。你们看行不行?过去是管多了,现在是不是只管189个大中城市。小城镇、林区、矿区、铁路沿线就不管了。就是“文化大革命”以前的办法。再分析一下,在189个城市中也有区别,有些省,城里缺乏劳动力,城市需要发展各种事业,国家劳动总局每年给你增人指标,你就可以自己安排。如果大体平稳,这种情况是不是就可以不下了。何必把城里的人调到乡下去,把乡下的人调到城里来。这是什么政策?说是这样做,是消灭三大差别,搞了这么多年也没有消灭呀!何必把青年从城里调到乡下,又从乡下调到城里呢?下乡是革命,到工厂就不是革命?这是个什么道理!过去一说招工就是“拔根”,乡下人进城是不是“拔根复辟”?
什么是“拔根复辟”,“四人帮”把这个问题搞得稀里糊涂。
京、津、沪、辽的问题要重点研究,单独解决。想了这么多办法,就是要城乡广开就业门路。我提个建议,对安置知青所办的知青场队实行“三不政策”,政治局同意。只要是集体安排青年的,都实行“三不”的办法,即一不上交农副产品,二不上交税收,三不上交利润。这种做法在中国是特殊的,在世界上也是特殊的。哪里有这种优待啊!给你时间,派出经理,到1985年把它办好。要像江苏无锡县吼山大队那样,过城市生活,叫大姑娘愿意往那里跑,这样的点越多越好。
总之,根据十年规划达到的目标分析,知识青年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但当前国民经济还有矛盾,只能这样办。请你们思想解放一下,有什么好的意见、办法,都讲出来,不说你是“拔根”!
我们要认真把问题讨论清楚,切切实实加以解决。出一张安民布告,把上千万的年轻人安定下来,使他们感到有希望,有前途,不要把他们搞得抬不起头来,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前只能采取这个办法,我们要创造条件,逐步解决。
正当会议本着积极稳妥、安定团结的精神研究解决知识青年问题时,《中国青年报》于11月23日,发表了一篇题为《正确认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的评论员文章,引起了会场内外的轩然大波。文章的要害在于,对我国的上山下乡活动缺乏历史地实事求是地分析,把上山下乡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政治阴谋捆在一起,使统筹解决知青问题更加复杂化了,不利于在安定团结的气氛中稳妥地解决知识青年问题。
文章说:林彪、“四人帮”一面把无数知识青年的革命激情和他们做出的重大贡献记在自己的账本,大捞政治资本;一面又竭力通过这个渠道,搜罗和培植张铁生之流等一小撮党羽、走卒,教唆、煽动他们去攻击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进行篡党夺权的罪恶活动。“林彪、‘四人帮’把上山下乡搞成一个谁也碰不得的禁区。他们不仅人为地制造了许多本来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而且拼命反对毛主席关于统筹解决知识青年问题的指示,阻挠和破坏有关政策和措施的落实,致使许多本来可以解决的问题,长期得不到合理的解决。”“林彪、‘四人帮’猖狂践踏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混进知识青年战线和基层干部队伍中的少数坏人,肆无忌惮地乘机谋取私利。”
出席会议的多数代表认为,在会议期间发表这样基调的文章是很不适宜的。会使下面造成错觉,以为这是中央的精神,对稳定局势不利。
上海代表看到这篇文章立即给市委领导同志打电话,要市知青办作好思想准备,可能要受到上访青年的冲击。云南代表说,云南国营农场的知识青年正在闹回城,这回火上加油,工作更难做了。黑龙江的代表说,现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把我们弄得晕头转向,不把问题搞清楚,不敢回去。
据各地来电来信反映,评论员文章在下乡知识青年中引起了强烈震动,他们感到回城要求有了政治和理论依据。江苏宜兴县张渚公社18名下乡知青见到文章后,立即到县城街头张贴,并贴出大字报,说:“上山下乡错了,要求落实政策返城。”上海市一些下乡青年回到市人民广场、中山公园和火车站贴出:“拥护评论员文章”的标语,说“文章讲出了知青、家长的心里话”。一些安置知青的县派专人带着名单到上海市政府要求收回下乡知青。说他们不愿再作“四人帮”的“帮凶”了。到市、区上访的知青猛增,并相互串连,酝酿上街游行示威。
12月4日,云南景洪东风农场四分场以全体上海知青名义致电给上海市委和市劳动局,要求“为广大知青平反昭雪”。电报全文如下:
上海市委转市劳动局:
11月23日,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文章说出了我们全体知识青年多年来埋藏在我们心里的话,我们在边疆的广大知识青年深深体会到党中央、华主席对我们的关怀。8年前我们深受林彪、“四人帮”及上海代理人的欺骗,被一锅端,弄到云南,来到农场,在农场几年来深受“四人帮”及农场代理人政治上的迫害,精神上的打击,身体上的摧残,已经走投无路,忍无可忍了。
今天,广大知识青年已广泛行动起来了,开始停工停产揭发批判“四人帮”,和农场当局斗争。“四人帮”对我们知青犯下了滔天罪行。强烈要求一锅端回来参加“四个现代化”建设。目前局势非常严重,知青运动遇到阻力,但斗争仍在继续,仍在扩大。
我们全体知青最最强烈要求上海市委接电立即派人组成调查组,火速来云南景洪东风农场四分场调查处理问题,为广大知青平反昭雪,目前我们全体知青正在坐等你们调查组来。
云南景洪东风农场四分场全体知青
原本十分敏感的知识青年问题,经过《中国青年报》一把火,更是如箭在弦,一触即发,容不得慢慢来了。但是要解决问题必须有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中共陕西省委书记姜一、辽宁省革委会副主任张知远说:“人心思定,人心思治,人心思上,这确实概括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再乱就不得人心了”。曾经遭受“四人帮”破坏的重灾区四川、福建等省的代表,联系实际指出:“我们吃尽了‘四人帮’捣乱的苦头,今天安定团结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决不能再乱下去了”。
为了继续开好知青工作会议,会议领导小组曾于11月29日召集各省、市、自治区出席会议的负责人和知青办主任开会,说明了《中国青年报》评论员文章并不代表会议精神,对发表此文,事先毫无所知。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会议仍按中央政治局讨论批准的《汇报提纲》精神办事。后来,胡耀邦同志要求中国青年报社吸取这一教训,不要再帮倒忙了。
1978年12月10日,历时41天的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结束,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会议闭幕式。12日,中共中央批发《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纪要》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要求各级党委切实加强领导,认真贯彻执行,积极而稳妥地统筹解决好知识青年问题。
(一)关于《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会议纪要》的主要内容
1.对成绩和问题的估计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毛主席、党中央的号召,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占主导地位,成绩是主要的。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联系在一起的。
全国1700多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三大革命斗争中,经受了锻炼,增长了才干,提高了觉悟,作出了贡献。他们努力学习马列和毛主席著作,同贫下中农一起顶着林彪、“四人帮”刮起的妖风,坚持农业学大寨。他们把文化科学知识带到了农村,成为农业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在开发边疆和山区、建设草原和林区、建立粮食和橡胶基地等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大量英雄模范人物,特别是在保卫边疆斗争中立下了功劳。大批优秀下乡知识青年参加共产党、共青团,被选进了各级领导班子。一大批下乡知识青年在农村结婚安家,立志为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经过农村锻炼、走上了其他战线的下乡知识青年,受到了各方面的欢迎。
各级党组织、贫下中农、知青家长和广大干部坚决贯彻执行毛主席、党中央的指示,在动员、安置和教育下乡知识青年中,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贫下中农,为安排好青年们的生活、劳动和学习,花费了很多心血。做知青工作的同志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努力工作,这种忠诚于党的事业的革命精神是很可贵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统筹兼顾”的方针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城乡劳动力的安排缺乏整体规划,知青工作的路子越走越窄,下乡青年中的不少实际问题长期未能解决,安置人数过多的地方增加了农民的负担。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林彪、“四人帮”干扰破坏造成的。他们破坏党的领导,破坏国民经济,破坏文化教育事业,使知识青年就业和升学都很困难。他们破坏毛主席关于解决知识青年问题的一系列指示的落实。他们还打着“关心青年”的旗号,散布种种谬论,拉拢腐蚀青年,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了很大混乱。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要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
2.统筹解决好知识青年的问题
第一,今后若干年内,还要继续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随着四个现代化的逐步实现,随着社会劳动力结构的逐步改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人数将逐步减少,以至做到不搞现在这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但是,要达到这样的地步,必须有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全国来说,还要继续动员组织一部分城市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调整政策,逐步缩小上山下乡的范围。
粉碎“四人帮”之后,各项事业发展很快,为城乡广开升学和就业门路安排知识青年,创造了有利条件。今后,留城政策,下乡范围,都要从实际出发,做适当调整。城市中学毕业生的安排实行“进学校、上山下乡、支援边疆、城市安排”四个面向的原则。留城面要逐步扩大。矿山、林区、分布在农村的有安置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小集镇和一般县城非农业户口的中学毕业生,不再列入上山下乡范围,由本地区或本系统自行安排。有安置条件的城市,也可以不动员上山下乡。
第三,城乡广开门路,妥善安排知识青年。
城市应该积极开辟新的领域、新的行业,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的企事业,举办大学分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等,为更多的城镇中学毕业生创造就业和升学条件。
在农村,要学习大庆的做法,在全民所有制单位的领导下,建立集体所有制的农、工、林、牧、副、渔业基地,安置知识青年。
中央各部门、各地区和军队系统的一些“五七”干校,可以改为本系统、本单位安置知识青年的基地。
对于安置知识青年的集体所有制企事业,要在政策上给予扶持:(1)对独立核算的知青场队和安置知青为主的农、工、林、牧、副、渔业基地,在1985年以前实行“三不”政策,即不交税,不上交利润,不负担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对办得好的独立核算的知青场队,由县知青部门提出,经地(市)领导部门批准,在场队劳动和工作的人员,可承认为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职工。(2)通过城乡协作、工业产品扩散等办法,支持知青场队把工副业生产发展起来。各地要把这件事纳入工业支援农业、发展社队企业的规划中去。(3)安置经费要重点用于扶持知青场队,发展生产。(4)集体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用于招收留城和下乡知识青年的劳动指标,由各省、市、自治区自行决定,从严掌握。
第四,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在农村的下乡知识青年的问题。
目前在农村的许多下乡知识青年,特别是一些下乡多年的老知青,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有不少实际困难。各地要本着“国家关心,负责到底”的精神,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积极地、有步骤地把这些问题解决好。有些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好思想工作,向他们讲清“四人帮”的干扰破坏,给国家造成很大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需要有一个过程,目前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通通解决。
下乡知识青年扎根农村、志在边疆的革命志向和行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方面应当给予支持和鼓励。对于下乡知识青年的英雄模范人物,政治上要给予应有的荣誉,经济上给予适当的奖励。各级人代会和工、青、妇等组织,应有下乡知识青年的代表。召开农业、科技、教育以及工、青、妇等方面的积极分子代表会,都应吸收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参加。要在社会上造成务农光荣的新风尚。已经选拔为公社以上机关和农场连职以上脱产干部的下乡知识青年,经过考察,符合条件的,根据编制定员和工作需要,报主管部门批准,给予定职定级。对有技术专长、有发明创造的下乡知识青年,应当量材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为了帮助下乡青年解决安家、生活、医疗、探亲等方面的困难,国家拿出一笔安置经费,由省、市、自治区统一掌握使用。
插队知识青年中,确有实际困难不易解决的,要在城乡全民和集体所有制企事业,逐步安排他们从事有固定工资收入的工作。有困难的已婚插队青年,要分别情况,尽量就近就地安排到社队企业、本地的农、林、牧、渔场,或工交、财贸、文教企事业中去。对1972年前下乡的,优先安排,两年内基本解决。各地招收下乡知识青年的指标要专项下达。招工中要反对“走后门”等不正之风。
跨省插队的知识青年,就地务农确有困难需要照顾的,由动员和安置地区共同安排。必要时,国家劳动总局给予支持。
在国营农场的下乡知识青年,是发展农垦事业的一支骨干力量。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营农场工作会议纪要》的精神,办好农场,不断改善知识青年的生活条件,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使青年看到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为建设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做出贡献。
第五,认真做好对下乡知识青年的培养教育工作。
要从政治上进行培养教育。教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关心国家大事,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教育他们树立共产主义新风尚,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具有遵纪守法的好品德。对他们既要耐心教育,又要大胆使用。要把那些符合革命事业接班人五项条件的优秀分子,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积极吸收符合党员、团员条件的同志入党、入团。对后进青年,要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对剥削阶级家庭出身和亲属有政治问题的青年,主要是看本人的表现,不要歧视他们。要正确对待受“四人帮”毒害而犯了错误的知识青年。
要从文化科学上对他们进行培养教育。文化出版部门,要积极办好业余学校,提供教材,为知识青年创造学习条件。大专院校招生,选送出国留学生,要照顾同等条件的下乡知识青年。对于经过业余学习,达到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同等水平的青年,经过考核,发给证书,承认其学历,用其所学。
第六,要切实加强保护下乡知识青年的工作。
各级党组织、共青团、妇联、公安、法院、检察部门,各级知青工作部门、广大干部和贫下中农、农林职工,都要把保护下乡知识青年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对于迫害知识青年的案件,要认真查处。罪大恶极的,要坚决镇压。
3.加强党对知青工作的领导
知青工作是关系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一件大事,它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很强,各级党委一定要高度重视,真正作为一件大事摆到议事日程上,切实把它抓好。
各级知青工作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知青干部要相对稳定。县以上党委,都应健全知青领导小组,有一名书记主管知青工作。知青办公室由党委或革委会直接领导。
(二)国务院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国务院的这个规定同是中央[1978]74号文件与会议纪要一起下发的。《规定》内容共40条,归纳为9个方面的问题:
(1)城镇中学毕业生的分配问题。内容除了会议纪要第二部分第二条有关调整政策一段讲的以外,还补充了两点:一是部队干部和职工的子女,在城镇中学毕业以后,部队有条件的要自行安置,自行安置有困难的由地方统筹安排。二是独生子女,父母双亡的,中国籍的外国人子女,均不列为下乡对象。多子女的家庭,允许选留。病残不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和家庭确有特殊困难的,可以照顾留城。
(2)上山下乡的安置形式问题。明确要集中安置,不搞分散插队。主要是举办集体所有制的农、工、林、牧、副、渔知青场队和到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的农、林、牧、副、渔业基地,有条件的还可试办农、工、商联合企业。把安置下乡知识青年同发展工农业生产结合起来,同建设卫星城镇结合起来,同培养人才结合起来。同时继续在国营农、林、牧、渔场安置下乡知识青年。
(3)培养教育和保护下乡知识青年的问题。大体是《会议纪要》的第二部分第五条所述内容。特别提到处理强奸、奸污女青年的案件时,要注意保护受害人的名誉。要保护青年之间的正当恋爱和婚姻。
(4)支援青年点的问题。明确了独立核算的知青场、队,应自力更生,勤俭办场。必需的生产基建资金,分别从主办单位或地方的支农基金中(包括有偿支援和无偿支援的各项资金)解决,银行可给予贷款,国家也要从知青经费中拨出一部分给予扶持。并在1985年以前实行“三不”政策:不交税、不上交利润、不担负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
(5)国营农场的知识青年问题。除了《会议纪要》提到的外,还规定“今后一般不办理病退、困退,如果家庭和本人确有特殊困难,可以通过组织商调,分到新的工作岗位时,其待遇按调动工作处理。农场劳动力有多余的,同工矿企业一样,其他单位需要且有增人指标的,可以调工。不再办理转点插队。同场外青年结婚的,允许对方到农场落户,符合条件的,可以吸收为职工。农场已婚下乡知识青年,距父母住地单程超过500公里的,共享受3次公费探亲假。其他生活、劳保福利待遇与农场职工相同。”
(6)下乡知识青年的选调问题。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单位都可以从下乡知识青年中招工。招工时,要进行考核,择优录用。但要照顾下乡子女多,就业人口少的家庭和下乡时间长有困难的知识青年,适当放宽招工年龄,适当扩大招收女青年的比例。下乡知青招工后的待遇:分配到技术工作岗位的,在考核定级前,下乡满二年以上的享受学徒第二年待遇;满三年以上的,享受学徒最后一年待遇;满五年以上的,享受一级工待遇。参军的下乡知识青年,退伍后不再回农村插队,原则上由父母所在地分配工作,也可以由原征集地区分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