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峡工程长期存在不同的意见是正常的,不但在人大会议前,即使将来大坝建成后,也还会有不同的看法。50年代时李锐反对上三峡是无可非议的。两种意见在南宁会议、成都会议上都研究过,会议的结论把两种意见结合了,肯定三峡工程可以搞,又强调‘积极准备,充分可靠’。毛主席、周总理很谨慎。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争论,是在制订‘六五’计划时。水电部提出小三峡方案,即150米坝。1983年,几百位专家集中讨论150米方案,国务院原则通过。但重庆的同志坚决反对,他们认为回水到不了重庆,泥沙会在重庆淤积,要求必为180米方案,交通部门也赞同。中央又请科委组织重新论证,主要论证水位。1985!1986年,更多人提出反对上或主张推迟上。1986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重新全面论证,从那时起一直论证到现在。从全过程看,中央十分慎重,很重视民主化、科学化,没有任何干预。我是1984年后才卷入的,七年中没听到中央领导发表什么个人意见。中央反复讲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论证工作虽然由水电部组织,但412位专家,包括各行各业,半数以上不是水电系统的。论证主要由专家负责,领导从未干预。我了解这些专家,不但水平高,政治责任感也很强。他们不会随便签字同意的。”
第一节 三峡决议争论不休三代伟人梦想成真(3)
“关于少数多数,我认为应有三个原则:第一,尊重科学试验、科学分析的成果,而不是凭概念想当然。第二,应尊重每个专业的专家的意见。第三,少数人的意见应当尊重,但真理也并不一定在少数人手里。论证小组不是组长负责制,组长不能操纵每个专家。我们还邀请了一些特邀顾问。有人认为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是较有把握的,但对某些问题还说不准,如移民问题确实难度很大。关键是取得全民支持才能办好,如果大家都想搭车,雁过拔毛,那就办不好。”
4月4日,记者访问了著名水利专家、学部委员、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光斗教授。张光斗是主张早上的。他对各方的不同意见并不感到意外。他说:
这样大的工程有不同意见,不足为奇。持不同意见的绝大部分人不是搞这一行的,只从方针政策谈,不从技术上谈。三峡工程对四川影响不大。对库区而言,老百姓迁移开发、生活水平不会降低反会提高。上游各个支流可以修坝防洪、发电,为什么修下游?支流地区不可能同时下雨,下游防洪效果会更好。上游分开多个水库费用也会高得多。
有人怕没钱。工农业要翻两番,大家举手赞成,要不要钱?电力弹性系数不小于1,就是说也要翻两番。1950年,全国发电能力7000万千瓦。翻两番应该是2.8!2.9亿千瓦。可以这么分配:2亿火电,8000万水电,1000万核电。这样火电要烧近7亿吨原煤。到本世纪末我们可以供统配的煤不过11亿吨,7亿吨发电,其他剩4亿吨,很紧张。何况运输困难也极大。火电施工期也要十年,比三峡发电短不了多少。核电到本世纪末也难以达到1000万千瓦。目前水电已有3500万千瓦,正在施工的1500万千瓦,四川支流建坝的可行性报告要一二年才能通过,全上去也只2000万千瓦。当然,还有一些地方可以上水电,但因交通不便等原因,一下子上不去。如意算盘都加上,也不过7000万千瓦,至少还缺1000万千瓦,而三峡上去可以解决1700万千瓦。
有人说静态投资570亿打紧了,其实什么工程都要算静态投资。动态与静态相符,只是工期极短的工程。
技术有无把握?就土建工程讲有绝对把握。从设备讲,5级船闸还有一两个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如疏水道。我签字时就附注说没解决。有人说泥沙模型试验不可信,那什么时候才说可信?葛洲坝算不算中间试验?三门峡算不算试验?丹江口水库也不小,算不算?说黄河泥沙与长江不一样,又说葛洲坝太小,到底多大的试验才算数?黄河泥沙17亿吨/年,长江才5亿吨/年;黄河流量400亿米3/年,长江为4500米3/年。长江情况比黄河好得多,泥沙不会成为什么大问题。
移民问题要辩证地看。100多万移民是不少,但一半是城市人口,一半是农民。库区很苦,粮食不够,三峡工程可以推动脱贫。不修坝,他会永远不舒服。库区不好开发,只好苦下去,人口还要增加,越拖下去移民越困难。从移民看,早修比晚修好。当然要严格确定库区定义。我认为只有移民安置区才算是库区,大约100万人吧。这个问题要绝对防止搭车。
5月8日,记者来到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办公室,就当前三峡工程准备工作的情况对杨溢秘书长进行采访。
杨溢同志身负重任,并著有《论证始末》,可说是工程筹备工作的权威人士。他告诉记者,目前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初步设计。他说:
三峡工程工作最大,钱正英同志强调要慎重。国务院要选择适当时机,我们就必须把初步设计做好。实际上从1990年就开始初步设计了。我个人认为建筑物的设计上还有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一是船闸,到底是5级还是3级?二是在施工期间,导流明渠是否通航?三是工地对外交通到底采用铁路还是公路水路为主?四是坝的右岸姊归县茅坪镇是淹没还是围起来?
现在的初步设计分三部分:一是枢纽建筑物,二是移民,三是输变电工程。最难最麻烦的问题是移民。世界上还没有这么大的移民的工程。涉及政策、标准等等,十分复杂。第一步是要搞移民规划大纲。由论证领导小组召开会议,钱正英同志主持,国务院领导也要参加。涉及到的地区应该有正确的态度,否则费用是无底洞。移民的第二个问题是要有监督机构,保证把钱花好。
资金问题,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正在研究。资金的筹集共有九个渠道:一是葛洲坝电费,1984年已开始使用,现在工程花的就是这笔钱。二是三峡发电后的收入,估计施工期中可发电4300亿度,这就是六七百亿元。三是财政专项拨款。四是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五是银行贷款。六是少量利用外资,主要用于买部分设备。七是卖用电权,相当于卖部分股份。八是发行建设债券。九是水电建设基金。过去全国每度电提一分钱用于水利,今后要再提一部分基金归中央掌握。这九条渠道都是可以利用的,具体问题还要继续研究。葛洲坝、三峡工程的电费可以解决建设费用的一大半,难就难在前十几年。从集资渠道看,不会发生有人担心挤地方费用的情况。现在不少人来信出主意,也有不少自动捐款。海外华人热情也很高。我们看到,中华民族有很强的凝聚力,中国是大有希望的。我相信全国人民同心协力,一定能建设好这项伟大的工程。
第二节 科学规划工程造福千秋万代
李鹏总理在靠近龙口的现场指挥台上宣布:大江截流合龙开始!宏伟的三峡工程,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心血。
大江的宣告
1997年11月8日15时24分许,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经过5年建设,16天截流奋战,正在进行合龙的最后决战。
全世界注视着这一征服自然的壮举。
中国人期待着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上午8时51分,李鹏总理在靠近龙口的现场指挥台上宣布:大江截流合龙开始!三颗绿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划破长空。
由葛洲坝集团一公司职工51岁的朱显清驾驶的“大江截流一号车”,轰鸣着从堤头率先冲向龙口,将满载的几十吨石料倾入江中,激起巨大的浪花,回声响彻山谷。随后,400辆大型施工车在11个工作面展开大规模施工,隆隆声唤醒沉睡千年的群山。
10时40分许,底部江水回流,左岸戗堤出现小面积塌滑。总指挥部果断决定:抛投大石,压住堤岸。每块重十几吨的巨石被巨型自卸车载来抛入龙口,塌滑应声而止。现场总指挥之一乔生祥说,塌滑只是小小插曲,属正常现象。
江流越来越急,戗堤步步推进。11时20分,大江截流总指挥部副总指挥陈飞发出命令:各堤头立即组织高强度抛投,掀起一次施工高潮。车辆隆隆驶过,指挥井然有序,水文测报紧张进行,场面蔚为壮观。
12时45分,龙口窄至30米。之后,进展速度越来越快。15时整,龙口窄至10米,最后的冲击开始了。
此刻,参加仪式的5000名中外来宾的目光全都聚焦于龙口。
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坐在正面对戗堤的大江截流仪式观礼台上凝神观望。邹家华副总理手指龙口处介绍说,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水电工程大江截流就要实现了,请大家顺着两条长龙一直往前看,那就是龙口!
运输车穿梭,推土机隆隆轰鸣,平整机来回辗压,车船笛声响成一片,声声催人。15时11分,随着一车大石倾入江中,龙口消失了,水流停止了。18分,左岸堤头由葛洲坝集团最好的推土机手雷元斌驾驶的一号推土机,轰鸣着冲到右岸堤头,长江两岸连为一体。继续抛投石料巩固战果后,15时30分,现场总指挥之一贺恭激动地报告了合龙完成的喜讯。李鹏总理随之宣布:大江截流成功!
三颗红色信号弹升起。左右两岸的建设者拥抱在一起,一面面红旗插上大堤,欢呼声、鞭炮声、汽笛声响彻云霄,在西陵峡谷久久回荡……
大江截流成功,向世人展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辉煌,展示中国人民征服自然的魄力。这是中华民族在世纪之交决心雄立于现代世界民族之林的庄严宣告。
三峡工程创下二十多项世界之最
据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家柱介绍,三峡工程至少有20多项世界之最。
三峡水库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消减洪峰流量达每秒2.7万!3.3万立方米,是世界上防洪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站。三峡水库回水可改善川江650公里的航道,使宜渝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到万吨级,年单向通过能力由1000万吨增加到5000万吨,是世界上航运效益最为显著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包括两岸非溢流坝在内,总长2335米。泄流坝段483米,水电站机组70万千瓦×26台,双线5级船闸+升船机,无论单项、总体都是世界上建筑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工程量最大、施工强度最大、施工期流量最大的水利工程。
三峡工程深水围堰最大水深60米,土石方月填筑量170万立方米,混凝土月灌筑量45万立方米,碾压混凝土最大月浇筑量38万立方米,月工程量都突破世界纪录,是水利施工强度最大的工程。
三峡工程截流设计流量90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最大洪峰流量79000立方米/秒,是世界水利工程施工期流量最大的工程。
三峡工程泄洪闸最大泄洪能力10万立方米/秒,是世界上泄洪能力最大的泄洪闸。
三峡升船机的有效尺寸为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升程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
三峡工程水库移民最终可达百万,是世界上水库移民最多、工作也最为艰巨的移民建设工程。
在这次大江截流施工过程中,三峡建设者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1994年6月在一期围堰防渗墙施工中,成功地浇筑出长度达46.8米的世界最大的水泥预制特大槽;1996年12月,混凝土浇筑强度突破了世界纪录,月浇筑混凝土30万立方米;1996年12月30日,创造日产1.4万立方米混凝土的世界纪录,一举打破伊泰普电站施工日产1.39万立方米的“世界之最”。
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
这个有如此之多世界之最的三峡工程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三峡工程的设计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有关专家谈了五点意见:
(1)对局部地区气候的影响:水库对周围地区气候有明显调节作用,影响范围垂直方面不超过400米,两岸水平方向约1!2公里,年平均气温增加0.1!0.2摄氏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增高0.3!1.3摄氏度,夏季降低0.9!1.2摄氏度,雾日增加约2天,冬季升温对柑橘、油桐等经济作物有利,夏季降温对重庆万县等地气候有所改善。
(2)对水温水质的影响:蓄水后,库水流速减小,停留时间增加,有利于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净化,改善下泄水质,但稀释扩散能力降低,将加剧库区城镇岸边的江水污染,建坝后对氮磷等营养物质有一定拦蓄作用。
(3)对陆生动植物资源的影响:珍稀植物一般都分布在300米高程以上,对它们影响不大。水禽数量将有所增加。
(4)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水库区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将有所增多,种类组成将发生变化;水库养殖水面扩大,鱼产量可望增加。
(5)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据近年调查,三峡库区未发现钉螺,无血吸虫病流行,建坝后由于对长江中下游的洪涝灾害有所减轻,因此不利于钉螺的孳生与迁移扩散,并有助于沿江洲滩地区消灭钉螺和血吸虫病。
三峡工程建设注重生态保护
历时五年的三峡一期工程从工程措施、监督管理、科研和投入各方面采取得力措施,使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三峡坝区的环境保护一直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施工区内大气、水质、土壤保护、垃圾及“三废”处理、卫生防疫、绿化等,严格按照《长江三峡工程施工区环境保护实施规划》逐项实施。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了环境与文物保护委员会,建立了施工区环境监测中心,制定了十种办法和实施细则。大江截流前夕,中外宾客云集三峡坝区,看到宽阔整洁的沿江街道,窗明几净的高楼大厦,鲜花盛开的机关、饭店,对三峡人的环保意识赞不绝口。
在千里库区,生态与环境保护更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受淹的19个县市移民规划中都有专项环境保护规划,新建厂矿企业都有单项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层层负责监督执行。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审批的移民经费中,都有环境保护专项资金,库区实现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三同步。